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首届全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会议
首届全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会议2003年10月14日~16日江苏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特邀专家共68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广东、重庆、安徽、西藏4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因故未能参加会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会议主题探讨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业务建设及发展方向,科学化、规范化开展病媒生物的防制工作,有效控制媒介传播疾病的爆发和流行。交流各地病媒生物防制经验,分析病媒生物及媒介生物性疾病的发展趋势、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面临的形势、困难和问题,研究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任务,探讨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急需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拟定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长期规划的建议。八个专题讨论全国疾控机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本底调查和情况的初步分析各地在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目前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面临的形势、困难和问题媒介生物防制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八个专题讨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急需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机构建设与装备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长期规划对《传染病防治法》提出修订意见在26个省中近3年来每年有媒介防制专项经费的省级机构共有10个,占所调查省份的38.5%,(其中5万元以下有5个省,5~10万的有2省,10万元以上的省有3个),其余16个省3年内均无专项防制经费占61.5%;地级共有345个疾控机构,能单独从事病媒生物防制业务的部门有161个,占46.70%,每个地级疾控机构平均每年用于媒介防制专项经费为0.72万元,26个省的县级共有2135个疾控机构中,其中仅有283个有单独病媒防制部门,占13.3%,专项经费平均每年每县为0.1万元。全国疾控机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本底调查和情况的初步分析防制经费对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表明,省级从事病媒生物防制专业人员数共143人,平均每个省为5.1人,而所调查的地、县级共计2462个,若分配这些省级的工作人员负责各地、县防制工作,相当于每个人要负责各地、县的防制或业务指导,相当于每个省级专业人员要负责17.2个县的防制及指导工作,而且从年龄及资质结构分析省级从事该项工作的同志年龄明显趋于老龄化,平均防制工作年限均超过10年以上,而县级则有许多同志仅挂名但未事过该项工作的同志。人员配备情况近5年来26个省级疾控机构媒介防制部门有17个省申请获准批准科研项目41项,其中国外合作项目2项;国家级4项,省部级23项,市级4项,省疾控本级8项,以上调查表明获省级以上的科研立项项目占74%。但在本领域的尖端研究上取得项目的极少;5年来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仅有9个省获18项省市级以上科学进步奖。申报课题及获奖情况目前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面临的形势、困难和问题目前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面临的形势我国媒介生物性疾病的防病形势严峻社会和群众对媒介生物控制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目前媒介生物控制工作无法适应媒介生物性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需求媒介生物性疾病多为传染性疾病,在我国36种法定传染病中,有12种为媒介生物性疾病,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钩体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炭疽、狂犬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等。当前媒介生物性疾病防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媒介生物性疾病的防病形势严峻登革热、鼠疫、肾综合症出血热等疾病原有的分布区域不断扩展。在最近的10年里,鼠疫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过去认为不存在鼠疫的地方。在上一世纪的最后10年里,在四川发现了一片新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重新认识鼠疫自然疫源地,是鼠疫防治工作在新世纪中的重要任务之一。登革热、鼠疫等疾病流行的频率不断增强。已静息多年的虫媒病毒病西尼罗热,在美国“重出江湖”。据报道,美国2002年4156人感染西尼罗病毒,256人死亡。我国存在类似的地理环境及相似或相同的媒介生物,有可能传入我国,在我国造成爆发流行。原有媒介生物性疾病呈现扩大趋势1973年以来,新发现病原微生物近40种,其中的莱姆病、斑点热立克次体、纽扣热、立克次体痘、巴尔通体感染等,均为媒介生物性疾病。新的媒介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媒介生物性疾病多为传染性疾病,能给社会稳定带来重大影响,控制不当,不仅会给群众生命造成威胁,严重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极易成为社会动荡的诱因,是健康安全的重大隐患,各国均有这方面的事例。媒介生物极易成为生物恐怖的载体,由其引发的媒介生物性疾病成为危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1996年发生在印度的鼠疫,2001年东南亚登革热的流行,2002年我国广东大范围的登革热流行以及美国各城市遭受的炭疽生物恐怖袭击等等。病媒生物作为许多病菌的媒介或载体,具有易于制作、传播和扩散烈性传染病的特点,特别是一些生物战剂是虫媒病原体,往往能造成大范围影响。从我国目前的现状看,城市中常见鼠种——褐家鼠和小家鼠已成为出血热的主要带毒鼠,登革热的主要媒介蚊种——白纹伊蚊正日益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的常见种,蚤、蜱、螨等病媒生物对健康安全的潜在威胁亦不容忽视。病媒生物除带来疾病的传播外,其危害还表现在骚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如蚊子等吸血性害虫对人的叮咬吸血,蟑螂、蚂蚁等在人们居住环境中大量孽生繁殖,栖息于家用电器,橱柜等各类场所,影响了群众的健康生活质量,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和不便。近十年来,北京市蟑螂的侵害日益严重,调查显示:北京市特殊行业蟑螂的侵害率高达87%,其中宾馆侵害率为100%,医院侵害率为88%,中小餐馆侵害率为72%,而居民家庭的侵害率也高达70%。媒介生物已成为困扰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热点问题社会和群众对媒介生物控制的需求日益增长媒介生物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除少数可用疫苗外,大多主要依赖于媒介生物控制,尤其对那些没有疫苗的媒介生物性疾病,控制媒介生物已成为唯一可行的预防控制措施。因此,媒介生物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媒介生物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成效。而面对媒介生物性疾病严峻的防病形势和社会对病媒生物控制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现行病媒生物控制工作无论从体系上,还是从机制上都无法胜任,难以保证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有效开展。我国目前媒介生物控制工作无法适应媒介生物性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需求。我国目前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任务与职责不明确应急反应体系尚未建立机构设置不健全监测体系不完善相关法规标准缺乏媒介生物控制未与防病工作紧密结技术力量薄弱、人才匮乏科研工作薄弱,技术储备不足业务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社会化有害生物防制服务工作未得到有效规范与管理卫生部至今未明确全国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主管部门(司、处),也未对全国病媒生物控制机构所承担的任务与职责予以明确,因而我国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一直未列入卫生部疾控司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多年来既未对全国病媒生物控制工作进行过考核,也未组织开展过任何病媒生物控制专项调查与研究,我国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一直游离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工作任务与职责之外,不能得到系统有效的指导和规范,从而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发展。任务与职责不明确我国目前病媒生物控制机构设置非常不健全,从上到下未形成一个有效的工作网络。除省级疾控中心基本都设立了独立的科室外,其余地、县疾控中心大多未设置独立的专业科室,专业人员的配备既不固定也不充足,业务素质无法保证,从而使我国病媒生物控制工作难于全面有效地开展,无法适应媒介生物性疾病防治的需要。机构设置不健全我国迄今为止仍未制定病媒生物控制管理办法,没有从法律上明确卫生行政部门、专业机构和社会对病媒生物防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未走上法制管理的轨道。同时,我国目前病媒生物防制标准与规范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未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整有效的标准体系,从而使我国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不能规范有效开展,严重影响了我国病媒生物防制的成效。相关法规标准缺乏由于体制等诸多原因,我国目前病媒生物控制专业技术力量非常薄弱,全国专职从事病媒生物控制的专业技术人员尚不足500人。同时,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不高,许多疾控中心病媒生物控制专业人才匮乏,无法保证病媒生物控制工作正常开展。技术力量薄弱、人才匮乏由于我国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一直未列入卫生部疾控司年度工作计划和考核项目,因而全国各级疾控中心大多没有相应的业务匹配经费,致使我国病媒生物控制工作多年来始终在缺乏经费保障的状况下开展,其工作质量和防制成效均难以保证。业务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我国目前仍未建立病媒生物防制应急处理机制和队伍,也未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在人员、技术、装备设施等方面均不足以应付大规模或大范围突发病媒生物事件的处理,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水平或疫区(点)范围以内。应急反应体系尚未建立我国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有效的病媒生物及其抗药性的动态监测网络,监测方法及手段不能真实地反映病媒生物实际水平,难以为科学防制提供可靠信息,使全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在缺乏害虫预警预报预测系统的状况下开展。监测体系不完善多年来,我国媒介生物控制工作与卫生防病工作各自为阵,缺乏紧密结合,我国媒介生物病原学的调查与研究工作也异常缺乏与薄弱,因而不能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媒介生物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起到切实有效的保驾护航作用。媒介生物控制未与防病工作紧密结合我国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的科研水平较低,科研工作十分薄弱,全国各级疾控中心承担的科研课题仅50余项,且多为省、市一级科研项目,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仅有5项。我国病媒生物控制工作和水平无法适应媒介生物性疾病防治的需要。同时,缺乏一些必要的技术储备,无法应对新发媒介生物性疾病的发生与媒介生物的有效控制。科研工作薄弱,技术储备不足目前我国许多承担大量社会日常病媒生物防制服务的专业性虫控服务公司技术水平落后,服务质量和防制效果较差,其防制服务未得到卫生部门的有效规范和监管,因而影响了我国病媒生物防制的总体水平和效果。社会化有害生物防制服务工作未得到有效规范与管理近些年来,由于媒介生物控制技术人员的变动较大,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一些地方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媒介生物防制的需要,尤其是媒介分类技术普遍欠缺,急需对现有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近期应针对以形态分类为主的技术培训,解决现实分类人才极具短缺的问题;长期应考虑分类新技术的研究。媒介生物防制工作急需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媒介生物分类技术本底调查是所有媒介生物控制工作的重要基础,包括媒介生物的种类、密度和分布的调查。病媒生物的本底调查新的媒介生物的种类在不断增多,要求有相应的调查方法;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已有的方法已经不适合,如蚊虫调查方法,需要重新修订和完善。改进完善媒介生物密度调查方法由于农药的大量和长期连续使用,害虫很容易产生抗药性,从而影响控制效果。规范媒介生物对主要杀虫药剂的抗药性监测方法,建立重要媒介生物的各类主要防治药剂的敏感性基线,监测病媒对化学农药的敏感性变化,掌握抗性发生发展的动态,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理策略,指导防制。研究和应用先进的抗性监测技术如生化方法、分子方法,建立和规范检测标准,加快抗性检测的速度,并提高检测准确率。启动媒介生物对主要杀虫药剂的抗药性监测方法,并使其规范化媒介生物的发生和对农药的抗性产生具有区域性和扩散性的特点。通过大范围、多点的病媒生物的密度和抗药性检测,全面掌握其发展动态,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建立健全病媒生物密度调查和抗药性监测网络系统病媒生物防制的目的是对疾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在掌握媒介生物发生和发展的同时,必须掌握其携带病原的情况。目前,全国病媒和病原体多数没有相互联系,同步研究,由此二者的工作都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为了提高对传染性疾病预防的准确性,必须加强媒介生物病原体的调查工作。媒介生物携带病原体的调查研究媒介生物的携带和传播病毒的机制,可以制定新的病媒生物的防制方法,切断传播途径,提高媒介生物控制对疾病预防控制的能力。通过对媒介生物中病原菌(如病毒)受体的研究,可以开发研制疫苗,更好地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控制。媒介生物的传毒机制有待研究自然疫源性疾病多数是由病媒生物传播的,病媒生物的发生和它们生存环境有密切关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3S系统:GIS地
本文标题:首届全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会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152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