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创新、增长和平等:智利国家竞争力分析与展望
创新、增长和平等:智利国家竞争力分析与展望·张勇内容提要智利国家竞争力的世界排名在拉美国家中始终处于前列。政局稳定带来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以低通货膨胀、高增长为特征的宏观经济直接体现竞争力,贸易开放和投资增长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双引擎”,公共财政盈余为提高社会领域竞争力提供了保障,高效的商业环境和积极的产业政策赋予微观企业巨大活力是智利竞争力的突出特征。但是,出口过度依赖于初级产品的倾向可能削弱经济可持续增长能力;教育发展不足将加深社会不平等趋势;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将制约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劳动力市场体制僵化将抑制智利企业的经济活力;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将促使社会保障改革提速。关键词竞争力创新增长平等收稿日期:2008-08-04作者简介:张勇,男,2008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经济室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北京100007)一智利国家竞争力排名情况及解析世界上最权威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机构世界经济论坛(WEF)①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②的年度数据表明,智利国家竞争力的排名在拉美国家中始终处于前列。根据2008年5月IMD发布的《2008年世界竞争力年度报告》,智利国家竞争力的排名是第26位,与2007年相同。从历史纵向看,2003~2008年智利竞争力保持稳定,多数年份排名居第26位,只有2005年曾大幅跃升(排名第19①世界经济论坛(WorldEconomicForum,WEF)是一个非官方的国际组织,每年发布《全球竞争力报告》。2000年迈克尔·波特教授为WEF设计了“企业竞争力指标”(BusinessCompetitivenessIndex,BCI)。2001年WEF邀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杰福瑞·萨奇教授(JeffreyD.Sachs)和地球研究所约翰·麦克阿瑟教授(JohnW.McArthur)共同设计了“全球竞争力指标”(GlobalCompetitivenessIndex,GCI)。“全球竞争力指标”同“企业竞争力指标”共同构成WEF评估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其中以GCI为主要指标,BCI为辅。2008年样本131个,评估指标155个。②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InstituteforManagementDevelopment,IMD)是全球顶尖商业管理学院,每年发布主要国家竞争力的年度报告,即《世界竞争力年度报告》。2001年IMD对沿用多年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较大改动,将原来的8大要素(国内经济、国际化程度、政府政策、金融环境、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和国民素质)归类为4组:经济发展、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基础设施。2008年样本55个,评估指标323个。位)。从现实横向看,尽管每个国家的排名会出现略微波动,但拉美主要国家的相对位置基本没有发生变化③,智利竞争力始终位于拉美国家首位。根据2007年10月WEF公布的《2007~200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智利全球竞争力(GCI,核心指标)排名在第26位,较上一年度上升1位,企业竞争力(BCI,辅助指标)排名第29位,居拉美国家之首。从两家机构评估侧重点看,WEF倾向于研究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因素,而IMD更重视国家向企业提供具有竞争力环境的能力。在这两家机构的评估体系④中,智利都稳居拉美国家首位,这说明智利不仅在决定经济增长因素方面优势明显,而且在国家层面制度创新与供给也具有比较优势。现以世界经济论坛的指标体系做以解析。根据WEF的标准,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演变要经过三个阶③2003~2008年拉美7国的竞争力排名基本维持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这个顺序(2007年除外)。④IMD的指标体系是经济表现(国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就业、价格)、政府效率(公共财政、财政政策、制度框架、商务法律、社会框架)、企业效率(生产率和效率、劳动力市场、金融、管理实践、态度和价值观)和基础设施(基本的基础设施、技术基础设施、科学基础设施、健康与环境、教育)。WEF的指标体系是基本因素(体制、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稳定、健康和初级教育)、效率提高(高等教育和培训、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成熟度、技术准备度、市场规模)、创新因素(商业成熟度和技术创新)。1段:要素驱动型、效率驱动型和创新驱动型。目前智利正处于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人均GDP处于3000~9000美元,基础要素、效率提高和创新因素所占的比重分别为40%、50%和10%。同属于这一阶段的主要拉美国家还有阿根廷、巴西、哥斯达黎加、墨西哥、秘鲁、乌拉圭等(见图1)。图1世界经济论坛划分的国家竞争力的三个阶段资料来源:作者根据文献归纳整理。从WEF各项二级指标排名看,2007~2008年智利的基本因素、效率提高和创新因素排名均高于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在体制、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稳定、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成熟度和商业成熟度这7个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见表1)。宏观调控有序、经济自由化、私有化进程启动较早以及公共制度运行透明、高效,使智利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这种稳定的宏观经济(经济稳定排名全球第12位)为基础设施升级、教育体制改善以及执行减贫项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在一个稳定、可预期的监管框架内,经济自由化进程加速,有力地促进了要素市场的发展。这突出表现在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上,两者的全球竞争力分别排在第14位和第26位。智利拥有发达、成熟的金融市场,金融深度占GDP的比重达到64%,其中包括现代养老金计划所支持的产权市场。尽管智利在拉美地区、甚至在全球范围内都证明了强大的竞争力,但是阻碍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的因素还是存在的,尤其是相对劣势的教育体制成为发展的“瓶颈”。初级教育和高等教育及培训分别列全球第95位和42位。因此,未来智利应该着眼于在各个层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劳动力效率,进而增强国家的创新潜力,尤其是在研发过程中要注重提高研究机构和产业之间合作的层次和规模。目前智利创新排名第45位,低于巴西。表1拉美4国GCI指数12项指标比较智利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竞争方式转变Ⅱ要素(60%);效率(35%);创新(5%)。如印度竞争方式转变Ⅰ(中国、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高竞争力水平创新驱动要素(20%);效率(50%);创新(30%)。如美国效率驱动要素(40%);效率(50%);创新(10%)。如智利要素驱动人均GDP<2000美元3000~9000美元>17000美元2基本因素体制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稳定健康和初级教育效率提高高等教育和培训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成熟度技术准备度市场规模创新因素商业成熟度技术创新5.174.834.565.865.424.584.414.934.965.173.894.154.064.653.483329311270284228142642473632453.823.323.073.665.234.124.013.83.964.143.355.443.994.483.510110478126845564971047355104139444.533.623.555.365.594.173.834.234.094.283.235.343.664.223.115685613555507261926760136054714.132.993.034.915.613.754.223.533.493.492.964.833.443.972.918312381645478511151291147823837591注:得分范围1~7分,样本国家131个。资料来源:世界经济论坛:《2007~200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二智利国家竞争力的主要特征通过对比IMD《2008年世界竞争力年度报告》和WEF《2007~200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有关智利竞争力的分析,不难发现两个机构对于智利的评估具有共同的基础,这些基础恰好反映了智利竞争力的突出特征。(一)政局稳定带来经济政策的连续性1990年智利恢复文人当政之后,先后由艾尔文总统、弗雷总统和拉戈斯总统领导的文人政府都坚持了经济改革的连续性,并审时度势地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加强了解决社会问题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政策和措施,同时又利用重返国际舞台的机会,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2005年9月智利举行修宪后的首次大选,中左翼政党联盟候选人米歇尔·巴切莱特赢得大选,成为智利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至此,中左翼政党联盟赢得自1990年民主化以来的“四连胜”,正是这种稳定保证了经济政策前后的连续性,为智利专心提升国家竞争力提供了充足时间。(二)宏观经济直接体现竞争力1991年,智利央行制定了通货膨胀目标制。最初人们只将其理解为官方的预期,而不是正式或“硬性”目标。但是,后来央行成功地抑制了通货膨胀,将通货膨胀率从1991年超过20%降低到1994年的11.5%,人们才相信这是硬性目标,并将其归功于央行。2000年5月,智利最终实施了全面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将通货膨胀目标设在3%,上下各浮动1%。根据智利央行的数据,2000~2007年智利通货膨胀率平均值为3.1%,在这8年中通货膨胀率位于2%~4%区间的时间占到68.8%,而低于2%或超过4%的时间占到31.2%。应该说,智利央行出色地完成了既定目标。与此同时,智利经济保持高速增长。1990~2007年年均实际GDP增长率达到5.4%,失业率年均为8.1%。这种稳步增长、预期向好的经济局面无疑为衡量智利竞争力打下良好基础。(三)贸易开放和投资增长提升竞争力通过降低关税、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构建辐射全球的活力中心。20世纪70年代,智利开始了贸易领域的改革,从出口政策入手,鼓励本国产品出口,增加外汇收入,继而改变传统的进口限制政策,推进贸易领域的自由化。降低关税和消除非关税壁垒是贸易自由化措施的核心。1973年智利平均关税为394%,最高关税为500%。1974年起改革关税,经过3年零8个月(到1977年8月),最低关税降为10%,最高关税降为35%。①2004年拉美地区平均关税为11.38%,而智利平均关税仅为4.9%,远低于巴西(13.1%)、墨西哥(14.6%)和阿根廷(11.4%)。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智利与世界许多国家和国家集团签署了不同程度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②其中包括与欧盟、P4(文莱、智利、新西兰和新加坡)签订的经济联系协定;与加拿大、中美洲、中国、哥伦比亚、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日本、韩国、墨西哥、巴拿马、秘鲁和美国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与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南共市和委内瑞拉签订的经济互补协定;与古巴和印度签订的特惠协定。③目前,智利正在与泰国、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进行自由贸易谈判。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为智利的优势产业开辟了广阔的国际市场,提升了出口部门的国际竞争力,使出口部门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外国直接投资推动了经济增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的数据,1990~2000年流入智利的FDI占总固定资本形成比重年均为22.2%。2004~2006年分别达到39.2%、28.4%和28.3%,远高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平均水平(24.1%、16.1%、15%)。而智利的FDI流入存量占GDP的比重由1990年的30%跃升到2000年的60.8%,2004~2006年该比重维持在60%左右,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在2006年仅为26.7%。以上两项指标表明外国直接投资对智利经济增长贡献很大。(四)公共财政盈余为提高社会领域竞争力提供了保障智利文人政府当政以来适度限制公共开支,根据形势变化对增值税率进行一定幅度内的或上或下调整,建立稳定化基金(Fondodeestabilización),保持公共财政相当于GDP1%的结构性盈余等手段,逐步形成了一种稳健的、负责任的财政政策。该政策的功能在近年来主要
本文标题:创新、增长和平等:智利国家竞争力分析与展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598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