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幼儿同伴关系及交往能力培养对策
1幼儿同伴关系及交往能力培养对策干加裙(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州350007)〔摘要〕幼儿个性的发展和社会化过程的实现都离不开人际交往。同伴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伴在儿童社会化和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幼儿健康发展,但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包括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在同伴交往中表现的孤僻、任性、过分敏感或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及退缩性行为,以及交往中语言贫乏,这些现状由家庭因素和托幼机构的影响两方面的因素导致的。面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积极和良好的对策,因而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论述:第一:创设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营造和谐平等的家庭氛围。第二:创设和利用幼儿园环境。第三:重视移情训练。第四:使用角色游戏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通过这些措施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以不同的形式扩大幼社会交往的范围,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使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的成长。〔关键词〕同伴关系;交往能力;对策2同伴关系(peerrelationship)是指年龄相近或相同的儿童之间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伴在儿童社会化和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促进其社会化及心智的发展,而同伴交往困难将影响幼儿以后的社会适应。因此,形成幼儿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是指幼儿在游戏和学习等活动中感知、适应、调节和处理同伴关系能力的总和。儿童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包括许多不同的形式:即合作、分享、索取、求助以及游戏行为等。虽然交往的形式种类不一,但是其本质都是相同的,即具有“相互性”的特点。这种同伴之间的相互性可以直接导致民主、公平和公正等人际关系与社会准则。因此,鼓励幼儿之间进行各种形式的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良好社会品质和社会性技能的发展。研究表明:幼儿在三周岁以后,同伴关系在他们的生活中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幼儿个性的发展和社会化过程的实现都离不开人际交往。在幼儿园中,幼儿除了与教师交往以外,还要与同伴交往,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认识能力的发展,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和时间就会越来越多,同伴关系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大。当幼儿在游戏或活动中与其他幼儿共同使用玩具的材料,交流思想和情感,遵守活动的规则,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逐渐形成各种合作行为。只有当幼儿具备了这些行为和交往的技能,幼儿才能被其同伴接纳和认可,同时也满足自身与他人交往的需要。幼儿们共同的兴趣、互懂的语言、平等的地位,使得他们很自然地想在一起玩耍游戏。有了同伴的交往,他们的需要就会得到满足,身心就会感到特别的高兴。同时,友好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克服性格孤僻和自我中心的良好途径。因此,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幼儿具有独特的心理价值,这是亲子关系替代不了的。一、同伴交往的现状分析及原因分析(一)同伴交往的现状分析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致力于培养幼儿与同伴的和谐关系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和心愿。然而,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不容乐观。1.自我为中心。这是当前在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他们固执己见,很少关心他人,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我国现阶段的幼儿大多是在家中享有特殊地位的独生子女,所以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更加以自我为中心。在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往往情绪变化过3快或过激。幼儿社会经验贫乏,在各种活动中难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他们不知道同一事物还有别人的观点存在,不能自觉地从别人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问题。因此幼儿在交往中容易出现伤害别人、抢走别人手里的食物和玩具等现象,有的甚至出现用咬、抓等方式来宣泄自己情绪的极端方式。2.有的幼儿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得较孤僻、任性,不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常常闷闷不乐,甚至过分敏感。他们喜欢一个人呆在一边,不愿让别人接近自己,更不会主动与同伴玩合作游戏。这些幼儿有时还伴有小心眼、爱钻牛角尖等现象。这些不合群的心理特征严重影响着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3.有些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如:骂人,踢人,推人,对别人吐口水,争抢玩具,叫别人绰号,故意刁难小朋友,等等。如不及时矫正这些行为,幼儿会逐渐形成傲慢无礼、脾气暴躁、冷酷无情等不良情绪。4.退缩性行为。幼儿的退缩行为是指幼儿不主动与同伴交往,沉默寡言,宁愿一个人玩也不愿去陌生环境,对陌生环境表现出害怕、胆怯等;有个别幼儿表现为不愿和成人或同伴对话,不愿参加活动,不愿与人交往。而与家长交流后却得知孩子在家挺爱玩,挺爱说,表现出双面性。5.交往语言比较贫乏。在交往活动中,托儿的交往语言比较贫乏,以致于影响了交往活动的正常进行。他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往往体现为用直接的动作代替具体的语言现象。如:幼儿在需要成人帮助扣扭扣时,往往用手扯着扣子站在你面前,当老师询问:“需要老师帮你扣钮扣吗?”他才会点并没有应答或说:“嗯,是的!”另外,托儿对同伴的姓名往往混淆不清,有的喜欢和人一起玩却不知对方姓何名什,这也阻碍了托儿与同伴交往的进一步扩大及深入。(二)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引起幼儿同伴交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幼儿先天素质和自身心理的发展,家庭、托幼机构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1.家庭因素的影响。父母错误的教养态度与方法(过分保护、溺爱、粗暴、冷漠等)会对幼儿的人际交往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发心理问题。父母过分保护和溺爱已成普遍问题。有些家长对幼儿粗暴和过于严厉,对幼儿来说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容易形成自卑、胆怯、孤僻和畏缩等不良心理品质,甚至通过模仿与学习,表现出攻击性行为,使同伴不愿与其交往。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有利于幼儿与同伴交往,而缺乏交往的家庭环境则会影响幼儿的同伴交往。父母离异或不和对幼儿的影响极大。在没有双亲或虽有双亲却没有爱的家庭中,4幼儿常因缺乏爱而不能有正常的安定情绪。由丧失感、挫折感、不安全感等引发的欲求不满,使他们形成了攻击、破坏的行为习惯,这对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2.托幼机构的影响。托儿所和幼儿园是幼儿最早加入的集体生活环境,对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环境,对教师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未能与幼儿建立起亲密、融洽、协调的关系,就会导致幼儿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造成幼儿与同伴交往的不协调。如果教师不注意爱抚、关心、尊重和认可幼儿,甚至经常冷落或惩罚幼儿,就会使幼儿产生不安全感,容易产生心理压力,进而形成孤僻、冷漠、不合群等特征。二、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对策促进幼儿同伴交往,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符合当前社会改革的迫切需要,同时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具有保护和发展功能,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下一代,对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家长及教育工作者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一)创设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最初是通过与家长交往,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原则和方法的。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既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缝康。因而家长必须改变错误的教养态度与方法,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1.转变态度。家长应改变对孩子过分保护、溺爱的态度,给孩子提供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体验到快乐,学会分享与合作,并及时对孩子在交往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父母还应给孩子作示范,做榜样,父母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要建立和谐的关系。父母粗暴、冷漠的态度会使孩子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及行为障碍。父母对于幼儿园教育应给予大力支持,尽可能做到家园教育一致。2.营造和谐平等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懂得家人要相互关心帮助,比如:有好吃的大家一起吃,好玩的一起玩。有些家长会故意说:“宝宝给妈妈吃苹果。”而结果却是一口未吃让给孩子,其实这只能滋长孩子的独占心理,这种行为不可取。(二)创设和利用幼儿园环境,促进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增进同伴交往能力除了要让幼儿有较多的交往机会外,还要帮助他们掌握一些交往方法。严格地说,交往是一种技能技巧,它需要借助适宜的练习来获得,许多幼儿因为没有学会必要的交往技巧,产生了一系列心理困扰,如自卑、孤独、喜欢攻击他人等,他们往往在强烈的交往冲动和畏惧之间犹豫不决。因而幼儿园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创设与他5人合作、分享的机会。1.精神环境的创立。教师要建立平等、民主、尊重、自由、合作、和谐的伙伴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安全、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孩子放松心情,愿与教师亲近,为有效的沟通埋下伏笔。首先,对幼儿表现出支持、尊重、接受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尤其当孩子失败或犯错误时,教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不能珍视错误的人永远不会成功。不能让孩子感到老师不喜欢我、讨厌我,从而产生自卑封闭的心理,甚至排斥教师暗暗与教师抗衡,给相互间的沟通带来阻力。其次,教师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人人都希望拥有爱、喜悦与幸福,而孩子则更希望在爱与关心中成长。教师要把由衷的爱洒向每一个孩子,凡事站在孩子角度去思考,设身处地地体察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体贴、关注与温情,使孩子愿意靠近、信任教师向教师敞开心扉。再次,教师应以民主的态度来对待幼儿,善于疏导而不是压制,不以权威的命令去要求幼儿,这种自由而不放纵,指导而不支配的民主教养态度方式能使幼儿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大胆、自信,对幼儿的自我接纳和自我控制能力发展都很好,为幼儿的社会交往提供了前提。最后,在幼儿与教师的交往中尽量采用微笑、点头、注视、肯定性手势、抚摩头、肩膀等身体语言动作。这些看似漫不经心的小动作,会带给孩子莫大的安慰与支持。2.物质环境的创设。幼儿园教师要给幼儿创设安全、整洁、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让幼儿进园如在家一样感到自由、温暖和快乐,这是帮助幼儿顺利实现社会化的保证。首先班内可开设多种形式的活动区,如:娃娃家、建筑区、益智区、美工区、表演区等。活动时要让小朋友自由的选择活动区,并且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之间随意交流。其次,要考虑到空间密度和各区内人数的规律,避免人数过多,过分拥挤对幼儿的交往产生负面影响。再次,应为幼儿提供适宜功能、种类的活动材料,以使幼儿能开展更多的交流、合作、协商、互学等交往。教师要利用活动区的多种玩具和材料,刺激幼儿去操作和探索,并在集体小组活动中引导幼儿与同伴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任务。这样逐渐学习并获得社会交往的行为方式,从而促进幼儿社会交往和语言技能的发展。(三)重视移情训练移情又叫感情移人,即我们时常提到的情绪感染与共鸣。让幼儿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幼儿学会观察、体验、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6移情可以使主体内部产生某种情感共鸣,有利于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促进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形成亲社会行为。实验表明,在接受一段时间的移情训练后,大多数幼儿的同伴关系有了较大的改善,许多幼儿由于能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避免了同伴间因小磕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四)使用角色游戏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角色游戏是一种集体性的游戏活动,它能够使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较高的水平,充分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扩大了其交往的空间,提供了其与同伴接触和对话的机会。游戏越深入,幼儿的交往频率越高,就越能够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角色游戏是幼儿模仿成人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重要途径,他们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在此过程中体验角色的内涵和情感,并且能够在与同伴的积极交往中学会分享、合作等行为方式。每个幼儿都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关系,只有角色协调一致,游戏才能顺利进行,并且在游戏中,幼儿需要共同商量角色的扮演者、材料的使用者等,通过这种协商过程,幼儿的协作和合作行为得以形成和发展。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活
本文标题:幼儿同伴关系及交往能力培养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418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