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影视动画视听语言第六章——焦距、角度、视点
视听语言——焦距、角度、视点授课——杨睿端焦距的定义•从镜头外射进镜头的一束平行光,会在透镜后面聚成一点,它称为焦点。从焦点到镜片中心的距离就叫焦距。•焦距也是镜头运用中可控的变化因素之一。焦距的长短决定着镜头的视角、视野和景深范围的大小,因此对画面的图形构成、各部分的关系产生影响,并导致表现力的进一步分化。1焦距的分类•1、标准焦距•2、长焦距•3、短焦距•4、变焦距•标准焦距•40—50毫米的焦距称为标准焦距。之所以称之为标准焦距,主要原因在于这种焦距的镜头接近于人眼的正常感受。人眼对纵深的延伸、透视的效果、视野的范围等空间感知,已经在现实中建立起经验。标准焦距的镜头拍摄出来的画面,基本上刻画的就是这样的空间经验,这就是它得以模仿人眼的原因。在一般的情况下,摄影师都倾向于选择40—50毫米焦距的镜头,以便于得到观众的经验回应。•长焦距•当焦距大于50毫米的时候,这种镜头便称为长焦距镜头。焦距的扩大当然会影响画面图形的构成,尤其是空间关系的改变。在长焦距镜头中,视野的宽度变窄、景深也变小,但纵深空间却被压缩.远处景物的尺度被放大。长焦距镜头的空间感知类似于在望远镜中看到的情况。它是一种可以把远处的景物拉近,以便表现得更加清晰的焦距镜头.所以也称为望远镜头。这就有利于拍摄距离镜头较远的景物,克服各种由于环境限制所带来的拍摄难度——比如某种危险的处境、比如摄影机太近可能产生对环境的干扰等。镜头的焦距越长,纵深的空间就越被压扁,纵深的距离就越是显示不太出来。如果在纵深方向上移动,在空间被压缩的情况下往往缺少动感和变化,尤其是在纵深的空间中景深标志不太明显时就更是如此。•短焦距•另一种焦距小于40毫米的镜头,则称为短焦距镜头。由于焦距比标准来得更小,拍摄的效果也随之发生变化。短焦距镜头使画面图形一方面在纵深空间上拉长,一方面在平面空间上加宽。所以,短焦距镜头也称为广角镜头。广角镜头造成了前景中平面视野的扩大,前景中物像尺度的夸大;与此同时,深远的纵深感也被夸大了,前后景物的大小对比显得强烈,在线性感知上产生了相应的畸变。这种镜头有利于表现横向上宏伟壮观的场面,表现纵向上运动物体的速度。如果伴随着镜头运动,图形构成上的转换会更迅捷,也更强烈,画面的动感会更加触目、也更具有冲击力。•变焦距•变焦镜头指通过镜头内光学镜片的组合改变镜头焦距的可伸缩镜头,不改变摄影机及被摄对象的位置仅改变镜头焦距即可获得从全景渐变至近景(或反之)的电影画面。运用它,可模拟推、拉、跟的拍摄方法,产生移动的错觉效果。因此,在不便使用移动设备的条件下用来代替推、拉镜头。现代的变焦镜头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才被广泛使用。在此这前假如摄影师想将视野幅宽变窄,便要换镜头或是移动摄影机。摄影师对变焦镜头的好处众说纷纭。一方面,变焦镜头是一种美学工具,能从事多种创作,包括突然集中于视域一角的快速前伸;另一方面,有些电影工作者只把变焦镜头当成是推轨镜头的一种方便的替代——无论如何,这总比移动摄影台容易。焦距与透视•焦距越短,视角越宽阔。所以广角镜头能够在较近的距离,拍摄比较大的范围。在扩大视野的同时,广角镜头还会夸大深度的关系,物体越接近广角镜头,显得越深且越呈球体状。结合上面所说的特点,广角镜头表现纵深透视非常好。在表现运动时,使用广角镜头会使纵深运动加快,横向运动变慢。也正是因为广角镜头会夸大景物的透视关系,所以使用广角镜头拍人物的近景时,往往容易产生人物变形。另外,当我们用极广的镜头近距离拍摄建筑物的时候,建筑物上垂直线条会因为透视的关系而被弯曲成弧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广角镜头的球面效应。•长焦距镜头的特性和广角镜头正好相反。焦距越长,所获得的影像范围越小,视角越小,所以长焦镜头经常用于拍摄近景和特写。但是长焦距镜头可以在比较远的距离获得比较大的影响,长焦距镜头会压缩真实空间中的深度的关系。角度•角度的定义•一般来说,摄影机的镜头是安放在三脚架的活动底座上的,这就使镜头可以依托这个活动底座,在三脚架固定的前提下进行上下左右的活动拍摄。•在水平方向上,这种围绕着底座的活动,产生了摇镜头的拍摄效果。•在垂直方向上,除了同样产生摇镜头的画面效果之外,由于镜头的上下活动与水平之间形成不同的夹角,同时还派生出另外的画面效果。这就是镜头的角度问题,也是镜头运用中的一个可变因素。角度的分类•平拍角度•俯拍角度•仰拍角度•平拍角度•平拍角度指摄影机被放在主要被摄体的水平视点,与人眼相等的高度。因此,若干主体要注视摄影机,他不必向上或向下看,便能与摄影机相对。平拍角度因接近人眼的平视而产生画面平稳的效果。但画面中的地平线处于画面中央,易造成画面分割的感觉。•然而,平拍角度也有另一个意义:这个视野是一个站着的成人的视点——事实上,是一个站着的西方成年男人的视点。这项不成文的惯例可能是由于方便而自然开始,因为过去有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西方电影工作者都是站着的成年男人。•俯拍角度•俯拍角度又称“俯拍”,指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视平线下方的拍摄方式。摄影机处于俯视被摄对象的位置,主要用以表现视平线以下的景物。镜头俯拍,相当于常人站在高处往下看的情景。画面上的人或物的体积会在垂直方向上被压缩,以至于显得形状奇异(如头大脚小)。从视觉经验上看,会产生一种压迫感或压抑感,常常用来表现人物面临危险、遭到威胁、或内心不安的情况。俯拍可以用来提供一个低位物体的视野。•仰拍角度•仰角度又称“仰拍”,是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视平线上方的拍摄方式。摄影机处于仰视被摄对象的位置,既可用以拍摄空中景物,也可用于拍摄地上景物。仰角度的特点包括:景物的地平线在画面中处于下部或下部画外。仰拍地上景物时,近处景物高耸于地平线上,十分醒目突出,后景物被前景遮挡,得不到表现,有净化背景的作用。当有后景物出现时,有被压缩在地平线上的感觉。画面中竖向的线条有向上方透视集中的趋势,矩形物体底部变宽,类似最稳定的几何形状——以底部为基础的三角形。用广角镜头仰拍某些场景,高耸的近景和被压缩的远景可造成强烈的透视对比。•仰角镜头常被用于暗示崇高、庄严、伟大等意义(我国五六十年代的红色电影)。从负面意义上来讲,又可以表现暗示个体的权势与威吓。同时,在拍摄人物近景时需掌握仰角的分寸,在较近的距离上过仰的角度,易造成透视变形。当然,有时为了达到某种艺术目的,亦可利用透视变形造成夸张的效果。•镜头的角度问题和人的感知经验没有太大的矛盾。甚至可以说.它本来就是以模仿人眼的感知经验作为可能性选择的根据的。人的眼睛朝上或朝下看,空间的透视关系也会发生与选择不同角度的镜头那样的变化。而因为有这样的变化.以及由于变化所导致的画面图形在构成上的特征,才产生了不同的功能指向。所以,考察镜头的角度问题关键只在于运用得是否恰当和有力。视点•视点的定义•镜头的视点是指镜头所模仿的观察者.也就是说,镜头让观众体会到某个观察者的存在,并因为这个观察者的体认而导致观众的一种态度。•视点的分类•客观镜头•主观镜头•客观镜头•客观镜头指摄影机镜头所模拟的是摄影师或观众的眼睛,是最常见的镜头视点。采取这种视点拍摄的镜头,观众更容易以自我认同的态度去回应,常常使自己处于一个旁观者的位置,直接以自己的视角去观察。•主观镜头•主观镜头则指摄影机所模拟的是影片中某个人物的眼睛所看到的景象,是影片中某个人物特定的视点。在情节展开的过程中,有时候会从某个人物的主观视角去展现他所看到的情景。在这种情况下,镜头画面常常会带上人物观察时的某种态度或方式。最常见的便是偷窥,此时镜头会显出一种借助景物躲闪、避让、晃动、游移的特征。当观众意识到这是主观镜头时,他会使自己处于剧中人物的位置,主动去体验人物的立场、态度和关系,真正采取替代性的介入来加深与剧情的联系。摄影机镜头运用的五个可控因素及其特点•一、景别•二、镜头的运动•三、焦距•四、镜头的角度•五、视点摄影机镜头运用的五个可控因素的内在联系•从距离、运动、焦距、角度到视点,构成了摄影机镜头运用的五个可控因素。而每一种因素又各自具有几种变化的可能,且大都涉及技术的操作,这就使问题显得特别复杂。在对镜头的控制进行分析时,需要的是一种认真的、过细的态度。首先是考察镜头对五种控制的基本可能性进行了怎样的选择——哪一种景别、哪一种运动方式、哪一种焦距、角度和视点。这取决于对镜头控制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取决于对这些控制因素的特征辨识和功能实现的判断,取决于对这些控制因素各自的优势与局限的掌握程度。•其次,虽然在一个镜头中,都包含着五种基本因素的控制,但这五种控制因素都不是各自起作用,而是在控制的组合中才得以实现其功能。这种组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有主有次、有轻有重、有常规有特异的。所以在分析时,就必须注意把握其中起主导作用或核心作用的方面。没有一个镜头控制的分析是要把五个方面都一一涉及的。
本文标题:影视动画视听语言第六章——焦距、角度、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636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