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4讲转化与化归思想都有|f(x)|≤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a≥21.(2013年江西)设f(x)=3sin3x+cos3x,若对任意实数x解析:f(x)=3sin3x+cos3x=2sin3x+π6,|f(x)|max=2,∴a≥2.2.(2013年大纲)记不等式组x≥0,x+3y≥4,3x+y≤4,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若直线y=a(x+1)与D有公共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图D40解析:如图D40,将点A0,4,C1,1与D-1,0求斜率得最小值为12,最大值为4.答案:12,43.(2013年湖南)已知a,b是单位向量,a·b=0.若向量c满足|c-a-b|=1,则|c|的最大值为()A.2-1B.2C.2+1D.2+2答案:C解析:a,b是单位向量,a·b=0.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知,|a+b|=2,又|c-a-b|=1,则|c|的最大值为2+1(当且仅当向量c与向量a+b同向时取最大值).A.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2011年湖北)若实数a,b满足a≥0,b≥0,且ab=0,则称a与b互补,记φ(a,b)=a2+b2-a-b,那么φ(a,b)=0是a与b互补的()答案:C解析:若实数a,b满足a≥0,b≥0,且ab=0,则a与b至少有一个为0,不妨设b=0,则φ(a,b)=a2-a=a-a=0;反之,若φ(a,b)=a2+b2-a-b=0,a2+b2=a+b≥0,两边平方,得a2+b2=a2+b2+2ab⇔ab=0,则a与b互补.故选C.1.解决数学问题时,常遇到一些问题直接求解较为困难,通过观察、分析、类比、联想等思维过程,选择运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进行变换,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新问题(相对来说,对自己较熟悉的问题),通过新问题的求解,达到解决原问题的目的,这一思想方法我们称之为“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2.化归与转化思想的实质是揭示联系,实现转化.除极简单的数学问题外,每个数学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转化为已知的问题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解决数学问题就是从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思想,解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步步转化的过程.数学中的转化比比皆是,如未知向已知转化,复杂问题向简单问题转化,新知识向旧知识的转化,命题之间的转化,数与形的转化,空间向平面的转化,高维向低维转化,多元向一元转化,高次向低次转化,超越式向代数式的转化,函数与方程的转化等,都是转化思想的体现.3.转化有等价转化和非等价转化.等价转化前后是充要条件,所以尽可能使转化具有等价性;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不等价转化,应附加限制条件,以保持等价性,或对所得结论进行必要的验证.4.化归与转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熟悉化原则: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以利于我们运用熟知的知识、经验和问题来解决.(2)简单化原则:将复杂的问题化归为简单问题,通过对简单问题的解决,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目的,或获得某种解题的启示和依据.(3)和谐化原则:化归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使其表现形式更符合数与形内部所表示的和谐的形式,或者转化命题,使其推演有利于运用某种数学方法或其方法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4)直观化原则:将比较抽象的问题转化为比较直观的问题来解决.(5)正难则反原则:当问题正面讨论遇到困难时,可考虑问题的反面,设法从问题的反面去探求,使问题获解.5.常见的转化与化归的方法对于立体几何问题,通常要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对于多元问题,要转换为少元问题,对于高次函数,高次方程问题,转化为低次问题,特别是熟悉的一次,二次问题,对于复杂的式子,通过换元转化为简单的式子问题,等等.函数、方程与不等式之间的转化与化归函数、方程与不等式就像“同胞三兄弟”,解决方程、不等式的问题需要函数帮助,解决函数的问题也需要借助于方程、不等式.因此通过函数、方程与不等式之间的转化与化归可以将问题化繁为简.解:由以上分析,问题转化为二次方程ax2+2x-2a-1=0.在区间[-1,2]上恰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由y=f(x)的图象(如图1所示),得等价不等式组:图1例1:已知二次函数f(x)=ax2+2x-2a-1,其中x=2sinθ0θ≤7π6.若二次方程f(x)=0恰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x1和x2,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Δ=4+4a2a+10,-1-22a2,af-1=a-a-3≥0,af2=a2a+3≥0.解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3,-32.【思维点拨】注意0θ≤7π6,则-1≤2sinθ≤2,即-1≤x≤2,问题转化为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根据图象得出等价的不等式组.本题体现了函数与方程的转化、数与形的转化,直观明了.【配对练习】)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A.[-1,0]B.[-1,+∞)C.[0,3]D.[3,+∞)1.(2013年大纲)若函数f(x)=x2+ax+1x在12,+∞是增函答案:D解析:f′(x)=2x+a-1x2≥0,a≥-2x+1x2在12,+∞恒成立,a≥-2x+1x2max,而-2x+1x2在12,+∞单调递减,-2x+1x2max=-1+4=3,即a≥3.故选D.陌生的问题与熟悉的问题之间的转化与化归解决新定义问题,首先要把定义读懂理解透,把陌生的新内容转化为熟悉的已知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熟悉的问题.+4x+1,g(x)=mx+5.(1)当m0时,求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2)是否存在小于零的实数m,使得对任意的x1,x2∈[1,2],都有g(x1)-f(x2)≤1,若存在,求m的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2:(2013年湖北黄冈一模)已知函数f(x)=13mx3-(2+m2)x2解:(1)∵f(x)=13mx3-(2+m2)x2+4x+1.∴f′(x)=mx2-(4+m)x+4=(mx-4)(x-1),当m0时,f′(x)=mx-4m(x-1)①若4m1即0m4,当x∈(-∞,1)∪4m,+∞时有f′(x)0,当x∈1,4m时有f′(x)0,∴当0m4时,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4m,+∞;②若m=4时,f′(x)=4(x-1)2≥0,∴m=4时,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③若04m1,即m4,当x∈(-∞,4m)∪(1,+∞)时有f′(x)0,当x∈4m,1时有f′(x)0,∴m4时,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4m],[1,+∞).(2)当m0时,f′(x)=mx2-(4+m)x+4=mx-4m(x-1),且4m1.∴当x∈(1,+∞)时,f′(x)0,∴当m0时,f(x)在[1,2]上单调递减且g(x)=mx+5在[1,2]上单调递减.∴x∈[1,2]时,f(x)min=f(2)=23m+1,g(x)max=g(1)=m+5,依题意g(x)max-f(x)min=(m+5)-23m+1≤1,解得m≤-9,综上所述,存在m∈(-∞,-9],对任意的x1,x2∈[1,2]都有g(x1)-f(x2)≤1成立.【思维点拨】是否存在小于零的实数m,使得对任意的x1,x2∈[1,2],都有g(x1)-f(x2)≤1,这句话比较抽象,其实质就是[g(x1)-f(x2)]max≤1,而[g(x1)-f(x2)]max=g(x)max-f(x)min,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我们非常熟悉的求最值得问题了.【配对练习】2.从点P(x,3)向圆C:(x+2)2+(y+2)2=1作切线,切线PA的长度最短为()答案:BA.4B.26C.5D.112解析:点P(x,3)在直线y=3上,圆C的半径r=1,显然有|PA|=|PC|2-r2=|PC|2-1,“PA长度最短”实质上就是“PC长度最短”的“伪装”,|PC|min=|-2-3|=5,即|PA|min=52-1=26.空间与平面、未知与已知之间的转化与化归研究立体问题常常以平面为基准,把立体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把曲线问题转化为直线问题,把空间角与距离的计算总是转化为平面内来求解,这就是空间与平面之间的转化与化归.例3:若方程x4+ax2+a2-1=0有且仅有一个实根,那么)实数a值的个数有(A.1个C.3个B.2个D.4个解:(方法一)设f(x)=x4+ax2+a2-1,则f(x)为偶函数⇒f(x)与x轴交于原点⇒a2-1=0⇒a=±1,经检验a=-1原方程有三个实数根,不合题意.故选A.(方法二)设x2=t≥0,方程x4+ax2+a2-1=0转化为一元二次t2+at+a2-1=0,原方程x4+ax2+a2-1=0有且仅有一个实根,等价于t2+at+a2-1=0有一负根一零根,a2-1=0,a=±1,经检验a=-1原方程有三个实数根,不合题意.故选A.【思维点拨】t2+at+a2-1=0有两正根⇔方程x4+ax2+a2-1=0有4个不同实根;t2+at+a2-1=0一正根一零根⇔方程x4+ax2+a2-1=0有3个不同实根;t2+at+a2-1=0有一正根一负根⇔方程x4+ax2+a2-1=0有2个不同实根;t2+at+a2-1=0一负根一零根⇔方程x4+ax2+a2-1=0有1个实根;t2+at+a2-1=0有两负根或无根⇔方程x4+ax2+a2-1=0有无实根.【配对练习】3.如图2,有一圆柱形的开口容器(下表面密封),其轴截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P是BC中点,现有一只蚂蚁位于外壁A处,内壁P处有一米粒,则这只蚂蚁取得米粒所需经过的最短路程为____________.图2解析:把圆柱侧面展开,并把里面也展开,如图D41所示,则这只蚂蚁取得米粒所需经过的最短路程为展开图中的线段AP,则AB=π,BP=3,AP=.图D41答案:π2+9π2+9
本文标题:[原创]2014年《高考专题提升》数学(文科) 第二部分 第4讲 转化与化归思想[配套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846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