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讲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考查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差异,以岛屿、国家、城市、经济区为背景,侧重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及成因分析,并分析相关自然因素对农业、工业及社会、文化的影响,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以典型区域的产业转移案例为背景,侧重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以我国重要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为背景,考查其原因、影响,分析工程沿线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等。1.掌握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思路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思和程序如下图所示:2.把握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地理环境特点及影响(2011·江苏高考)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2为江苏省简图。材料二图3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省区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地形__①__以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__②__河流河流少,水量小__③__矿产资源丰富,以__④__为主较少(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对新疆的影响:________。对江苏的影响:________。(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信息提取】由材料一、二可以清楚地比较两省区的地形、气候、河流、矿产和风能空间分布、产业结构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不同特征;扬长避短、相互协作,促进两地经济的发展;可从位置、交通、政策、资源等方面分析该地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精讲精析】第(1)题,新疆位于我国非季风区,地形特征为“三山夹两盆”,以盆地和山地为主,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从图中可以看出,煤炭、石油、天然气丰富;江苏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势第三级阶梯,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河网密集、水量大。第(2)题,两省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从分层设色图中来判断说明即可。第(3)题,两省产业比例的差异明显。读图可判断,新疆第一产业大于江苏,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反。第(4)题,江苏和新疆两省相互协作,新疆有丰富的资源,但产业结构不合理,资金不足,技术落后,而江苏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技术先进,通过合作,使新疆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产业升级,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江苏则获得新疆资源,缓解资源紧张状况,扩大市场。第(5)题,霍尔果斯经济发展优势有区位、交通、政策自然资源等方面优势,从图中可得出位于与中亚接壤位置,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且邻近地区资源丰富。省区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地形①以盆地、山地为主气候类型②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③河网密集,水量大矿产资源④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参考答案】(1)(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4)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5)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1)进行区域定位;(2)确定自然地理要素特征;(3)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4)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5)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1)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A.PB.QC.MD.N1.PQMN为四个不同的区域,读图回答(1)~(2)题。(2)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当地实际的是()A.P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B.Q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C.M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压碱D.N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解析】第(1)题,降水量400mm的温带地区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如我国北方400mm降水量线经过地区。第(2)题,P地区位于热带半荒漠地区,降水稀少;①地区P位于亚热带,降水多且集中,易发生洪涝灾害;M地区土壤盐碱化较突出,但大水漫灌会加重盐碱化;N地区降水多,因位于中温带,不易发生土地荒漠化。【答案】(1)C(2)B1.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的一般分析思路(1)调配原因:该原因必然是资源分布区与消耗区的差异,即明确该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紧缺的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2)解决该资源短缺的途径:包括提高利用率,节约资源,寻找替代品和跨区域调配资源等。(3)跨区域调配资源的线路选择:要保证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要考虑线路的造价;要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条件;要尽量避免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4)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资源调配工程的实施,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从以下两方面分析:①对于资源调入地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入,缓解了资源、能源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相对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以及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等。②对于资源调出地区而言,随着资源的开发和工程的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西气东输二线管道西起新疆的霍尔果斯,经西安、南昌,南下广州,东至上海,干线全长4859km,加上若干条支线,管道总长度超过7000km。下图是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及中国西气东输线路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试分析中国与中亚进行能源合作的有利条件。(2)简述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建成对中国产生的有利影响。(3)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境到达中国霍尔果斯的这条天然气管道,穿越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比较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和中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线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A.两线输气终点均为能源紧缺地区B.两线均经过季风气候区C.两条线路设备投资大,但运输连续性强D.两线建设不可能破坏沿线生态【信息提取】从地缘、资源和市场因素分析合作的条件;能源跨区域调配可缓解能源短缺,增加能源安全,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等有利影响;西北内陆和中亚气候干旱、水资源紧缺、土地荒漠化严重;两条线路长,投资大,运输连续性强。【精讲精析】第(1)题,中亚地区距离中国较近,能源丰富;中国能源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第(2)题,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入区的影响主要从缓解能源紧张,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缓解环境污染等方面分析。第(3)题,中亚和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突出。第(4)题,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终点是我国新疆境内的霍尔果斯,而西气东输的终点是上海,因此线路不同,区域特点也有差异。【参考答案】(1)地缘相近,能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短,安全性好;中亚能源资源丰富,而中国能源资源紧张,市场广阔。(2)增强能源安全;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局面;缓解东部大气污染状况。(3)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水资源紧缺(4)C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影响的分析方法(1)从经济效益考虑: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地区分别考虑。输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扩大相关产业,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2)从社会效益考虑: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输入地可促进经济发展,资源跨区域调配有利于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稳定。(3)从生态效益考虑:对沿途地区的生态环境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如江河治理、改善环境。2.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1)~(3)题。(1)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A.石油、天然气和煤炭B.煤炭、天然气和水电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2)西电东送设想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C.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D.解决中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3)与其他矿物能源相比,天然气具有的优点是()A.可年复一年的使用B.开采成本低、价格低C.分布广泛、开采方便D.干净、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价格比较低【解析】第(1)题,①是山西能源基地的煤炭外运线路;②是西气东输工程的管道线路,输送的是天然气;③是西电东送南路送电线路,输送的是珠江上游的水电。第(2)题,西电东送是为缓解中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而进行的能源调配工程。第(3)题,天然气属于矿产资源,按性质分类属于非可再生资源;与煤炭相比,其开采难度和开采成本都偏高,但其燃烧效率、性价比都比煤炭高,且属于清洁能源。【答案】(1)B(2)D(3)D1.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一般规律(1)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某一地区工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般有以下规律:(2)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最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地区)。影响不同国家投资建厂的因素(1)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2)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010·江苏高考)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双选)()A.①为资金B.②为技术C.③为劳动力D.④为原料(2)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信息提取】从图中可以看出,外圆圈代表欠发达地区,内圆圈代表发达地区。①④两个箭头代表生产要素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②③两个箭头代表生产要素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精讲精析】该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题,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输出资金和技术,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输出劳动力和原料等。第(2)题,发达地区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欠发达地区应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的转移有利于促进两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参考答案】(1)AC(2)CD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1)因迁出地区环境、资源等问题而将当地的产业向其他区域转移。如美国东北部的产业向西部、南部转移,这样的产业转移对迁出区来说,可能有利于环境的改善,但若不注意发展其他产业,也可能造成就业问题。(2)寻求新的市场而发生的产业转移。如台湾产业向祖国大陆转移,这种转移可以增加迁入区的就业机会。(3)为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均衡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其他地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而发生的产业转移。如广东省将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周边山区转移。3.(2010·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完成(1)~(2)题。(1)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A.①B.②C.③D.④(2)④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A.石油开采B.核电站建设C.海岛旅游开发D.港口建设【解析】第(1)题,图中①②两地有丰富的石油资源,②③④三地经济发达、市场广阔,综上可知,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②。第(
本文标题:2012课堂新坐标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八 第一讲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516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