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一:修辞立其诚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领会作文与做人的关系,作文与生活的关系2、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常见却又容易被忽略的真善美3、在写作中学会抒写自己对生活的独到的感悟教学过程:一、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中的两篇关于母亲的文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己是被文章的什么感动了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感情的文章是难以打动读者的。所以作文要想拿到高分,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写得感人,让真挚的情感去感动、感染老师。二、“真挚的情感”的内涵“真挚的感情”就是“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它发自内心,真实而真诚,不是矫揉造作,不虚情假意;它符合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扬善惩恶,表达对社会和人民的良好愿望,对自己和别人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它使人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给人以美的感受。感情真挚和和思想健康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只要文章所表达的思想不是消极的、庸俗的、片面的,感情不是虚假的、苍白的、颓废的,就都应视为“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三、如何做到感情基调真善美(一)唯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别人。无病呻吟的感慨,虚假空洞的口号,是不会引起他人的共鸣,所以感情真挚的前提是“真”。但是“真”而不“善”,“真”而不“美”,却是写作的大忌。一个小偷,强烈地想偷别人的东西,把这种感情写入文中,感情是真实了,但太丑恶,令人厌恶。情感也有高尚与卑劣之分,美好与丑恶之别,应该唯有以高尚的、健康的、积极的、美好的感情去引发读者共鸣的。如果是卑俗的情感、低级趣味的心理,写得越真实,除了越能引起别人的厌恶之外,与“动人”的效果就越远。同时,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须注意语言的分寸和表达的艺术(二)素材选择贴近生活从选择的对象来看,第一,我们要选取真实的材料。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上说过:“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一篇文章,如果材料失真,只能给人一种矫揉造作的虚假的感觉,根本不可能使人感动。近年来作文中编造情节的现象较普遍,一些学生为在考试中博同情得高分,不惜编造,如家里父母“离婚”、“死亡”之类的假情节,很明显看出是编的;还有的考生动辄编造一些离奇荒诞的故事,如星球大战、未来世界等。编造的东西是难以写出真情的。那些老掉牙的人们熟悉的材料虽然真实,但不宜入文,不能像往年一样,为数不少的学生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狼来了”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诚信”的理解。“喜新厌旧”,人之常情,单调熟悉的材料会降低读者体会文章感情的兴趣。第二,忌舍近求远,要善于从生活中找素材。选择那些曾经经历过的或者最熟悉的情感素材来写,如父子情、母女情、兄弟情、同学情等等。身边的人和事、现实的生活、现实的世界,才是作文的源头活水。高考作文正是考查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所以我们千万别忘了关注生活、关注时代、重视人生体验,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的可贵之处,用自己的笔去抒写自我的真实感受。(三)情感表达多样灵活要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仅仅有真切而深刻的情感是不够的,还要善于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技巧。比如:1、情景交融情和景的结合往往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项脊轩志》中有这么一段有情之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在这里以枇杷树之繁茂写出妻死室坏的寂寥黯淡。在作文中,学生若也能这样饱蘸深情的描绘出一种境界,将老师带入有情之境,自然能博得高分。如2002年高考佳作——《飘落的心灵》中,考生对寄情之物“晚秋的落叶”的描写:仔细端详这片秋叶,竟然发现秋叶曾经被撕裂过,在那业已枯萎的身躯上仍很清晰的留有一道弯曲的疤痕,可是疤痕处却又连着一小片梧桐叶,它是接这疤痕与残损的树叶一起生长着的。”通过疤痕处一小片梧桐叶的浓墨重彩写出一了个辍学者内心激烈的挣扎过程。2、寄情于物文似看山不喜平,表情达意讲究个含蓄,这其中寄情于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这样的文章不是空洞的在写情,而是把自己的感情寄予在一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景物)之上,从而使文章具有一种形象美、含蓄的美、蕴藉的美。古人是很懂得运用这种方法的,像欧阳修的《秋声赋》、周敦颐的《爱莲说》等,都是令人百读不厌的作品。古代诗歌中,寄情于物的作品更是比比皆是,如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咏柳》、陆游的《咏梅》等等,无不是爱不释手的千古绝唱。这种方法大可一用。3、细节描写。真实细腻的细节描写,向来就是动人情思的。朱自清的《背影》最感人处,就在于父亲蹒跚地努力地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我“买橘子”的细节描写。我们在写作中也可设置这样的细节描写,通过细节描写细致入微地描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变化,从而展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训练点击训练一:在我们生活中,另我们感动的事例很多很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叙述经历,抒发感受;可以发表议论,评述世态,等等。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把它一篇考场作文来看的话,关键之处是要让人感动,而要让人感动首先必须让自己感动,所以虚情假意要不得。写这类文章,要调动生活积累,回忆起曾经让我们感动的人或事,情或景,并选取其中内蕴丰富,值得反复咀嚼、玩味的材料组织到文章里来。可以写伟人壮举,也可写凡人小事,也可写造化奇观,鬼斧神工。但有一点,这绝对是令你感动,也能令读者感动的事情。文章可以记叙,可以抒情、可以描写,更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法可以多样。以记叙为主,将上述材料写成文章的主体部分,然后引发必要的抒情或议论,是一种写法;依据行文需要,将上述材料加以梳理,穿插在文章的各个部分,写成“形散神凝”的散文,也是一种写法;甚至只有叙事,没有抒情或议论,将感情融入叙事当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去把玩,也未尝不可。文无定法,只要文章内容能够围绕话题,阐发“感动”的深层内涵,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应该说,就都合乎题意要求。训练二:阅读下面两段话,任选其中一段蕴含的观点,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1.在活生生的现实里有很多美的事物,或者更确切地说,一切美的事物只能包括在活生生的现实里。2.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明月和星光,都有自己的彩云与彩虹。每个人都有可能放射出生命的光辉。写作提示:这种写作形式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名言所要表现的观点,并以此作为文章的主题。第1则名言所蕴含的观点是:活生生的现实是美好的,要热爱生活。第2则名言所蕴含的观点是:每个人的身上都会发光,要尊重别人。两则名言之间有联系,因为它们都在褒奖人类,但各有侧重。按照要求,只能写成记叙文。只要能够反映出名言所蕴含的观点,无论是写成记人记叙文,还是记事的记叙文都是允许的。聪明一点的写法是只记事或写人,但是读完之后,自然而然得领悟到文章的主题与名言是一致的。训练三:请以“发现”为话题作文,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文章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话题作文拓展思路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连词成短语、连词成句子。尤其是那些以词语特别是动词词语为话题的作文,本话题就是如此。“发现”这个词,具有很强的构成词组、短语和句子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在“发现”前面、后面或前后加上适当的词语的方式,来拓展写作的空间。比如《我发现读懂父亲很难》《我发现幸福就在身边》《良心的发现》《雨中的发现》《我发现了校园生活的美》《艰难的发现》《发现得太晚了》,等等。这些和生活学习有关,写成记叙文,不仅有话可说,而且易于写出真情。借我一双慧眼——观察、选择、提炼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够进一步懂得观察生活在写作活动中的重要意义;能够在平常生活中逐步养成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并学会观察生活的一般方法与手段。2.通过学习,学会表现生活、提炼主题的一般方法。3.在写作实践的过程中,能落实“写具体”的原则,并努力养成质朴的文风。教学重点:能够灵活掌握观察生活、提炼主题的方法。教学难点:能够在实践中落实“写具体”的原则,养成质朴的文风。教学设想:讲练结合,师生互动,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提到写作,有的同学就直犯难,“唉,太难了!”思来想去,一节课也写不了多少东西。即使勉强凑足字数,也是支离破碎的文词堆砌。难道写作真的是“一只拦路虎”?我想出现这种情况,是跟大家不注意观察生活,不重视积累、选择材料有关。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借我一双慧眼——观察、选择、提炼》一文来寻求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在说的过程中投影题目(以上内容放在右栏)二、交代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及学习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完成什么任务呢?投影相关内容。目标、重点、难点要分步出现(以上内容放在右栏)三、走进现场,分析文章佳作,总结观察的方法。投影此部分文字:走进现场分析佳作总结方法(以上内容放在右栏)(一)情景再现:吃瓜子,对大家来说不是一件陌生的事。尤其是春节的那几天,亲朋好友凑成一块,嗑着瓜子,唠唠家常。可是你留心注意过那些嗑瓜子的人们的情态吗?假如,我让大家描绘一下那时的情景,你会如何来表述呢?我们可以来试一下。下面大家先思考2分钟,快速构思一下。找两位同学读自己写的,大家讨论分析(以上内容放在右栏)一生:几个中年妇女盘腿席地而坐,拉开了“侃”势,恰好不知是谁带来一盘瓜子,于是在滔滔不绝时手也没闲着。几个人的嘴快速地翻动,瓜子皮与唾沫星齐飞,时不时有刺耳的大笑声入耳,又突然一阵沉寂,只听见瓜子在嘴里噼里啪啦崩开的声音,不多时地上已摊开了一层白花花的瓜子皮,而几个人仍意犹未尽地把手伸向盘中,拈起为数不多的几粒瓜子。一生:人们吃瓜子,无非就是“吞吞吐吐”,然而就在这吞吞吐吐间,尽显“唇枪舌剑”。先是手指捏紧瓜子圆端,将瓜子尖端抵于牙间,两面夹击,随着“的”“的”的两声,瓜子便命丧黄泉,手指趁机一拧,瓜子肉便在灵巧的舌头的引诱下滑入嘴中,贡献出了它对人类应做的一切,而可怜的瓜子皮却被它的主人无情地抛弃在角落,湮没无闻。人便在无声中酿成了一起“瓜子界”的“惨案”。讨论:一生:两篇文字都能将当时人们吃瓜子的情景描绘出来,很好!但我比较喜欢第二个,因为相对来说,他写的比较详细。一生:我比较喜欢第一个。他不仅写出了人们吃瓜子的情景,而且也写出了人们谈话时的情景。一生:两篇都写出了人们吃瓜子的情景,但我以为写的还不是太具体。教师总结:三位同学分析得都不错,这两段文字都能够写出人们吃瓜子的情景来,但相对来说还是不够具体。(二)走进名家:这是大家笔下的人们吃瓜子的情态。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丰子恺的《吃瓜子》。找一位朗诵比较好的学生读(以上内容放在右栏)思考:此段描写好在何处?一生:写得很具体。不仅写了女人们、小姐们吃瓜子时的情景,而且也写了少爷们吃瓜子的情景。一生:写得很好。吃瓜子的一般是女人们,从来没有想过男人吃瓜子是什么样;但在这段中作者却向我们展示了少爷们吃瓜子的情景,显得比较新颖。教师总结:丰子恺“吃瓜子”可谓仪态万千,各具特色,非常生动,细致。因为他抓住了不同身份的人吃瓜子的特点,从而将“闲散的少爷们”“女人们、小姐们”的动作、神情描摹的细致传神。总之一句话,具体使得文章更有韵味。投影重要内容:不同身份动作、神情细致传神——具体(以上内容放在右栏)吃完瓜子,唠完家常,也该舒展一下筋骨了。下面我们走进朱自清的《白马湖》,来欣赏一下白马湖的秀丽风光。自由诵读(以上内容放在右栏)白马湖的景色确实优美啊!大家考虑一下作者是怎样将白马湖的优美风光展现出来的?找几位学生谈谈看法(以上内容放在右栏)一生:作者写了白马湖春天与夏天的景象,比我们的写景文章强多了。因为要我写的话,我可能只会写春天或者夏天时的景色。一生:在写春天景象时,还写到了山、水、桃树与杨柳。一生:除了刚才他们两个说的之外,我还发现作者在描绘白马湖风光时,写到了晚上的景象。教师总结:说得太好了,三位同学分析得都不错!是啊,白马湖太美了!朱自清不仅描绘了白马湖春天时的山、水、树,而且也描绘了夏天时的小湖、萤火虫等;不仅写了它晴天时的景物姿态,而且
本文标题:91作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245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