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秦兵马俑观后感当我走进展厅时,一个个冷峻的武士,一件件古老的兵器,仿佛要立刻把我带入那战国时期秦王一扫六国的战场一般,它们让我感受到秦国的战争与生活。前方,跪射俑单腿撑地,另一条腿膝盖向上,眉宇间透出警觉,一副蓄势待发的模样;步兵俑面目清秀,身材矫健,身上的盔甲制作精细,是秦军中的主力军;骑兵俑神情稳重,一手握住牵马的缰绳;而将军俑则显得异常魁伟,特别是它们的铠甲甲片小而细,前胸还系着彩色花结,足可看出他们的身份。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秦俑身上的每一个细节,比如说头上的发髻,每个陶俑都截然不同。普通的兵士都戴着软帽,而高级军官则戴着制作精细的头冠。在陶俑中,找不到一个相同的面容,每一个陶俑都神形具备,毫无呆板之感。秦俑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先要用泥捏塑出陶俑的头、手、足等部分,身体则用泥条一圈一圈盘筑而成;接着将身体各部分拼接好以后,在表面进行雕刻、拼贴、对细微处进行修改,才将这些半成品放入炉中,用1000摄氏度上下的温度烧制成俑。最后,还要在陶俑上添加丰富的颜色,使陶俑更加生动。(其实,原来所有的陶俑都是有颜色的,因为陶俑年代久远,大多数颜色都剥落了,所以陶俑都显出青灰色。)这样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凝结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我凝视着这些秦俑,仿佛看见在远古的战场上,秦兵手持兵器,勇猛向前的场面。战场上,军鼓擂得震天响,士兵刀戈相向,黄沙被风刮得呼呼作响,战士的呼喊盖过了一切声音……似乎明白了秦始皇为什么要费尽心机,造出这庞大的地下军队——他要给后代留下他那段一统天下的辉煌历史。秦始皇,灭六国,统天下,这位叱咤风云的旷世君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留下了“八大奇迹”之一兵马俑——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秦始皇兵马俑规模巨大,场面威武壮观,我们为之惊叹,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的雄伟,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博大的历史文化的气息,同时也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才能和高超技术,兵马俑作为中华民族的财富,我们应该为之骄傲,为之自豪!八年七班孟思奇泰山观后感时隔两年再次造访泰山,故地重游,更有种别样的感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心情,让我的心躁动不安。想步前尘,有新悟。已往的我,只感受到泰山的雄浑与苍重,体味了欣喜与淡然的心情,这次不知会有什幺收获,只记得上次登顶,俯瞰一切的感觉甚爽,便兴冲冲的奔向山顶。十分疲惫,几丝欣慰,顶着驼背,感到颓废,终算未白费。我已在顶,俯瞰万物缥缈,深感天高地远,茫茫宇宙孑然一身,万物尽空之感顿生。山中有二题字,看后觉得甚妙。这两字便是“果然”。何谓“果然”,题字有意说泰山之名不虚传,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之下,所见实胜所闻,心中感叹,实非数字所能表达,急中生智,便有“果然”二字。山果然,水果然,旭日果然,落霞果然。二字概括了山下所有的题字,亦是作者对临途所见题字的肯定。对于游者,一路至此便有种前后照应之感,一路风景,一路心境,到此终融会贯通,大有豁然开朗之感,果然,果然。古往今来之名人,皆在此留下几点痕迹,故此,泰山又是历史的见证者,苍苍泰山,浑浑天地,确是人类永远的神。境由心生,形由心役,有心者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全神贯注于一点之中,大有无往不利之势,可破万重山,行千里路,获得的是,经历通过心的消化形成的境界,磨砺通过形的感受产生的力量。感由空而发,身由空而逸,无心者无得无失,离化万物,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大有远离尘嚣之感,可乐于山色,逸于跋涉,获得的是,恬然通过形的消化形成的活力,景色通过心的体味产生的顿悟。泰山之行,使我感受了有心与无心两种状态,亦是一种人生的体验。上山之时,如临大敌,有时限,拼速度,泰山之路匆匆而来匆匆而过,心为登顶绝无他念。景致转瞬即逝,在心中留下无数背影等待回味。泰山之景的零距离接触和飘然飞逝在我心中产生了更多的遐想与神秘。但经历了苦与累,看到了挑山人的肩与背,品察了泰山古老的石阶,一个接一个,令人头晕,令人目眩。数千阶的石梯倚靠在苍重的泰山上,自然的宏大激发了我的力量,登泰山之巅是现在我唯一的目的。茫茫远眺,历历在目,城市与山群分在泰山之巅的两侧。我身心俱惫,但步伐依然不慢,穿梭于山顶的一些角落,享受小天下的感受。我心中激情已逝,恬淡由心而生,眼中所见顿显人身之渺小,人心之巨大。如果说那边山峦的迭起是泰山的威严,那这边城市的崛起便是人类的威严。泰山如茶,既苦涩又清淡。上山时只尝到了石阶的苦涩,下山时终品到了山气的清淡。没了心情的紧迫,没了腿脚的酸软,没了来时的匆匆。一路闲散而下,缓缓而行,大饱眼福,领略了来时忽略的景致,清淡中包含苍重的泰山令我的心如沉水,静流无音。时至山脚,心中不免又升起一番离愁别绪。没有云海,没有日出,没有晚霞,未见世间所谓奇观丽景,却见到了一个真实的泰山,一个看似普通的泰山在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封禅的泰山是权力的象征,雨中的泰山是文人的向往,古老的泰山是中国文明发展的巨证。然而泰山对于我们又是什幺?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不同,每个人对它的印象都在不断地变化。但毫无疑问,在每个人的心中,泰山永远是个谜一样的身份。八年七班关佳男读《红楼梦》有感“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一部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一首暗示着兴败繁衰的荒唐诗,在这白玉为堂金做马的贾府中,在这光鲜的浮华后,又暗藏着什么呢?“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从此,一块纷纷扰扰的石头陨落人间,牵系起一群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红楼女。在那浮华的贾府中演绎着“美中不足今方信,如花美眷空蹉跎”的凄美故事。浮华的悲剧,即将开幕。贾元春,贾府第一个传奇人物,贾家嫡系孙女,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大观园真正的主人,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享尽荣华的她用二十年的青春看清了这人间是非。一曲“恨无常”道出了她悲、美的一生。同时也说出了她那华丽的凤袍下掩盖的无限的悲伤和痛苦。可怜薄命女,生因浮华,死亦因浮华。一个道金玉良缘,一个念木石前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一个孤高自诩,一个处事圆滑,一个肌肤如雪,一个娇花似水。一个薛宝钗,一个林黛玉。只可惜了两个薄命女,入了富贵家,却不知那浮华之门易进不易出啊。“可叹停机德,甚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富贵一生只落得个空劳牵挂,枉自嗟呀!败落的大观园,没有了昔日的繁华,潇湘馆在那几束翠竹的衬托下显得那样清幽,可是里面却没了颦儿的笑音和哀叹。宝钗啊,当你再一次看到这景象是想必也会为那“登上青云”的追求而后悔吧!金银散尽,家业凋零,有恩逃生,无情报应,欠命命已还,欠泪泪已尽。食尽鸟投林,皆因浮华散尽!一卷红楼落幕,不禁慨叹:“陋室空堂芴满床,衰草枯杨歌舞场。金箱垠箱又怎样,只可惜你命不长。浮华门里唱大戏,那结局怎一悲字了得!莫要不舍富贵乡,浮华皆可抛!八年七班关佳男
本文标题:秦兵马俑观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859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