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民勤县人民医院赵伯元一、定义指直肠、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瘘管。由原发性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组成,也有仅有内口、瘘管或仅有外口、瘘管分别称为内盲瘘和外盲瘘。其多为肛痈的后遗症,特点是以局部反复流脓肿痛为主症,并可触及索状硬结通直肠。二、诊断1、病史:有肛痈病史2、症状:肛周有瘘口,肛周间歇肿痛流脓,有索状硬结。3、体征:肛旁可触及索状硬结,探针检查可以从瘘口沿瘘管从直肠穿出,X线造影能显示瘘管的形态及走向。4、根据瘘口形态判断肛瘘的性质:①外口小,紧缩,隆凸:表示肛瘘轻浅且单纯,属实证。②瘘口大、凹陷,内有较多肉芽增生,表示瘘管深重且复杂。③瘘口大、凹陷,潜行不规则,皮色紫暗,流水清稀,多为结核性肛瘘,属虚证。5、索氏定律:将二侧坐骨结节划一横线,当瘘管外口在横成之前,距肛缘4cm以内,肛瘘的瘘管多为直行,内口在齿线上与外口对应位置。若外口在横线以后或距肛缘4cm以外,其瘘管多弯曲,其内口多在后正中齿线处。6、肛瘘的分类:①低位单纯性肛瘘:只有一条瘘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下,一个外口,一个内口,内口在齿线肛窦附近。②低位复杂性肛瘘:有二个以上内口,或外口或瘘管,瘘管穿行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下。③高位单纯性肛瘘:仅有一条瘘管,瘘管穿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一个外口,一个内口,内口位于肛窦部位。④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二个以上外口,内口或瘘管,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四、鉴别诊断1、肛周汗腺炎、毛囊炎:肛周皮肤的汗腺炎,毛囊炎常可在皮肤形成瘘管及外口,流脓,并向周围蔓延,可见肛周皮下多处瘘管及外口,皮色暗褐而硬与肛管直肠无联系。2、尾部藏毛窦:多发生于青年。尾部与肛门之间出现硬结,破溃或切排后,流出少许脓液。后复肿痛流脓,检查见在肛门后3-4cm处正中线创附近有一个或几个窦道,正中的窦道口有上皮组织内翻常有发钻出,无内口。治疗原则肛瘘治疗以手术为主,内治为辅,手术以保护保护肛门功能为第一原则,手术成败关键是正确找到内口手术治疗1、挂线疗法:适应症:高位单纯或复杂性肛瘘,低位复杂性肛瘘。禁忌症:伴肛周皮肤病,有严重全身疾病或极度虚弱者,癌性瘘管,结核性肛瘘。治疗原理:是利用橡皮筋的弹力慢性切开管壁组织,使切割与修复同时进行,橡皮筋作为异物置留引起周围组织炎性粘连固定,切开后断端不致过度分离,同时它具有引流功能,它还可作为标志物。标志瘘管位置。2、切开疗法适应证:低位单纯性肛瘘,低位复杂性肛瘘。禁忌证:①同挂线疗法。②高位肛瘘。操作方法:取患侧卧位,手术野常规消毒,腰俞或硬膜外麻醉,从外口注入染色剂,以探针自外口探入,内口探出,沿探针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瘘管壁,沿染色剂检查有无支管存在,若有,同时切开支管,修剪创缘,使形成口宽低小的创面以利引流,外敷无菌敷料。肛瘘肛瘘肛瘘肛瘘肛瘘肛瘘
本文标题:肛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968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