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伤寒论教学大纲(供中医本科使用)前言[教学目的]《伤寒论》(梅国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是以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以及历代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为研究对象,以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的内涵、外延与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为最终目的的一门学科。本学科既有基础学科的特点,又有临床学科的属性,既是学习和研究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又是基础和临床学科的桥梁,是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掌握六经辨证理论体系、掌握临床辨证治疗原则、思维方法与技能,为提高临床各科辨证论治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适应21世纪中医药高素质人才需要及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学要求]本门课程应安排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基础课程学习后。《伤寒论》内容分绪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及厥阴病六经病证治,霍乱病,阴阳易差后劳复证治等八部分。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伤寒论伤寒论的地位、形成与发展概况,学术渊源与成就,与中医其他三大经典内经、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关系,伤寒的涵义,病因、发病与传变,辨证方法与治则治法,突出《伤寒论》临床经典的性质,展示其学术价值,并使学生了解《伤寒论》在近两千年以来传承中的发展脉络与主要成就。第2~9章分别论述六经病、霍乱病于阴阳易差后劳复的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旨在使学生通过《伤寒论》原文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掌握六经辨证体系、相关汤证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临床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与技能。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伤寒论的概念及学科确立的基本要素、伤寒的涵义、六经辨证的基本概念及六经传变规律。2.熟悉伤寒的辨证方法与治则治法。3.了解《伤寒论》的形成与发展概况,《伤寒论》的学术成就、《伤寒论》与《内经》、《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关系。【教学内容】--21.伤寒论的基本定义。2.《伤寒论》的地位、形成与发展概况。3.《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4.《伤寒论》与《内经》、《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关系。5.伤寒的涵义。6.伤寒的病因、发病与传变。7.伤寒的辨证方法。8.伤寒的治则治法。【教学时数】6学时。第二章太阳病辨证论治概论【目的要求】1.熟悉太阳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的关系。2.掌握太阳病的概念、证型、诊断、治则。3.了解太阳病转归。【教学内容】1.太阳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关系。2.太阳病概念、分类、诊断、治则。3.太阳病转归。第一节太阳病辨证纲要(1~8、10)【目的要求】1.掌握太阳病的提纲与分型。2.熟悉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3.了解太阳病传与不传及预后。【教学内容】1.太阳病提纲(1)2.太阳病分型:中风、伤寒、温病。(2、3、6)3.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7)4.辨太阳病传与不传。(4、5)5.辨太阳病预后。(8、10)【教学时数】2学时。第二节太阳病本证一、中风表虚证(12~22、24、26、42~45、53~54、57、62、95)【目的要求】--31.掌握桂枝汤证。2.掌握桂枝汤证兼证。3.熟悉桂枝汤禁例。【教学内容】1.桂枝汤证的主症、病机、治法、方药、配伍及煎法。(12、13)2.桂枝汤的灵活运用。(95、24、42、44、45、15、57、53、54)3.桂枝汤的禁例。(16下、17、19)4.桂枝加葛根汤证。(14)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43、18)6.桂枝加附子汤证。(20)7.桂枝去芍药汤证。(21)8.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22)9.桂枝新加汤证。(62)【教学时数】4学时。二、伤寒表实证(35、37~41、46、47、49~52、55、83~89)【目的要求】1.掌握麻黄汤证,麻黄汤兼证。2.熟悉汗法禁例。【教学内容】1.麻黄汤证。(35、37、46、47、51、52、55)2.汗法禁例。(83~89、49、50)3.葛根汤证。(31)4.大青龙汤证。(38、39)5.小青龙汤证。(40、41)三、表郁轻证(23、25、27)【目的要求】掌握表郁轻证。【教学内容】1.桂枝麻黄各半汤证。(23)2.桂枝二麻黄一汤证。(25)3.桂枝二越婢一汤证。(27)【教学时数】2学时第三节太阳病变证一、变证治则及辨证要点(16条上、11、56、60、70、75、90~92、120、--4122)【目的要求】1.掌握变证治则。2.熟悉寒热真假、虚证实证辨证要点。3.掌握表里先后及标本缓急治则。【教学内容】1.变证治则。(16上)2.辨寒热真假、辨虚证实证。(11、120、122、70、60、75)3.表里先后治则、标本缓急治则。(90、56、91、92)二、热证(76~81、63、26、34)【目的要求】1.熟悉栀子豉汤类证。2.掌握麻杏甘石汤证。3.掌握白虎加人参汤证。4.掌握葛根芩连汤证。【教学内容】1.栀子豉汤证、栀子甘草豉汤证、栀子生姜豉汤证、栀子厚朴汤证、栀子干姜汤证、栀子豉汤禁例。(76~81)2.麻杏甘石汤证。(63、162)3.白虎加人参汤证。(26)4.葛根芩连汤证。(34)【教学时数】(一、二)3学时三、虚证(28、64、118、112、117、65、67、66、102、163、61、69、82、29上、68、177、178)【目的要求】1.掌握桂甘汤证系列、苓桂汤证系列、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小建中汤证、桂枝人参汤证、真武汤证、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芍药甘草附子汤证、炙甘草汤证。2.熟悉干姜附子汤证、茯苓四逆汤证。【教学内容】1.心阳虚证⑴桂枝甘草汤证。(64)⑵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118)⑶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112)⑷桂枝加桂汤证。(117)--5⑸苓桂甘枣汤证。(65)2.脾虚证⑴苓桂术甘汤证。(67)⑵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66)⑶小建中汤证。(102)⑷桂枝人参汤证。(163)3.肾阳虚证⑴干姜附子汤证。(61)⑵茯苓四逆汤证。(69)⑶真武汤证。(82)4.阴阳两虚证⑴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29上)⑵芍药甘草附子汤证。(68)⑶炙甘草汤证。(177)【教学时数】3学时四、上热下寒证(173)【目的要求】掌握黄连汤证。【教学内容】黄连汤证。(173)五、太阳蓄水证(71~74、127)【目的要求】掌握蓄水证。【教学内容】五苓散证(附茯苓甘草汤证)。(71~74、127)六、太阳蓄血证(106、124~127)【目的要求】掌握蓄血证。【教学内容】1.桃核承气汤证。(106)2.抵当汤证。(124、125)3.抵当丸证。(126)【教学时数】(四、五、六)2学时七、结胸证(128~138、141、167)--6【目的要求】1.掌握热实结胸证。2.熟悉寒实结胸证。3.了解结胸证脉症要点及预后。4.了解脏结证。【教学内容】1.大陷胸汤证。(134~137)2.大陷胸丸证。(131下)3.小陷胸汤证。(138)4.三物白散证。(141)5.结胸辨证。(128、131上)6.结胸证预后。(132、133)附:脏结证(129、130、167)【教学时数】2学时八、痞证(149、151、154~159、161、164)【目的要求】1.掌握热痞证、寒热错杂痞证、痰气痞证。2.熟悉痞证证候特点。3.了解水痞证。【教学内容】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154、164)2.附子泻心汤证。(155)3.半夏泻心汤证。(149)4.生姜泻心汤证。(157)5.甘草泻心汤证。(158)6.旋覆代赭汤证。(161)7.五苓散证。(156)8.痞证误治后下利的辨治。(159)9.痞证证候特点。(151)【教学时数】2学时九、火逆证(110、111、113~115)【目的要求】熟悉火逆证的临床表现。【教学内容】--7火逆证临床表现。(110、111、113、115)十、欲愈候(58、59、93、94)【目的要求】熟悉疾病向愈的征兆。【教学内容】疾病向愈的征兆。(58、59、93、94)【教学方式】(九、十)自学。第四节太阳病疑似证(152、166、28)【目的要求】熟悉十枣汤证、瓜蒂散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教学内容】1.十枣汤证。(152)2.瓜蒂散证。(166)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28)【教学方式】自学。附:备考原文30、105、108、109、119、121、123、139、140、153、160、174、175。第三章阳明病辨证论治概论【目的要求】1.熟悉阳明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的关系。2.掌握阳明病的概念、分类、诊断、治则。3.了解阳明病转归。【教学内容】1.阳明生理功能、与其他脏腑的关系。2.阳明病的概念、分类、诊断、治则。3.阳明病转归。第一节阳明病辨证纲要(179~188)【目的要求】1.掌握阳明病提纲。2.熟悉阳明病病因病机。3.掌握阳明病脉证。【教学内容】1.阳明病提纲。(180)--82.阳明病病因病机。(179、181、185、188)3.阳明病脉证。(182、183、184、186)【教学时数】3学时。第二节阳明病本证一、阳明病热证(221、176、219、168、170、222、223、224)【目的要求】掌握栀子豉汤证、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猪苓汤证。【教学内容】1.栀子豉汤证。(221)2.白虎汤证。(176、219)3.白虎加人参汤证。(168、169、170、222)4.猪苓汤证。(223、224)【教学时数】1学时。二、阳明病实证㈠承气汤证(207、248、249、213、214、250、238、239、215、241、242、212、252~256、217、220)【目的要求】掌握调胃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教学内容】1.调胃承气汤证。(207、248、249)2.小承气汤证。(213、214、250)3.大承气汤证。(238、230、215、241、242、212、252~256、217、220)㈡麻子仁丸证。(245~247)【目的要求】掌握麻子仁丸证。【教学内容】麻子仁丸证。(247、245、246)㈢导下法(233)【目的要求】了解导下法。【教学内容】蜜煎方、土瓜根、猪胆汁导下证。(233)㈣下法辨证(208、209、251、203)【目的要求】--9熟悉下法运用要点。【教学内容】1.辨阳病可攻与不可攻。(208)2.辨大、小承气汤运用指征。(209)3.辨大、小便关系。(251、203)【教学时数】4学时。㈤下法禁例(204、205、206、189、194)【目的要求】熟悉下法禁例。【教学内容】1.阳明病呕多者禁下。(204)2.阳明病,心下硬满者禁下。(205)3.阳明病,面合色赤者禁下。(206)4.阳明中风者禁下。(189)5.阳明虚寒者禁下。(194)[教学方式]自学三、阳明病寒证(190、191、226、243、197)【目的要求】了解阳明寒证。【教学内容】阳明病寒证表现及吴茱萸汤证。(190、191、226、243、197)四、阳明病虚证(196)【目的要求】了解阳明虚证。【教学内容】阳明虚证表现。(196)[教学方式](三、四)自学第三节阳明病变证一、发黄证(236、260、199、261、262、195、200、231、232)【目的要求】1.掌握湿热发黄证。2.熟悉寒湿发黄汤。3.了解火劫发黄汤,小柴胡汤证。--10【教学内容】1.菌陈蒿汤证。(236、260、199)2.栀子柏皮汤证。(261)3.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261)4.小柴胡汤证。(231、232)5.寒湿发黄证。(195)6.火劫发黄证。(200)【教学时数】2学时。二、血热证(202、227、216、237、257、258)【目的要求】了解血热证。【教学内容】1.衄血证。(202、227)2.下血证。(216)3.蓄血证。(237、257、258)[教学方式]自学第四节阳明病预后(210、211)【目的要求】了解阳明病预后。【教学内容】1.直视微喘,腹满者死,下利者亦死。(210)2.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211)附:备考原文192、198、201、218、225、234、235
本文标题:伤寒论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768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