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心理旋转可训练性的眼动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心理旋转可训练性的眼动研究姓名:杨富丽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指导教师:邓铸20080522://://://://://://://://://://://://://://://://://://://://://://://://://://://://://心理旋转可训练性的眼动研究作者:杨富丽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相似文献(7条)1.学位论文张民强对初中生不同平面视图的心理旋转能力的研究2009心理旋转是人类空间能力的基本成分之一,它是衡量空间智能的重要标尺之一,是当前空间认知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空间视图是初中生的重要的学习内容。学习立体图的左视图和俯视图目的是培养初中生的在横断面和矢状面内的心理旋转能力。本研究以不同立方体的视图为研究材料,考察初中各年级、不同性别以及两个平面内的心理旋转的差异,对它们反应时和错误数进行研究。结果如下:br ⑴横断面与矢状面的心理旋转存在着差异,矢状面的心理旋转能力优于横断面的心理旋转。横断面内的心理旋转采用整体一部分混合加工方式,矢状面内的心理旋转采用整体加工方式。两个平面内心理旋转的加工方式的不同造成两个平面内心理旋转的差异。br ⑵心理旋转的反应时随着刺激材料的复杂程度发生变化,心理旋转的快慢受到刺激材料复杂程度的影响,刺激材料越复杂,心理旋转的时间就越长;心理旋转的判断能力随着刺激材料的复杂程度发生变化,心理旋转的判断能力受到刺激材料复杂程度的影响,刺激材料越复杂,心理旋转的判断能力就越低。br ⑶对于简单的刺激材料,两个平面没有心理旋转的差异。对于复杂的刺激材料,两个平面的心理旋转有显著的差异。矢状面的心理旋转能力优于横断面的心理旋转。br ⑷心理旋转能力存在着性别差异,但是仅存于横断面内的心理旋转速度上。男生在横断面内的心理旋转速度快于女生在横断面内的心理旋转。br ⑸初中生横断面心理旋转判断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初一和初二的心理旋转的判断能力是稳定的,初二是一个过渡时期,初三才是一个飞跃发展的时期;初中生矢状面心理旋转判断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初一和初二的心理旋转的判断能力是稳定的,初二是一个过渡时期,初三才是一个飞跃发展的时期。2.学位论文陈新颖角度学习对心理旋转的启动效应及其年龄差异2009本研究通过在心理旋转任务之前加入一个角度学习任务,探讨角度学习对心理旋转的启动效应,并探察在此过程中年龄方面的差异及策略所起的作用,从而为提高人们的心理旋转能力提供一些方法和措施。本文以字母R图像及人手图像为实验材料分别对30名初一学生及30名成年人的心理旋转能力进行考察,探讨了以下问题:一、在两种不同材料的心理旋转任务中,角度学习对心理旋转的具体影响。二、考察角度学习任务对心理旋转任务的启动效应在成人与初一学生间的差异。三、探讨执行心理旋转任务时的策略对心理旋转及其启动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两个心理旋转实验都证明了经典心理旋转实验的结论,即心理旋转任务中有显著的角度效应。(2)以字母R作为实验材料时,心理旋转能力呈现出年龄差异,而以人手作为实验材料时,心理旋转能力未呈现出年龄差异。(3)以字母R作为实验材料时,对于初一组被试,角度学习对心理旋转产生了明显的启动效应,而成人则没有,从而表明角度学习对心理旋转的启动呈现出年龄差异。以人手作为实验材料时,没有发现启动效应存在。(4)不同材料的实验中被试所用的策略不同,策略在心理旋转及其启动效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字母R作为实验材料时,初一组被试与成人组被试总体上采用以物体为参照系的策略,但两组被试所用的具体判断方法有明显区别,成人组使用更抽象的判断方法。以人手图像作为实验材料时,初一组被试与成人组被试总体上采用以自身为参照系的策略,而且两组被试所用具体判断方法也基本一致。3.学位论文丁月增中学生心理旋转能力和几何体射影能力的实验研究2006空间认知是人类智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空间认知加工能力的研究不仅对理解人类空间认知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很多发明创造均同人类空间认知的表征转换紧密联系在一起。空间认知的应用不仅体现在小范围空间信息的处理,在大范围空间信息的处理上也至关重要。空间认知能力不仅在传统的认知能力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社会认知和社会结构信息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的内容是关于几何体平面正射影的能力,同时也考察比较成熟的心理旋转的能力。通过这些研究帮助我们了解空间认知过程中的信息加工的某些特性,为进一步揭示空间认知的信息加工机制奠定基础。并通过该实验研究得到的数据来考察空间认知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来指导教育实践。本研究是以拓扑性质知觉理论中的大范围优先性的认知组织分析原则和心理旋转的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结果表明:①数学成绩和心理旋转正确率存在明显的关联,数学成绩好的被试心理旋转的正确率就高;心理旋转的反应时在年级间存在差异,高中生心理旋转的反应时比初中生短。心理旋转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在性别上的不存在差异。②心理旋转使用材料的熟悉程度能够影响中学生心理旋转的正确率和反应时。熟悉的材料能够凸现旋转角度的差异,而不熟悉材料的旋转角度的差异就不明显。③中学生在进行几何体射影时首先要把握几何体的大范围拓扑性质,然后才是物体的局部性质或组成部分。当最大俯视轮廓在几何体上共面,这时的平面化快速且正确率高,而不管存在多少折角,线段,大小,长短等欧氏几何概念上的差异;而当最大俯视轮廓在几何体上异面时,对局部性质的认知就凸现出来,整个心理操作过程就费时费力。④射影正确率的被试内差异主要受年龄差异的影响。年龄越大,射影正确率就越高。数学成绩和性别与射影正确率之间没有显著的关联。⑤心理旋转能力对射影正确率存在一定预测性,心理旋转得分优的被试的射影正确率显著的高于心理旋转得分差的被试的射影正确率。而心理旋转能力对射影反应时不存在预测性。4.学位论文程铁刚电子地图导航中用户空间认知过程机制研究2005近年来,汽车导航系统(CarNavigationSystem,CNS)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汽车导航系统的基础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和电子地图(ElectronicMap,E-Map),由此,电子地图导航及其相关研究受到日益重视。本研究关注的是用户利用电子地图导航时的空间认知和人机工效学问题。电子地图导航分为两种方式:固定地图和调整地图。在对这两种导航方式的研究中,得出了两个相互“冲突”的结果,这就是“调整效应”(只有当用户在电子地图中的朝向与用户的行进方向一致,即“朝上就是向前”时,空间认知效率最高)和“陆标效应”(电子地图中存在陆标,会使调整效应减弱)。针对这一冲突的研究结果,本文提出电子地图导航中用户空间认知的三阶段时间模型,即:定位任务=目标搜索+心理旋转+空间定向由此,本文完成了三个循序渐进的实验研究。研究一:通过人工的电子地图实验材料,以证实调整效应和陆标效应确实存在,然后结合理论基础和本研究提出的认知过程机制进行解释与讨论。结果表明,调整效应和陆标效应在电子地图导航的过程中确实存在,固定地图和调整地图两种导航方式在不同的地图背景以及用户不同的行进方向上存在显著差异。采用用户空间认知的三阶段时间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和调和这种效应之间的“冲突”。研究二:通过人工的电子地图实验材料,以验证本文提出的认知过程机制的存在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用户在利用电子地图进行导航时,可能经历认知阶段包括目标搜索过程、心理旋转过程和空间定向过程。用户空间认知的三阶段时间模型是合理的、有效的。研究三:变换地图条件,以进一步证实本文提出的空间认知三阶段时间模型的有效性。本文将影响目标搜索过程的地图要素之一:目标位置(离中心点的远近)作为自变量,考察不同目标位置下两种电子地图导航方式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和显著差异,因为假设目标搜索过程在调整地图下存在,而在固定地图下不存在。结果表明,两种导航方式确实存在交互作用。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电子地图导航中用户空间认知的三阶段模型的有效性。5.学位论文王彩霞想象客体旋转任务中的方位效应和性别差异2007本研究采用了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以正确率和反应时为指标,以简单空间信息语篇为实验材料。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考察了方位名词和方向箭头两种刺激呈现方式下,男女被试在想象客体旋转过程中对不同方位和不同角度的反应模式,同时考察了空间表征的视点依赖性问题。结果表明:(1)在想象客体旋转任务中,刺激呈现方式对方位效应的影响为:当刺激以方位名词呈现时被试是处在内情景的;当刺激以方向箭头呈现时被试是处在外情景的。在想象客体旋转过程中被试利用了自我中心参照系对物体进行搜索。(2)想象旋转方式和刺激呈现方式对方位效应是共同起作用的。与客体旋转过程相比,物体信息提取过程对方位效应的产生起着更关键的作用。(3)想象客体旋转任务中,由于男女在活动经历和操作策略上的不同,存在着想象客体旋转的性别差异。(4)人们在想象旋转过程中对空间的表征是依赖视点的。一般来说想象旋转角度越大反应速度越慢,但是人们在想象空间中进行心理旋转时,有时为了操作的容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会使用一定的策略。6.学位论文黄君莫扎特效应的实验研究2009莫扎特效应最初由Rauscher、Shaw和Ky(1993)提出,它是指聆听10分钟莫扎特的奏鸣曲能够短暂地提高大学生的空间推理测试成绩。莫扎特效应的提出引起了研究者、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兴趣。国外诸多研究者对莫扎特效应及这种效应的神经生理、心理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国内也出现了很多综述性的文章。综观国外有关莫扎特效应的研究,可以发现诸多研究得出的结果并不一致,有些研究成功重复了莫扎特效应,而有些却未能发现莫扎特效应。由于诸多研究重点关注的因素不同,研究者所采用的研究设计也各不一样,这就使对效应的解释产生了困难。效应的提出者Rauscher等认为一些理论性的和实验性的因素如测量工具的选择、刺激条件的呈现顺序、音乐作品的选择等应该有助于解释不同的实验结果。他们认为研究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必须包括空间推理作业的两个重要因素,即空间因素的心像和时间顺序(spatialimageryandthetemporal'orderingofspatialcomponents),要能够考察被试在物理模式缺失情况下进行心理旋转的能力。
本文标题:心理旋转可训练性的眼动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891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