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
1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目标和路径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2009.09重庆2议题•推进两化融合的进展和难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和目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路径推进两化融合的进展•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已制定了”点线区面”相结合的全面规划•除八个试验区外,一些地方也自行开展活动,如江苏•涌现一批好的典型企业•IT服务企业有较高的积极性•七个行业”融合”效果评价体系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两化融合的培训教材开始筹划3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难点•对两化融合提升企业竞争力重要性的认识不普遍•两化融合与企业信息化联系和区别说不清•两化融合规划和实施的方法论和知识库不丰富•两化融合支撑服务业发展的路径不清晰•公共服务平台的机制不完善•政策设计和措施协调工作量大45”两化融合”的内涵•“融合”既是工业化的高级阶段,也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有别于传统工业化,也有别于一般意义的企业信息化;主要区别反映在由信息化支撑的(催生的)新型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形成新的企业竞争力5两化融合与企业信息化联系和区别•“融合”与企业信息化联系:•是企业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企业信息化的延伸和深化•两化融合与企业信息化的区别:•从企业发展战略出发,而不是仅为信息技术应用,融合成为企业发展的常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有明显或根本变化,而不是仅仅局部改进•企业经济社会效益,企业素质和持续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而不是变化不大6为什么要区分•融合是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以应对个性化需求引发的市场碎片化(个性化定制),产业同质化要求注重细节(精细管理),市场变化快要求快速反应(敏捷制造,价值网络)•融合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提供了巨大空间.如智慧地球的实质是三个融合:ICT与各行业的融合;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融合;相关垂直行业的信息系统的融合,如城市水务系统78两化融合的目标是什么?9总体目标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什么是现代产业体系?10传统产业vs现代产业•传统产业指在传统工业化时代发展起来的产业形态,其技术支撑主要是机械化和电气化,高度依赖资金、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现代产业与之对应,主要特征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其技术支撑为信息化和其它专业技术的融合,信息和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发挥更大作用11传统产业vs现代产业•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变,本质上是企业发展更多依靠信息资源(信息.知识.智慧)•两化融合的本质是工业体系知识化,智慧化工信部的切入点要求支撑工业经济发展,创建新兴产业工信部提出两化融合的切入点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培育新一代产业大军研发设计信息化,促进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企管理信息化,促进企业资源优化和产业链合理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产品流通和市场的信息化,建立工业现代流通体系13推动两化融合的架构和要素•设计,生产,管理.营销•减排,创新能力企业层•产业群.供应链,生产服务标准,规范,公共服务行业层•基础设施,支撑性产业,新区•市场一体化,服务平台化区域层1314推动两化融合的目标指向创新效率可持续•技术,商业模式•资源利用,影响力•成本,品质,服务•市场反应,品牌•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安全生产14企业级两化融合的路径问题1516融合战略的出发点:信息化支撑企业竞争力支撑现在17全球化:从产业链到价值网络18产业链vs价值网络•产业链在一个企业内部,控制合作能力,决定合同关系,是线性的,基本固定的流程,产生和提交产品和服务•价值网络包括多个企业,各自扮演一个动态而可控的合作者角色,是平行的,整合的和敏捷的流程,可对市场变化,用户个性需求作出快速反应.•价值网络运作更加依赖于信息化19信息化与企业发展战略融合要成常态!20制造服务化和服务组件化21制造业组件化:效率提升的基础•汽车制造业:从亨利.福特流水线到车型平台.标准化的制造平台取代了独立的车型设计,促进了各种另部件重复使用,并可能在全球组织设计和生产•现代PC生产,手机制造业是另一典型案例•组件化催生代工业兴起和制造服务化零件组件化----界面标准化----制造平台化22服务组件化的发展•组件化是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标志•服务组件化刚刚开始,受了电子服务的启发•SOA架构下的组件整合可灵活应对变化•服务组件化扩展为商业组件理念•商业组件在标准界面接口和架构规范下形成商业平台•平台可扩展为价值网络案例:青岛红领集团服装MTM模式•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红领集团建成了覆盖人类99%的正装版型数据库(包括西服上衣、西裤、大衣、马甲、衬衣5大类)。一般服装厂商只有30个版型供客户选择,而红领的版型数据库有五大类,近5亿个版型,可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量身定制需求。•M2M占销售额22%,占利润46%,目标2015年:90%以上2324商业组件在标准界面接口和架构规范下形成商业平台,由信息化系统支持下形成价值网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知识资产管理体系可持续发展模式25案例:宝钢构建统一的知识资产管理体系科技管理系统科研项目管理合理化建议和自主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技术转移管理技术创新文化和存量技术输入到新进单元。大量科技数据成为知识管理的宝贵资源。倡导合理化建议,促进科技人员积极性。移动巡/点检平台电力巡检ROOM动力巡检ROOM水道巡检ROOM运行/技术/能源管理(WEB)烧结焦化高炉炼钢连铸LFRH.....主体生产单元指令通信调度通信生产/能源信息采集煤气加压站,煤气混合站,煤气柜,排水泵站,排水泵站,循环水站,总降变,区域变(110KV变),等等。控制/操作指令调度通信信息采集能源调整指令公司ERPSystem能源管理专业人员(WEB)调度汇报/命令能源管理中心环境监测案例:宝钢能源管理系统和环境监视、监测提升效率:精细化管理,敏捷化制造28湖南泰格林纸集团信息化:“精细管理、敏捷制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加剧,产品同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产品好坏的比较越来越趋向细节的差异。企业必须以精益求精的产品、细致入微的服务才能更好地对市场作出响应。•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未来产品市场总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和个性化,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29湖南泰格林纸集团信息化:“精细管理、敏捷制造”•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落实、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而精细管理很好的解决了企业如何更好地对市场作出响应的问题,即“好”的问题;30湖南泰格林纸集团信息化:“精细管理、敏捷制造”•敏捷制造的内涵是以柔性生产技术和动态组织为特点、以快速响应市场能力为核心,采用企业内部、企业间信息技术形成的快速适应市场的一种制造体系。•应运而生的敏捷制造很好地解决了企业如何快速适应市场的问题,即“快”的问题。•将精细管理与敏捷制造有机地相结合,正是切中了当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体现。3132两化融合持续发展的方向技术导向型渗透引领未来33技术导向型渗透之二互联网Web2.0的企业应用34Web2.0的企业应用•加强与用户互动,分享用户体验和创意•加强与职工互动,提升职工参与决策积极性•加速开发新业务,与合作伙伴互动协作35组织内部创新网络•组织内部创新网络:能带来增值的创新一定来源于某些人,构成智力资本的人.构筑一个知识和信息高度共享,双向交流的内部创新网络是必备的基础设施•创新网络的功能:接触:找到需要的人和信息.技术支撑:社区网络(如Flicker,YouTube,dotSub,Linkedin等);Wiki;认知:保持信息流的持续沟通.技术支撑:RSS;Twitter(微博客)36互联网的未来?服务的互联网(Internetofservices)物品的互联网(Internetofthings)三维的互联网(3DInternet)可信的互联网(Internetoftrust)37•••37•••37互联网的未来?Sources:3GPP,3GPP2,Qualcomm,WiMAXForum://相关的科技支撑发展•服务的互联网:IT资源服务+各种网络化的服务•物品的互联网:传感器网络+移动互联网服务•3D的互联网:虚拟现实+沉浸式服务•可信的互联网:信息安全+可信任服务•语义的互联网:语义搜索+可追溯内容服务3939•••39服务的互联网是什么?互联网支撑的各种功能的提供、使用和组合的新型服务方式服务的互联网=IT资源服务+行业服务P404141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所有物理对象(不论是智能的或非智能的物体)与互联网无缝联接,从而实现虚拟和物理世界的一体化,物理对象可积极参与业务流程(互动,通信,控制)P42企业IT系统供应方企业需求方状态信息执行信息物理和IT资源云服务终端自组织功能网络云服务集中数据智能处理分布式/传感网+实时数据传输+集中信息处理政府的作用和政策设计•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行业示范引导•培训咨询辅导•资金补助和融资•组织产业联盟及公共服务平台•扶持支撑性服务业和鼓励外包•效果评估及国有企业考核4344推动两化融合的方法方法论愿景信息系统架构业务架构项目管理架构调整实施计划技术架构解决方案业务发展需求45结论•信息化的本质是信息、知识共享,提升社会智能化程度,促进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变革•“融合”既是工业化的高级阶段,也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主要区别反映在由信息化支撑的(催生的)新型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形成新的企业竞争力46结论•企业级两化融合提升竞争力:信息化与企业发展战略融合要成常态由信息化整合资源后形成的价值网络-企业核心竞争力业务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渗透将企业信息化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47谢谢!xmgao@pdns.sic.gov.cn
本文标题: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044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