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第8-10章
第八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第1节城市总体布局第1条规划布局原则1.规划布局生态优先,环境先行;2.规划布局应结合城市发展战略要求,既要符合当前时局又要具有前瞻性;3.规划布局充分考虑城乡统筹发展,将城区外围城镇纳入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协调;4.规划布局与产业发展密切关联,布局中融入产业发展的空间需求;5.规划布局遵循交通引导战略,重视交通需求管理,重点构筑衔接各等级服务中心和城市交通枢纽的公交系统;6.规划布局重视构建和谐社会,各层次服务中心的设置、各片区就业与居住平衡的功能配置,均以体现人性化及和谐城市为主要切入点。第2条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城区规划结构采取城市发展快速发展条件下的跨越式发展模式。中心城区将形成“一主三副两轴多组团”的城市总体格局。各功能组团之间以绿地和设施屏障进行分隔,通过快速便捷的城市交通性道路连接。同时,漯河市总体空间将按照内涵式提升和外延式拓展的双重模式,通过主次发展轴线进一步建立各个组团之间的联系,引导城市的整体有序发展。1.一主即城市主中心。是指以老城商业中心为核心,以两河六岸为依托构建的,多功能复合的滨水中央商业休憩区。该区域是集旅游、购物、观光、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高端城市商业圈,是面向豫中南的综合性商业服务中心。2.三副西部副中心:以京广高铁站及两河景观资源为依托,构建以商务服务、高铁商贸、创智研发为主导,辐射豫中南的商务中心区。北部副中心:以漯河新区起步区为依托,构建以区域金融、总部经济为支撑的国家食品名城核心区,以港口、京珠高速、城际铁路、豫中南陆路口岸等综合交通优势为依托,构建辐射豫中南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东部副中心:以召陵特色商业街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为依托,构建服务于漯河东部城区的商业服务中心。3.两轴沿河发展轴:以沙河、澧河等水系为依托,沿岸发展文化、商贸、旅游、休闲等生态型的城市产业,构筑城市生态景观格局的主骨架,并展现漯河宜居生态城市的特色城市风貌。长江路—人民路发展轴:以长江路、人民路为城市功能主脊,担负起联系高铁新城市中心区、老城商贸中心区以及东部召陵产业区等城市功能区的作用,以快速公交线路组织为基本手段,建立漯河市区东西相融、和谐一体的功能型发展轴线,从而实现区域性中心城市特有的高效率发展目标。另外,还有以107国道、中山路、太行山路等为城市功能拓展的一般轴线,担负起联系漯河市沙河以北与沙河以南功能组团。4.多组团整个城市规划区的结构为一城四片,包括生态水域城、郾城片区、召陵片区、源汇片区,落实到中心城区主要分为17个组团。生态水域城包括5个组团:西城组团、城关组团、双龙组团、老城组团以及新区起步区组团;郾城片区也涉及4个组团:郾城组团、龙城组团、沙北组团以及金山组团;召陵片区涉及5个组团:召陵组团、经济开发区北部组团、经济开发区南部组团、东城组团以及东南组团;源汇片区涉及3个组团:澧南组团、沙澧组团及铁西组团。第3条城市用地布局规划中心城区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120.48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42.71平方公里;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21.93平方公里;工业用地21.03平方公里;绿地与广场用地12.88平方公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9.64平方公里;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8.40平方公里;物流仓储用地2.59平方公里;公用设施用地1.30平方公里。有关中心城用地布局的具体内容见《附表6漯河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第2节居住用地及住房建设规划第4条规划原则1.集中布局原则根据现状一、二、三类住区分布的特点,结合规划区内村庄用地功能调整和统一开发,将有限、分散的城市居住用地集中进行建设。2.高效利用原则针对现状城市住区分布区位较差,大量村庄建设用地分散布局的低效用地状况,规划以提高用地使用强度为方法,选择宜居环境布局居住为手段,增加漯河市区的产业、人口密度和承载量,同时补充、保护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空间。3.工宿平衡原则结合服务业、工业的布局,考虑减少城市长距离通勤、交通拥堵,优化出行量和空间分布,在主要的就业区周边临近布局居住用地,并建设联系各级别居住、就业中心的交通道路,促进不同强度、频率出行发生地的空间紧凑布局。第5条居住用地规划规划居住用地面积42.71k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5.45%,人均用地35.59平方米,以二类居住为主,另在老城商业区和高铁站点周边有少量商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的容积率控制在1.5~2.5之间,建筑密度控制在30~35%,人口净密度控制在300~400人/万m2。住宅建筑以多层为主,局部区位条件较好开发潜力较高的地块可设置中高层建筑。商住用地体现功能混合的城市特点,一般分布于城市核心地段,容积率控制在2.5~4.0之间,建筑密度控制在30~40%,人口净密度控制在350~500人/万m2。住宅建筑以中高层和高层为主。第6条住房建设规划规划在郾城区、经济开发区以及召陵区等居民廉租房需求最大的地方,结合旧城改造,划定一定规模的居住社区,在新居住区规划建设中,这些社区均控制建设一定比例的“廉租房”,比例为“5%-15%”。对一、两、三居室的住房面积分别控制在45-55m2、60-70m2、75-85m2,三种面积套型比例要根据居民生活习惯与不同人口家庭的比例来确定。漯河经济适用房可以适当选择靠近北环路周边建设,面积则根据家庭规模控制在60-70m2、75-85m2、90-100m2。建筑面积控制在90m2以下的住房占总住房开发量的70%,尤其对引入市场化开发方式的“城中村”改造地块,应考虑一定比例的回迁居民。第3节工业用地布局规划第7条规划原则1.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依托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引进,改造当前资源环境高消耗的产业类型,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优化的协调。2.集中工业用地,形成产业、居住适度分离的紧凑空间结构,预留城市发展空间。3.结合交通设施和园区建设,引导产业用地高效开发,优化产业集聚区功能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和现代服务体系,为充分利用各项设施、资源,节省原料和产品运输成本提供条件。4.突出特色,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突出重点,提高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定位。第8条规划布局规划将分散的工业用地集中到经济技术开发区、沙澧、东城、淞江等4个产业集聚区范围内。工业用地共21.03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7.45%,人均用地17.52平方米。1.漯河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京珠高速公路以西,金山路以东,漯河市域边界以北,人民路以南,总规划面积24.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32平方公里,发展区面积7平方公里,控制区面积8.88平方公里,其内工业用地共5.4平方公里。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定位于高新技术产业及轻工食品产业。2.漯河市沙澧产业集聚区规划范围东起107国道,西至高速铁路,南起漯舞路,北至沙河,总规划面积12.59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3.46平方公里,发展区面积4平方公里,控制区面积5.13平方公里。桂江路以南禁止布置工业用地。3.漯河市东城产业集聚区东起宜兰路东1500米,西至京珠高速,南起洛南高速,北至淞江路北1000米的范围规划为规划东城产业集聚区。总面积为12.0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4.05平方公里,发展区面积4平方公里,控制区面积4平方公里,以食品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包装材料、生物医药为主要产业定位。淞江路以北禁止布置工业用地。4.漯河市淞江产业集聚区东起井冈山路,西至六支渠,南起淞江路,北至龙江路的范围规划为规划东城产业集聚区。淞江路以南禁止布置工业用地。各类用地的面积、比例等具体内容见《附表6漯河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第九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第9条规划原则1.分级配置,标准合理,根据城市级、城区级、社区(镇)级的规划等级来布置各项公共设施。2.近远期结合,留有弹性,规划采用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近期布局应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3.城市公建系统布置应与绿地系统、道路广场系统布置相协调,以创造出良好的城市景观,同时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4.改造利用原有设施,挖掘原有设施的潜在功能,以期投资少,见效快。第10条总体规划布局至规划期末,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达9.64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7.75%,人均用地7.78平方米。规划形成“城市级——城区级——社区(镇)级”的三级城市公共中心体系。1.城市级公共中心城市级中心呈四个中心的布局模式,沿长江路东西向展开:一是老城“复合中心”,规划作为漯河城区的商业、文化娱乐中心。二是西部现代服务业城市副中心,位于长江路西端,结合高铁站建设,市政府搬迁,形成围绕高铁站商务办公、现代物流、旅游集散的商务休闲功能区。三是东部副中心:围绕现有召陵区行政中心周边布置集中商业,为整合漯河的产业功能区提供配套服务。四是北部副中心:围绕金融、商贸及现代物流服务的建设配套,建设金融商贸服务区。2.城区级公共中心围绕各区行政管理中心,在各区现状已经形成的商业服务中心基础上,进一步更新完善,形成沙北等十个区级的公共服务中心。3.社区级公共中心居住区、镇区公共中心的设置将结合城市居住区、镇区的分化以及现状的服务设施布局来选址,形成多层次梯级网络化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第11条公共设施分项规划1.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1)行政办公设施布局规划行政办公设施用地面积1.30k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08%,人均用地1.08m2。规划形成市级——城区级——街道(镇)级三级行政办公体系,分别依托三级城市公共中心,结合现状布局。其中,市级行政办公设施考虑以促进高铁片区开发建设为目的,部分办公设施搬迁至老107国道以西,带动周边的文化、会展、商务等三产服务业的进驻。(2)文化设施布局规划文化设施用地面积0.50k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41%,人均用地0.42m2。规划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备,标志性与普及性相配套的城市级——城区级——社区级三级文化娱乐设施体系新格局。城市级设施集中在新行政中心以南地块;区级文化设施集中在沙河沿线、原行政中心和城市东部召陵新区;社区级文化娱乐设施主要分布在各居住区中心。在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或村庄住宅区,按规划要求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3)体育设施布局规划体育用地面积0.38k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31%,人均用地0.32m2。城区内设置两个市级体育场馆:其一为原有的西部107国道沿线专业体育场馆的改建扩容,使其得到有效利用;其二为考虑增设东部教育园区范围内的市级体育场馆,以实现服务覆盖。区级体育中心考虑在以居住发展为主导的郾城组团、铁西组团、金山组团、经济开发区北组团各布局一个体育健身中心。在各级公共活动中心以及公园开设体育健身角,并充分利用中小学的体育设施,在小区、广场、街头绿地安放健身设施,有条件的小区可设置健身房,方便居民锻炼。(4)教育设施布局规划教育科研用地面积5.81k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4.82%,人均用地4.83m2。规划在城市东部松江路以南,京珠高速以西地块布局约2.1平方公里的大学城,建设成为市一级的,集高等教育、科研开发、成果转让、技术咨询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教育科研中心。各中小学应根据服务人口确定合理的规模。对于原有规模较小的中小学,要考虑扩建或搬迁。外来人口较多的地区,应考虑安排外来人口子弟学校。(5)医疗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医疗卫生用地面积0.73k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61%,人均用地0.61m2。规划结合原行政区迁移,在海河路以北、嵩山路以东补充布局大型市级医院。同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社区医院的医疗防护水平,形成“市(区)级医院——社区医院”的医疗设施布局体系。社区医院在布局上应结合社区中心统一布局,按1.5-2.0万人1所的标准设置。对一些专科医院和特殊功能的医院在规划中也要统筹考虑,避免重复建设。(6)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规划文物古迹用地0.57k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47%,人均用地0.47m2。规划宗教设施用地0.05k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04%,人均用地0.04m2。规划社会福利设施用地0.31km2,占城市建设
本文标题: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第8-10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584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