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会昌县妇幼保健院检验科目录1、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2、感染性材料的实验操作规程3、仪器设备的使用规程4、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5、实验室消毒规程6、废弃物的生物安全处理规程7、尖锐器具的安全操作规程8、紧急情况处理规程及应急预案9、生物安全柜操作规程10、样本分离操作规程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1、目的有效地针对科室进行全面的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2、范围适用于生物安全专业实验室。注(1)、本实验室除HIV初筛实验室为二级生物实验室外,其他实验室均为一级生物实验室。(2)、本实验室成立了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由7人组成。3、职责3.1、中心主任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的运行。3.2、技术负责人负责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的安排。3.3、质管科、检验科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具体工作。4、工作程序4.1、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组成4.1.1、中心主任任指定管理委员会主任。4.1.2、经年度考核,从科室成员中选拨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实验室知识的技术骨干,由中心主任命为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安全成员。由7人组成。管理委员会成员任期一年,任期中出现特殊情况中心主任可对之罢免。4.2、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维护和检查4.2.1、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指定针对安全操作和安全装备的检查方案,至少每年检查一次。4.2.2、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安全清单,为回顾性检查提供资料并进行记录,形成《安全记录》。4.2.3、对危险品、危险区进行鉴定并加以标志。4.2.4、实验室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所有的事件和潜在的危险因素。4.2.5、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并对各种紧急情况下应急措施进行培训。4.2.6、若发生职业暴露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和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人员。4.3、警告标记和标签的建立。4.3.1、对不同危险程度的实验工作区进行标志。4.3.2、对高度危险性区域要张贴危险公告。4.3.3、装存危险物质的容器必须贴上标签,其内容应详细。5、安全操作规程5.1、生物安全实验室个人防护规程5.1.1、生物安全实验室个人防护物品使用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时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在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脱掉并洗手。更换下来的防护服、手套、口罩和鞋套要先经高压灭菌后再行清洗或废弃,眼镜和面罩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后清洗。1、实验防护服应选用长袖、后开口、在袖子和前襟部位衬有塑料防渗透材料的防护服,并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当防护服被危险材料污染时应立即将防护服内面向外反卷脱下,把污染处包在里面放入高压消毒锅。2、手套应选用乳胶或乙烯基手套,保证所戴手套无漏损,大小合适,可完全遮住手及腕部,如必要可覆盖实验防护服的袖子。每次操作完成或中间离开实验室时都要换掉手套,在手套破裂或怀疑内部受污染时要及时更换,用过的手套和污染物放在一起处理。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时手套若被严重污染应在安全柜内摘掉手套放入污染物收集袋中。摘手套时应内面向外反卷脱下。本文来自检验地带网3、鞋最好选用防渗透的鞋套,用后高压灭菌废弃。或选用可消毒的包住脚面的鞋,用后消毒清洗。4、护目镜、面罩视所要进行的工作选择用防碎塑料制成的护目镜或面罩保护眼睛和脸部,以防溅出物冲击。普通眼镜和隐形眼睛不能防止生物学危险,护目镜应戴在正常验光的眼镜外面。面罩应适合于脸形并用带子或帽子固定。5、口罩、呼吸器进行清理溅出的污染性材料或易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依据危害类型和等级选择口罩或呼吸器进行呼吸防护。5.1.2、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安全行为标准5.1.2.1、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1、在实验室工作区禁止吸烟。2、禁止在实验室放置食物、饮料及类似的存在有潜在的从手到口的接触途径的其他物质。禁止用实验室的冰箱(柜)储存食物。3、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必须做好防护工作。应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他的眼睛和面部防护用品。4、在实验室工作区,污染区应穿白大衣或隔离衣,服装应符合实验室设备的要求。5、应穿着舒适,防滑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子。6、在实验工作区头发不可下垂,避免与污染物质接触或影响实验操作,有此类危险的饰物应避免带入工作区。不可留长胡须。7、由实验工作区进入非污染区要洗手,接触污染物后要立即洗手。8、实验室禁止堆积过多的垃圾,至少应每日清理一次。9、禁止在实验工作区存放个人物品。10、在实验室指定清洁区和非清洁区,非本室工作人员禁止进入工作区。11、从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12、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13、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14、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灭活,高压灭活。需运出实验室灭活的物品必须放在专用密闭容器内。15、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一定要分开装放。5.1.2.2、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本实验室P2实验室、为HIV初筛实验室均按照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防护。1、与5.1.1~5.1.15相同2、实验室入口贴有生物危险标志,内部显著位置须贴上有关的生物危险信息,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3、禁止非工作人员人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4、工作人员应接受必须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建立工作人员的健康档案。必要时收集从事危险性工作人员的基本血清留底,并根据需要定期收集血清样本,应有检测报告,如有问题及时处理。5、样本、血清或培养物的操作全过程应穿戴实验防护服、手套、口罩和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必要时戴护目镜或面罩),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6、混匀时最好使用震荡器,使用移液管/吸头吹打时不要太激烈,减少气溶胶的产生。7、最好采用电子灼烧灭菌装置对接种环灭菌。8、除了非肠道注射或者从实验动物体内吸液,注射器不能替代移液装置或用于任何其他目的。禁止注射器上移去针头或给针头重新戴套。、除非必需,应尽量减少使用利器,利器在使用后应立即放入耐扎容器中。10、所有样本、培养物和废弃物都应被视为可能含有传染性生物因子,以安全方式处理和处置。11、所有潜在传染性或毒性的质量控制和参考物质在存放、处理和使用时应按未知风险的样本对待。12、摘除手套后一定要洗手。通常用普通的肥皂和水彻底洗手,高危时应该用杀菌香皂涂抹至少10秒钟后再用清水冲洗。洗后用一次性纸巾擦手或使用热空气干手机。13、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14、人员暴露感染性物质时,及时向科主任或安全管理小组人员汇报,并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方案。感染性材料的实验操作规程1.感染性材料由科主任指定专人负责保管,保管员应具有高度责任心和熟练操作技能,监控感染性材料外流。2.建立感染性材料登记册,详细填写感染性材料名称、编号来源、使用、污染、销毁等情况。3.按照感染性材料保存要求,严格无菌操作。4.感染性材料不得随意对外使用,确需使用者须经科主任审批。5.感染性材料的请购和销毁须经科主任审批,销毁时必须经过彻底灭菌处理。6.在准备及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定时、定点、安全、妥善放置;一旦发现污染情况,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消毒措施,消除污染。7.实验完毕的感染性材料,必须经过灭菌、消毒后再处理。仪器设备的使用规程移液管和移液辅助器的使用1、应用移液辅助器,严禁用口吸取。2、所有移液管应带有棉塞以减少移液器具的污染。3、不能向含有感染性物质的溶液中吹入气体。4、感染性物质不能使用移液管反复吹吸混合。5、不能将液体从移液管内用力吹出。6、污染的移液管应完全浸入适当的消毒液中,并在消毒液中浸泡适当时间后再进行处理。7、盛放废弃移液管的容器应当放在生物安全柜内。8、为了避免感染性物质从移液管中滴出而扩散,在工作台面应当放置一块吸有消毒液的纸,使用后将其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生物安全柜的使用1、生物安全柜运行正常时才能使用。2、生物安全柜在使用中不能打开玻璃观察挡板。3、安全柜内应尽量少放置器材或标本,不能影响后部压力排风系统的气流循环。4、所有工作必须在工作台面的中后部进行,并能够通过玻璃观察挡板看到。5、尽量减少操作者身后的人员活动。6、操作者不应反复移出和伸进手臂以免干扰气流。7、不要使实验记录本﹑移液管以及其他物品阻挡空气格栅,因为这将干扰气体流动,引起物品的潜在污染和操作者的暴露。8、工作完成后以及每天下班前,应使用70%的酒精对生物安全柜的台面进行擦拭,但切忌用酒精擦拭玻璃挡板。9、在安全柜内的工作开始前和结束后,安全柜的风机应至少运行5min。10、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时,不能进行文字工作。血清的分离1、只有经过严格培训的人员才能进行这项工作。2、操作时应戴手套以及眼睛和黏膜的保护装置。3、血液和血清应当小心吸取,而不能倾倒。严禁用口吸液。4、移液管使用后应完全浸入适当的消毒液中,并在消毒液中浸泡适当的时间,然后再丢弃或灭菌清洗后重复使用。5、带有血凝块等的废弃标本管,在加盖后应当放在适当的防漏容器内高压灭菌。离心机的使用1、应按照操作手册来操作离心机。2、离心管在使用前应检查是否破损。3、用于离心的离心管应当始终牢固盖紧。4、离心桶的装载、平衡、密封和打开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5、离心桶和十字轴应按重量配对,并在装载离心管后正确平衡。6、操作指南中应给出液面距离心管管口需要留出的空间大小。7、空离心桶应当用蒸馏水来平衡。8、每次使用后,要清除离心桶、转子和离心机腔的污染。9、使用后应当将离心桶倒置存放使平衡液流干。10、应当每天检查离心机内转子部位的腔壁是否被污染或弄脏,如污染明显,应重新评估离心操作规范。冰箱与冰柜的维护和使用1、冰箱、低温冰箱和干冰柜应当定期除霜和清洁,应清理出所有在储存过程中破碎的安瓿和试管等物品。清理时应戴厚橡胶手套并进行面部防护,清理后要对内表面进行消毒。2、储存在冰箱内的所有容器应当清楚地标明内装物品的科学名称、储存日期和储存者的姓名。未标明的或废旧物品应当高压灭菌并丢弃。3、应当保存一份冻存物品的清单。4、除非有防爆措施,否则冰箱内不能放置易燃溶液。冰箱门上应注明这一点。装有冻干物质安瓿的开启1、首先清除安瓿外表面的污染。2、如果管内有棉花或纤维塞,可以在管上靠近棉花或纤维塞的中部锉一痕迹。3、用一团酒精浸泡的棉花将安瓿包起来以保护双手,然后手持安瓿从标记的锉痕处打开。4、将顶部小心移去并按污染材料处理。5、如果塞子仍然在安瓿上,用消毒镊子除去。6、缓慢向安瓿中加入液体来重悬冻干物,避免出现泡沫。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1、在实验室工作时,任何时候都必须穿着工作服。2、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料或感染性动物的操作时,应戴上合适的手套。手套用完后,应先消毒再摘除,随后必须洗手。3、在处理完感染性实验材料和动物后,以及在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前,都必须洗手。4、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泼溅物、碰撞物或人工紫外线辐射的伤害,必须戴安全眼镜、面罩(面具)或其他防护设备。5、严禁穿着实验室工作服离开实验室,(如去餐厅、咖啡厅、办公室、图书馆、员工休息室和卫生间)。6、不得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子。7、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处理隐形眼镜。8、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储存食品和饮料。9、在实验室内用过的工作服不得和日常服装放在同一柜子内。实验室消毒规程一、目的建立进入微生物实验室操作人员的洗手、消毒的管理规定,防止手对药品、设备产生污染。二、范围适用于微生物检查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三、内容3.1所有进入微生物实验室的人员对洗手、消毒设备的使用负责。3.2微生物实验室操作人员对配制、添加、更换清洗剂、消毒剂及洗手、消毒设备的清洗、消毒负责。3.3QC主管对洗手、消毒设备的检查及管理负责。四、规程4.1清洗、消毒部位:双手。4.2清洗、消毒频次:每次进入洁净区前。4.3清洗剂:洗手液;清洗用水:饮用水。4.4消毒剂:0.1%新洁尔灭与75%乙醇轮换。4.5洗手方法:4.5.1洗手前需确认手腕及手指上无手表、戒指、手链等饰品,手指甲长度不超过1mm。4.5.2先一手按洗手液储存器的按钮,
本文标题: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667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