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第一篇-《史记·项羽本纪》
古代经典史学著作选读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30%出勤率10%课堂作业20%2、期末成绩70%序言一、课程内容安排第一编《史记》介绍及选读第二编《汉书》介绍及选读第三编《后汉书》介绍及选读第四编《三国志》介绍及选读第五编《资治通鉴》介绍及选读二、学习这门课的方法1、精读2、熟读朱熹曾在《读书之要》中言:“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3、多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启蒙》、《弟子规》、《幼学琼林》三、工具书1、《说文解字》、《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2、《辞海》、《辞源》3、《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4、《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中国历史纪年表》5、《历代职官表》、《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常识》6、《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行政区划通史》7、《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书常见误读字字典》8、《常用文言虚词手册》9、汉典、中国历史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著名宋史学家邓广铭曾言,研究中国史的四把钥匙——年代、地理、职官、目录。“职官制度、历史地理和年代学”是用来分析历史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的工具。“目录学”是指引广泛地搜集史料的门径的。翻译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第一编《史记》介绍及选读一、成书过程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开始编撰《史记》。天汉三年(前98),遭受宫刑。前92年(一说91、90年)成书。司马迁撰《史记》的目的:“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稽其成败兴衰之理,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二、体例和内容《史记》,初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到东汉桓、灵时代,才以“史记”作为此书的专名。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52万余字,记述上起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物、历史事件、民族、疆域、古邻国等历史状况及变化发展,内容宏富。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本纪12篇“本纪”是全书提纲,一是以朝代为主如《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二是以帝王为主,如《秦始皇本纪》、《高祖本纪》等,不论哪一类都是编年史,是大事记。2、表10篇一是大事年表:《十二诸候年表》、《六国年表》、《秦楚之际月表》等,这是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楚之际历史所不可少的工具。二是人物年表,它与列传相互补充。如《汉兴以来诸候王年表》《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3、书8篇分专题记载各种典章制度,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八书。4、世家30篇主要记载诸侯世系,基本上是各国诸侯的历史。陈涉称王不终,孔子为布衣,《史记》均立为“世家”。5、列传70篇记述各时期将相大臣及各阶层代表人物的事迹,以表现各时期的社会内容。①专传:专为某人立传。如伍子胥、商鞅、苏秦等人。②合传:两人或几个人一传。《管晏列传》管仲、晏婴;《孙子吴起列传》孙武、吴起等。③类传:以类相从而立的传。如《儒林》、《循吏》、《酷吏》、《刺客》等。④民族传:为边疆少数民族及相邻的亚洲许多古国立的传,如《匈奴》、《南越》、《东越》、《朝鲜》、《西南夷》等。三、注释“《史记》三家注”:南朝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集解主要汇聚他人的解释;索隐解释原文时,除了个人的意见外,也引述他人的解释;正义除了解释原文、说明地理之外,还对一些字加了音注。中华书局1959年版《史记》标点本,汇三家注之正文之后。•梁启超指定的史记“十大名篇”分别是:•“大江东去楚王留芳”——《项羽本纪》•“礼贤下士威服九州”——《魏公子列传》•“文武双雄英风伟概”——《廉颇蔺相如列传》•“功成不居不屈权贵”——《鲁仲连邹阳列传》•“旷世奇才悲凉收场”——《淮阴侯列传》•“官场显形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列传》•“戎马一生终难封侯”——《李将军列传》•“汉匈和亲文化交融”——《匈奴列传》•“商道货殖安邦定国”——《货殖列传》•“史公记史千古传颂”——《太史公自序》《史记》选文第一篇《史记·项羽本纪》第二篇《史记·留侯世家》第三篇《史记·刺客列传》第四篇《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篇《史记·货殖列传》第一篇《史记·项羽本纪》节选《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郑板桥第一部分少年起事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注释:〔1〕“下相”,秦县,在今江苏宿迁县西南。因地处相水下流,故名。字,即表字。项籍又表字子羽。〔2〕“季父”,通谓叔父。古代以伯、仲、叔、季为兄弟行次,所以“季父”也用以指最小的叔父。刘熙《释名·释亲属》云:“叔父之弟曰季父。”〔3〕“王翦”,频阳(今陕西富平县)人,为秦始皇将军,数有战功。据《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三年,王翦击楚,俘获楚王负刍。楚将项燕立昌平君为王,在淮南起兵反秦。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破楚军,昌平君死,项燕自杀。因为项燕是被王翦打败后被迫自杀,所以也可以说是为“王翦所戮”,功归王翦。项燕曾屡建战功,爱护士卒,受楚人拥戴。他死后,有人认为他死了,也有人认为他逃亡。陈胜起义即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以为号召,事见《陈涉世家》。〔4〕“项”,西周时封国,陈彭年《广韵》卷三《讲》、郑樵《通志·氏族略》并云姬姓,康熙敕修《春秋传说汇纂》卷首《姓氏篇》云姞姓。春秋时为鲁所灭,后楚灭鲁,以项封项燕先人。故地在今河南沈丘县。〔5〕“姓项氏”,姓与氏原来是有区别的,姓为原始部落称号,表示血缘所出。氏是姓的支系,为宗族系统的称号。氏的来源,或氏于号,或氏于谥,或氏于爵,或氏于国,或氏于官,或氏于字,或氏于居,或氏于事,或氏于职。项氏是氏于国。秦、汉以后姓氏混而为一。译文: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原文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項梁嘗有櫟陽逮,乃請蘄獄掾曹咎書抵櫟陽獄掾司馬欣,以故事得已。項梁殺人,與籍避仇於吳中。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每吳中有大繇役及喪,項梁嘗為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注释〔1〕“学书”,学习认字和写字。〔2〕“兵法”,用兵作战的方法和原则。〔3〕“栎阳”,秦县,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栎”,音乐。“逮”,音代,连及。此指因罪案受牵连。〔4〕“蕲”,音[qí],秦县,在今安徽宿县南。“掾”,古代官府属员的通称。“狱掾”,负责刑狱的主吏。“曹咎”,后为项羽军大司马,封海春侯。汉王四年,守成皋时被汉军打败自杀。“抵”,到达。“司马欣”,秦二世时曾为长史,率军随章邯攻陈胜、项梁,后降项羽。汉王四年,与曹咎在成皋之战被汉军打败自杀。〔5〕“吴中”,即吴,春秋时吴国都城,秦于此置吴县,为会稽郡郡治,故城在今江苏苏州市。〔6〕“宾客”,指从他处流寓本地的客民。“子弟”,指本地的土著丁壮。〔7〕“秦始皇帝游会稽”,事在始皇三十七年,见《秦始皇本纪》。始皇这次南游曾上会稽山,祭大禹。此所云“会稽”,是指会稽山。秦时会稽郡辖有今江苏东南部、浙江中部以北和安徽东南部。〔8〕“浙江”,即今钱塘江。〔9〕“族”,族灭,全族被处死,为最惨重的刑罚。〔10〕“奇”,有重视、赏识之意;“尺”,秦、汉时一尺约等于23厘米。〔11〕“扛”[gāng],双手对举。〔12〕“虽”,句首语气词,相当于“唯”字。惮,音但,有敬畏意。译文项籍小时候,学习认字写字,没有学成。放弃了学字,改学击剑,又没有学成。项梁很生他的气。项籍说:“字只不过用来记记姓名而已。剑也只能抵敌一人,不值得学,要学能抵抗万人的。”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粗略地知道了兵法大意,但又不肯认真学完。项梁曾因栎阳罪案受到牵连,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因此事情得到了结。项梁杀了人,和项籍到吴中躲避仇家。吴中有才能的士大夫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有大规模的繇役和丧葬,项梁常常主持办理,暗中用兵法部署调度宾客和子弟,因此了解了每个人的能力。秦始皇帝巡游会稽,渡过浙江,项梁和项籍一同去观看。项籍说:“那个皇帝,我可以取而代之。”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许胡说八道,当心全族要杀头啊!”项梁因此觉得项籍不同于一般人。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能举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都已经敬畏他了。原文: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起大澤中。其九月,會稽守通謂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吾欲發兵,使公及桓楚將。”是時桓楚亡在澤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處,獨籍知之耳。”梁乃出,誡籍持劍居外待。梁複入,與守坐,曰:“請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諾。”梁召籍入。須臾,梁眴籍曰:“可行矣!”注释:(1)秦二世,即胡亥。“秦二世元年”,为公元前209年。(2)陈胜,字涉,秦末阳城(今河南商水)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后被秦将章邯所败,遭车夫刺杀而死,陈胜死后被辗转埋葬在芒砀山。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为“隐王”。(3)“大泽”,蕲县所属的乡,故地在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4)“守”,《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守为一郡的行政长官。汉景帝中元二年,郡守改名太守。“通”,即殷通。据《汉书·项籍传》,殷通当时为假守,即代理郡守。裴骃《集解》引《楚汉春秋》亦云“会稽假守殷通”。谓梁,即召项梁来跟他议事。(5)“江西”,长江在今安徽省境一段流向略偏南北,所以古时这一带地有江东、江西之称。江西大约指今安徽北部和淮河下游一带。(7)“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意即先下手为强。即与则通用。(8)“桓楚”,为吴中奇士,项籍杀死卿子冠军宋义后,曾派桓楚报告楚怀王。(9)“使公及桓楚将”,令项梁和桓楚共同指挥所发动的兵马。将,率领。桓楚在当时,必是被秦廷所注意的人物,故下云“亡在泽中”。(10)“亡”,逃亡;避匿。转徙逃死叫“流亡”。避罪逃匿叫“亡命”。泽中,泛指山林薮泽之中,犹云江湖。“亡在泽中”,亡命流转在江湖上。(11)“莫知其处”,项梁自谓不知桓楚逃亡的地方,故紧接“独籍知之耳”。若云“人莫知其处”则大家都不知道,何以项籍独能知之呢。(12)“眴”,音舜,以目示意。(13)“可行矣”,语带双关,表面上是说可以去找桓楚,实际上是叫项籍动手杀死殷通。原文於是籍遂拔劍斬守頭。項梁持守頭,佩其印綬。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所為起大事,遂舉吳中兵。使人收下縣,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吳中豪傑為校尉、候、司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於梁
本文标题:第一篇-《史记·项羽本纪》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960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