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广西师范大学)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环境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在环保局、环境监理部门、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环保公司、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各级学校等从事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工程技术开发、环境保护技术、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以及环境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合格生源。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环境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环境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应用研究技能,在个人素养得到提升的同时,具备较好的科学素养和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等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化学、数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较系统地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3、掌握环境法和环境管理的基本方法;4、有较强的环境监测、环境工程设计、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区划的能力;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6、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心理和身体素质,具备较强适应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主干学科环境科学相近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生态学专业主要课程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生态学、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区划、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管理与环境法、噪声控制与固废处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环境信息系统特色课程新课程:环境流体力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给排水工程外语教学课程:环境学概论、环境专业英语标准学制四年弹性学制3~6年最低毕业学分170学分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总学时总学分构成表课程类别课程门数(周)学时学分比例备注公共必修课12门9725130.0%专业必修课8门5673621.18%公共选修课4门12084.71%专业选修课35门9125733.53%入学教育1周第一学期毕业教育1周第八学期生产劳动[48]健康教育[4]军事训练2周第三学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4周]假期进行环境综合实习4周42.35%假期进行毕业实习8周84.71%第八学期毕业论文(设计)6周63.53%第八学期指导性教学计划表(见附表)主要课程简介课程编号:143ZB001课程名称:无机化学(Inorganicchemistry)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授课学时:75(50+25)学分:5周学时:5课程目标:初步掌握元素周期律,化学热力学,近代物质结构,化学平衡以及基础电化学等基本原理;能运用上述原理去掌握有关无机化学中重要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具有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元素周期律、化学热力学初步、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和基础电化学、配位化学等理论基础和重要元素的单质及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资源、制备和用途。课程考核与评价:平时作业加期末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教材:《无机化学》,北师大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参考书目:1.《无机化学》(第三版),武汉大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无机化学》,曹素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课程编号:143ZB002课程名称:有机化学(OrganicChemistry)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授课学时:80(68+12)学分:5周学时:5课程目标:掌握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及基本的有机化学原理、重要反应方程、测定有机物结构的近代物理方法等,了解有机化学与生活、经济、国际建设等各方面的密切联系。主要内容: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分子轨道理论、现代价健理论和电子效应,烃类、烃的衍生物、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与应用等。课程考核与评价:平时作业加期末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教材:《有机化学》(第三版),东北师大等五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1.《基础有机化学》(第一版),邢其毅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有机化学》,尹玉英主编。课程编号:143ZB004课程名称:环境学概论(GeneralityofEnvironmentology)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授课学时:48学分:3周学时:3课程目标:掌握人类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环境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掌握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等)的污染问题和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水、大气、土壤、噪声污染原理,了解污染综合防治、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及环境法、环境经济、环境与发展等方法和手段实现环境质量的调控方法。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为生态环境基础、水、大气、土壤、噪声污染原理、环境污染生态效应、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技术,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法、环境经济、环境与发展等内容。课程考核与评价:平时作业加期末闭卷考试。其中作业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教材:《环境学概论》,刘培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参考书目:《环境学导论》(第二版),何强、井文涌、王翊亭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课程编号:143ZB005课程名称: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monitoring)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授课学时:128(80+48)学分:8周学时:8课程目标:掌握水质监测、大气污染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噪声监测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验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培养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细致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内容:本课程是高等院校环境类各有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主要讲授水质污染监测、大气污染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噪声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简易监测方法和现代监测技术等内容。教材:《环境监测》(第三版),奚旦立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1.《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局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年;2.《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局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年;3.《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魏复盛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4.《环境监测》,周玳编,南京大学出版社;5.《环境分析与监测》,黄秀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课程编号:143ZB007课程名称:水污染控制工程(ContorlEngineeringofWaterContaminatatiom)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授课学时:60(40+20)学分:4周学时:4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水污染控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水污染与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通过课堂实验、到环境保护先进企业参观实习,了解清洁生产、废水治理工艺流程,理论联系实际,使毕业生具备一定的水污染治理工艺设计能力及污染防治技术的科学研究能力。主要内容:本课程的主要讲授水污染防治的基本原理,重点包括水污染净化规律、城市给排水管道系统、污水的物理处理、污水的化学处理、污染水的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萃取法和膜析法处理、废水生物处理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污水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法、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安排:安排7个实验,分别为1)混凝实验2)工业污水可生化性实验3)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模拟实验(演示实验)4)氧化沟法处理城市污水模拟实验(演示实验)5)SBR法处理城市污水模拟实验(演示实验)6)UASB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实验(演示实验)7)生物接触氧化池实验(选开),共计20学时;实习二周,参观环境保护先进企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课程考核与评价:平时作业、实验成绩、实习成绩加期末闭卷考试。其中平时作业、实验成绩、实习成绩各占10%,考试成绩占70%。教材:《水污染控制工程》(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廷耀、顾国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目:1.《环境工程学》,蒋展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2.《水污染控制工程》,王宝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3.《水污染治理工程》,黄铭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4.《水污染控制工程》,张希衡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年;5.《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陈泽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6.《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章非娟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年;7.《实用环境工程手册》(废水卷)(“九五”国家重点图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课程编号:1430100.8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ContorlEngineeringofAtmosphicContaminatatiom)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授课学时:56学分:3周学时:3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大气污染控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掌握颗粒污染物控制、气态污染物控制、污染物稀释法控制的原理及方法,并通过到环境保护先进企业参观实习,了解清洁生产、大气治理工艺流程,理论联系实际,使毕业生能够从大气污染控制的机理出发,分析各种污染控制过程,优选各种控制方法,具备一定的大气污染治理工艺设计能力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科学研究能力。主要内容:本课程的主要讲授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原理,重点包括燃烧与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控制的基础知识、机械式除尘器、电除尘器、过滤式、湿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法、生物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基本原理及工艺及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课程考核与评价:平时课堂讨论、作业加期末闭卷考试。其中讨论与作业占30%,考试成绩占70%。教材:《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马广大、赫吉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参考书目:1.《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吴忠标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蒋文举、宁平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3.《环境工程学》,蒋展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4.《实用环境工程手册》(废气卷)(“九五”国家重点图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5.《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程》(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成果),黄学敏、张承中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课程编号:141ZX003B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alEcology)课程类别:专业必选课授课学时:45学分:3周学时:3课程目标: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各类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生态工程的理论与设计方法等,通过现场实习,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环境生态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课程首先介绍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目的,然后介绍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各类生态系统的特点及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生态工程的理论与设计方法、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与措施等内容。课程考核与评价:平时作业加期末闭卷考试。其中作业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教材:《环境生态学》,金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1.《生态学》,李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生态系统》,卓正大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课程编号:141ZX005E课程名称:环境质量评价(EvaluationofEnvironmentalQuality)课程类别:专业必选课授课学时:30学分:2周学时:2课程目标:从环境质量评价的对象、标准和方法等方面讲述了环境质量评价学的理论基础,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风险评价为主要内容讲述了环境质量评价学理论的应用方法,评价人类经济活动和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环境质量变化对人类社会行为、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对策。主要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环境质量评价的对象、环境质量评
本文标题:环境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014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