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历代家具图集(1)•整理者:薛在君•2019.07.23(图20)漆案·汉•汉代的食案如同后世的盘子,有很矮的案足。“举案齐眉”的故事中所说“案”,就是这种矮足案。图中的案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幕,长方形,矮足高20mm。(图21)独坐榻·汉•这是河北望都县汉墓壁画中描绘的独坐榻,方榻四周增加了低矮的榻足。这种方榻素面无饰。(图22)托角牙子方榻·汉•辽阳棒台子汉墓壁画,画中的独坐榻四腿均有托角牙子装饰。托角牙子既起到装饰作用,也是榻腿的加固件。这是最早出现的结构装饰。(图23)漆屏风·汉•此屏风为长方形,下有足座,双面均有装饰。图为其中的一面装饰,黑漆底,用红、绿、灰三色彩绘出云龙纹。(图24)木几·汉•汉代的几比较少见。此几为甘肃武威汉墓出土,平面长而窄,推想此几可放器物物品亦可品靠凭靠,这种几也可称为案。(图25)画像砖之《宴饮图》·汉–汉代盛兴厚葬,墓室中大量使用精美画像砖、画像石,以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这无意间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形象资料,使我们得以了解当时的家具使用情况。(图26)云气纹漆案纹饰·汉•这种黑底朱绘云气纹是当时最典型的装饰图案之一。该食案案面有拦水线(高出案面的沿),为防止杯碗倒斜,流汁溢出。(图27)漆案内底纹饰·汉•此盘出土时盘内还放有其他漆杯之类的器物,小盘内还盛放着食物,旁置竹箸。这种漆器及摆设方式是当时贵族宴饮时的情形。(图28)漆兵器架纹饰·汉•在木制家具上髹漆,是春秋以后出现的新工艺,到西汉时非常流行,成为汉代家具的主要特征。图案以云气纹、几何纹为多,线条流畅、变化多端。(图29)画像砖《杂技乐舞》·汉•这种汉代画像砖用影相式造型营造出生动的生活场景,非常清晰地描绘出榻、案、架等家具形象。(图30)南阳画像石(局部)·汉•汉代国势强盛,人民生活比较富足,反映在家具上,品种日渐丰富,艺术风格也独具特色,令人一目了然。(图31)带屏风的榻和案·汉•辽宁辽阳汉墓壁画。屏和榻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家具新品种汉代屏风榻有单扇、有双扇,榻上设帐,帐沿有坠饰,富丽而典雅。(图35)扶手椅·西魏•敦煌壁画中的扶手椅,有高靠背,搭脑出头,是后代“灯挂椅”的先驱。椅座宽大,僧人跪坐其上。(图36)胡床·北齐•这是北齐《校书图》中描绘的胡床。胡床由西域少数民族传于汉地,东汉始传入,见于文献记载,但没有形象资料。胡床由八根木棍组成,坐面由棕绳联接,后世称为马扎。这是最早见到的马扎形象。(图37)案和胡床·东魏•见于河南东魏石刻。此案案面狭长,曲足,足下有横木承托。造型秀气,比例协调。(图38)莲花墩·北魏•后世坐墩大都由此演变。装饰上的特点反映出魏晋时期佛教流行。此类高型坐具只在少数贵族和僧侣中使用,尚未普及。(图39)床榻·东晋•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的床体很大,四面设屏,前面留有活屏可供上下出口。上为幔帐、下为箱体,四周封闭,比前代的床榻有了很大发展。(图40)束腰形圆墩·北魏•此为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中的北魏菩萨像。椅、凳、墩等高型坐具都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传入的。(图41)围屏·东晋•这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宋摹本)局部。此榻为无足落地式,三面围屏上绘有山水图,很是讲究。(图42)隐囊·北魏•龙门石窟宾阳洞维摩洁浮雕像。隐囊是放在床上,供人后靠垫背之物。(图43)带托泥大榻·隋•山东嘉祥英山隋墓壁画中有一个大型坐榻,腿下有托泥,箱形榻体周边为壶门形装饰。•(图44)方桌·唐•敦煌85窟唐代壁画,画中一屠夫正在桌上切肉。这种桌子四腿较粗,造型简单,是最普遍使用的粗用桌子。(图45)腰鼓形圆墩·唐•三彩坐俑出土于西安王家坟。这种坐墩与南北朝时北魏菩萨像坐墩极为相似。沈从文先生认为这种圆墩是由战国以来妇女为熏香取暖专用的坐具发展而来。(图46)长条桌和长条凳·唐(•唐代家具在造型上别具一格,这种大型桌、凳在唐代壁画中多有表现。盛唐时期社会繁荣,餐饮娱乐业盛兴,配套家具需求量很大。(图47)燕尾翘头案·唐•这类案为书案,体型较矮,坐在地上或床上书写,“伏案疾书”就指这种案。(图48)壸门案、腰圆凳·唐•唐代大画家周昉的《宫乐图》,图中表现出盛唐贵族妇女宴乐景象。食案体大浑厚,装饰华丽;腰圆凳也称月牙凳,符合人体功能。(图49)屏风·唐•敦煌217窟唐代壁画。唐代屏风以立地屏风为多,木制骨架上以纸或锦裱糊。士大夫比较喜欢素面。而在屏风上绘以山水花草也是一种风格。(图50)带幔帐床·初唐•箱形床架,前沿镂有壶门形装饰,帐幔富丽华贵,坠以彩穗装饰,精致的编制坐垫,既美观又舒适。而在屏风上绘以山水花草也是一种风格。(图51)圈椅·唐•这种圈椅也是唐代的新兴家具,极其罕见。见于唐画《挥扇仕女图》,椅腿雕花,与身着华贵服装的贵族妇女协调一致。(图52)隐囊和琴几·唐•见于唐代孙位的《高逸图》,图中出现的隐囊和琴几是当时常见的家具。大部分人仍有席地而坐的习惯。(图53)宫凳·唐•这种出现在唐画《挥扇仕女图》中的宫凳在其它绘画作品中也经常出现,说明在上层社会中比较流行。这种凳也被称为“腰圆凳”、“月牙凳”。(图54)坐椅·五代•可视作早期“四出头扶手椅”的典型,搭脑为直线形,前后枨落地。见于南唐画家王其翰的《勘书图》。(图55)长桌和长凳·五代•此为敦煌473窟壁画,亦有认为它是唐代壁画的。这种供多人餐饮用的长桌凳,可能是当时某种公共场所的家具。(图56)床、案、榻、棋桌、屏风·五代•五代画家周文矩《重屏会棋图》中所表现的五代时期家具。有趣的是画中的屏风上绘着的是另一幅《重屏会棋图》。(图57)屏风、靠背椅、条几·五代•《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画家顾闳中的名作,相当于今人的照像,详细描绘了一次晚宴活动场景。韩是当时有名的大官僚贵族,他家中的家具最具代表性。这幅画中有六把不同式样的椅子。(图58)围屏榻、条几、靠背椅、鼓架·五代•《韩熙载夜宴图》的另一个局部,可以看出此时的家具造型与装饰和唐代家具有明显不同,为宋代家具的简练质朴的风格的前奏。(图59)幔帐围屏床、围屏榻、条案·五代•《韩熙载夜宴图》的局部。图中的桌子都有牙头装饰,这是五代流行式样。幔帐围屏床三面封闭,形成一个较私密的空间。(图60)木桌·宋•出土于河北钜鹿,桌面长方,圆腿,前后单枨,左右双枨,有牙子。结构合理,牢固耐用,是典型宋代风格的家具。(图61)长方木桌·金•这是山西大同金代道士阎德源墓出土的木桌,与河北钜鹿出土的宋代木桌极为相似,这说明当时中原一带的家具风格基本一致。(图62)《汉人仆从》壁画中的木桌·辽•从辽代墓室壁画中可以看出,由辽至金虽经一百多年,但家具风格变化极小。木桌类家具只是在枨子上略有区别。(图63)四出头木椅·金•指搭脑两端出头,扶手两端出头。后来因与官帽外形相似,也称“官帽椅”。这把木椅出之山西大同金墓,全身圆材,座面厚实。•通高20.5厘米,座面10.5厘米.靠背板与立柱微向后弯.靠背板的两侧起边线.(图64)圈椅·宋•南宋画家刘松年的《会昌九老图》,其中圈椅的前后腿、枨子以及圈靠背都使用尺度一致的圆料,造型清秀。(图65)桌和椅·宋•河南禹县宋墓出土。这种搭脑两头挑出的椅子又名“灯挂椅”,因其形状好似灶前挂灯用的灯挂而得名。(图66)榻和足承·宋•宋画《槐荫消夏图》。床面为四框中间镶板,八只如意脚下有托泥承接,托泥之下又有八只小足接地。(图67)长条餐桌·辽•见于辽宁解放营子辽墓壁画。这种桌腿为云板形,侧面设枨,桌的边缘突出,流行于内蒙、辽宁等东北地区。(图68)炕桌·金•山西大同金墓出土。此桌为杏木制作,厚实端正,前后两面有替木牙子饰板。(图69)课桌、椅、凳·宋•宋画《村童闹学图》。画中的家具在宋代绘画作品中屡见不鲜,夫子先生与顽童们所使用的课桌均为前后无枨、左右双枨木桌,腿子与桌面之间的交角处有牙条和牙头。(图70)圆墩·宋•宋代画家苏双臣《秋庭婴戏图》。从比例上看,两个顽童的玩耍处应为一个成年人的座墩。墩在宋代贵族、士大夫家中是必备之物,有木质、藤质,形式多样。(图71)榻、长方桌、扶手椅、方凳·宋•宋画《十八学士图》。图中的椅子造型比较复杂,座底下面置一个与座面大小相同的脚踏,可以抽出作为脚垫,不用时再推回去。墩在宋代贵族、士大夫家中是必备之物,有木质、藤质,形式多样。(图72)高桌、方凳·宋•南宋马远的《西园雅集》图。图中的高桌与凳都是如意形脚,脚下有托泥。这种如意形脚是宋代家具的特征之一。另,图中的桌、凳造型风格一致,为明显的配套使用。(图73)店堂桌、凳·宋•宋代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宋代完成了垂足高坐的起居姿势革命,在各族人民相互影响之下,宋代家具得到空前发展,各种家具品种基本齐备。(图74)交椅·宋•宋画《蕉荫击球图》中所绘。交椅由胡床发展而来,加上了靠背和脚踏,因而当时也称太师椅。(图75)桃形沿面雕木椅·辽•内蒙辽墓出土。椅子靠背为横向水平,搭脑呈弓背形。前沿护板雕有桃形装饰,与同墓出土的木床装饰相同,可见当时辽国的组合家具。(图76)桃形沿面雕木床·辽•这件围子床长2370、宽1120mm,床上有围栏,有雕饰的柱头。床下部为长方形底座,底座正面床沿上装饰着桃形图案。(图77)榻·南宋•宋代画家李嵩的《听阮图》。此榻有壶门装饰,如意脚下承有托泥,风格简洁挺拔。(图78)藤墩·宋•宋画《五学士图》中绘有此墩,藤条编造,十分精致,四季皆适用,冬季可以织物覆盖其上。这种藤墩延用至今。(图79)高几·金•宋代开始,形式多样的高几不仅见于宫廷,普通百姓也广泛使用。此几为杏木制作,山西大同金墓出土。(图80)釉里红瓷床·元•釉里红是元代始烧的著名瓷器品种。此模型为陪葬品,可见当时围屏床的形式。(图81)罗汉床·元•元刻本《事林广记》插图。床体硕大,围栏上镶有装饰面板,床脚有牙头装饰,床前配有脚踏。(图82)榻、桌、屏风、足承·元•元代画家刘贯道《消夏图》。元代立国时间较短,历时九十几年。家具形制沿袭宋辽金,变化不大。(图83)烛台、圆凳、屏风·元•元代王实甫《西厢记》明代刻本插图。图中圆凳上覆盖有柔软织物,腿和脚都有雕饰,脚下有托泥。(图84)黄花梨圆后背交椅·元•座面支平695*530,通高948mm。这是一件极其罕见的元代交椅实物,脚踏及椅背转折处包有铁质加固件。靠背板上的云纹浮雕较为精致。(图85)抽屉桌·元•见于山西文水元墓壁画。这种带抽屉桌是元代的创新,其造型在此以前未曾出现。此桌装有两个抽屉,有金属装饰配件和拉手。(图86)交椅·元•元代刻本插图。交椅在宋代时一般用于郊游,为便于携带。元代时期已在厅堂中广泛使用,也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图100)黄花梨小座屏风·明•座屏也称插屏,尺寸较小,放于桌、案之上,用以陈设、装饰。此屏边框简洁明快,比例明快,所嵌理石花纹美丽。(图101)龙纹黑漆描金药柜·明•此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髹黑漆描金,柜中置可转动抽屉,设计巧妙,装饰华丽。(图102)明式桌椅陈设•这是颐和园排云殿西配殿紫霄阁内的室内陈设,翘头案、云牙方案、靠背椅都按原样摆放,可看出当时的室内格局。(图103)剔红箱盖部装饰纹样·明·嘉靖•明式家具的装饰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与家具结构相关连的装饰构件;二是纯粹装饰美化,后一种装饰手法比较复杂,一般有髹漆、剔刻、雕刻、镂刻、镶嵌等等。这种剔刻是在髹漆基础上进行,利用两种不同的漆色形成图案。(图104)雕漆剔彩箱上的龙纹装饰·明·万历•皇室专用家具,藏于故宫博物院。此为开光式装饰格局,为通体装饰的一部分。漆面精细,可雕刻出极其细腻的图案。(图105)剔红箱侧面装饰纹样·明·嘉靖•此箱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有具体年代可考,是研究明代家具形式的可靠资料。仙山楼阁、岁寒三友、麒麟仙鹤等题材是比较常见的装饰内容。(图106)檐顶架子床、平头案、足承、木圆盆、小方凳·明–此图是明代方汝洁《禅真逸史》刻本插图,天启年间制。图中较为全面地表现出当时一个中等家庭的家具情况,大床上有檐顶下有底座,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家具。(图107)百宝箱、条案、束腰四腿内翻马蹄凳、屏风·明•这是明万历年间《西厢记》刻本插图,再现了文人书房内的情况。条案上的小箱
本文标题:中国历代家具图集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777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