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7世纪英国革命一、英国革命的原因经济发展状况;阶级状况:资产阶级、新贵族、农民,旧贵族?清教运动与苏格兰起义。革命前夕的英国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向农村的渗透;圈地运动、宗教改革和土地关系的变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16世纪以来,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王朝禁止圈地,因为它缩小了税源,枯竭了兵源,还容易引起农民暴动;封建行会严重束缚了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专卖特许制度限制了国内外贸易方面的自由竞争;封建的土地关系:公簿持有农和骑士领有制。革命前的阶级状况旧贵族;新贵族;资产阶级;自耕农:自由持有农、公簿持有农、茅屋农;手工劳动者。清教运动在伊丽莎白末年,英国就开始了清教运动。清教徒觉得英国国教即安立甘宗的新教带有太多的天主教残余,要求进一步削减教会的仪式和活动,反对国王干预教会,并攻击僧侣和贵族的奢侈浪费和道德败坏,提倡过清廉、勤劳的生活。清教徒都有明显的标记:留短发、穿白领黑衣,表情冷漠、不拘言笑,也从不唱歌,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专心致志地发展自己的事业。清教运动在发展中分化为两个主要派别:长老派,主张不设主教,但应由教徒们选举一些长老来管理教会,反映了一种间接民主制(代议制)的倾向,一般说来这是比较富裕的资产者阶层的理想;独立派,主张各宗教团体独立自治,按大多数教徒的意见管理教会,反映了一种直接民主制的倾向,一般说来这更符合小资产阶级的愿望。现存的有公理会和浸礼会。但无论哪一派都不能为政府所容。他们常常受到迫害,不少被迫逃往美洲。图:穿白领黑衣,表情冷漠、不苟言笑的清教徒。二、革命革命的起止:短期国会与长期国会;革命结束的时间点:英国革命何时结束?有三种说法:1653年(护国主制),1660年(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1640—1659年的英国革命大致包括四个阶段:一是议会阶段(1640—1642),二是内战阶段(1642—1649),三是共和阶段(1649—1653),四是军事独裁阶段(1653—1659)。革命派主要包含三大派别:长老派,独立派,平等派。分别代表上、中、下三个社会阶层。内战时期的英国(1642-1653)革命过程中的四个问题:革命队伍的分化;土地问题的解决方式;克伦威尔;共和初期的掘土派。革命队伍的分化长老派的纲领主要体现在1641年11月国会通过的《大抗议书》。要求保证工商自由,成立长老派教会组织,政府应向国会负责等等。其目标就是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独立派希望废除骑士领有制,为此必须打倒国王实行共和;平等派在第一次内战后出现,领袖是教士约翰·利尔本(JohnLilbuene,约1614-1657,引加尔文教义入英格兰者)。1646年发表《千万公民的抗议书》,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享有天赋人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打倒国王,取消上议院等,废除公簿持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深得下层人民和军队士兵的拥护。斯图亚特王朝一方面企图抛开议会实行独裁,一方面企图压制清教,引发英国革命。图为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土地问题的解决方式在当时英国的条件下,真正需要革命来解决的土地问题实际上只有一个,就是废除骑士领有制;废除公簿持有制既无可能,也无必要:新贵族不会为损害自己的财产权而革命;公簿持有制本身实际上正在随着新贵族的圈地活动而迅速消亡;靠公簿持有制盘剥佃农的新贵族本身实际上已是一种资产者,他们的地产正在变成资本主义性质的牧场或农场。因而此时废除公簿持有制,只能在客观上延缓土地经营的这种资本主义化的进程。思考题:从“光荣革命”着手,思考英国革命与美国革命、法国革命之间有何必然联系?克伦威尔(OliverCromwell,1599—1658)克伦威尔(OliverCromwell,1599—1658)克伦威尔出身亨廷顿郡一个中等乡绅家庭,但祖上曾有人当过亨利八世的宠臣,在宗教改革中获得了大量教会地产。其父就资产阶级化了,是个清教徒,从事商业活动,17世纪初因詹姆斯二世迫害清教徒、搞专卖制和横征暴敛等而家道渐衰。克伦威尔曾在伦敦学法律,毕业后回家继承祖业。他也是个坚定的新教徒,极端仇视天主教,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其祖父埃塞克斯伯爵就极热心于宗教改革,为此得罪了许多人,结果在1540年天主教回潮时被处死;二是他家的祖传地产都来自被国家没收的天主教会的地产,若天主教复辟,这些地产也将不保。所以他后来成为独立派的骨干是非常自然的。掘土派掘土派认为:土地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应当还地于民,恢复土地公有制度,组织“共同劳动、共同吃饭”的人民公社。这些思想集中表达在掘土派主要领袖温斯坦莱的《自由法典》一书中。三、延续——复辟与光荣革命1660年的“不列达宣言”;对复辟的评价;辉格派(Whig)一般为较激进的派别,当时反映着大金融家、大商人和部分土地所有者的利益,主张限制王权;托利派(Tory)则通常比较保守,当时反映的主要是大土地所有者和英国国教高级僧侣的利益,主张强化王权;光荣革命(Gloriousrevolution)及其评价。詹姆斯二世(1685-1688)“光荣革命”后的英国一、君权神授的终结《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二、内阁制度的形成政党政治的出现;内阁的产生与行政权的转移;立法权、司法权的转移;立宪君主制的特点。三、立宪君主制的特点国会掌握全部立法大权,国王没有否决权;内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由下院产生,国王必须任命下院多数党领袖组织内阁;内阁对下院负责,定期向国会报告工作;国会有弹劾大臣和任命、罢免法官的权力;内阁必须得到下院信任。四、贵族寡头政治光荣革命后的执政状况:恩格斯:“在英国,资产阶级从未独掌政权。甚至1832年的胜利,也还是让土地贵族几乎独占了政府的所有要职。”——《马恩选集》第三卷,第714页。光荣革命的发动者光荣革命主要由7名拥有爵位的土地贵族所发动,他们是:辉格党贵族4人:什鲁兹伯爵、德文希里伯爵、爱德华•罗素、亨利•西德尼;托利党创始人丹比伯爵、守旧贵族鲁姆利男爵、伦敦主教亨利•康普顿。主要参考书目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程汉大:“英国较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山东师大学报,1994.2;林晓星:“论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土地问题处理的不同方式”,云南学术探索1997.5;阎照祥:“光荣革命”后英国贵族集团的若干特征”,河南大学学报1996.6;刘波:“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宗教特点”,河南大学学报1995.2;李德志:“试论英国新贵族的构成、特点及历史作用”,史学集刊1985.3.
本文标题:空调新风施工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288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