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3、藏象学习目标掌握脏腑概念、脏腑的功能特点掌握五脏各自的生理功能熟悉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藏:指隐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可以从外部察知的现象、征象。藏象: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及相通应的自然界事物和现象。藏象学说:是以脏腑有形态和生理病理为研究目标的中医学基本理论。藏象及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脏腑的分类及其生理特点脏化生和贮藏精气腑奇恒之腑受盛和传化水谷形态似腑,功能似脏《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3.1.1心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1.主血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全身血脉心气3.1.1.1主要生理功能3.1五脏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脉管通畅心气充沛血液充盈A.B.C.血脉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心主血脉功能的临床观察面色舌色脉象胸部的感觉心主血脉功能正常1.面色红润2.舌色淡红滋润有光泽3.脉象和缓而有力4.胸部感觉舒畅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心主血脉功能异常心气虚(阳虚或暴脱)、心血虚、心阴虚、心火亢盛、心脉瘀阻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舌有瘀斑舌尖深红口舌生疮舌红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2.藏神:神广义: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藏神: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心藏神的概念内涵中医所谓的心病理生理学解剖学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哲学思辩归类标记心藏神中医将现代医学中脑的功能归属于心,而分属于五脏。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调节是以心脑为主的,多脏腑相互协调的共同作用。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心藏神功能正常精神饱满、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心藏神功能失调精神萎靡、神志昏迷、思维迟缓、反应迟钝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脉---血脉,心主血脉华---光彩之意。其华在面是指心的功能正常与否,可以由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出来。生理:心的气血充沛,脉道通利→面部红润而有光泽病理:心的气血不足→面色淡白;心的血脉瘀阻→面色青紫或晦暗3.1.1.2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2、在窍为舌舌---司味觉;协助吞咽、发音。生理:心气通于舌→舌能知五味,活动自如。病理:心火上炎→舌生疮糜烂心神失灵→舌强语謇3、在志为喜生理:心气血调和→喜乐有度病理:过喜→心气弛缓,心神涣散:注意力难集中,甚至神志狂乱暴喜→心气暴脱:胸痛,冷汗淋漓,神志模糊,脉微欲绝。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4、在液为汗汗---是体内津液通过阳气的气化,从皮肤汗孔(玄府)排出的液体。生理:心神调控汗液的分泌和排泄。病理:心阴血不足→心神不安:自汗、盗汗。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5、与夏气相通应生理:心之阳气在夏季最旺盛。病理:阴虚阳盛的心脏病和情志病在夏季往往加重。治疗:“冬病夏治”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3.1.2肺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3.1.2.1主要生理功能1.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主呼吸之气主一身之气对全身气机的调节气的生成(宗气)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肺主气司呼吸功能异常呼吸不畅,呼吸异常,咳嗽气喘,气虚、甚至呼吸停止生命告终。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2.肺主宣发和肃降宣发:肺气向上向外的发散作用布散精微于脑及皮毛宣散卫气外达肌表呼出体内浊气肃降:肺气向下向内的通降与清肃的作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下达于肾布散津液及精微于其他脏腑将体内代谢浊液下输膀胱3.肺主通调水道水谷津液脾胃肾(膀胱)外达皮毛,汗、呼气肺尿脾宣发肃降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肺的宣发肃降对体内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具有疏通和调节作用。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4.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肺朝百脉的功能是肺气的运动在血液循行中的具体体现。实质:助心行血病理:肺气壅塞—血脉瘀滞—心悸胸闷,唇青舌紫等应用:治疗血行不畅之疾,活血行血药+行气益气药唇青舌紫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肺主治节肺主气,人体呼吸之节律及全身气机受控于肺肺朝百脉,人体心律与肺的功能密切相关肺宣发肃降,调节人体津液代谢肺主治节是对肺的一切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3.1.2.2肺与形窍志液的关系1.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皮毛---指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生理:(1)肺宣发卫气,外达皮肤。(2)肺输布精气,充养皮肤;病理:肺气亏虚→皮肤疏松,易感外邪;或皮肤憔悴、毫毛枯萎。2.肺开窍于鼻鼻---司嗅觉、通气。生理:肺之精气上通于鼻→嗅觉灵敏,通气畅顺。病理:肺失宣肃→鼻塞流涕,嗅觉失灵。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生理:肺气充足,宣降有度→悲忧适度病理:肺气不足→易悲善忧悲忧过度→肺气消耗:呼吸气短,声低懒言,倦怠乏力。3.肺在志为悲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4.肺在液为涕涕---鼻粘膜的分泌液。生理:肺之精气化涕,润泽鼻腔。病理:肺阴不足→鼻干肺寒→鼻流清涕肺热→鼻流黄浊涕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5.与秋气相通生理:肺金之气应秋而旺。病理:秋季凉燥之气容易伤肺。治疗:秋季不可过度发散肺气。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肺的阴阳气血失调肺的阴阳气血失调肺气虚肺阴虚肺病常见症:咳嗽、气喘、胸痛、咯血等。A.咳喘无力,气少不足以息,动则益甚,痰液清稀,声音低怯,面色淡白或恍白,神疲体倦。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B.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C.舌淡苔白或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D.脉虚或细数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脾主运化(1)运化食物(2)运化水液3.1.3.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3.1.3脾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1、脾主运化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1)运化食物食物胃精微全身脾主运化A.上输于肺,肺之宣发肃降B.脾的自转输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运化食物功能失调腹胀、食欲不振(纳呆)、便溏或完谷不化、倦怠、消瘦多余的水液脾主运化肺、肾体外(2)运化水液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运化水液功能失调湿、痰、饮、水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虚生湿、脾虚水肿、脾为生痰之源浮肿臌胀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2、脾主升清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1)上输精微:上输水谷精微至心肺、头目,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2)升举内脏: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定,防止内脏下垂。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腹胀,泄泻、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脾不升清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原理:脾气的固摄作用(气摄血)脾不统血各种出血。以气虚不能摄血的肌衄以及下部出血如便血、尿血、崩漏等称为脾不统血。肌衄2、脾主统血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1、在体合肉,主四肢生理:脾化生精气以养肌肉。脾气健运→肌肉丰满壮实,四肢运动有力。病理:脾气虚→肌肉消瘦萎软,四肢失用。3.1.3.2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足痿软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生理:脾之精气通于口→食欲、口味正常;口唇红润光泽。病理:脾失健运→食欲不振,口淡乏味或口味甜腻,嗜异味;口唇淡白无华。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3、在志为思生理:脾气健旺→思维敏捷病理:思虑过度→脾气郁结,运化失常:不思饮食,脘腹胀闷,头目眩晕。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4、在液为涎涎---为唾液中较粘稠的部分,有润泽口腔,保护口腔粘膜的作用。生理:脾气和调→口腔润泽、吞咽顺畅。病理:脾气不和(不摄)→涎液化生异常增多→口角流涎脾精不足→涎液化生减少→口干舌燥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5、与长夏之气相通应长夏为夏末秋初,跨越农历夏至至处暑5个节气。生理:脾之运化旺于长夏。病理:长夏之湿气容易困脾。治疗:长夏季节用药,往往加入藿香、佩兰等芳香醒脾燥湿之品。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1.主疏泄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3.调畅情志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肝主疏泄3.1.4.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3.1.4肝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输布肝主疏泄气机调畅血、津液运行正常肝失疏泄胸胁、少腹胀痛(肝气郁结)或胸胁刺痛或为癥积(瘀血)或梅核气(痰),臌胀(水饮)疏肝理气+(活血、化痰、利水)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2)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肝主疏泄脾胃运化(脾升胃降)前提促进胆汁的分泌排泄《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肝失疏泄胃脾A.头晕目眩B.飧泄(肝脾不和)A.嗳气,呃逆,恶心呕吐B.脘腹胀痛C.便秘(肝胃不和)木不疏土疏肝健脾和胃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肝主疏泄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肝失疏泄胁下胀痛,口苦,纳食不化,甚至出现黄疸。目黄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3)调畅情志肝主疏泄气血正常运行情志活动正常肝失疏泄情志活动异常疏泄不及疏泄太过肝郁:郁郁寡欢,性情抑郁,沉默寡言,喜太息。急躁易怒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4)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肝主疏泄肾主闭藏男子精液、女子经血的正常排泄应用: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从肝肾论治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2、主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肝有“血之府库”之称。《素问.五脏生成篇》:“故人卧血归于肝”。王冰注:“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人静卧时,肝脏可增加血流25%,整个肝脏系统包括静脉系统可贮存全身血容量的55%。】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肝调节血量主要是对外周血量的调节。机体剧烈活动、情绪激动、外界气候温度的变化需求增加正常人一旦急需时,肝脏至少可提供1000-2000ml血液,以保证足够的心排出量。从肝组织学看,肝血窦是肝内的特殊的Cap,具有储存和调节血量的功能。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防止出血肝不藏血出血:吐血、衄血、咯血或月经过多、崩漏等。血虚: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月经量少,甚至闭经。肝不藏魂:惊骇多梦,梦游,梦呓或出现幻觉。衄血肝主疏泄与肝藏血之间的关系(发挥)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肝的阴阳气血失调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阴不足肝血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肝病常见症:胸胁少腹胀痛窜痛,烦躁易怒,头晕胀痛,肢体震颤,手足抽搐,以及目疾,月经不调,睾丸胀痛等。A.胸胁少腹胀闷窜痛,胸闷喜太息,烦躁易怒,月经不调等。B.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胁肋灼痛,便秘尿黄,或耳内流脓,或吐血衄血。C.眩晕耳鸣,胁痛目涩,面部烘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咽干燥,或手足蠕动。D.眩晕耳鸣,面白无华,爪甲不荣,夜寐多梦,视力减退或夜盲。或肢体麻木,关节拘急,屈伸不利,手足震颤,肌肉瞤动;月经量少,色淡,甚则经闭。E.眩晕耳鸣,急躁易怒,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重足轻。F.舌淡苔薄白,或舌红少津,或舌红苔黄。G.脉弦,或弦数或弦细或弦细数。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筋---即筋膜,包括肌腱、韧带。爪---即爪甲,包括指甲,趾甲,为筋之延续。“爪为筋之余”生理:肝之气血养筋;肝血充足→筋膜柔韧有力病理:肝血不足→筋膜拘紧,关节屈伸不利;或筋膜萎弱,肢体运动无力。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3.1.4.2肝与形窍志液的关系2、在窍为目生理:肝之精气上通于目→视觉灵敏、视物清晰。病理:肝之阴血不足→两目干涩,视物不清。肝火上炎→目赤肿痛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3、在志为怒生理:肝气舒畅、条达→怒而不过病理:肝气升泄太过(肝火)→急躁易怒暴怒→肝气上逆:头痛、吐血,中风等。郁怒不解→肝气郁结:心情抑郁,闷闷不乐。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课程4、在液为泪泪---泪腺的分泌液,具有濡润、保护眼睛的功能。生理:肝气血调和→泪液分泌正常,目有所养。病理:肝血不足→泪液分泌减少:两目干涩肝经湿热→
本文标题:中医基础理论.藏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469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