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我国的民族与宗教政策
2011级第九讲河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2013.09.27我国的民族与宗教政策引言:为什么要讲这个专题•藏独、疆独分子同流合污•“法轮功”、“全能神”等邪教影响恶劣引言: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陈果自焚前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目录在民族与宗教问题上需要注意的方面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1.建国前后2.写入宪法3.专门立法4.扩大自治权194919591969197919891999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年9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84年10月,颁布了《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改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地位,扩大了我国名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1947年5月1日,我国成立了第一个省级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北京召开了有多个少数民族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正式确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放后,我国先后建立了5个省级自治区。名称成立时间首府驻地内蒙古自治区1947、5、1呼和浩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10、1乌鲁木齐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3、15南宁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10、25银川西藏自治区1965、9、1拉萨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与地位。2.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与自治机关。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的含义和内容。4.怎样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地位:是我国基本民族政策,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与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省一级)(设立区市的市级)(县一级)阿坝羌族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沧州孟村回族自治县景宁畲族自治县注: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一种补充形式。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具有双重地位:既是国家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又是国家统一领导下享有自治权的自治地方;民族自治机关既是地方的国家机关,又是民族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的含义和内容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1)自治权的含义: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的权力。(2)自治权的内容: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A、立法自治权据统计,自1965年以来,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220件地方性法规和单性条例.其中包括《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西藏自治区环境管理条例》《西藏自治区对外国人来藏登山管理条例》《西藏自治区信访条例》《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决定》《关于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活动的决议》《关于严厉打击赔命金违法犯罪行为的决定》等.B、经济自治权在税收方面,全国只有西藏一直执行比全国低3个百分点的税收优惠政策,而且对农牧民一直免收各种税费;在金融方面,西藏一直实行比全国低两个百分点的优惠贷款利率和低保险费率政策.C、变通执行权根据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西藏自治区将职工的周工作时间规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工作时间少5小时。1981年,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从西藏少数民族历史婚俗等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了《西藏自治区施行的变通条例》,将《婚姻法》规定的男女法定婚姻分别降低两岁。D、文化管理自治权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假日的基础上,西藏自治区还将“藏历新年”,“雪顿节”等藏民族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对农牧民子女上学实行免费吃住等政策等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1)根本上是由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2)从具体原因来讲,它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有着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①历史特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②现实情况:“大杂居、小聚居”——社会基础团结协作的民族关系——政治基础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西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组成了同甘共苦、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西藏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数百年来与祖国同命运、共发展。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包括西藏在内的中国领土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蹂躏,面临被瓜分、肢解的厄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藏人民经过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和民族区域自治,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西藏走上了与全国同步发展的轨道。历史事实说明,没有国家的统一、富强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互助,就没有西藏社会的新生和跨越式发展;同样,没有西藏的繁荣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国家的完全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人民当家作主和西藏地方自治的有机结合,使得西藏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国家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先后6任(含现任在内)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和7任(含现任在内)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均为藏族公民。此外,还有一批西藏的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公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有的还在中央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不会忘记他脱下带着自己体温的毛衣,送给藏族老阿妈。不会忘记他从自己的血管里抽出900毫升的鲜血,抚养3个藏族孤儿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援藏干部:孔繁森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形成三次较大规模的集中建设。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国家投资分别完成43项和62项重大工程。极大地促进了西藏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基础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深圳经济特区西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三者有何不同项目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不同点目的制度权限范围相同点(1)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非主权实体)(2)与中央都是中央和地方关系(3)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稳定社会,解决民族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发展经济,促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拥有一定的自治权拥有除外交、国防外的高度自治权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政策5个民族自治区港、澳、台5个经济特区【误区警示】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点评】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点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是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点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是特别行政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充分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才享有高度的自治权。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有权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有立法权。【点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性条例等自治性法规,没有立法权一、我国的宗教现状二、中国宗教的主要特征三、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内容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我国的宗教现状1.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74所。一、我国的宗教现状2.在中国,各种宗教地位平等,和谐共处,未发生过宗教纷争;信教的与不信教的公民之间也彼此尊重,团结和睦。这既是由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兼容、宽容等精神的影响,更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建立起了符合国情的政教关系。二、中国宗教的主要特征在5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宗教情况作了科学分析,提出了中国宗教具有“五性”的基本特点,即: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长期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科学概括,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问题、制定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二、中国宗教的主要特征1、群众性:中国有多种宗教并存,每种宗教都拥有相当多的信教群众。对于大多数群众信仰某一种宗教的民族来说,随着民族人口增加,信教群众人数也将相应增加。二、中国宗教的主要特征2、民族性:主要是指佛教、伊斯兰教在许多民族中有着广泛的信仰。民族与宗教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在一些少数民族中,宗教问题往往又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二、中国宗教的主要特征3、国际性: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有着众多的信徒,其中有的宗教在一些国家中被奉为国教。二、中国宗教的主要特征4、复杂性:宗教是由共同的信仰、宗教感情、宗教道德、宗教仪式、宗教组织等诸多要素构成的,它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宗教不仅是一种思想信仰,还涉及到社会政治问题、群众关系、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二、中国宗教的主要特征5、长期性: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它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中,随着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消灭,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失。但是宗教还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有人认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就是保护人们信教的自由;有人认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就是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有人认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就是意味着我国鼓励和支持信仰宗教;有人认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就是意味着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可以信仰宗教;有人认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就是意味着宗教人士可以到学校传教;………………三、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内容三、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内容1、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既尊重和保护信教的自由,也保护不信教的自由,这是最基本的内容。三、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内容2、宗教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活动。公民在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损害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干预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也不能利用宗教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更不允许利用宗教进行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三、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内容3、各宗教一律平等。我国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不论信众多寡、影响大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没有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政府对这些宗教一视同仁,不加歧视。三、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内容4、宗教与国家政权分离。按照这一原则,任何人都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国家的行政、不得干预司法、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不得干预
本文标题:我国的民族与宗教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249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