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状况分析
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状况分析一、世界汽车零部件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一)世界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现状当前世界汽车零部件工业大体分为四种类型:(1)西欧:汽车零部件工业相当发达,超过汽车制造业而走在前面;(2)美国、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工业和汽车制造业力量基本相当,平起平坐;(3)日本、韩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相当强大,但仍受主机厂制约;(4)中国、俄罗斯: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基本上依附或从属于汽车制造业,没有相对独立地位。2001年,世界上最大的5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美国有20家,日本12家,德国9家,法国5家,英国、瑞典、意大利、加拿大各有一家;50家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中至少有一半在某种程度上依赖汽车电子产品。表172001年全球最大20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情况名次公司名称国别销售总额(百万美元)主要产品200120001德尔福汽车系统DelphiAutomotiveSystems美国2418826480转向系统、底盘、电动系统、引擎控制、内饰件、电子零件2罗伯特-博世RobertBoschGmbH德国1800017800车辆安全系统、喷油系统、刹车系统、电动和电子系统3伟世通公司VisteonCorp.美国1694518569底盘、空调、电子零件、车身内饰、燃油供给、引擎控制、仪表系统、传动系统4日本电装美国国际公司DensoCorp.日本1625016392热能通风、电子零件、过滤器、燃油管理系统5李尔公司LearCorp.美国1462514073内饰件、座椅、仪表盘和门内饰塑料件、车内地板和隔声系统电子线路分布系统6江森公司JohnsonControlsInc.美国1362012738内饰件、座椅、电池、车门系统、照明系统、电子零件、仪表盘7曼格纳国际公司MagnaInternationalInc.加拿大1050010100内饰件、外饰件、车身和底盘系统、座椅、后视镜、发动机、变速箱8天合公司TRWInc.美国960010200转向系统、悬挂系统、刹车系统、发动机零件、扣紧固件、乘客安全保护和报警系统9弗瑞西Faurecia法国86005396座椅、内饰系统、排气系统、前端10艾辛公司AisinSeikiCo.Ltd.日本84608454车身系统、制动系统、电子元件、传动系统和发动机零件11德纳公司DanaCorp.美国77129467传动系统、车身系统、发动机底盘、密封件、刹车和液压系统12法雷奥公司ValeoSA法国73456959电子零件、热力系统、变速器分动器13矢崎公司YazakiCorp.日本61516000电气分配系统、电子元件、仪表、连接件14西门子威迪欧汽车公司SiemensVDOAutomotiveCorp.德国58003700电气电子元件系统15阿尔文马丽特公司ArvinMeritorInc.美国57876594遮阳顶蓬、车顶模块、车轮、机械控制、传动系统、车门面板、悬架、附件控制系统、排气系统、滤清器16采埃孚集团ZFFriedrichShafenAG德国55005800变速器、转向系统、悬架组件、车轴、离合器、消音器17大陆公司ContinentalAG德国54005563制动、稳定管理系统、轮胎、执行元件、底盘系统、电子安全系统、传动系统18赛胜布德汽车公司ThyssenKruppAutomotiveAG德国53475258车身系统、底盘模块、动力、动力系统、悬挂系统、转向系统、传动系统19杜邦DuPont美国52005100涂料、工程聚合物、光纤、化学品、冷冻液、抛光剂、小型电机和变速器组件20米其林集团MichelinGroup法国46004400轮胎资料来源:东方汽车网“全球最大100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2001年)”其他还有英国的卢卡斯(Lucas),美国联合技术汽车零部件集团(UTC)、德国曼内斯曼汽车公司(MannesmannAG)等也在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二)世界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趋势1.汽车零部件企业之间联合兼并,走向集团化已成趋势。(1)联合和兼并。为了整合相关业务,集成模块,培育和强化其核心能力,以适应整车模块化组装和全球采购的需求和趋势,零部件生产企业逐步脱离整车母体,通过兼并、重组、联合,扩大生产规模,组建集团,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1995年和1996年仅美国就分别发生了175项和212项兼并。1996年英国最大综合性零部件公司卢卡斯公司兼并了伟利达公司,总销售额达到50亿美元以上,从而成为世界主要零部件跨国公司之一。通过一系列的联合和兼并,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就达到7家,即德尔福公司(美国)、博世公司(德国)、伟世通公司(美国)、电装公司(日本)、李尔公司(美国)、江森公司(美国)、曼格纳国际公司(加拿大)。(2)整车厂对零部件供应商加强遴选。在零部件全球采购的新形势下,整车厂对零部件供应商加强遴选。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对其供货的零部件厂实施鉴别和淘汰,使其供货厂数减少了30%~50%。2000年福特公司将原有的2300家配套上减少到1150家,使每条生产线只有100家配套供应商,每条发动机生产线只有60家配套供应商;法国—标致雪铁龙由2000家供货减少为950家;欧洲福特公司已把协作厂由过去的2500家减到900家。在零部件厂总数减少的同时,一级配套厂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奔驰公司的一级配套厂数量平均约200个,二、三级配套厂约为1500个(含原材料供应);奥迪公司新开发的C5车型配套厂共700余家,一级配套厂仅30多个;日产公司配套厂900多个,其中一级配套厂30家,二级配套厂193家。而淘汰下来的供应商就要下降成二级或三级配套商,为一级配套厂服务。表18全球汽车供应商变化趋势表单位:个供应上类别1988199820022008预计全球性供应商(模块化)0502516一级供应商(总成)390025010075二级供应商(系统部件)750010008000材料、零件、工装摸具6000600450250维修服务3600960600350资料来源:乔梁著:《WTO和中国汽车产业》,红旗出版社,2002年10月。(3)零部件生产高度集中。生产集中度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零部件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型企业生产。例如,德国最大的15家零部件企业,其产值占全国汽车零部件产值的50%以上。二是同一种零部件不是分散在许多企业生产,而是集中在少数企业生产。发达国家汽车零部件某一种零部件三厂(CR3)集中度普遍达60%~80%。日本汽车的通用零部件通常集中在3家到5家生产。随着世界汽车零部件的重组兼并、其生产能力进一步向零部件生产巨头集中,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数量在减少,而产值却在逐年增长,生产集中度逐渐提高。2.全球采购、系统化设计、模块化供货正在成为潮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汽车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纷纷减少内制率,增加外协率,面向全球,以零部件产品的性能、质量、价格、供货条件等择优采购。(1)产品开发系统集成化。所谓系统集成就是把汽车零部件按其功能简化为系统组件再装到汽车上。目前汽车零部件工业正向着系统配套的方向发展,整车厂从采购单个零部件转为到采购整个系统。系统化设计和供货,不仅能使整车厂将新产品开发工作及成本部分地转嫁到零部件供应商,而且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简化配套程序,减少工作量。而零部件供应商必须加强技术开发实力,为整车厂提供更多的系统产品和系统技术。德尔福公司居这潮流之首,它所属的7大子公司设计开发的最先进的车用音响系统、最新式的座椅、质量最好的汽车线束、TRAXXAR车辆稳定性增强系统、集成的车用电气/电子系统、防撞系统等不同零部件、组合件及系统可以提供给全球供应商。美国福特部件公司把所有零部件集成为内、外饰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供电气系统、转向系统等。奥迪公司除整车厂自制部分外,将所有总成及零部件集成35个系统。这种系统产品供货方式使奥迪C5总装线减少50多个工位。所有的品种向规格齐全的集成式部件、系统和模块发展;大众汽车公司组织系统配套,将全车分成30—50个系统,每个系统由一个配套商按标准完成;美国李尔公司座椅和内饰组成(1998年在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年会上展出)的系统将中间操纵台、安全带、侧面安全气囊连成一体,只需要一个操作工序即可安装到位。(2)供货模块化。在系统供货的基础上,德尔福等大型零部件制造公司有推出了模块化的新供货方式,即整车厂商以模块为采购单元的配套供应新体系。模块按零部件和系统在汽车中的排列位置,形成一个高度集成的更大的部件,由多个系统和部件集成,整车可分为几大模块。模块化供应还提供了另一种配套模式,即“汽车工业园”。零部件制造商围绕主机厂建立生产园区,使零部件通过传送带即时馈送。目前美国、德国的一些汽车制造商正在实施。系统集成和模块化供应的使用改变了各自独立进行零部件的设计、加工、装配方式。整车产品开发由整车厂向零部件厂转移,由“出图方式”变为“认可图方式”,开发机制的变革,使整车厂开发规模缩小,激发了零部件企业技术竞争,促使专有技术的集成,提高了整车的性能。3.零部件产品向高附加值和高新技术发展当前世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经营发展方向是产品的高附加值化和高新技术化。汽车电子化和汽车塑料化是大势所趋。随着零部件产品技术的发展,一级零部件厂只保留新式的、先进的、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将大部分部件转给二级零部件企业生产。(1)电子产品是技术发展为重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电子控制传动系统、防抱死系统和行驶控制系统、汽车用局域网络和车载计算机、电子防盗系统、停车距离予报警系统、路况摄像系统、电子导航系统、音识别系统等都在试制开发、试装车阶段。据预测,汽车电子产品占整车价值的比例将从现在的12%~15%增加到2005年的25%~30%。截止2000年美国电子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新车装车率为90%,电子控制门锁系统车装车率为100%。日本的汽车导航系统已经有140万套作为标准配备。同时,一些非汽车行业电子公司也将进入汽车领域。如西门子汽车技术集团在全球23个国家设有研发、配套和生产基地;摩托罗拉汽车通讯集团(TCG)和汽车工业电子集团(AIEG)的汽车电子解决方案被广泛用于汽车座位调校、音响设备、操纵系统、安全气囊、引擎和传输管理系统等方面。(2)塑料类制品不断增加。钢制零件和铸铁零件分别减少18%和30%,塑料零件分别将增加58%和31%。以塑代钢的零部件广为采用,如车门内扳、保险杠阻流扳、仪表扳、操纵台及大多数车内饰件、塑料油箱等已经使用相当普遍。全塑发动机、底盘骨架、车身等皆在开放之中。整体塑料车身的开发将导致汽车制造方法的革新,将仅使用4大块代替传统的75—100块车身部件,而且淘汰油漆线、加工线、冲压线。二、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现状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基础,是为载重汽车配套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及提供汽车维修用的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大部分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是从属于汽车制造厂的“分厂”剥离出来的,生产分散、规模小、集中度低、品种单一、技术落后。随着国外汽车巨头的进入和技术的引进,汽车零部件工业也在逐步发展,特别是在“八五”和“九五”期间,重点鼓鼓励为轿车配套的零部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后,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落后的局面有了改观,整个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经营及生产处于较快增长态势。目前已初步建立起和轿车配套的零部件工业。但是,我国汽车零部件整体发展滞后于整车发展,普遍存在着“散、乱、差”问题。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工业结构,既不是欧美的“平行式”,也不是日本的“金字塔式”,而是主机厂、部门、地方配套的“平行分块式”,产业结构很不合理。数量众多的零部件厂集中度低,重复分散,规模小、水平低,一种产品往往有几十家企业在生产,单个企业生产规模小,数量众多的零部件厂生产集中度低,绝大多数产品没有形成规模经济;零部件企业自制零部件多,没有形成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的零部件产业结构;零部件的制造工艺和质量仍和国外同行有相当差距;系统
本文标题:国内外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状况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152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