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班里新来的小朋友AA2岁1个月,有次在教室里他正推着椅子,BB走到他面前,手里拿着2个杯子,并对AA说“弟弟给你吧!”AA边继续推着椅子,边继续向前走同时嘴里发出“哼哼”的声音,他的身体摇晃着。好像在说不要。又有一次,CC生日那天,拿给AA一块生日蛋糕,他接过蛋糕后,老师提醒他说“AA,你要和CC抱抱吗”AA听了老师的话,看了CC后,他拧拧肩膀,同时嘴里发出“哼”的声音。这只是我记录的部分的案例。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当他不想做某件事,或者他想表达“不要”,或者他的行为被阻止时,他会边皱着眉头,边嘴里发出“哼”的声音。在他的行为里我们有感受到:1.他的情绪(如面对他人的不理解的不开心的感受)。2.还有他想要表达“不”的意愿。3.别人靠近时,他不喜欢,选择“逃离”。通常他的肢体会左右摇晃上身(拧肩膀),嘴里发出“哼”的声音。而这重复的行为的背后,却有很多的行为意愿,一方面因他的语言表达有限,另一方面他已经习惯这样的表达形式(通常这样表达时他是得到有效的回应,所以他这样的表达方式得到强化,他会继续使用)。对于AA他现阶段,他处在语言的积累期。当他在与更多来自家庭外的他人互动时,很可能他人并不理解他行为的意图,尤其是小朋友之间,有时他这样说做的时候,有的小朋友会误以为他生气,甚至容易发生冲突。而成人需要帮助他学会更有效的表达方式,例如:多把行为表达转换语言表达,用语言表达感受。在前面讲述的例子中,第一个例子中,我们基本能够判断,AA是不想要BB给他的杯子或他并不想和BB一起玩。成人需要帮助孩子确认他当下的想法,进而把想法”换为具体的语言表达“”AA,你不想要BB给的杯子“”,成人询问,AA可能会点头,成人继续“你可以告诉BB,你不想玩”成人通过询问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动机(如知道自己之所以会摇晃身体,可能是因为不想),然后决定怎么做,用具体的语言表达“不玩”,孩子可能不是马上就习得语言的表达,至少在成人反复的引导中他们会慢慢习得并使用合理的方式来表达。如何支持儿童早期语言发展儿童的语言发展规律中,婴儿在12个月时就理解一些词汇,并且能够使用一些非语言手势来影响他人的行为。写到这里不免让我想起:1岁8个月的桐桐被妈妈抱着来到我的教室门口,妈妈正准备和我说话,很快女儿指了指教室里,妈妈开始抱起女儿走到教室里面。成人对于孩子的行为回应很及时,如果在回应中同时用语言支持到孩子会更好。如“你想进到教室。”确认孩子的回复,在发生后面的行为,这一过程中,成人不只是支持者,同时也是孩子的交流者。在孩子更小的时候,当他们发出一些非语言的手势时,成人不妨用语言来描述孩子的行为,如上例“你想进到教室里面。“你想拿起瓶子,”你看见灯正在山闪“”等。这样帮助建构语言的认知,之外,也可以增加他们的行为认知。在儿童语言发展规律中,成人用语言与孩子互动中,我们成人的表达方式也会对孩子的语言产生一定的影响。成人不同的交流方式对儿童早期语言的风格也是有一定影响。如有的儿童语言早期语言风格属于指示型。他们的词汇主要是指代客体的单词构成。还有的儿童早期语言风格,想较与指示型,他们的语言风格产生更多社交用语和代词。例如“停止它”,“谢谢你”和“我想要它”,并以压缩的短语形式表达。这些风格反应了关于语言功能的早期表达。属于表达型。表达型儿童相信单词是用来谈论人们的情感和需要的。表达型的儿童倾向于是高度社交的,他们的父母经常使用支持社会关系的言语惯例“你好吗?”不客气。指示型儿童的词汇量增长更快,因为他们接受的语言形式都包含比社交短语更多的客体标签。(这里我想补充下,如一个孩子用手指了指看见的灯,有的成人会这样说“你看见灯正在闪”,有的成人可能会说“你看见灯在闪对吗?这两种语言的交流形式,个人觉得第一种具有指示型,第二种偏交流型。)在儿童早期语言表达发展中成人习惯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孩子的语言会发展更好。
本文标题:儿童的表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907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