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十章-制度变迁理论-博弈论视角
制度变迁理论博弈论视角教学内容第一节博弈论框架下的制度第二节制度之间的互补性关系第三节主观博弈模型与制度变迁第四节制度的历时性关联与演进学习目标1.掌握博弈论框架的制度定义2.掌握制度之间的互补关系是如何产生的3.了解主观博弈论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制度变迁理论4掌握决定制度变迁的基本互动机制第一节博弈论框架下的制度一、基本特征青木昌彦认为,制度具有五个特征:内生性、信息浓缩、能够经受环境连续变化和参与人微小偏离的耐久性、与所有参与人相关的普遍性以及均衡的多重性。1.内生性从本质上讲,在马歇尔那里,价格本身就是一种均衡的结果,市场上影响供给与需求的各种因素诸如收入、原材料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生产技术等相互作用。最后形成了某一消费品的一种均衡价格,这一价格是由内生决定的,是由整个社会系统内部的参与人相互作用最终形成的一种均衡。2.信息浓缩斯蒂格利茨认为,价格是一种信息浓缩,价格综合了社会上对于某种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的信息,诸如收入、技术等等外在信息,每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通过价格这一信息简约的形式传递了自己的信,同时也接受了整个社会的信息,从而进行生产与消费的进一步决策。3能够经受环境连续变化和参与人微小偏离的耐久性参与人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不必要也不可能预期别人所决定的每一个细节。参与人的决策很大程度上受到既定制度的指导和约束。这种均衡,存在一种耐久性,对于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抵御能力4所有参与人相关的普遍性以及均衡的多重性个人行为的变迁和偏离并不能显著的改变制度平衡,但是所有参与人的信念转变就会推动制度变迁。也就是它能够经受环境的连续变化,但是当环境变化超过某个临界值,或者当域内动态过程积累的后果导致了危机时,这种制度就要面临性质上考验,这一方面可能取决于外在参数分布的不一致性,另一方面因为制度的互补性二古典博弈论与演化博弈论下制度的比较(1)古典博弈论在推演子博弈精炼均衡概念的时候,总是假定参与人是完全理性的,归纳推理得出关于其他人在非实际路径上的行动决策的理性预期以及在任何情况下自己的理性选择。与次对照,进化博弈论,对参与人的设定则明确的引入有限性的因素,侧重于以经验为基础的归纳推理。(2)一般认为,进化博弈论更适合于分析以惯例和习俗形式体现的制度的自我实施性。古典博弈论更适合分析诸如规范、合同和治理结构之类的制度的自我实施性。第二节制度之间的互补性关系一博弈关联与制度互补关联(1)人们在不同领域之间协调其策略决策,结果产生的制度是人们单独在不同领域分别作出决策所不能导致的(2)人们因决策空间或认知程度有限,无法再不同域之间协调其策略决策。但其决策在参数上受到其他域现行的决策规则的影响。互补性参与人面对价格参数作出决策,实际上对价格形成会产生反馈作用。同样,某个域的参与人面对另外域的制度参数作出的决策实际上也会对另外域的参与人的决策和制度产生反馈作用。二制度化关联及其类型1.社会嵌入式关联社会交换域嵌入到其他域,使得某些在关联发生前不可能的策略成为可能。2.合同性关联一般是指不止一种博弈被参与人通过合同设计加以联接的情形。3.整合性捆绑发生在如下情况:来自域内部的某参与人将同一类型的域捆绑起来。然后协调其策略,是单个域无法实施的结果成为可实施的4.中介性捆绑由初始博弈之外的第三方作中介将同类博弈进行整合性捆绑。其他关联,如封闭关联和捆绑、以市场为中介的关联等。三制度关联与制度变迁制度变迁会采用两种变迁方式,一种是激进的制度变迁,也就是重建制度的起点,然后在一步步建立与之相关的制度框架,从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重新构建一个新的整体性的制度安排。另一种是渐进的制度变迁,也就是利用原有的制度互补关系,从某一个关键的领域开始改变,利用原有的制度传导逻辑,从而缓慢的实现整个整体性制度安排的变迁。第三节主观博弈模型与制度变迁一现有制度变迁制度的缺点虽然自发性和诱导性制度变迁存在明显的区别,但他们在变化过程中的必须满足一个共同条件:在初始的政治域,必须有超过临界规模的参与人修改对于域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认识,并以分散化和相互协调的方式联合采取心策略,这样才能够导致新均衡序列的出现。如果从这一角度去理解,两种制度变迁方式会变得模糊不清。二主观博弈模型我们假定,关于博弈结构每个参与人只拥有有限的主观认知,这些认知来自过去的经验,只有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或者认知出现把内部危机时才被修改。我们把每个人参与人对博弈结构的主观认知称为主观博弈模型。这里假定每个参与人本身认知的局限,他们只是利用了这一空间的一个子集,我们称这一子集为“启用子集”。这一子集的启用范围取决于历史经验与环境的状态,如果外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原有的博弈规则则启用子集将出现重大的认知危机,也就是其后果函数出现重大扭曲,这时参与人就会转向为启用子集进行试验或者探索以寻求新的更为适合的最优反映决策规则。新的主观模型要达到认知均衡,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指导主要参与人学习的规范性和预测性信念系统被认为与相关域的内在状态是一致的(2)运用新的推理规则预测行动结果是不会出现几乎令所有参与人吃惊的结果(3)新决策启用集所作的决定产生了令人满意的报酬制度转型期通常被划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相对短的而且混乱的制度危机阶段,其中急速的环境变化引发了超过临界规模的参与人的认知危机,各种变异性决策以一定规模进行着试验;另一种是各种决策均在“进化选择压力”的作用下接受进化考验的阶段。第四节制度的历时性关联与演进一重叠的社会嵌入历时性制度演进的第一种制度是重复嵌入。第二节我们讨论了制度的产生可以通过社会交换域嵌入到其他私人域,或者将不同的私人域结合起来的方式实现。其中的域参数特征等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重复嵌入的模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变化。青木昌彦首先讨论的是对社区适应环境变化起阻碍作用的社会嵌入。当经济交换域和社会交换域在一起时,社会规范协调者参与人的经济交换行为。假定经济交换域突然面对一次新的技术进步或者外部市场机会,然而,社区嵌入结构却有可能会阻碍社区向一种有效利用新的环境机会的制度安排过度。联合社区和封闭交换域的社会嵌入结构也可能会促进经济交换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环境变化包括与外部市场和新技术的接触、另一个互补域的制度变化等等。在一定条件下,社会嵌入结构最终可能导致新制度于扩展的经济域,或者使经济域从社会规范的嵌入状态下摆脱出来。第三种情况是社会规范或者说社会资本在不同交易域的转移。这种情况是指原有的经济交换域域社会交换域的嵌入,但是新的经济交易域中的一部分参与人从第一个交换域迁移到第二个交换域,在假设经过设计,一种自主的治理机制促进使一种新的社会交换域变革发生了。二制度性关联和捆绑的重构历时性制度演进的第二种机制是对博弈关联方式的重新组合或者重新捆绑。该机制又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随着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展开,过去在地理上相互分割的交易域得以融合,参与人开始跨域选择策略。第二种类型是,制度变迁在中介性组织的协作下作为域的新的捆绑方式出现,相应的,旧的捆绑方式必须拆散。另一方面,制度的停滞可以理解为陈旧过时的捆绑方式的持续阻碍新的捆绑方式的出现。三历时性制度互补新启用的决策集形成的决策或者某种变异性决策,单独看来并不合算,但如果另外的域已经有了一种互补性机制度,伙食参数发生了变化,两种域的相互支持会使得新决策获得强大的推动力。通过这种互补性机制,发生在域内的博弈形式的参数变化,比如说系统性政策改革,其效果会被放大强化,有时可能会导致一种全新的整体性制度的安排。参数变化的三个原因(1)作为政府组织设计和政策变化意料之外的制度后果。不妨设想某项政策变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参与人的决策方向,但政策变化通过互补性和参与人决策之间相互强化作用最终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整体性制度变迁。(2)因缺乏相关的人力资产类型的政策的失败。虽然政府政策有助于某些域新制度的变化,但如果不具备与新制度互补的人力资产类型,新制度仍然不可能出现。(3)制度相关参数相互冲突时的政府作用。关键术语纳什均衡子博弈精炼均衡互补性古典博弈论进化博弈论有限理论整体性制度社会嵌入关联性合同整体性捆绑中介性捆绑主观博弈模型认知危机历时性互补
本文标题:第十章-制度变迁理论-博弈论视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653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