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区域经济学复习要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复习要点总结题型与分值:名词解释5x3’选择题10x2’简答题5x4’论述题1x15’一、需要了解的内容(名词解释与选择题):1.(选择题)区位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的转换。2.(选择题)核心区是指在全国经济或者区域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高的地区。外围区则是指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处于经济技术低梯度上,接受外围区的经济技术辐射而得到发展。3.(选择题)创新与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发展理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是发达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后,创新就成为左右经济增长的关键性行动。人力资本的开发是通过创新表现出来的,这种创新可以反映在熊彼特指出的五个方面:使用新的技术,开发新的产品,运用新的工艺,开拓一个新的市场和尝试一种新的组织形式。4.(选择题)工业化中期阶段是区域经济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阶段。5.(选择题)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各产业的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是决定产业结构变动的第二因素: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6.(选择题)区域经济发展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实现的。7.(选择题)利益驱动机制是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部分。8.(选择题)根据比较利益理论进行的条件,不取决于两个地区之间绝对成本或绝对效率的差异,而取决于两区域间行业相对效率的差异,只要这种相对差异存在,贸易就是有利的。9.(选择题)中外基础设施绝对量反映规模和实力,相对量则往往反映水平。10.(选择题)城市化水平是衡量城市化的静态指标,城市成长力系数是衡量城市化的动态指标。11.(概念)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要素禀赋论):该理论把区域分工、区域贸易与生产要素禀赋紧密的联系起来,认为区域分工及区域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各地区生产要素禀赋上的差异,并由此决定了劳动生产率的差异。12.(概念)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恶性循环的根源在于资本的不足,而外来资本的缺乏在于本地区有效需求。纳克斯认为只有在大范围内,在各个部门当中平衡地进行投资,使各部门间互相形成需求,才可能造成这种需求,才可能促使资本进入。13.(概念)聚集可分为功能聚集和非功能聚集。功能聚集是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联合化和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非功能聚集是指工业基础设施、文教卫生等服务功能以及人才、信息等方面的聚集。14.(概念)每个国家或地区生产要素禀赋各不相同,与其他地区相比,那些具有禀赋优势的生产要素价格较低,利用这些要素来进行生产的商品成本也相对较低,利润较高;相反,禀赋较差的生产要素由于稀缺,具有较高的价格,利用这些要素进行生产的商品成本也相对较高。在区域贸易体系中,每个区域都应该专门化于本区域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产品,并用于出口,同时进口那些本区域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稀缺型产品。15.(概念)经济区划:经济区划是在认识客观存在的经济区的基础上,根据特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对全国区域进行分区划片,阐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和问题,指出它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最终为中央政府对区域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地方政府指定区域发展计划、企业进行区域分析活动提供科学依据。16.(概念)投资环境:投资环境是指存在于受资区域内,能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结果的一切企业外部因素的总称。17.(概念)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18.(概念)区域空间结构: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19.(概念)区域经济合作: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活动。20.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情况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则呈现出增加的态势。21.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经济发达区域随着要素禀赋优势的变化,某些生产要素的相对成本逐步上升,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及较低技术装备的行业逐渐丧失优势,必然会更新产业结构,随之调整区域贸易结构,而经济欠发达或者不发达区域将从发达区域退出的产业接收过来,并调整、放弃对它们不利的贸易市场份额。二、简答题:1.农业区位论:假定:假定世界上存在一个孤立于世界之外的孤立国,其中心有一个大城市,这个城市是唯一的,必须供应全境一切工业产品,而城市的食物供应则完全依赖于四周的土地假定孤立国内各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完全相同假定孤立国内各地交通条件完全一致,唯一的交通工具是马车,运费同运输距离成正比农业生产以取得最大现金收益为目的,农产品价格、劳动者工资和利息固定不变杜能认为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而利润是由农业生产成本E、农产品的市场价格V与运费T这三个因素决定的:P=V-(E+T)2.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一个区域的发展必须要由自己的核心,他拥有若干大小不同的城镇,城镇为其服务范围内的居民和单位提供货物和服务,每个城镇大都位于其服务区域的中央。在一个区域内,中心地的大小与排列有一定的规律,高级中心地只有一个,次一级的中心地较多,等级越低的中心地数目越多,规模越小。各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区在一个完整网络系统中形成大小不同的层层六边形,各级中心位于六边形的中心或边的中心与顶点上。不同规模的中心地提供不同种类的服务,中心地等级越高,提供的商品与劳务的种类越全。同一等级的两个相邻中心地之间的距离相等,级别越低,相邻两个中心地之间的距离越短。不同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采取三种模式分布:市场最优原则、交通最优原则以及行政最优原则。3.现代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产业结构理论、区域产业布局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理论、区域开发理论区域经济关系理论:区域贸易理论、区域经济合作理论、区域生产要素流动理论、区域分工理论、区域经济差距理论、区域经济传播理论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区域经济制度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理论、区域投资环境理论、区域地方政府理论、区域经济政策体系理论4.区域经济开发的概念与区域经济开发模式的类型:概念:人类运用发展经济的各种手段作用于特定区域的经济的过程,具有明确的开发主体,以特定区域为对象。包括开发模式构建、产业部门更替、产业部门间转移三部分内容。开发对象的位置、范围的明确性开发的时效性开发行动的综合性区域经济开发模式的类型:区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区域经济产业部门分为主导部门和其他部门。主导部门是一个区域有带动作用的、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产业部门,有较长的产业链条。一旦在一个领域形成主导部门以后,对其他相关部门的带动作用产生乘数效应。增长极模式:增长极是主导部门集中而而有限增长的先发地区。一个增长极一旦形成,它就要吸纳周围的生产要素,使本身日益壮大,并使周围地区成为极化区域。当这种极化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并且增长极已扩张到足够强大时,就会产生向周围地区的扩散作用,将生产要素扩散到周围的区域,从而带动周围区域的增长。发展轴模式:发展轴模式是增长极模式的扩展,由于增长极数量的增多,增长极之间也出现了相互联结的交通线,而多个增长极及其之间的交通线就具有了高于增长极的功能,也就是“发展轴”。发展轴的聚集与扩散效应的强度更强,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更大,最后将形成一条发展带。网络型模式:若干个发展轴联合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从而形成增长网络。增长网络的形成,是极化效应产生的聚集规模经济在更大的范围内表现出来。5.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条件:具有较高的区位商或专业化水平,一般q值再2以上或专业化系数在0.5以上,该产业的生产主要为区外服务。在地区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导地区经济发展与区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度高能够代表区域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富有生命力的产业6.布局指向的概念与类型:概念:在各种因素和布局机制共同作用下的产业布局,往往反映出偏向于某一类地域的倾向。类型:能源指向原料地指向消费地指向劳动力指向交通运输枢纽指向高科技指向无固定指向7.中国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优化地区贸易格局的基本思路:完善行政制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制定“中国地方政府行为法”及“区域关系法”,严格限定地方政府的行为边界及区域交往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同时加强司法、严格执行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培育全国统一市场培育一批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8.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实现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世界性生产基地的目标,必须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量进口该产业的产品,开拓国内市场,同时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提高国产化水平,为国内大规模生产做准备;第二阶段,国内规模化生产,此时该产业的技术已经完全标准化,产品质量提高,价格下降,产品开始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第三阶段,产品大规模出口,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实际上是一种落后国家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实现经济赶超理论。他通9.城市化动力机制: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工业化和城市化总是起步于农业基础良好的地区。规模化预计局共同构成城市对企业的拉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济支柱,在城市化过程中,表现为企业对规模化和集聚的追求而集中在城市进行发展。较多的就业机会与城市文明共同构成城市对居民的拉力。10.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的同步增长关系区域基础设施结构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在落后国家,供水、灌溉、交通等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十分重要;在中等发达国家,各种交通设施建设占据重要地位;在经济发达国家,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在存量和投资中所占比重更加重要。投资于基础设施是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投资于基础设施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1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与类型:初级产品出口占略: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发展农业、矿业产品的出口,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国内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具有很大的脆弱性。进口替代战略:用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的战略。包括下游产业进口替代和上游产业进口替代。国家对民族工业的保护,使本国产品质量差,竞争能力低,资源配置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下。出口替代战略:发展面向出口的产品,用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来代替农矿产品的出口,并利用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以廉价的产品打开国际市场。工业赶超战略:以发展工业来带动经济的发展,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综合起来考虑,以经济发展为手段,以社会进步为目的,强调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减少和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三、论述题:结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背景阐述区域经济政策的政策动机、目标指向和政策手段。区域经济政策的概念:区域经济政策是由政府针对区域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和,它的着重点是区域经济发展,它的必要性是纠正市场机制在资源的空间配置方面的不足,它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稳定发展经济高效配置资源公平分配收入区域经济政策的手段:财政金融和税收手段基础设施投资手段政府行政手段区域开发手段
本文标题:区域经济学复习要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540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