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读书笔记之《孟子译注》
读书笔记:孟子译注感书名:孟子译注(简体字本)译注者:杨伯峻责任编辑:聂丽娟出版发行:中华书局出版时间(版次):2008年12月北京第一版初识“孟子”是在中学的课本中,知道孟子是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各代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到烂熟于心。确并未揣测他更深的意义。再次走进“孟子”,又有了一种不同的感受。感到孟子有一种雄辩的气势,他具有丰厚的学养,刚健的气质,机智应变的能力。感受到他性善论、仁政、王道等重要思想。其中民本也是其中之精华所在。“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摘自《孟子译注.梁惠王章句上p11》)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摘自《孟子译注.尽心章句下p258》)他认为,决定统治者统治地位的是民心的向背,民心所向是一统天下的决定因素。“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摘自《孟子译注.离娄章句上p129》)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比君主重要,所以他还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摘自《孟子译注.公孙丑章句下p64》)民本这一理念,与我们现在所说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有联系、共同点的。“保民”“富民”“教民”,服务人民,满足人民的需求,促进全面发展。但是也有所不同,“以人为本”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有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比起民本的范围就扩大了,社会进步的体现,眼界也就放得更大了。“以人为本”就像是孟子思想的发展进步的成果,历史文化的借鉴与继承。细细品味《孟子译注》,同时读到杨伯峻老师的注释,更加通俗地明白儒家思想,中华千年的文化精髓,倘佯在浓浓的“之乎者也”中,更觉一种享受。《孟子译注.尽心章句上p233》: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孟子译注.尽心章句上p234》译文:孟子说:“无一不是命运,但顺理而行,所接受的便是正命;所以懂得命运的人不站在有倾倒危险的墙壁之下。尽力行道而死的人所受的是正命,犯罪而死的人所受是不是正命。”纷繁复杂,美丽奢华的大千世界,每个人的遭遇和经历相差甚远,怎样的生活,是苦是累,是快乐是难过,在孟子看来,是我们无法抗拒的命运安排。但是他说,如果我们遵循命运发展的规律,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不屈服,不懈努力,奋斗不止,无论结果怎么样,都符合“正命”。在主观努力中,顺其自然。相反的,如果有人明知危险,却偏要留恋于此,违背了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最终压于围墙,落得“非正命”。在我看来他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尽管人无法与命运抗衡,但是人们在命运面前也不是消极的,如果我们采取积极的心态,在能够预见事物的发展的最终结果,能够知道危墙即将倒塌的情况下,就会努力躲避开行将倒塌的危墙避免无谓的伤亡。同样的道理,不违法乱纪,不做坑蒙拐骗偷的坏事,坚持仁爱善良本性,认真的去对待生活,这就是孟子所谓的“知命。”人身难免诸多的缺憾,人生难免诸多的坎坷。如果我们一味消极的听命于,等待于命运的安排,生命便会在命运的锁链下枯萎窒息,失去应有的光彩。让我们主动的去拥抱生活,热爱生活,这就是先哲遗训的丰富内涵了。在孟子的言语中,似乎张口便是哲理,都是我们生活中实实在在可以总结的真谛。《孟子译注·尽心上p24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孟子译注.尽心章句上p243》译文:孔子登上了东山,便觉得鲁国小;登上了泰山,便觉得天下也小了;所以对于看过海洋的人,别的水便难于吸引他了;对于曾在圣人之门学习过的人,别的议论也就难以吸引他了。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这一点告诉我们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不断积淀,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形成更开阔的视野和人生境界。在生活和事业的征途上,我们经常都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的发展,或者“一叶障目”,被一点小障碍阻挡了视线。为眼前利益的迷惑而看不到长远的发展呢,为视野不够开阔而错失了机遇。因此我们要努力登上人生的“泰山”,观到事业的“大海”,摒弃“井底之蛙”的心态,做一只向往“井外世界”的“青蛙”,向着更高更远更开阔的境界靠近。而“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译:“看水有方法,一定要看它的壮阔的波澜。太阳月亮都有光辉,一点儿缝隙都一定照到。流水这个东西不把洼地流满,不再向前流;君子的有志于道,没有一定的成就,也就不能通达。”这里,杨伯峻老师的翻译已经明白地告诉了我们怎样理解原文。想要自己能都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我们要有一种有效的方法,而不能够盲目的寻找。有了目标、方法,我们就要有坚定的信念,朝着已定的方向,前进、前进!并且,在此书中,我还可以扩展知识面,了解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谓受益匪浅。我想流传千年的璀璨文字,是需要一遍一遍读的,反复琢磨、推敲,然后运用、传播。Disiye77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之《孟子译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154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