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5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2015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材与不材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①,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②得终其天年③。”夫子④出于山,舍于故人⑤之家。故人喜,命竖子⑥杀雁⑦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⑧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⑨?”庄子笑曰:“周⑩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选自《庄子·山木》)【注释】①大木:大树。②不材:不成材。③天年:自然寿命。④夫子:指庄子。⑤故人:旧友,朋友。⑥竖子:童仆。⑦雁:鹅。鹅由雁驯化成,故亦称鹅为雁。⑧奚:疑问代词,这里的意思是“何”“哪一个”。⑨何处:如何自处。指在材与不材间选择哪种以立身自处。⑩周:庄子姓庄名周,古人自称时称名。【译文】庄子在山中行走,见到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伐木的人停在树旁却不去砍伐。问他原因,回答说:“没有可用的地方。”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得以尽享它自然的寿命。”庄子从山中出来,寄宿在老朋友家中,朋友很高兴,命童仆杀鹅招待客人。童仆请示说:“有一只鹅能鸣叫,有一只不能鸣叫,请问杀哪一只?”主人说:“杀那只不会鸣叫的。”第二天,弟子向庄子问道:“昨天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得以尽享自然寿命,今天主人的鹅,因不成材而被杀。先生将在这二者之间如何立身自处?”庄子笑着说:“我将处在成材与不成材之间。”【演练】1.指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A.命竖子杀雁而烹之唉!竖子不足与谋B.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C.先生将何处玉人何处教吹箫D.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骤雨不终日2.指出下列“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A.庄子行于山中舍于故人之家。B.夫子出于山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弟子问于庄子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D.以授之于有司以其无礼于晋3.与“请奚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吾属今为之虏矣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C.沛公安在D.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4.对于“木”“雁”的存、亡,庄子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你如何看待他的观点?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2)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名实论□〔北齐〕颜之推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①,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②,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③,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④,享鬼神之福祐,非所以求名也⑤;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⑥,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⑦,非所以得名也。(选自《颜氏家训·名实》)【注释】①德艺:德行与才能。周厚:丰厚。②姝丽:美丽。③令名:这里指美好的声誉。④体道:躬行正道。合德:合乎道德。⑤非所以……也:不是用来做……的。⑥荣观(ɡuān):犹荣名,荣誉。⑦干(ɡān):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如干禄。【译文】名誉对于实际来说,就如同容貌对于镜中之像。(如果)德行与才能丰厚,那么声誉一定好;(如果)容貌和神色美丽,那么镜中之像一定美丽。现在不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却要在世上求得好名声的人,(就)如同相貌非常丑陋(的人)却要求在镜子中有美丽的容貌。贤良有才能的人不慕声誉,一般人树立名声,才德差的人以不正当手段获得名声。不慕声誉的人,躬行正道,合乎美德,享有鬼神的保佑(而有名),并非是真的追求声誉;树立名声的人,修养品德,行为谨慎,担心好的名声不显著,并非是真的退让名誉;以不正当手段获得名声的人,外表忠厚,内心狡诈,追求表面华美的虚名,并非是真的获得美名。【演练】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A.两个“厚”字相同,两个“貌”字不同B.两个“厚”字相同,两个“貌”字也相同C.两个“厚”字不同,两个“貌”字相同D.两个“厚”字不同,两个“貌”字也不同2.与“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的“则”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B.非死则徙耳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3.对加点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善,美好)B.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祐。(道,事理,规律)C.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让,责备,责怪)D.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干,动词,求取)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2)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5.结合上文,联系生活,请谈谈你对“名”与“实”的认识。禁浮华诏□〔北齐〕文宣帝顷者风俗流宕①,浮竞②日滋。家有吉凶,务求胜异。婚姻丧葬之费,车服饮食之华,动③竭岁资,以营④日富。又奴仆带金玉,婢妾衣罗绮。始以创出为奇,后以过前为丽。上下贵贱,无复等差。今运属惟新⑤,思蠲⑥往弊,反朴还淳,纳民轨物⑦。可量事具立条式,使俭而获中⑧。(选自《北齐书·文宣帝纪》)【注释】①顷者:近来。流宕:这里指放荡,不受约束。②浮竞:争名夺利。③动:这里指常常。④营:这里指谋求。⑤运:时运,天命。惟新:更新。古人把国家建立说成是禀受天命。这句是说北齐国新建立。⑥蠲(juān):除去,免除。⑦纳民:使臣民有约束。轨物:使事物规范化。⑧中:适中,适度。【译文】近来世风民俗放荡而不受约束,争名夺利(的风气)日益增长。家里一有喜事或丧事,一定要(办得)奇妙出众。婚姻丧葬的花销,车子礼服饮食的奢华,常常是用尽一年的财物,来谋求一天的富足。甚至奴仆(都)佩戴黄金珠玉,侍女(都)穿着绫罗绸缎。开始的人以初次出现为新奇,后来的人以超过前人为华丽。地位高低,富贵贫贱,不再有什么等级差别。现在我国新立,欲除去以往的弊端,复归于朴实淳正,使臣民有约束,使事物规范化。可以根据事实状况(来)具体订立条文法规,使(人们)节俭(一些)而适度。【演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顷者风俗流宕,浮竞日滋竞:比赛B.动竭岁资,以营日富营:经营C.上下贵贱,无复等差等:等级D.今运属惟新,思蠲往弊运:气数,命运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顷者风俗流宕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B.①车服饮食之华②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C.①动竭岁资,以营日富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D.①后以过前为丽②吾属今为之虏矣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家有吉凶,务求胜异。译文:(2)纳民轨物,可量事具立条式,使俭而获中。译文:4.“奴仆带金玉,婢妾衣罗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情况?答:游大字院记□〔北宋〕欧阳修六月之庚①,金伏②火见③,往往暑虹昼明,惊雷破柱,郁云④蒸雨⑤,斜风酷热,非有清胜⑥不可以消烦炎,故与诸君子有普明后园之游。春笋解箨⑦,夏潦⑧涨渠,引流⑨穿林,命席⑩当水k,红薇l始开,影照波上,折花弄流,衔觞m对弈。非有清吟啸歌,不足以开欢情,故与诸君子有避暑之咏。太素最少饮,诗独先成,坐者欣然继之。日斜酒欢,不能遍以诗写,独留名于壁而去。他日语且道之,拂尘视壁,某人题也。因共索旧句,揭n之于版,以志o一时之胜,而为后会之寻p云。(选自《欧阳修全集》)【注释】①庚:伏天。我国农历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入伏。故常用“庚”来代指伏天。②金伏:金气伏藏。庚,五行属金,指庚日过去,炎热的伏天开始。③火见:心星出现。火,心星,二十八星宿之一,每年农历六月黄昏出现在正南,也是说明时令为夏季。④郁云:浓云。⑤蒸雨:闷热的雨。⑥胜:事物优越美好的叫胜。⑦箨(tuò):竹笋外面的壳。⑧夏潦(liǎo):夏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⑨引流:挖沟引水,以便进行流觞饮酒的活动。⑩命席:安排座位。k当水:面对流水。l红薇:紫薇花的一种,因花为红色故称红薇。m衔觞(shānɡ):饮酒。觞,酒杯。n揭:公布。o志:记载。p寻:重温。【译文】六月的三伏,天气炎热,心星出现。常常暑季的彩虹白天显明,惊人的雷声似能劈破柱子。浓云郁积,雨点闷热,热风夹杂着酷暑。没有清雅优美的事物就不能消除烦恼炎热。所以和几位朋友有了普明院后园的游玩。春天的竹笋已脱落外壳,夏季的雨水涨满水渠。引水流穿过树林,面对流水安排座位。红薇刚刚开放,花影映照水波上。折枝花朵抚弄流水,饮酒下棋。没有清雅的吟诵、长啸的歌声,就不能放开胸怀纵情欢乐,所以和几位朋友做了避暑的诗咏。(张)太素最不善饮酒,诗却最先吟成,其余在座者欣然相继。太阳偏西酒饮欢畅。不能逐一题写每个人的诗句,只能将同游者的姓名题在壁上,然后离去。日后有一天谈论起来,拂去尘埃看墙壁有某人的题名,于是索取当日同游者的诗句,公布在版壁上,来记载这一时刻的美好,以便日后相会时可以重温。【演练】1.下列词组的结构,和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惊雷破柱B.夏潦涨渠C.衔觞对弈D.红薇始开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六月之庚故与诸君子有避暑之咏B.不足以开欢情非有清胜不可以消烦炎C.以志一时之胜驴不胜怒,蹄之D.故与诸君子有普明后园之游遂与外人隔绝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拂尘视壁,某人题也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此亡秦之续耳D.安求其能千里也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有清吟啸歌,不足以开欢情,故与诸君子有避暑之咏。(2)日斜酒欢,不能遍以诗写,独留名于壁而去。朱竹君先生传□〔清〕姚鼐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著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集之道甚备。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为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之,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文襄大憾。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上使其弟代之,归数月,遂卒。先生为人,内友于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唯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知不衰,时于其间属文。其文才气奇纵,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备,所欲言者无不尽,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皆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姚鼐曰: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余,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极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先生暮年,宾客转胜,入其门者,皆与交密,然亦劳矣。余南归数年,闻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殁年才逾五十,惜哉!当其使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赋诗,游山水,幽险皆至。余间至山中崖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译文】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和他的弟弟石君珪,年少时都以会写文章而出名。先生于乾隆十九年中进士,授官编修,后升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因过降级,又重为编修。先生起初受到诸城刘文正公赏识,被认为是疏朗俊伟奇特之士。后来到安徽,遇到皇上下诏搜求散佚的书籍,先生上奏说翰林院著有《永乐大典》,里面有很多当世见不着的古书,请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搜寻校阅,并且陈述的搜集方法也十分完备。当时刘文正公在军机处,却不高兴,认为不是紧要的政事而徒增烦恼,打算建议让这事停下来,而唯独金坛文襄公认为先生的奏议很好,跟刘文正公坚决争执,最终采用先生的意见上奏给了皇上,四库全书馆从此启动了。先生进入京城,住在馆中,纂修《日下旧闻》。不久,文正公去世,文襄公任四库馆事务总裁
本文标题:2015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635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