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天津中考课内文言文题型分析
一、中考文言文题型十年回顾2002:读《出师表》开头一段,回答14—18题。(13分)2003:阅读《醉翁亭记》中的片段,回答14—18题。(12分)2004:阅读《上枢密韩太尉书》中的片段,回答15—19题。(14分)2005:阅读下面的两个文言文片断(《李将军列传》课内选段与课外选段,回答14一18题。(14分)2006: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隆中对》一~三段与《后汉书·班超传》开头),回答17-21题。(12分)2007: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与《战国策》节选),回答17-22题。(14分)2008: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片段,回答9—12题。(9分)2009:阅读《唐雎不辱使命》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9分)2010: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文,回答9—11题。(9分)2011:阅读《陈涉世家》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9分)二、中考题型分析及应对方法下面我们重点分析近4年的中考试题。这4年的文言文试题考察的篇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九下)、《唐雎不辱使命》(九上)、《送东阳马生序》(八下)、《陈涉世家》(九上),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字词的理解及用法、句子停顿、句式、内容分析等,即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又重视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一)第9题年份20082009201020119题下面对选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臣之妻私臣私:偏爱P175注释③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P176注释④C.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P176注释⑥D.时时而间进间:间接P176注释⑧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交换P189注释④B.秦王怫然怒怫然:盛怒的样子P190注释⑥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平民P190注释⑧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谢:感谢P191注释⑧下面选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步行P177注释⑤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质:询问P178注释⑤C.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待P178注释⑦D.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汤:热水P179注释⑦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天大雨会:适逢,恰巧遇到P183注释⑿B.等死,死国可乎等:等待P183注释⒃C.扶苏以数谏故数:屡次P183注释(21)D.陈胜王王:称王P184注释⑾(二)第10题年份200820092010201110题下面句子中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2分)A.皆以美于徐公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C.能谤讥于市朝D.皆朝于齐下列句子中表达反问语气的一项是(3分)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B.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C.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D.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下面选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3分)A.余幼时即嗜学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C.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3分)A.怅恨久之B.二世杀之C.楚人怜之D.固以怪之矣(三)第11题11题(08)下面这个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08年的11题,考察学生对句子节奏的把握。划分诵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意: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我们在读古诗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或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意,然后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这样,就能基本把握住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明确相对完整的意义结构都需要相应的停顿。如: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解析:前一个乐,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乐,名词,乐趣、快乐。乐其乐就是以其乐为乐。据此,这句话可以这样划分节奏: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不能划分为: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其一犬坐于前。解析:“其一”,其中一只狼。“犬”,修饰动词“坐,即像狗一样。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其一╱犬坐╱于前,而不能划分为:其一犬╱坐于前。其次要借助语法知识。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的结构。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这样也能把握古诗文句子的自然停顿。1、主谓之间要停顿。如:1)宋╱何罪之有。2)此╱庸夫之怒也。2、谓宾之间要停顿。如:1)忘╱路之远近。2)衔╱远山,吞╱长江。3、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如:1)、问╱(渔人)所从来。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②可╱以一战。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08年11题就属于这一类)5、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惟”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②夫╱环而攻之╱而不胜③盖╱大苏╱泛赤壁云6、句中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如;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鸣之╱而不能通起意。7、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①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总之,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远不止这些方法,而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使用的,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四)12题12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节文字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B.第二节文字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措施,以及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接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者的蒙蔽。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B.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D.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1、08年《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原文第2、3段。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第一节文字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B.第二节文字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措施,以及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接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者的蒙蔽。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教参P249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全文共4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部分(第3、4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先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决心,然后分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写出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深远意义,精练含蓄,意味深长。2、09年《唐雎不辱使命》节选原文第2、3、4段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教参P233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本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可分两层:第一层(第2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唐雎断然拒绝“易地”。这是斗争的第一个回合。第二层(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是斗争的第二个回合,也是这场斗争中的高潮。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二、问题探究:作者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本文篇幅不长,却绘声绘形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作者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谋臣。……这一场斗争,表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在文中,秦王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的形象也被刻画得很鲜明。……可见,在文章中,唐雎和秦王的形象是互为衬托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这正义与非正义间拼死较量的一幕。3、2010年《送东阳马生序》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C)A.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B.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D.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教参P207课文研讨二、问题研究1.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求学经历的?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开篇即点出学习上难以解决的矛盾:“家贫”和“嗜学”,由此引出了求学的艰难:……但这些都未动摇作者求学的意志。……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作者最后以“勤且艰”小结自己的学习生涯,想必马生能从中受到启发。2.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4、2011年《陈涉世家》节选原文1、2段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教参P226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陈胜年轻时“与人佣耕”,当时正值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时期,阶级压迫极深。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当众佣者表示不理解时,他又进一步说道:“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说明他当时已有非凡的抱负,…………“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长子扶苏“贤”而被杀,……;楚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受荼毒最深,……而当时的楚人又把他们的这种心情寄托在对项燕的怀念上。陈胜抓住了当时这两个最敏感的问题,利用百姓不知二人存亡这一情况,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对陈胜的组织领导才干,作者也描写得极为生动。首先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陈胜、吴广从卜者“然足下卜之鬼乎”的建议中,得到了借鬼神“威众”的启示,先以鱼腹中书树立陈胜的形象,然后“狐鸣”而呼,把陈胜的形象跟楚国的复兴联系在一起,顺应士兵的愿望,从而进
本文标题:天津中考课内文言文题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713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