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植物与土壤知识梳理
第3章植物与土壤基础知识第1节土壤中有什么1、土壤的层次结构:一般分枯枝落叶层、上土层和下土层,其中枯枝落叶层是小动物活动的主要场所;上土层植物根系大量分布。2、土壤环境特点:主要指的是土壤的湿度、土壤疏松程度、土壤温度、光照和植物生长状况等环境因素。3、在特定生态系统中数量较多的生物称优势物种。4、在观察土壤生物的调查表格中,简要分析栏应着重分析土壤中生物,特别是优势物种的生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5、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其中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土壤中含有的非生命物质有①空气;②水;③有机物(腐殖质);④无机盐(矿物质)。6、在烧杯内盛一定量的水,将干燥的土壤块慢慢放入水中,你观察到的现象有气泡产生。说明土壤中有空气;其作用是为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氧气。7、书本P77页图3-2测量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实验:(1)在烧杯中放入一块土壤(土壤的体积为V),缓慢注入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全部浸没为止。记录在烧杯中所加的水的体积。记做V1.(2)用与土壤体积相等的铁块替代土壤,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所加水的体积记做V2。(3)V1大于V2(大于,小于或等于),因为土壤间隙中有空气。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V1-V2)/V;在土壤中,空气约占土壤体积的15%~35%。8、取少许土壤,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壁上有小水珠;试管口冒出水雾;这个实验说明土壤中有水;它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其中小部分水供给植物光合作用,大部分水供给植物蒸腾作用。9、实验:给你一只坩埚、一把刻度尺、一只酒精灯和一台精确度足够的天平,你有办法测量土壤水分体积占土壤体积的体积分数吗?(1)选取一规则几何体状的土壤样本,用刻度尺测出其相关数据,算出土壤体积数V;(2)用天平称出其质量M;(3)将土壤捣碎,放在坩埚上用酒精灯加热,让其水分充分汽化充分散失,再称其质量M1。(4)将水分的质量换算成体积:V水=(M-M1)/ρ水;(5)土壤中水分的体积分数=(M-M1)/(ρ水V)。思考:如何让计算出来的水的体积分数更准确?尽量将土壤捣碎,要适当延长加热时间,以便水分充分散失,但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造成有机物被分解。10、用充分干燥(防止水分散失对质量称量的干扰)的土壤(应含较丰富的有机质)50-100克,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以防土壤颗粒漏掉)上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生碳化分解和燃烧现象。称量时,发现土壤的质量减少。这个实验说明了土壤中有有机物(也称土壤腐殖质);它的来源: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其作用是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为植物提供养分,增强土壤肥力。有机物的性质是加热时易炭化分解,易燃烧。11、将燃烧过的土壤溶解、过滤,得到土壤浸出液;在蒸发皿中加热滤液,使水分蒸发。观察到的现象是:蒸发皿中留下很细的结晶物;这个实验说明了土壤中有无机盐(又称矿物质);12、土壤中非生命物质的状态有固态、液态、气态;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13、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积累两个部分。(1)岩石的风化::指岩石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不断碎裂的过程。14、下列事例与岩石发展成土壤没有直接关系的是FA、岩石风化;B、水流碎石;C、冷热聚变破石;D、水结冰能裂石;E、动植物在地表上活动,死亡;F、大气中氧气含量缓慢减少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1、影响土壤结构的因素有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等;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矿物质颗粒的多少。2、土壤颗粒的分类:土壤中一般都含有砂粒、粉砂粒和黏粒三种颗粒;其中最细的是:黏粒。3、土壤颗粒的性状:砂粒空隙大,通气、透水性能强,但保水性能差。4、土壤的渗水性(即透水性)与保水性成反比关系,渗水性与通气性成正比关系(反比或正比)。5、土壤的分类:根据土壤中三种土壤颗粒的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砂土类土壤(质地:砂粒多、黏粒少,颗粒较粗)、黏土类土壤(质地:黏粒多、粉砂少,颗粒较细)和壤土类土壤(质地: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以上土壤种类中,保水、保肥性最好的是黏土类土壤;通气、透水性最好的是砂土类土壤;最容易搓成条状的土壤种类是黏土类土壤;最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种类是壤土类土壤,其性状是黏性适中,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6、右边土壤模型中属于壤土类土壤模型的是:D7、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的能力主要与土壤中矿物质颗粒大小有关。第3节植物与土壤1、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①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叫直根系;(如:大豆、青菜、菠菜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系)②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须根系;(如:水稻、蒜、葱等单子叶植物的根系)2、根具有固定和吸收的功能。①植物的根十分发达,生长范围比枝叶大,把植物牢牢固定在地上;②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根吸收进入植物体的。3、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受土壤的结构、肥力、水份和通气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一般地说,地下水位越高,则根系的平均长度会越短。4、植物根吸收水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在农业生产中,移植作物幼苗要带土移植的原因以免损伤根尖。5、读书本P88页图3-17根尖的纵切面显微结构图回答根尖又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四部分组成。其中起保护作用的是:根冠;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的是:分生区;伸长区区细胞逐渐生长,使根生长;根毛区表皮细胞向外突起。这四个分区中根毛区的功能主要是吸水。许多根毛伸入土壤的空隙内,主要是为了增大它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四区中无液泡的细胞是分生区。6、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原理):一般情况下,当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高于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时,细胞吸水;反之,细胞失水。7、植物的生长除了要从土壤中吸收水份外,还需要吸收无机盐,特别需要较多的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的无机盐。8、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器官是根,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9、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的缺乏症状:①缺氮的症状植株矮小,叶片发黄;②缺磷的症状植株暗绿带红;③缺钾的症状植株矮小,叶片上带许多褐斑。10、植物和土壤的关系:(1)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和无机盐;(2)植物可以帮助土壤积累有机物,使土壤更为肥沃。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常提倡“秸杆还田”,以提高农田的肥力。11、长期施用化学肥料的危害:①氮肥的危害:使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②磷肥的危害:引起土壤缺锌、铁等元素,使磷成为不溶性状态,不能被农作物吸收。12、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1)水体富营养化污染产生的原因:水体中有过多的氮、磷元素。(2)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基本症状是:淡水中出现水华现象,海水里出现赤潮现象。(3)水体氮磷元素的来源:①工业上排放富有N、P及有机物的废水等;②农业上过多使用氮肥和磷肥;③生活上排放大量的污水。(4)水体的富营养化的过程:水体中N.P过多→藻类大量繁殖→需氧微生物大量繁殖,分解死亡的藻类→水体中的溶解氧剧降→鱼类等需氧生物大量死亡→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水体发黑发臭,水质恶化。第4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1、茎的分类-按生长方式不同分:(1)直立茎:最常见,直立向上生长如:果树;(2)匍匐茎:较软,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在地面匍匐生长如:草莓、甘薯;(3)攀援茎:借助他物,常借助茎,叶的变态结构(如卷须)而上升如:丝瓜;(4)缠绕茎:茎本身缠绕他物上升如:牵牛。2、茎的功能:(1)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2)支持植物体。3、茎的结构:(1)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从里到外依次是:①④③②(①髓;②树皮;③形成层;④木质部。);质地较硬的是木质部,质地较软的是树皮和髓。双子叶植物的树皮易剥离。(2)树皮起保护作用。(3)形成层:双子叶植物茎的形成层处在木质部部和韧皮部部之间,属分生组织,细胞只有2-3层,能不断分裂,向外增补为韧皮部,向内增补为木质部,使茎加粗。但单子叶植物茎中一般没有形成层,所以茎长成后,一般不会加粗。(4)木质部:木质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木材,木质部由导管和木纤维组成。导管能运输水和无机盐,属于输导组织。木纤维属于机械组织,作用是增加茎的强度。4、水稻、小麦、等植物不能变粗的原因是其结构中没有A;木制家具主要利用的是茎的E。A.形成层B.韧皮部C.树皮E.木质部5、年轮:指木质部生长,由于气候等条件的不同,前一年的秋材和后一年的春材,有比较明显的分界线,每年生成一轮,不包括树皮、韧皮部、形成层等环状结构,其中较光亮且宽的线条生长于春季,较暗且窄的线条多生长于秋季。6、实验:P95观察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证明:水分和无机盐在茎中央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___。7、输导水和无机盐的是木质部中的导管。它属于输导组织,细胞呈长筒_形,特点:横壁消失上下贯通。输导水和无机盐的动力:主要是蒸腾拉力。8、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是靠韧皮部中的筛管来运输。韧皮部由筛管和韧皮纤维组成,筛管属于输导组织,构成的活细胞之间有筛板。有机物的输导方向:一般是自上而下向根运输。9.割裂橡胶树的树皮,能得到胶乳,主要是局部割断了植物的BA.形成层B.韧皮部C.树皮E.木质部。10、比较导管与筛管的结构特点:存在部位细胞特点功能导管木质部死细胞、细胞之间横壁消失输导水和无机盐筛管韧皮部活细胞、细胞之间有横壁,且其上有筛孔输导有机物第5节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1、植物体根吸收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中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根吸收的水约有99%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发出去的。2、蒸腾作用的意义:⑴有效降低叶片温度,使植物在强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致受害;⑵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3)利于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3.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气温、光照、湿度。一般情况下,湿度大、气温低、光照弱,则蒸腾作用就弱;湿度小、气温高、光照强,则蒸腾作用就强。4、下列有关蒸腾作用说法正确的是:DEA.根吸收的水约有1%用于蒸腾作用;B.蒸腾作用是根部吸水的唯一动力;C.光照越强,蒸腾作用就越强;D.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吸收更多的水分;E.蒸腾作用可以有效低降低叶片温度;F.蒸腾作用是个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5、移栽植物时,要防止植物因缺水枯死,提高成活率的方法有:(1)带土移栽浇水,增强吸水的功能;(2)剪去部分枝叶,遮阳,尽量在傍晚移栽-----减弱蒸腾作用,防止植物失水枯死。6、实验P97页:探究蒸腾作用水分散失的部位。(1)氯化钴蓝色滤纸:氯化钴如果不含结晶水,则呈蓝色,若含结晶水,则呈红色,因此,向氯化钴蓝色滤纸呵气,水汽会使滤纸变红色;(2)实验现象:贴在叶表皮表面的氯化钴蓝色滤纸都会变成红色,下表皮(“上表皮”或“下表皮”)滤纸先变色,并且颜色会深一些;(3)实验结论:水是从叶的上下表皮散发出来的,而且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多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7、叶的结构:(1)叶的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不规则形状,对叶起保护作用。表皮细胞之间镶嵌着保卫细胞,呈半月形,细胞内有叶绿体、内壁较厚,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称气孔。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开放,保卫细胞失水萎缩,气孔闭合,气孔是水分散失的通道,也是气体进出的门户;(2)叶肉细胞: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肉细胞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3)叶脉:具有输导作用。8、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中运输的基本路径是(按序排列):①③②④(①根毛细胞;②茎中导管;③根毛导管;④叶中导管;)第6节保护土壤1、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地表总面积的29%。在陆地中,除了湖泊、河流、裸露岩石外,而有土壤覆盖的土地更少。陆地面积中89%的土地目前不宜农业生产,原因:土层太浅,土壤污染,永久冻土和含水量过高或过低。2、我国的土壤资源:也不丰富。陆地约87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91.39%;耕地、林地、草地只占陆地总面积的50%左右;耕地面积仅137万平方千米;高产耕地仅29.4万平方千米。3、目前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是来自于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4、土壤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土壤结构和土壤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从而
本文标题: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植物与土壤知识梳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430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