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经典成功PPT案例】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XX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获得者列昂惕夫(WassilyLeontief)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一、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二、常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一、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1.投入产出表的设计2.投入产出模型中的系数3.投入产出模型4.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假定1.投入产出表的设计投入产出表是一张行列交织的棋盘式平衡表,其描述对象是一个相对独立经济系统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投入产出关系。基本设计原则:行的方向表示经济系统各组成部门的产出及其使用在列的方向表示各部门生产活动的投入及其来源产出根据产品使用方向之不同,可将产品分为两大类:中间产品,指在当期生产过程中被消耗掉的产品,是为生产最终产品所消耗的产品。最终产品,指离开当期生产过程进入最终需求领域满足消费、投资以及出口需要的产品,体现了一时期经济活动的目的和最终的成果。投入在投入方向,根据投入品价值转移方式的差别分为中间投入,其价值在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一次性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上,原有实物形态消失,各种原材料、能源等都属于中间投入;最初投入,其价值根据生产中的消耗而逐步转移,其实物形态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不变,所以最初投入主要指固定资产以及劳动力的投入,此外利润与税收也列在最初投入中。四个象限产出分为两类,投入也分为两类,其相互交叉就构成了投入产出表的四个象限。第Ⅰ象限假定经济系统可以分为n个部门,则第Ⅰ象限为一个n×n的矩阵,反映货物和服务在部门间的流量。第Ⅰ象限中,元素Xij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它表示当期第j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对第i部门产品的消耗量,即在j部门生产过程中有Xij数量的i部门产品作为中间投入被j部门所消耗;另一方面它表示当期i部门产品分配给j部门使用的数量。第Ⅱ象限第Ⅱ象限是第Ⅰ象限在行方向上的延伸,Yi表示i部门产品用作最终产品的数量。最终产品一般又可以分为消费、资本形成和出口,其中前两项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的合计即为总产品。第Ⅲ象限第Ⅲ象限为第Ⅰ象限在列方向上的延伸,Nj表示j部门的最初投入。最初投入一般分为: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最初投入与中间投入合计即为总投入。第Ⅳ象限第Ⅳ象限在理论上反映收入再分配的情况,但由于这一过程难以纳入最初投入与最终产品所构成的矩阵框架,所以一般为空项。平衡关系在总产出与总投入之间具有平衡关系,不仅一个经济总体的总投入等于其总产出,而且在单个部门层次上总投入也等于其总产出。但是,尽管第Ⅱ象限和第Ⅲ象限在总计上具有平衡关系,即最终产品总量等于最初投入价值总量,却不能在单个部门层次建立这样的平衡关系,即i部门的最初投入一般不等于i部门的最终产品。投入产出表分类根据编表计量单位不同分为实物表,以实物计量单位来反映各种产品的数量,其缺点在于无法列向求和;价值表,计量单位为货币,可以求和但各元素的价值数额易受价格因素影响;混合表,一部分项目用货币单位计量,一部分用实物单位计量,混合表在分析经济环境相互影响关系中有广泛的应用。进口的处理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仅在最终产品与总产品之间增加进口列,而进口产品的使用去向则不予反映。会导致在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各个使用方向中所包含的进口产品比例未知。对于进口比例很大的国家或地区,此种处理方法对投入产出分析将产生显著的影响。固定资产形成的处理最终产品象限的固定资产形成列仅反映各部门产品用做固定资产的数量,而不反映各部门实际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数量。从普通I-O表到资源环境I-O表常用的改进方法:在第Ⅲ象限下方增加资源投入、污染排放行或矩阵,反映在当期生产过程中各类资源的投入量和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或者在第Ⅰ象限用资源部门或污染部门行来反映资源投入、污染排放量。2.投入产出模型中的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完全需要系数直接消耗系数jijijXXa其中,ijX为第j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对第i部门产品的消耗量,jX为第j部门总产出。ija的含义是第j部门生产单位产品对第i部门产品的消耗量,它反映两个部门之间的直接依存关系。n×n个ija构成的矩阵称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一般记为A。ija虽然与ijX是一一对应的,但ija并没有双重意义,它只反映由生产技术特征决定的投入结构,仅在列的方向可以加总;直接消耗系数虽由宏观数据得到,但具有微观技术定额的含义,在投入产出模型中被假定为不变常数,作为系统内不变参数处理。完全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反映部门间的完全依存关系,它不仅包含直接消耗,还包含间接消耗,即通过其他产品对第i部门产品的消耗;对间接消耗,可以进一步分为一次间接消耗、二次间接消耗等。ijb完全消耗系数ijb的含义:为生产j部门单位最终产品,对第i部门中间产品的完全消耗量,换言之,i部门必须为整个经济系统提供ijb数量的中间产品,j部门的1单位最终产品才有可能生产出来。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IAIAAAB132完全需要系数完全需要系数矩阵L:1AIIBL完全需要系数矩阵与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的差别仅在于一个对角线上元素为1的单位矩阵,iil的含义:为提供i部门单位最终产品,i部门总共需要生产的产品数量(包括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本身)。完全需要系数矩阵反映了最终产品与为获得最终产品而需要的总产品之间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实际上就是经济学中的乘数,所以完全需要系数矩阵又被称为乘数矩阵。3.投入产出模型行模型列模型行模型的意义体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思想:外生的消费、投资、净出口等最终需求,通过由生产体系之技术经济结构所决定的错综复杂的中间生产过程(由乘数矩阵反映)而决定总产出。在外生变量Y和内生变量X之间,由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得到的乘数矩阵起着关键的连接作用。行模型反映了最终需求(即最终产品)拉动总产出的经济机制,所以又称为需求拉动模型。需求拉动模型的分析框架非常适合于分析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由于资源投入和污染排放的规模和总产出规模具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利用基本的需求拉动模型确定总产出以后,只需将各部门总产出乘以各部门的直接资源投入或污染排放系数,就可以获得最终需求变动对资源环境的影响量,而且得到的结果具有一般均衡的意义,是完全的度量。列模型(供给驱动模型)。相比行模型而言,列模型的应用范围较小。4.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假定同质性假定比例性假定同质性假定假定属于同一部门的各种产品的生产消耗结构和使用方向结构均具有一致性,即有相同的直接消耗系数和相同的直接分配系数(Xij/Xi)。只有在同质性假定的基础上,才能假设直接消耗系数具有稳定性,投入产出分析才能超越单纯的流量数据记录而成为一种经济模型。根据同质性假定,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必须是纯部门,而不是通常的管理部门或者产业部门。比例性假定基本含义是产品投入与产出成正比例关系,产出增加一个比例,则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投入也增加相同的比例。即,直接消耗系数为固定参数。由于产出与投入在比例性假定下所具有的线性关系,所以比例性假定实际就是线性假定。经济内涵:投入系数(包括直接消耗系数、各种最初投入系数)与产出规模无关;各种投入品不能互相替代。资源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对比例性假定的部分改进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资源环境稀缺程度的加剧,资源投入系数和污染排放系数一般都有显著的下降趋势。所以,在就较长时期中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时,必须在资源环境部分改进比例性假定,资源投入系数和污染排放系数不再是固定参数,而应视为是总产出的函数。二、常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1.完全影响分析2.需求拉动分析3.结构分解分析1.完全影响分析研究对象:部门间的完全经济联系。可用以计算完全资源消耗系数和完全污染排放系数。例:完全用水系数定义直接用水系数jf:jjjWfX式中:jf为第j部门直接用水系数,jW为第j部门用水量,jX为第j部门总产出。计算所有部门(假设为n个)的直接用水系数,可以得到直接用水系数向量f(一个1×n的行向量)。直接用水系数表示各部门在生产一单位产品过程中所投入的自然形态的水资源量。类似于完全消耗系数的推导,得到完全用水系数f:1AIff经济意义:一个部门的完全用水系数等于该部门增产一单位产品,整个经济体系总用水量的增加量;换言之,只有增加这么多的用水量供给,这一单位产品才能生产出来。相比直接用水系数,完全用水系数可以更准确地度量各生产部门扩大生产对水资源产生的需求和压力。直接用水系数与完全用水系数的差别直接用水系数着眼于一个部门的生产过程,具有明显的技术定额和生产投入的含义,构成产品的成本;完全用水系数则着眼于整个经济体系,其所包含的用水不局限于本部门直接用水,还包括为生产本部门产品所需要的中间投入而在各生产部门发生的用水,具有明显的需求拉动含义直接用水系数和完全用水系数的联系直接用水系数是完全用水系数的基础,;两者具有如下的平衡等式:∑直接用水系数×总产出=∑完全用水系数×最终产品=总用水量,完全用水系数的计算中并没有重复计算的部分。2.需求拉动分析需求拉动分析是以投入产出的行模型,即需求拉动模型为基础,分析最终需求变化对总产出以及最初投入等因素之影响的一类分析技术。利用需求拉动分析,可以研究最终需求总量与结构变化对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数量的影响。需求拉动分析的基础模型:YAIX1△X和△Y分别表示总产出和最终需求的变化量。最终需求变化对资源消耗或污染排放数量的影响表示为:YAIuU1式中u可以代表各种资源的直接消耗系数、污染的直接排放系数;U相应表示因最终需求变化所导致的各种资源消耗量以及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利用该式可以研究一个部门最终需求变化一定数量的影响,也可以研究多个部门最终需求同时发生变化的影响。总量与结构变化分析的主要思路最终需求总量通过最终需求构成系数决定各类最终需求的数量,各类最终需求的数量通过各类最终需求部门组成系数决定各部门最终需求数量。TCSYAIuU1TjjjjijijnijYFssSFCccC,,1mm式中,ijC表示第j类最终需求中对第i部门产品的需求量,jF表示第j类最终需求(消费、投资、出口)的总量,TY表示各类最终需求合计。所以,S代表最终需求构成系数,反映各类最终需求占最终需求总量的比例;C代表最终需求部门组成系数,反映用于消费、投资和出口的产品中来自各个部门的比例。利用该式,可以计算最终需求总量发生变化的影响,最终需求构成和最终需求部门组成等结构性因素发生变化的影响。当应用需求拉动分析研究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量的影响时,建议使用与生产规模相关的可变资源直接消耗系数。3.结构分解分析StructuralDecompositionAnalysis,简称SDA模型研究目标:将一定时期内经济系统某种生产结果的变化分解到经济系统内各个相关影响因素上。基本原则:将其他因素固定在基期,乘以某个因素的变化值即为该因素对目标变量的净影响。特点属于比较静态分析,需要两张具有可比性的投入产出表;对已经发生的变化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受影响者已经发生的变化来估计由各个影响因素所引发的变化。结构分解示意:二因素分解LYXX为总产出列向量,L等于1AI,代表技术因素,Y为最终需求列向量。已知这三个因素的变化分别为:01XXX01LLL01YYY(上标1表示报告期,0表示基期)要将总产出的变化分解到技术因素的变化和最终需求的变化上去,以得到技术因素变化对总产出的影响和最终需求变化对总产出的影响,则分解公式如下:YLYLLYX00其中,0LY为技术因素变化对总产出的净影响,YL0为最终需求变化对总产出的净影响,YL为两个因素的交叉影响。结构分解分析在分析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变化的原因方面有广泛地应用。一般是将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的变化分解到三个因素上,即直接资源消耗系
本文标题:【经典成功PPT案例】投入产出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107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