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说课稿-(复习课)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说课稿中宁二中陈宏红一、教材内容分析(一)教学内容及地位《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是八年级上册第15章人体内平衡的维持第一节内容。这节内容一共分五课时,我要讲的是第四课时,主要讲血液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生理特点和功能,三种血细胞的比较。(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七年级生物学习了人体的营养、人体的呼吸,也知道本章包括血液、血管、心脏、输血与血型、血液循环五部分。前面两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血管和心脏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血液的组成和生理功能,这一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节课就是把这些知识通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观看视频,教师细致的讲课让学生彻底的理解。(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血液的成分及功能。(2)区别比较三种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2)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2)联系实际,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3)鼓励学生勤思考,做到学以致用。(四)教学重点、难点(1)血液的成分及功能(2)区别比较三种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五)课前准备教师:1.收集相关的素材并制作多媒体的课件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二、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章内容,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熟悉的话题创设情景引入复习课,再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回忆血管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最后通过习题巩固知识,从而解决本章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达到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的目的三、学法引领学生已具有了一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选用的学法指导是分析法、迁移法。四、教学流程(一)新课的导入多媒体展示并讲述:“最近万州的天气变化得特别快,一会儿艳阳高照天气热得不得了,过了几天又下起大雨来,温度又随之降低。你瞧,这一不小心小明生病了,痛苦的小明又是咳嗽又是流鼻涕,更要命的是让小明英俊的形象都没有了,没有办法的小明只有去医院看医生,医生再了解了小明的情况后,先让小明去做个血液化验,看看小明的血液各项指标是否符合标准。”学生在听到这件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事情和看到这些有趣的图片时,个个脸上露出想知道小明血液化验的结果,这时我适时提出质疑:“那大家知道,在进行血液化验的时候要化验血液中的哪些成分吗?你知道血液的组成吗?”学生略加思考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见解。通过这样的设计,开端引趣,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到课堂上来,为他们创设教学情景。(二)新课讲授1.成年人血液的总量为体重的7%-8%。估算一下你身体内的血量是多少?2.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播放视频——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学生认真观看后,能够说出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小组讨论分析血浆的成分及其功能,教师出示血浆的而成分饼状图,血浆中有90%的水分,7%的蛋白质,3%的葡萄糖、无机盐、代谢废物等。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3.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课本11页的图片15-12然后,说出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人血细胞的种类和特点。红细胞----红色、圆饼状、数量最多;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数量最少;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数量较多。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数量和功能的比较。教师总结归纳。(利用课件上的一张图片概括了血液的组成及其功能)4.分析血常规化验单正常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比较稳定,如果人体内的血细胞数量发生不正常变化,就表明可能患有某些疾病。指导学生分析课本13页的血常规化验单,检测结果是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都低于正常值,说明此人患有贫血病。如果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那么可能患有发炎或者白血病。(三)课堂小结1.血液的组成及功能2.三种血细胞的比较3.会分析血常规化验单(贫血)(四)布置作业章末练习题第三题做书上。五、教学效果预测这节课学生通过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实验,很容易理解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完了紧接着分析了血浆的组成和功能,教师细致的讲解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又通过观察人的血细胞涂片,让学生感性的认识三种血细胞的形态特点。然后学生分小组自学讨论,完成三种血细胞的比较,教师再搭配动画视频解释加深学生的理解,巩固记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理解掌握之后,学以致用学会分析人的血常规化验单,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时,人可能患有贫血病。
本文标题: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说课稿-(复习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460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