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图书馆案例分析地点:南京112061C组员征国静12012061074袁嘉忆12012061079陈抒睫12012061098案例金陵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南工程逸夫图书馆金陵图书馆金陵图书馆在南京市建邺区南京地铁10号线奥体中心站,南京奥体中心西边,用地面积3864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165平方米。金陵图书馆是一个集学习阅读、信息交流、文化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绿色环保和服务温馨的,具有鲜明时代风格和人文蕴涵的大型公共图书馆,是南京市知识信息枢纽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设施,作为副省级城市图书馆,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一级图书馆称号。新馆位于建邺区乐山路158号的新馆2005年开工建设,2009年交付使用,2010年10月18日举行开放仪式,馆址占地面积3864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125平方米,内设阅览座位1375个,并有报告厅、多功能厅、展览厅、视听室、培训、餐厅、茶室、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建筑特色金陵图书馆新馆琢石成玉方案将建筑形体整合为四部分基座(弧形覆土绿化坡);悬浮于草坡之上的主体(玉石);裸露于草坡之上360人报告厅(雨花石);围绕于草坡周围的大面积倒影水池。这一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出了金陵图书馆所处的地域文脉特征及环境特色,内部大面积的开架阅览空间则营造出了人性化的活动空间,体现了现代公共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整体建筑采用9M*9M的柱网结构,标准阅览空间的层高为5M。楼层功能分区读者主要使用垂直交通以扶梯及相邻的楼梯,旁边有一部电梯一层平面二层平面三层平面位于门厅侧边的检索区位于一层门厅旁的视听文献室视听文献室及检索区图书借阅室及内部陈列具有金陵图书馆代表意义的“琢石成玉”,位于门厅正中央,悬挂于半空。三层四层功能围绕一个室外圆形区域分布公共空间报告厅内外形式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基地位于南京城中心区大行宫,即南临城市主干道中山路,北接文化一条街的长江路,西傍太平北路,东邻新建的公共绿化型广场。图书馆地上8层,地下2层,屋顶檐高41.8m。建筑设计依据7.5m统一柱网、统一荷载、统一层高的原则,强化灵活性和适应性。内部空间采用开架阅览的方式,形成借、阅、藏一体化的服务模式,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建筑创作过程中,我们着重对建筑的城市性、场所性、生态性、艺术性和技术性进行了实践探索。大型公共建筑的城市环境性是该类建筑设计创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即设计如何合理、有机地整合好建筑内外空间形态,积极地回应该城市场所性,成为设计优劣的逻辑判断标准之一。南京图书馆设计正是将此构成一种创作之力:首先将基地东侧的近2万多m2的市民绿化休闲型广场充分融入到设计中来,积极地将其“借入”,成为图书馆的主入口空间,同时也使市民广场有了“重要依托”,从而使两者成为有机整体;其次,在纳入市民广场空间之际,图书馆自身在其主入口形成内凹的半椭圆型主入口空间,其半开敞的空间形态,则恰好成为空间变异、过渡,体现一种回馈市民广场的姿态,建立了有效和积极的空间同构关系;再次,在面对基地东北隔长江路的中国近代史博物馆——“中华民国总统府”旧址,设计上采用“扭转”指向的策略,即将原设计上寓意“智慧洞开”的屋盖椭圆空腔的长轴有意偏向“总统府”扭转,形成巧妙的对话和呼应关系,在“看与被看”之间架构起有意义的景观桥梁。对周边场地的回应建筑形态在建筑形态的宏观层面上,设计构思运用“箱型形体”模式,一方面能符合大型公建其大尺度、大气整体的形象需求,另一方面又能较好满足建筑物各出入口空间及内部各类空间形态的建构之需,同时箱型屋盖通过内部廊庭空间采光的切口打开以及隐喻“智慧洞开”的椭圆型空间及洞口采光的设定,既具有自然通风采光的生态节能效果,又形成内化外切的形象特色,自然地演绎成为城市建设的亮点。一层平面南京图书馆设计的构思理念之一,就是希望大型图书馆在动静分区能符合设计基本要求的同时,将读者阅览区、活动区相对集中,这样不仅使读者在不同区域间有紧凑、便捷的联系,而且相对需要空调的用房能集中起来,减少外界接触面,提高使用空间气候的稳定性,有利节能。图书馆的公共活动区在三维的空间布局上正体现这一设计思想。在二维的平面上,图书馆凹字型的平面将公共阅览区、读者书店、餐饮空间、学术活动、展示、陈列及培训用房等通过“兀型”交通体系及其依附共享的采光廊庭和双曲读者大厅椭圆型空间整合集中起来,在竖向空间叠加上,也遵循这一设计理念,读者活动区从图书馆大厅以上至5层的专用研究空间,至下的文物遗址陈列空间、学术报告厅、多功能会议中心,即形成竖向近30m、南北近120m、东西近90m的方形公共空间,形成有利节能的正方形空间模式。第一层面,众所周知,建筑物在相同体积的条件下,其外围护面积越少,其整体与外界的能量交换也就越少,因此,建筑物在通风采光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宜集中紧凑布置。二层平面第二层面,设计受传统西北民居覆土建筑形态模式的启示,即是运用地下、半地下空间气候相对稳定的原理,达到冬暖夏凉降低能耗的目的。从理论上正是运用绿色生态的地域性适宜技术,以最小的投入取得生态节能效果的一种营建模式和策略。故此,我们在设计中将部分相对独立的学术活动、展示陈列、培训及餐饮等功能安排在室外自然地坪标高及以下的2.4m左右标高中,同时结合图书馆主入口大厅的适度抬高(3.9m),这种半下沉的基座建筑形态类似于半地下建筑空间,具有相对稳定的气候条件,减少能耗节约资源。然而,设计不仅停留于此,而是将地下和半地下空间通过共享立体的休息、文物陈列、展示空间同图书馆大厅双曲倾斜的椭圆形空间,及长条形的廊庭空间连成一起,使之进行气流交换,产生良好的“自然空调形式”,在达到相应空调效果的状况下,减少空调运营费用。三层平面图书馆建筑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性建筑,不仅是因为特殊的功能结构关系导致出类型学的形态模式,而是其特别的采光要求:一方面阅览区要求有足够的采光要求,另一方面其采光既不能太直接强烈又不能照度不足,而是要求一年四季的照度尽可能的均衡,即理想的漫反射形式。这实际在外立面开窗形式上就要求设计成深出挑檐加上横竖综合外遮阳的系统,来达到其特殊的采光要求。设计正是将这种传统典型的遮阳技术与图书馆特殊的采光要求整合起来。在方案构思之初,我们运用箱型屋盖的形式,不仅在形象上能使人联想起“书柜”、“书橱”等图书馆的物化形态,而且其立面四周的大出檐(出挑达6m-10m)和东入口巨大的椭圆洞孔所构成的灰空间,承沿着江南传统建筑亭榭和檐廊的空间格局,同时在各立面开窗、遮阳的设计深化过程中,充分利用和发挥铝合金中空玻璃幕墙的纵横向结构支撑关系,以及穿孔百叶遮阳构件遮阳角与冬至日、夏至日的自然射角的综合平衡处理等,使图书馆立面采光功能性与审美性得以有机统一,进而也达到了生态节能的目的。第三层面,设计同样受江南传统民居“檐廊空间”、凉亭及活动木窗扇模式的启示,将这一“成熟”的适宜低技术运用到我们的设计中来。报刊杂志阅览区及书架中文阅览区及古籍阅览区电子阅览室共享廊庭空间构架其一,面对145m×97.5m的梯形的大体量公共建筑的交通指向性要求,以及图书馆特殊的防火分区、安全疏散规范,设计通过“南北廊桥平台”与各组垂直交通的整合,形成“兀型”的交通体系,进而较好地解决了大型公建通达性、指向性问题,并与各组出入口形成有机整合。其二,通过对廊桥空间的进一步设计深化,以及与读者大厅半椭圆型空间的有机组合,在动态的光影时空之中,动静区域的恰当划分,竖向空间的收放设定,空间尺度的有度把握,以及读者的活动交织参与,廊庭共享空间正演绎出其特有的时空性、整体性、艺术性和情致性。空间双层双曲网架幕墙建筑设计为使图书馆达到内外空间景观的沟通和融合的效果,在面向东侧城市市民景观休闲广场一侧,运用了空间双层双曲的钢网架幕墙结构体系,三角形双层双曲钢网架体系在东南大学、同济大学空间结构重点实验室的配合支持下,设计使其杆件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最细最少的组合形式,而跨距依据中空低辐射玻璃最大面积极限使之达到最大,从而形成通视性良好,形态优雅,赋有韵致的幕墙界面体系。屋盖特种钢结构由于南京图书馆建筑功能及形式的需要,面对局部单跨最大跨度达52.5m的钢桁架空间结构,同时又要满足建筑的轻薄形态的美学要求,设计采用檐口变截面和结构蒙皮处理技术(类似与飞机翼的蒙皮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建筑形式与结构体系的矛盾,取得了预期效果。南工程逸夫图书馆南工程图书馆位于整个学校的中心地带,它既是学校礼仪性入口周线的焦点,又连接着学校的各大教学楼和学生宿舍。图书馆是学校最具有凝聚力的场所,所以他的交通位置也要便于且达到易于疏散。建筑形体南工程图书馆整体呈方形,由多个方盒子变换组合而成,设计者的设计理念是一堆随意堆放的书籍,寓意其为知识的海洋。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会带来问题,就是阳光强烈的天气造成室内眩光,这对以阅读为主的图书馆是很不利的,但是南工程的图书馆通过自身体块的凹凸形成了自遮阳模式的遮阳系统,解决了室内眩光的问题,还为建筑外立面创造了丰富的光影效果。一层平面内部流线101—基本书库106—学生管理委员会107—教工之家109—112—文献资源建设部116—会议室115—接待室117—学生自修室学生流线工作人员及其他流线二层平面内部流线201—科技图书借阅1室202—科技图书借阅2室总服务台203—学术报告厅学生流线工作人员及其他流线三层平面内部流线302—社科图书借阅1室303—艺术书刊借阅室305—社科图书借阅2室学生流线工作人员及其他流线四层平面内部流线401—信息咨询部402—样本书库(外文书库,叫佛纳甘阅览室)403—中心机房405—信息技术部406—报刊阅读室学生流线工作人员及其他流线五层平面内部流线501-502办公室503—副馆长室505—书记室506—馆长室507—工具室阅览室508—特藏书库509—信息检索教室510—多媒体阅读室511—电子阅览室5011-5013档案馆办公室学生流线工作人员及其他流线图书馆入口及借书处此入口为图书馆的北入口且直接进入图书馆2层,且门禁设在二层入口处。二层内有多部楼梯可进入1,3,4,5,层,刷卡进入图书馆内正前方即有3部电梯以及通往楼上的楼梯。左手边为总服务台,为借书还书处,右手边为科技图书借阅室。交通空间次楼梯位于二层总服务西侧,可通往3,4,层。次楼梯位于二层总服务西侧,可通往3,4,层。此处通往一楼此旋转楼梯位于西面,连接2—5层图书馆内部一层开放空间此图书馆中最出彩的的设计莫过于中庭设计,贯通四层楼的中庭是为了体现图书馆的开放性,但最后却为图书馆带来了后患。因为中庭最后并未达到给读者提供交流空间的意愿,而是只起到了交通的作用,且几百平米的面积过于浪费。最后则是给围绕中庭而不值得阅览室带来了噪音的干扰。ThankYou
本文标题:图书馆案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538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