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考试点专业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财务会计学笔记
财务会计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财务会计概述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工作。一、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依据,也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制定财政经济政策、开展宏观调控的依据。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管理监督和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环节,会计信息应当保证国家执行管理监督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二、会计信息应当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本的需要1.会计信息应当满足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需要,为此会计信息应当有助于投资者评价一个企业的投资风险和报酬,从而决定是否进行投资,是否继续持有投资是否卖出投资。2.会计信息应当满足债权人进行信贷决策的需要,为此会计信息应当有助于包括银行在内的债权人评价企业的信贷风险,分析企业能否到期还本付息。3.会计信息应当有助于企业的供货单位和客户进行商业决策,评价经营风险,比如是否建立商业联系,是否给予商业信用等等。三、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风险、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会计主体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又称会计实体或会计个体。2.会计工作的目的会计工作的目的是反映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各个方面作出经济决策和投资决策服务。3.明确会计主体的作用(1)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范围。(2)明确会计主体,才能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3)明确会计主体,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4.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往往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并不一定就是法律主体。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除非出现足够的反证,否则均假定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能够按照既定的经营方针与目标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和终止营业进行清算。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划分为一个连续的、间隔相等的会计时间段,分期提供会计信息。会计分期的目的是,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地向各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基本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会计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全面系统的反映,为此,需要货币这样一个统一的量度。第三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即: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以及作为对以上原则加以修正的一般原则。一、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会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包括所有者在内的各方面提供经济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会计信息质量高低是评价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包括:1.客观性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客观性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2.相关性相关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包括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3.可比性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4.一贯性原则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改变。只有遵循一贯性,保持前后各期会计政策的一致性,才能对前后期间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和利用。5.及时性及时性是指会计信息应当及时处理,及时提供。6.明晰性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使用。二、确认和计量一般原则1.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在收入和费用实际发生时进行确认,不必等到实际收到现金或者支付现金时才确认。2.配比配比原则是指将收入与对应的费用、成本进行对比,以结出损益。配比原则的两层含义:(1)因果配比,将收入与对应的成本相配比。(2)时间配比,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时期的费用相配比。3.历史成本成史成本原则是指将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在资产处置前保持其入账价值不变。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将与当期收益相关的支出计入当期的损益,将与当期以及以后多个期间的收益相关的支出计入资产的价值。三、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1.谨慎性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以不抬高资产或收益,也不压低负债或费用。企业经营存在风险,实施谨慎性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化解风险,并对防范风险起到预警作用,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利益,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2.重要性重要性原则是指在选择会计方法和程序时,要考虑经济业务本身的性质和规模,根据特定的经济业务对经济决策影响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程序。重要性原则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关。3.实质重于形式第二章货币资金第一节现金一、现金概述:狭义的现金仅指库存现金,是一种无法产生盈余的资产。广义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符合现金概念的票证。本章所讲的现金概念是狭义的,即库存现金。包括人民币和外币现金。1.企业在办理有关现金收支业务时,应当遵守以下几项规定:①企业现金收入应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②企业支付现金,可以从本企业库存现金限额中支付或者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企业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即坐支)。③企业从开户银行提取现金,应当写明用途,由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④企业因采购地点不固定、交通不便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必须使用现金的,应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经开户银行审核后,予以支付现金。⑤不准用不符合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即不得白条顶库;不准谎报用途套取现金;不准用银行账户代替单位和个人存入或支取现金;不准用单位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储,不准保留账外公款,不得设置小金库。2.对现金业务的管理企业必须设置现金日记账,按照现金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笔序时登记。每日终了,应根据登记的现金日记账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进行核对,做到账款相符。月份终了,现金日记账的余额必须与现金总账科目的余额核对相符。有外币现金收支业务的企业,应当按照人民币现金、外币现金的币种设置现金账户进行明细核算。现金业务的账务处理为了核算和监督现金的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企业应设置现金总账科目,由负责总账的财会人员进行总分类核算。(1)现金的使用范围(2)现金的内部控制原则二、现金的核算:1.企业收到现金借:现金贷:有关科目2.支出现金借:有关科目贷:现金本科目余额在借方,表示结存的库存现金。3.现金的清查第二节银行存款银行存款就是企业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凡是独立核算的企业都必须在当地银行开设账户,以办理存款、取款和支付结算。企业除了按核定限额留存的库存现金外,其余的货币资金都必须存入银行;企业与其他单位之间的一切货币收付业务,除了在规定范围内可以用现金支付的款项外,都必须通过银行办理支付结算。一、银行结算方式:银行结算方式是指用一定的形式和条件来实现企业间或企业与其他单位和个人间货币收付的程序和方法。分现金结算和支付结算两种。1.银行结算方式的种类①银行汇票②银行本票③商业汇票④支票⑤信用卡⑥汇兑⑧托收承付⑨信用证2.银行结算纪律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支付结算办法》中规定了银行结算纪律:(1)不准签发没有资金保证的票据或远期支票,套取银行信用。(2)不准签发、取得和转让没有真实交易和债权债务的票据,套取银行和他人资金。(3)不准无理拒绝付款,任意占用他人资金。(4)不准违反规定开立和使用账户。二、银行存款业务的会计处理企业将款项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现金等有关科目;提取或支付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的存款时,借记现金等有关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为了加强对银行存款的管理,及时掌握银行存款收付的动态和结存的余额,企业必须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按照银行存款收付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笔序时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月份终了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必须与银行存款科目的余额核对相符。(一)银行存款账户的开立1.基本存款账户基本存款账户是企业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的账户,工资、奖金等现金的支取只能通过本账户办理;2.一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是在基本存款账户以外的银行借款转存或与基本存款户的存款人不在同一地点的附属不独立核算单位开立的账户,企业可以通过本账户办理转账结算和现金交存,但不能办理现金的支取;3.临时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是企业因临时经营活动需要而开立的账户,本账户可以办理转账和根据国家现金管理的规定办理现金收付;4.专用账户专用存款账户是企业因特定用途而开立的账户。5.开户原则企业可以自主选择银行,银行也可以自愿选择存款人。但一个企业只能选择一家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不得在多家银行机构开立基本存款账户;不得在同一家银行的几个分支机构开立一般存款账户。(二)银行存款的总分类核算1.原则企业应设置银行存款总账科目。该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借方登记银行存款的增加数,贷方登记银行存款的减少数,借方余额表示企业银行存款的结余数额。2.核算(1)企业将款项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时:借:银行存款,贷:现金或有关科目;(2)提取或支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中的存款时借:现金或有关科目,贷:银行存款(三)银行存款的对账为了保证银行存款的安全和核算的正确,企业应按期对账。1.银行存款的对账一是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存款收、付款凭证相互核对,作到账证相符;二是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存款总账相互核对,作到账账相符;三是在账账相符的基础上,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相互核对,作到账单相符2.银行存款的未达账项四种情况:(l)银行已入账但企业未入账的收入;(2)银行已入账但企业未入账的支出;(3)企业已入账但银行未入账的收入;(4)企业已入账但银行未入账的支出。调节后的银行存款余额,反映了企业可以动用的银行存款实有数额。需要注意的是,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是用来核对企业和银行的记账有无错误,不能作为记账的依据。对于未达账项,无须进行账面调整,待结算凭证收到后再进行账务处理。第三节其他货币资金一、概述:1、定义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除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各种货币资金。2.分类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等。3.核算设置其他货币资金来集中核算。其他货币资金属于资产类账户,借方记录其他货币资金的增加数,贷方记录其他货币资金的减少数,月末借方余额反映其他货币资金的结余数额。在该科目下,按外埠存款、银行汇票、银行本票、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存出投资款分设明细账。4.会计处理举例(1)收款企业收到银行本票时: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付款企业申请使用银行本票:借:其他货币资金贷:银行存款(2)付款企业使用银行汇票:借:其他货币资金贷:银行存款收款单位: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第三章应收及预付款项[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概念、性质和种类;理解和掌握各应收及预付款项的核算方法。本章的重点是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业务账务处理。本章的难点是坏账损失及票据贴现业务账务处理。计划讲授6课时。[重点及难点]应收账款的确认、坏账的两种核算方法、应收票据贴现。第一节应收账款一、应收账款概述应收账款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二、应收账款的计价1.商业折扣商业折扣是指企业根据市场供需情况,或针对不同的顾客,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扣除。商业折扣对应收账款入账金额的确认并无实质性影响。2.现金折扣现金折扣是指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
本文标题:考试点专业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财务会计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924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