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申请授予学士学位专业自评依据
申请授予学士学位专业自评依据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闽江学院物理学与电子信息工程系二零零六年四月1闽江学院电子与科学专业申请列为授予学士学位专业自评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审内容与标准满分自评分(一)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1.1专业建设专业设置满足社会需要,专业建设规划科学、合理,能有效指导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措施得力,成效明显。6自评说明1、办学历史我系前身为福州师专物理系。1999年以来开设了电子信息工程、物理学、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等专业。以建设新专业为突破口,走了一条由单一的物理学向电子信息科学转变的路子。2000年,我系与福建师大物理系联合办学,开设物理学(本科)师范专业。联合办学共开展了两届(2000年、2001年),一共培养了本科毕业生74人。此项联合办学,为开展本科教育打下了基础,从而增强了我系开展本科教育的能力。2001年,随着我校“专升本”工作的全面加速,在充分的调研、考察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电子科学与技术在整个电子信息科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当前国家急需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级人才,是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十五”期间,福州市把电子产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产业对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学科发展后劲足。在专业设置可行性分析与论证的基础上,申请设置了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并被批准于2002年秋招生。2、专业规划在申报此专业之前,开展了一系列的专业建设的前期工作,包括形成专业课程结构图模型、教学计划初步方案、2002—2006年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主要课程师资配置、实验室建设规划等内容,从培养目标、教学管理、师资、实验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准备。开办之初,我们又对专业建设进行了规划,对本专业进行了定位,把光电子技术确立为重点方向。同时对课程结构、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规划。2003年,把本专业纳入到闽江学院和系的“一五”建设规划中,从而在资金支持、人员配备、后勤保障等各方面确保了本专业的建设和发展。2004年从专业的发展历史与态势、相关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理顺了本专业的质量、规模结构、效益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本专业今后5年左右社会需求、掌握了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的演变规律,确立了本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大研究与建设课题,并对今后5年本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思路提出了建议。之所以把“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光电子技术方向上,依据是:(1)开设此专业可选择的方向有物理电子、微电子、电子显示技术、光电子技术等,(2)选择的培养方向充分考虑了原有师资、设备等基础办学条件。(2)按发展的需要培养人为福州市的经济建设服务:福州台商电子工业首选地之一,加上省市政府优先扶持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各种所有制的电子信息企业显现强劲发展的态势;同时产业界对具有光电子产品研发能力和从事光电子产品生产技术服务的技术人才,将会有大量的、持续的需求。以下为我系对此专业进行规划的主要内容:(1)招生规模。第一、二年拟招收学生120名,其后每年拟招收学生60名。(2)师资建设。强化对现有教师培训,鼓励在职读研攻博;引进本专业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引进博士。(3)课程建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优势,选择符合本专业要求的学科群,选择合适的教材,制订适用的教学大纲,安排适合的实验实训环节,购置配套的实验实训设备。有计划分步骤的予以实施。2(4)科学研究。申报系设课题、院设课题、省市课题,走以点带面,不断深入的路子。(5)实验室建设。规划建设光纤技术实验室、激光技术实验室、光电子材料实验室,预投资人民币200万,实验用房800m2;充实物理实验室,扩充电子信息技术实验室预投资人民币500万元,实验用房3500m2。(6)图书资料。建立健全专业图书资料,由系出资订阅科技期刊等资料。本系所购置教学用书、学生参考用书由校图书馆负责征订。并在校园网内建设专业数据。(7)制度建设。按照专业评估要求,参考老本科大学的管理规章制度,结合我系传统,形成支撑我系学科建设的有关制度,特别是教学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和系务管理制度等;大力加强教研室建设。3、建设措施与成效(1)制定和完善教学计划,认真开展教学活动。本专业地调研、考察、认证的基础上,在实践中不断求发展,先后制定了《2002级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教学计划》、《2003级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聘请省内专家对本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审定,一致认为此教学计划符合业务培养的基本要求,主要课程及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及毕业论文等安排合理,具有可操作性。至今,我系严格按照2002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规定,较好地完成了教学、实验、社会实践等教学内容。现在除第四学年第二学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正在开展或将要开展外,其它的教育教学内容已经完成。(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起一支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坚定走千方百计引进专业人才与培养原有师资相结合的强师路子。3年来,共招聘或引进了教授1人,副教授1人,博士2人,硕士12人,大大改善了全系教师的专业、学历、职称结构,现在本专业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上升到52.8%。前后分五批共8人脱产外派清华、中科大进修;六十几批百余人次参加国内各种形式的学术会议或专题调研;启动系设研究课题计划,以此服务教研、培养新人;鼓励申报各级立项的课题;鼓励在职或脱产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目前全系有16人在读。电子系师资队伍已基本形成以正、副教授及博士为学科带头人,以讲师、硕士为主体,较为合理的教学梯队,可以胜任本专业所有课程的教学任务,已初步构建起一支具有相当素质的师资队伍。(3)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办学硬件条件。近四年来,仅仅投入到光电子实验的教学设备就达到113.1135万元,所购设备在我省本科大学中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极大地促进了教科研工作。我系已建成五大类专门实验室:(1)大学物理实验室(含热学、力学、电磁学、光学),(2)电子电路实验室(含电工、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3)电子工程实验室(含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与技术、智能仪器),(4)信息工程实验室(含微机原理、DSP、信息与信号系统),(5)光电子实验室(含光纤技术、激光技术、光电子材料),总投资近1000万元,实际用房面积达3500平方米。(4)加强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发展。科学研究的方向主要包括: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通讯研究、光电信号的测试与应用研究、光子晶体、凝聚态物理、光波导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基于单片机、PLD/FPGA、DSP技术的系统设计与开发等这些领域涉及学科前沿、学科教学、学科建设的诸多方面,涉及面广,内容实用,有很强的可操作性。2002年至今,科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国内外发表正式论文105篇(其中以第一者被EI收入7篇、SCI收入2篇、中文核心刊物12篇),参与国家级立项课题1项,省级立项课题6项。(5)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及质量监控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详见一级指标“(四)教学过程及管理”)。综上所述,近四年来我系在此专业的建设上,有计划、有步骤、讲实效,投入了相当的人力和物力,解决了前进道路中的一系列问题。3材料依据1、关于设置“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调研报告(21.7)2、“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申报材料(21.3)3、“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21.5)4、“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21.5)5、关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规划的补充说明(21.8)6、电子系“一五规划”(21.6)7、学科建设规划(师资规划、实验室规划、经费投入规划、学生规划等)(21.1)8、学科建设有关情况总结(14.3)9、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相关文件(05)10、电子系专业实验室建设相关材料(20)11、电子系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培训情况统计表(42.3)12、2002-2005年度物理学与电子信息工程系教师论文汇编(40.2-40.3)13、电子系各类科研课题、立项、结题报告书(40.1)14、电子系教师自编讲义、指导书、教材、参考书(43)4闽江学院电子与科学专业申请列为授予学士学位专业自评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审内容与标准满分自评分(一)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1.2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提高,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执行情况好。6自评说明1、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情况在考查调研基础上,比较一些大学的办学情况,结合自身的条件,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为:具备光电子和应用电子技术领域宽厚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跟踪该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能力,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光电子设备维护,工程实践、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本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有: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数字电路、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软件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量子力学与统计物理、固体物理与半导体物理、电子材料物理、光纤技术与应用,以及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测试技术、微电子学等。体现了专业的办学特点、方向和要求。本专业的培养规格和能力要求:(1)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科学基础,并掌握一门外语。(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3)具有较强的本专业领域的实验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4)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5)掌握信息资源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创新、开发和工程应用能力。本专业符合教育部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规范》,具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和办学特色,突出电子技术与光电信息技术,符合我省我市电子与信息的产业结构及对相应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本专业紧紧围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办学指导思想,制订了较为科学的教学计划和学科发展规划,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长远发展战略。2、执行情况执照培养目标的要求,我系严格执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内容。根据具体的学科发展现状,在专业选修课等方面进行课程的选择,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四年来,针对2002级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除毕业设计(论文)和实习工作正在开展外,学生已完成全部的教育教学任务,共修满53门课程,现将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表述如下:本专业共修学时数为2748,总学分为177。其中公共基础课889学时,占45学分,学时比例为32.4%;专业课1280学时,占92学分,学时比例为46.5%;专业限制选修课359学时,占23学分,学时比例为13.1%;专业任意选修课220学时,占17学分,学时比例为8.0%。本专业在不断加强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基础上,开设了17门选修课(含校选课4门)。选修课的开设体现了前沿性、实用性的特点。学时数达到705学时,占总学时25.7%,其中开设了校选修课126个学时,新技术讲座(包括人文讲座)20学时。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有充分的保证,其内容包括:军训、生产劳动、社会调查、入学毕业教育、课程设计、工程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两课实践、文献检索等,共计35周,占32学分,占总学分的18.1%。5除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外,现将本专业2002级学生培养的基本情况表述如下:(1)政治理论知识水平本专业的学生全部通过了已开设的政治理论课程学习,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念论》等课程。本专业学生关心时事政策,自觉加强政治理论知识,特别在两课的学习中,合格率超过96%,并能结合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丰富的学习教育活动。(2)政治思想表现本专业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注重学生政治思想和专业思想的培养和教育,学生政治思想表现良好,专业思想牢固。2002级本专业学生,几年来积极要求入党、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有79人,其中目前已经被批准入党的有28人,比例达到27.5%。该专业学生共获得省级奖励19人次,受到校级以上表彰达76人次。被评为
本文标题:申请授予学士学位专业自评依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861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