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欧阳询简介及书法作品欣赏
1欧阳询简介及书法作品欣赏(组图)欧阳询欧阳询【生平简介】(557一641年),汉族,字信本,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他的字有多人评论。欧阳洵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据说有一次欧阳洵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2索靖所写的石碑。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欧阳洵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据史书记载,欧阳询的形貌很丑陋,但他的书法却誉满天下,人们都争着想得到他亲笔书写的尺犊文字,一旦得到就视作圭宝,作为自己习字的范本。唐武德(618-624)年间,高丽(今朝鲜)特地派使者来长安求取欧阳询的书法。唐高祖李渊感叹地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大到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吧。”欧阳询以80多岁的高龄于贞观(649-672)年间逝世,身后传世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都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后人将他与唐初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合称为“唐初四大书家”。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即:“如高峰之坠石,如长空之新月,如千里之阵云,如万岁之3枯藤,如劲松倒折、如落挂之石崖,如万钧之弩发,如利剑断犀角,如一波之过笔”。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我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化度寺碑4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唐李百药撰文,欧阳询书。碑立于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楷书35行,行书33字。原石久佚。此碑书法笔力强健,结构紧密。早《九成宫》一年而书,故风格极相似,但谨严有余舒展不足。元赵孟俯评论云:“唐贞观间能书者,欧阳率更为最善,而《邕禅师塔铭》又其最善者也。”清代金石家翁方纲对此碑书法评价极高,认为此碑胜于《九成宫醴泉铭》。赞誉虽嫌过头,但可以说明此碑的书法确有其独到的地方。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亦称《温彦博碑》。岑文本撰文,欧阳询书,唐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十月立。楷书36行,行77字,碑额阳文篆书“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虞恭公温公碑”十六字。明赵涵《石墨镌华》评云:“此碑字比《皇甫》,《九成》善小,而书法严整,不在二碑之下。”并叹:“时信本已八十余,而楷法精妙如此。”诚然,欧阳询所书《虞恭公碑》已达到了艺术的化境,细观次碑书法已脱离了“欧体”在《九成宫》,《化度寺》中所具有的凝厚严谨的特征,而更趋于自然流畅。此时欧阳询作楷书已能随心所欲,运笔自如。5九成宫醴泉铭九成宫醴泉铭:魏征撰,欧阳询书,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碑立于唐贞观六年(632)。此碑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明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6卜商帖张翰思鲈帖7亦称《季鹰帖》,欧阳询书。行楷书,无款。纸本,纵25.2厘米,横33厘米。后纸有瘦金体书跋:“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鸡林尝遣使求询书,高宗闻而叹曰:询之书远播四夷。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此帖的风格与欧阳询的楷书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是以险取胜。字的重心压在左侧,而以千钧之势出一奇笔压向右侧,使每个字的结体形成一种逆反之势,然后再向右用力使之化险为夷,真可谓“险中求稳,别有乐趣”。清乾隆帝评论道:“妙于取势,绰有余妍。”是很有眼力的。此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梦奠帖8欧阳询以楷书着名,其实他的行书也很出色,其中以《梦奠帖》为最佳。《梦奠帖》全称《仲尼梦奠帖》。郭天锡在跋中曰:“此本劲险刻历,森森然如武库之戈戟,向背转折深得二王风气,世之欧行第一书也。”皇甫诞碑皇甫诞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亦称《皇甫君碑》。唐于志宁撰文,此碑现存陕西西安,无书写年月。碑额篆书“隋柱国宏议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字。《墨林快事》谓此碑立于隋朝,当为欧阳询早年所书。《皇甫诞碑》用笔紧密内敛,刚劲不挠。点画重在提笔刻入,此为唐初未脱魏碑及隋碑的瘦劲书风所特有的笔法特点。杨宾在《大瓢偶笔》中说:“信本碑版方严莫过于《邕禅师》,秀劲莫过于《醴泉铭》,险峭莫过于《皇甫诞碑》,而险绝尤为难,此《皇甫碑》所以贵也。”9九成宫醴泉铭九成宫醴泉铭:魏征撰,欧阳询书,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碑立于唐贞观六年(632)。此碑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明陈继儒曾评论说:10“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隋唐时期-欧阳询欧阳询欧阳询(557~641),中国唐代书法家。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省长沙市)人。自幼敏悟,长大后博通经史,在隋时书法就很有名,曾任太常博士。唐高祖即位,官给事中,与裴矩、陈叔达共同编纂《艺文类聚》。唐太宗时历任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男。11欧阳询书法远承魏、晋,在六朝朴茂峻整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风格面貌。他用笔从古隶中出,所以能凝重沉着,转折处干净利落;结体紧结,方正浑穆,有一种极为森严的气度,而在雍容大度中,又有险劲之趣。欧书的特色可用“险劲”二字来概括。欧阳询的书名在当时已远播国外,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他的书体称为“欧体”。流传至今传为欧阳询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梦奠帖》和行书《千字文》等。其中《梦奠帖》结体富于变化,最能表现出欧书劲险刻厉、矛戟森列的特色。欧阳询所书碑刻传世的有:①《九成宫醴泉铭》。碑立于贞观六年(632),为他晚年奉敕书写。碑字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用笔刚劲,纤浓得中,寓险峭于平正之中,成为学习书法的楷模。②《皇甫诞碑》,立于贞观初年,笔画瘦硬,字呈长方,在结体取势中,充分发挥欧书的险峭的本色。③《化度寺邕禅师塔铭》,立于贞观五年,是欧阳询晚年得意的作品。字小于欧书其他碑石,书法静穆浑厚,严密秀腴,在精整险劲中别具风貌。原石早已损佚,在宋代就有许多翻刻本,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残本,亦有人认为是早期的翻刻本。④《虞恭公温彦博碑》,立于贞观十一年。这时欧阳询已80岁,但书法仍见功力。碑虽漫漶,从完好的字中仍可窥见谨严精劲的特点。欧阳询隶书碑刻有《宗圣观记碑》、《房彦谦碑》等。《房彦谦碑》书法介于隶楷之间,紧健峭厉,有晋碑的风貌,可见欧楷的渊源。相传欧阳询临有《兰亭序》,流传的定武本《兰12亭序》,是根据欧临本上石的。传为欧阳询的小楷有《心经》、《九歌》、《千字文》等,但流传后世的拓本,真伪很难确定。代表作品卜商帖皇甫诞碑九成宫醴泉铭千字文虞恭公温彦博碑张翰帖唐·欧阳询·八诀欧阳询丶[点]如高峰之坠石。L[竖弯钩]似长空之初月。一[横]若千里之阵云。丨[竖]如万岁之枯藤。[斜钩]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横折钩]如万钧之弩发。丿[撇]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ㄟ[捺]一被常三过笔。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虚拳直腕,指13齐掌空,意在笔前,文向思后。分间布白,勿令偏侧。墨淡则伤神彩,绝浓必滞锋毫。肥则为钝,瘦则露骨,勿使伤于软弱,不须怒降为奇。四面停匀,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欹正。筋骨精神,随其大小。不可头轻尾重,无令左短右长,斜正如人,上称下载,东映西带,气宇融和,精神洒落,省此微言,孰为不可也。唐·欧阳询·传授诀欧阳询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思静虑。当审字势,四面停均,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被正。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枯形,复不可肥,肥即质浊。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贞观六年七月十二日,询书付善奴授诀。现把欧阳询“三十六法”的具体名目列出,并略摘其中富有美学意味的句子,以见欧阳询的贡献:1、“排叠:……《八法》所谓“分间布白”,又卜广调匀点画”是也(戈守智曰:排者,排之以疏其势;叠者,叠之以密其间也)。142、避就:避密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欲其彼此映带得宜。3、顶戴:顶戴者,如人戴物而行,又如人高妆大髻,正看时,欲其上下皆正,使无偏侧之形;旁看时,欲其玲珑松秀,而见结构之巧。4、穿插:穿者,穿其宽处:插者,插其虚处也。5、向背:向背,左右之势也:向内者向也,向外者背也。一内一外者,助也;不内不外者,并也。6、偏侧:一字之形,大都斜正反侧,交错而成,然皆有一笔主其势者。7、挑挖:直者挑,曲者挖。挑者取其强劲,挖者意在虚和。8、相让:字之左右,或多或少,须彼此相让,方为尽善。9、补空:补空,补其空处,使与完处相同,而得四满方正也。又疏势不补,惟密势补之;疏势不补者,谓其势本疏而不整……。法帖中此类甚多,所以完其神理,而调匀其八边也。10、覆盖:覆盖者,如宫室之覆于上也。宫室取其高大,故下面笔画不宜相著,左右笔势意在能容,而覆之尽也。11、贴零:贴零者因其下点零碎,易于失势,故拈贴之也。疏则字体宽懈,蹙则不分位置:1512、粘合:字之本相离开者,即欲粘合,使相著顾揖乃佳。13、捷速:李斯曰:用笔之法,先急回,后疾下,如鹰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斯乃取形势也。14、满不要虚。15、意连:字有形断而意连者。16、覆冒:覆冒者,注下之势也。务在停匀,不可偏侧欹斜。17、垂曳:垂者垂左,曳者曳右也,皆展一笔以疏宕之,使不拘挛。18、借换。19、增减:字之有难结体者,或因笔画少而增添,或因笔画多而减省。20、应副:字之点画稀少者,欲其彼此相映带,故必得应副相称而后可。21、撑拄:字之独立者必得撑拄,然后劲健可观……。故必举一字之结束而注意为之,宁迟毋速,宁重毋佻,所谓如古木之据崖,则善矣。1622、朝揖:一字之美,偏旁凑成,分拆看时,各自成美;故朝有朝之美,揖有揖之美。正如百物之状,活动圆备,各各自足,众美具也。23、救应:凡作一字,意中先已构—完成字样,跃跃在纸矣。及—卜笔时,仍复一笔顾一笔,失势者救之,优势者应之,自一笔至十笔廿笔,笔笔回顾,无一懈笔也。24、附丽(戈守智曰:凡附丽者,正势既欲其端凝,而旁附欲其有态,或婉转而流动,或拖沓而偃蹇,或作势而趋先,或迟疑而托后,要相得以立势,并因地以制宜,不可拘也)。25、回抱。26、包裹:包裹势要以端方而得流利为贵;非端方之难,端方而得流利之为难。27、小成大……,亦有极小之处而全体结束在此者。28、小大成形:谓小字大字各有形势也。29、小大与大小……,必当思所以位置排布,令相映带得宜,然后为上。30、各自成形。1731、相管领:由一笔而至全字,彼此顾盼,不失位置。由一字以至全篇,其气势能管束到底也。32、应接:字之点画欲其互相应接。33、
本文标题:欧阳询简介及书法作品欣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539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