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大陆与香港报纸标题特色对比
龙源期刊网大陆与香港报纸标题特色对比作者:朱晓静陈惜仪曾华玲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03期内容摘要:报纸有其特殊的报纸语言,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新闻标题,它好比一则新闻的眼睛。而时政新闻标题较之于其他类型新闻标题在形式、措辞上都有较高的规定性和严肃性,因此在语言和风格创新上仍有很大空间。本文意在以《人民日报》和《大公报》为例,从语言特色和风格特色两大方向对比分析大陆与香港时政类新闻标题,并针对各自特色对两地报纸行业的不断完善提供一定参考借鉴。关键词:时政类新闻标题《人民日报》《大公报》对比分析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式传播媒体和庞大的信息量充斥着人们的耳目。报纸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重要的大众传播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而一则报纸的新闻是否能抓住受众眼球,很大程度上跟新闻标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换言之,新闻标题就是一则新闻的“点睛之处”,是影响传播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自1997年香港回归以来,香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逐渐受大陆影响。这种影响也体现在报刊业的发展上。尤其是在时政类新闻标题的设置上,处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香港媒体,在报道时政类新闻时同样需要探讨如何扮演好执政党和受众之间的桥梁、纽带角色。在回归后的十几年中,香港主流媒体在时政类报纸新闻标题设置到底与大陆有何不同?我们选取了两地在政治报道上都处于主流的地位的两份报纸——《人民日报》和《大公报》,对比分析它们各自的时政类新闻标题特色并希望为报纸新闻行业提供一定启示。(为方便读者阅读,《大公报》中的繁体标题已一律改为简体。)一.语言特色通过对2012年2月至2012年11月份两份报纸时政类新闻标题的搜集和分析,发现了两者在语言的选择尤其是谓语的设置上体现出明显的不同。笔者选取了两个角度对比得出以下差异:(一)古汉语继承程度不同在新闻标题设置中,《大公报》保留了较多的使用古汉语的痕迹。而《人民日报》则基本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进行标题编排。1、量词的使用古汉语中量词往往省略,而在现代汉语中,量词一般是不可或缺的。在两份报纸时政类新闻标题中,我们同样发现了这种规律。以下是2012年2月1日同一则时政类新闻两家报纸的不同标题:龙源期刊网(1)25中国人埃及被挟持,绑匪疑与[基地]有关——《大公报》(2)25名中国人在埃及被扣留——《人民日报》在这则关于中国人质在埃及被挟持的事件报道中,《大公报》的标题省略了量词“名”;而《人民日报》则保留了量词“名”。(3)暴力冲突连续三月,大马士革市郊100死(2012年2月1日)(4)埃再爆民警冲击,632死伤(2012年2月2月4日)(5)立会倡议员薪酬倍增,冀月支十四万,学者:[开天杀价](2012年2月4日)以上新闻标题均出自《大公报》,数词后的量词被直接省略。(6)70多人死亡,数百人受伤。足球骚乱刺痛埃及脆弱政治神经(2012年2月3日)(7)载有约350人的巴新轮渡沉没,中国轮船全力参与救援(2012年2月3日)这是两则出自《人民日报的》的时政类新闻标题,均严格按照现代汉语语法要求保留了量词的使用。2、音节的选择古代汉语单音节词占优势,现代汉语则相反,以双音节、多音节为主。《大公报》的标题比较多使用单音节词,尤其是动词的使用;而《人民日报》的标题则较多使用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以下是2012年2月1日同一则时政类新闻两家报纸的不同标题:(8)胡锦涛晤默克尔,期推动中德关系——《大公报》(9)胡锦涛会见德国总统默克尔——《人民日报》例8中两个分句的两个领衔动词均使用了单音节词,分别为“晤”和“期”,用双音节表示应为为“会晤”、“期望”;而同一事件报道中《人民日报》则使用了“会见”这一双音节词语来表示两国领导人的接见。又如:(10)“赵美心吁立法禁军队欺凌”——《大公报》(2012年2月4日)龙源期刊网(11)“十八大报告挺特区勉港人”——《大公报》(2012年11月9日)例10中“吁”为单音节词,现一般用“呼吁”一词代替,“禁”为“禁止”;例2中“挺”和“勉”也是动词选择单音节词体现。这样的例子在大公报中比比皆是。而《人民日报》中双音节词语为主的标题编排更是不胜枚举,在此不作详述。3、古汉语词汇的使用在两份报纸中,均存有对古汉语词汇的直接保留。如:(11)部分驻日美军先行移师关岛——《人民日报》(12)胡总语港人,共享尊严荣耀——《大公报》两则时政新闻标题的古汉语保留词汇分别为“师”和“语”,现代汉语中分别对应“军队”和“告诉”。但在语料收集中,笔者发现《人民日报》中大多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汇,极个别使用到古汉语词汇是出于对修辞和音韵美考虑的,而且使用的古汉语词汇在当今仍然被人们熟识,较为常见。而《大公报》在标题中直接使用古汉语词汇的特点非常突出,并且使用的古汉语词汇并不一定在当今被人们(尤其是大多数内陆人)所熟识。以下为从《大公报》摘取的标题例子:(13)巴新沉船逾百失踪,中国货轮加入搜救(14)冀中央新班子推动港普选(15)南苏丹关闭油田中日觅替代渠道(16)星外长吁美慎言「牵制中国」(17)罗姆尼攻击对华政策奥巴马栏里照啖中餐上述标题中下划线词语均为古汉语词汇的使用。当中有一些为我们所熟识,如“逾”对应“超过”;“觅”对应“寻找”。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词语是需要阅读者有一定古汉语知识储备才能理解的,如“啖”等。新闻标题应力求凝练新闻事实,以达到突出性的要求。“突出性是受众对于新闻标题的一种期待,希望从新闻标题中最便利地、最省力地获取想要的信息。”古汉语的特点是言简意赅,香港地区属于粤方言使用地区,而粤方言对古汉语有很大的继承和保留,因此在《大公报》时政新闻设置上仍然可以看到这样的痕迹。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大公报》的报纸标题趋于简洁,措辞更优雅,能在相同的字数的标题中包含更多的信息量。这是它的优势。但是,随着现代汉语的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普遍受现代汉语影响,因此采用古文措辞,尤其是一些现龙源期刊网今已不常用的古语词汇也许会对一部分人对标题的理解产生影响。所以对于使用标准现代汉语的《人民日报》来说,标题的通俗易懂是它的一大优势。(二)词语缩略情况不同新闻标题中为压缩字数,力图在尽量简洁的语句中传递更多的信息,往往使用词语的缩略。在时政类新闻标题中,由于大多涉及国家、地区间的政务事件,所以国家与地区名称常常在新闻标题中出现。《大公报》时政类新闻标题中绝大多数国家与地区名称被缩略处理,而《人民日报》中,虽也有这类的缩写情况,但数量远远不及《大公报》。以下是2012年2月份《人民日报》时政新闻标题中仅有的几则使用国家缩写的标题:(19)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正式运行(20)中国驻墨使馆庆祝中墨建交40周年(21)日美就修改移师关岛计划展开谈判发现《人民日报》中被缩写的国家名是容易被读者认知和还原的。三则标题中涉及的国家分别为:中国、日本、墨西哥和美国。另外,在2月份《人民日报》中,笔者没有发现标题中有使用地区名称的缩写。我们对同月《大公报》的时政类新闻标题在这方面的情况做一个对比:(22)俄使馆网站被黑疑叙反对派所为(23)巴新沉船逾百失踪中国货轮加入搜救(24)温总关注用工就业(主)在穗考察招聘会倾听民间诉困扰(副)(25)以欲单边攻击伊核设(主)最快4月行动美以关系现裂痕(副)(26)威廉驻马岛服役阿军人烧英旗抗议(27)埃再爆警民衝突632死伤(28)阿盟拟派团重返叙利亚龙源期刊网(29)中加携手“美式傲慢”以上仅为2月份《大公报》头几天摘录的部分国名缩略的时政新闻标题,数量远远要多出《人民日报》。我们不难发现,国家名、地名缩略在《大公报》标题中是常见的。(24)中“穗”是广东省的简称。我们在《大公报》中还发现了大量的地名简称使用,如四川用“渝”代替等。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要辨识出其中的一些国家名,对大多数受众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如(22)中“叙”代表“叙利亚”,(23)中“巴新”代表“巴新几内亚”,(25)中“以”对应“以色列”,(26)中“阿军”对应“阿根廷军队”以及(28)中“阿盟”代表的“阿拉伯联盟”。这些国家的简称并不一定为人们所熟识,而且容易在人们理解过程中产生歧义,如“阿军”和“阿盟”的“阿”可以分指阿根廷和阿拉伯等几种不同国家。因此在阅读时有可能造成困扰。香港报纸的简称并不单独体现在国名和地名的缩略上,还体现在对个别组织和政治人物称呼的简称:(30)星外长吁美慎言「牵制中国」(31)伦奥每日浪费6万门票(24)中“温总”显然是“温家宝总理”的简称。(27)“伦奥”也可估摸认识到是“伦敦奥组委”,但是此用法不常见。而“星外长”一词所指代的“新加坡外交部长”就实在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了。“温总”一词的缩略具有亲切化作用,新闻标题的价值体现之一在于它的“人情味”,选择令受众亲切、易近的词语对吸引受众阅读、拉近受众距离和提高执政党的“印象分”有很大的帮助。在这一点上《大公报》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由于《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直接传达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声音,对于引导国家舆论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措辞等方面相对严谨,一般不采用《大公报》中对领导人的简称。这是由于两地政体不同和传播界、新闻界在文化氛围上的差异造成的。但是,《大公报》中某些简称的使用是值得斟酌的。“港报的标题使用大量简称有时各自创造,随心所欲,如将‘黑帮男子’简称为‘黑汉’,‘世界纪录’简称为‘世劫’,‘社会福利’简称为‘社福’,乍看之下,令人有点不知何所云。”可见在香港报业历史上曾存在过缩略不当的问题。如今这种个别国家与地区名的缩略是否也会影响到受众对标题的理解,需要进一步进行调查分析才可得出结论。可以明确的是,简称可以为标题的简洁提供一定帮助,但是简称的使用必须约定俗成,为大多数公众所接受。这样的标题在传播中才是有效的。二.风格特色(一)评价色彩“评价新闻内容是标题在概括事实的基础上点名新闻的价值和意义,帮助与启发读者正确地理解新闻,并借此表明编辑或媒体的某种倾向性,直接起舆论引导的作用。”而在时政类新龙源期刊网闻标题中,不同报业选取的不同评价色彩就会对受众产生不同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重大的政治事件,在标题中直接发表评论可以凝聚人心,统一思想,并以鲜明的态度表明我国的立场,充分发挥我国媒体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作用。标题中的评价态度可分为三类:肯定、否定和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前两者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多出现在涉及我国立场的政治事件报道上;这种鲜明的评价在《大公报》和《人民日报》中都很常见,在此不作赘述。但在搜集的语料中,《大公报》较之《人民日报》在国际事务新闻的标题设置上情感倾向更强,更多的使用评价性词语,而《人民日报》则趋向于客观公正的标题叙述。(32)温总:“中国买断欧洲”是笑话——《大公报》(33)温家宝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与中德企业家座谈——《人民日报》以上是2012年2月4日“中德两国总理谈经济”事件中两家报纸的标题。可以明显的看出,《大公报》通过选取温总理说话的细节表现出德国担心中国在经济发展上会对德国经济造成不利纯属无稽之谈。“笑话”一词带有明显的评价色彩,看出报社对此事件看法是肯定的,并且对德国提出的这种“威胁论”说法带有无稽之谈的否定。读者阅读时能明显感觉出中国在推动中德经济上的决心和态度。这种评价能对群众加深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肯定,这是评价色彩在此则运用上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个问题,此则标题也有给人以“不屑”的感觉,毕竟说一样东西是笑话,说话者内心的态度是带有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的态度的。而《人民日报》采取的的纯事件叙述没有表露对此事件的评价,也许在第一时间读者无法从鲜明性上对此则标题产生强烈兴趣和共鸣,但这种“避而不显”的态度也给读者留下了自行判断的空间,显得更为稳重。(34)温总理忆邓公名言不改革开放死路一条——《大
本文标题:大陆与香港报纸标题特色对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134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