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中国古典家具鉴赏——木有艺术中国古典家具是在生活、工作或社会实践中供人们坐、卧或支承与贮存物品的一类器具,泛指具有中国古典风格的家具种类,包括旧式家具和仿古家具、民间家具和宫廷家具、软木家具和硬木家具、漆木家具和雕刻家具。就是近现代制品,只要具有中国古典风格,均可称为中国古典家具。严格意义的中国古典家具则指民国之前具有典型中国古典风格的旧式家具,而不是近代或现代仿古家具。2简述古人是席地而坐,室内以床为主,地面铺席;再后来出现屏、几、案等家具,床既是卧具也是坐具,在此基础上又延生出榻等。到商、周、秦、汉、魏各时期,没有太多变化,有凳、桌出现,但不是主流。该架鼓做工精美,体现了战国时期中国家具的艺术成就。彩绘虎座鸟架鼓·战国·(图)•漆家具时期楚式家具(周代至南北朝)•垂足坐的高型家具达到了普及宋式家具(隋唐至元代及明朝早期)•中国古典家具的黄金时期明式家具(明中期至清早期)•巴罗克的艺术风格“西化”清式家具(清中期以后)3中国古典家具的演变(一)按风格演变中国家具是从低到高逐渐演变的,它最早起源于席地而坐的席,逐渐发展到垂足而坐的坐具。最早最原始的家具是坐卧铺垫用的席,人们日常生活或跪或盘腿而坐,配以低矮的家具。这时候,为了阻挡风寒,是用帷幕围起而成为室的。汉代之前,最具代表性的是漆木家具,漆案和漆几是普遍使用的家具。在汉代之前,人们席地而坐。到了汉代,一种供坐卧的家具----榻,已经被广泛使用。这时候,屏风代替了帷幕,但几和案依旧盛行。东汉时,桌子出现,形状与现代方桌类似。汉末,胡床传入中原,两木相交叉,床面用绳索连成,开合自如,携带方便,很象后来的交椅(见左图),又象今天的马扎(见右图),这可能就是椅子的前身。魏晋以后,因房屋增高,居住面积加大,家具也相应加高,种类日益繁多。晋代的床已与今天相差不多了。4楚式家具(周代至南北朝)风格楚式风格实际上就是中国早期的漆家具,中国人最早使用天然漆的年代尚不能确定,但最迟在西周时已广泛使用于某些阶层。在战国时期,漆器在中国真正达到了普及。战国时期,有七个强大的诸侯国,史?quot;战国七雄,南方的楚国为其中的一国,因为楚国一带是中国最重要的漆树种植地区,楚国的漆家具也最为发达。漆器由于自身的优质耐久,防腐防潮适于装饰,受到了全社会的欢迎。从周代至南北朝,漆家具一直是中国家具体系的主流,如果从皇家御用和上流社会的使用来看,漆家具的主流地位一直保持到清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令西方人称奇的巧夺天工的铆榫结构,在战国时代就大局初定,并经过二千多年的不断改进、发展,形成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特征,沿用至今。1977年湖北随州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此箱为长方形,箱盖隆起,箱盖箱底四周有把手,可合在一起。箱身黑漆红纹,非常精美。到了隋代,凳与现在基本相同了。而在唐代,桌子增多,椅子出现,柜已是居家必备用具。唐代是高形椅桌的起始年代,椅子和凳子开始成为人们的主要坐具。唐代的椅子已是种类繁多,除扶手椅、圈椅、宝座外,又有不同材质的竹椅、漆木椅、树根椅、锦椅等。宋代是中国家具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至宋代,垂足坐的高型家具达到了普及,成为人们起居作息用家具的主要形式。与前代相比,宋代家具种类更多,各类高形家具基本定型,有床、桌、椅、凳、高几、长案、柜、衣架、屏风、巾架、曲足盆架、镜台等等,有的家具上面还有雕刻的饰件,从品类到形制都不断完善和演进。宋代的家具在形式上已经具备了明代家具的各种类型,为中国古典家具在明清达到鼎盛打下了基础。5宋式家具(隋唐至元代及明朝早期)五代画家周文矩《重屏会棋图》中所表现的五代时期家具。有趣的是画中的屏风上绘着的是另一幅《重屏会棋图》一般认为,宋代家具从以下三个方面脱颖而出:1。开始仿效建筑梁柱木架的构造方法。2。开始重视木质材料的造型功能,出现了硬木家具制造工艺。3。注重椅桌成套配置与日常起居相适应。由于年代的久远,留存的家具实物并不多,对明代之前的家具,现代人对其的了解其实并不是知之甚详。从明代开始,人们才大量见到了各种货真价实的古典家具实物,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古典家具从明代中期至清前期(15~17世纪)终于发展到了顶峰,这一时期被称为中国古典家具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家具式样被称为明式家具。当时,由于交通的发达,印度、缅甸和东南亚一带出产的硬木材,如紫檀木、花梨木、铁力木、酸枝木等源源不断输入中国。这些木材色泽沉着,纹理优美,兼之质地坚硬细腻,适宜于制作精密的榫卯和进行细致的雕饰做出来的家具质朴而不俗,具有独特的美学个性和实用价值。加之当时社会经济繁荣,家具制作在技艺、造型上都有了飞跃的进步,各类家具的种类也空前发展。6明式家具(明中期至清早期)420×240×187mm,小巧玲珑。这是明代小箱的标准样式,四角用铜叶包镶,盖顶包角,正面云头拍子圆面叶,铜件均用卧槽平镶法,精致隽永。明代家具按不同的用材和工艺可分为:1。传统的漆饰家具(或叫彩绘漆家具,)。当时,雕添工艺将漆饰家具发展到了顶峰。2。新颖的硬木家具。出现了黄花梨、紫檀木、鸡翅木等硬木家具,这种高级硬木家具在当代受到国内外学术界一致赞赏。3。软木家具。以榆木等为代表的明代软木家具,在明代也达到了其高峰,在中国广远的各省乡间,现在还存在着大量的在设计水平和工艺技术两方面都不亚于硬木家具的所谓软木家具。4。竹藤、山柳制作的民间家具。由于此种家具较多在民间使用,传世珍宝不多。5。陶、石制作的家具。清前期家具基本上继承了明式家具风格,大致是从康熙年间开始,随着清王朝统治的强化,世俗民心的转变,清式家具较明式家具在数量比例上逐渐占了优势。雍正以后,在造型艺术、用料、装饰及色彩方面则与明代形成了迥异的风格。康雍乾时期,正值西欧古典艺术的巴罗克风格盛行。国外的传教士进入中国,也将巴罗克的艺术风格带入了中国。巴罗克家具的造型豪华奔放、雕琢细腻而形式夸张,它追求浪漫的华丽的装饰风采,家具外观是以不同的曲线和端庄的形式相结合。当时,制作家具的工匠充分发挥了雕、嵌、描绘等方法,并吸收了外来文化艺术,在家具形式上大胆创新,变肃穆为流畅,化简素为雍贵,一改前代风格,出现了稳重,华丽的清式家具。当时,在全国形成了几个家具制作中心,由于地域的辽阔,各地的家具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除了较多地保留了中国传统家具的传统形式外,在广州等沿海一带出现了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大而趋向于西化的家具。7清式家具(清中期以后)乾隆一代六十年,既是清帝国极盛的一代,又是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清式家具亦不例外。这一时期的清式家具,不仅也同步达到顶峰,而且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以及清上层社会的思想特征和气质,装饰过于繁复的清式家具,大多出自乾隆时期。至清末,清式家具与清王朝命运一样,衰败末落,清晚期出现了不少格调低俗的拙劣家具,让人观之不免引以为憾。长210mm,花几也称花架,承托花盆、盆景或其它小件摆设之用。此几虽是清代所制,但仍呈观出古朴浑厚的气质。8中国古典家具的演变(二)按家具种类演变桌案类:方桌、炕桌、香几、炕几、炕案、案桌(如书案、画案)、酒桌。椅凳类:宝座、交椅、圈椅、官帽椅、玫瑰椅、靠背椅、长凳、圆凳、马扎、绣墩。床榻类:榻、罗汉床、架子床和拔步床。柜橱类:亮格柜、圆角柜、方角柜、闷橱。架具类:架格、镜架、镜台、衣架、面盆架、灯台。其他类:如屏风、衣箱、印匣、药箱、枕凳、滚凳、甘蔗床等。[2]桌案类和椅凳类一样也是经历了从低到高、从简入繁的过程。明清家具作为中国家具木制家具的最高水平是毋庸置疑的,其中桌案类的发展更是代表了明清家具,尤其是桌案作为文化平台更是受到了自古到今文人雅士的推崇和竭力优化,桌案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文化进程的一个解读。桌案作为家具中的大器,其结构的维稳是至关重要的,桌案类的发展系统规范化得益于榫卯结构的完善。9桌案类黄花梨翘头案黄花梨霸王枨方桌椅凳类包括杌凳、坐墩、交杌、长凳、椅子、宝座,这几类又有各自的分类和进化规律。但总得进化规律是有矮变高,有简入繁。凳椅类家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人类从学会直立行走到使用工具到享受文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些家具在历史的长河中将是星河一点。附图中是明代和清代的家具典型,它代表了中国家具历史的一个进化点,这些家具在以后的发展中更多的是传承。10椅凳类铁力木四出头官帽椅明清两代的床榻类家具以榻、罗汉床、架子床、拔步床为主,后三者都是有榻演变而来。一般情况下只有床身,上面没有其他装置的为“榻”,榻在古代用的较多,但因古代房子多漏风,故榻的周围多用屏风来阻止风,后来在榻的周围安装三块围板顶替了屏风,从而形成“罗汉床”。古代的房子没有玻璃,为了透光多采用窗棂贴纸,但一捅即破,所以夫妻卧房及闺房自然在床上加帘阻挡,为便于挂床帘子设立了立柱及顶棚,久之形成“架子床”。架子床的形成促进了拔步床的发展,在增加了储物功能和过度脚踏间后形成拔步床。11床榻类橱柜主要是收藏日常衣物用品的家具。汉时出现,唐代沿袭汉代的格式,用于盛放衣物,而且,柜身的饰件更加华丽。唐代四足矮橱柜很流行。明式橱柜也很有特点,为橱柜结合起来的家具,形制与桌案相同。清式橱柜一改明式抽屉下设闷仓,常以门代之,使用方便,而且做工考究,面下设抽屉,抽屉下安柜门两扇,内装档板分为两层。门上装铜饰件,可以上锁。在室内陈设中不仅实用而且美观,一向为人们所喜爱。明清两代的橱柜种类很多,在做工上,其特点和风格与桌案一样,都有桌式和案式两种。12柜橱类《鲁班经匠镜》讲到有素衣架和花衣架两种,外间较为少见。当时的衣架与现在的衣架不同。现代衣架大多采用挂钩式或枝叉式,衣物多以脖领处挂在衣钩上。古人衣架,包括清代衣架,多采用横杆形式,两侧有立柱,上下承木墩底座,两座之间有横板或横枨,立柱顶端安横梁,两端长出立柱,尽端雕出龙凤纹或灵芝或云头之类。横杆之下安中牌子,上有透雕装饰,主要起牢固作用。13架具类明清古旧衣架古典书架榆木榆木是中国北方做家具最常用的木材。榆木有20多个品种。最高的榆树可以长到30多米,直径可达1米。榆木剖开后,它的边材呈黄褐色,芯材为淡褐色,纹理则象羽毛那样层层扩展。榆木不易干,也容易开裂。榆木的强度中等,耐腐朽,易加工。14中国古典家具制作用材榉木在中国,榉木主要集中生长在江苏、浙江和安徽。榉树可以长到30多米,直径可达1.5米。榉木纹理层层叠叠,比榆木更丰富,苏州工匠称其为“宝塔纹”榉木木质也比一般木材坚硬,但不算硬木。在明清家具用材中,榉木有重要地位,自古受人重视。榉木是苏州地区制作家具的普遍材料。北方也有不少榉木家具,多作明式造型及做工与黄花梨同,素为匠师和收藏家重视。江苏工匠常把榉木分成三类:黄榉、红榉和血榉。树龄不同造成了颜色和密度的差异。老龄且带赤色者被称“血榉,最为人所珍视。15中国古典家具制作用材楠木明代文献里常常提到,楠木为做家具的良材。楠木常被用来制作柜子和书架也可用来装饰柜门或制作文房用具。楠木生长缓慢,树干直,树高在到10至40米之间,直径在50到100厘米之间长江以南发现30多种楠木树种,尤其集中在西南,最好的楠木出自海南。楠木极为耐腐,常被用来做建材或造船。楠木易干,且木性稳定,不易开裂楠木纹理细腻,打磨后表面会产生一种迷人的光泽,常被称作“金丝楠木”是一种极高档之木材,其色浅橙黄略灰,纹理淡雅文静,质地温润柔和,无收缩性,遇雨有阵阵幽香。南方诸省均产,唯四川产为最好。明代宫廷曾大量伐用。现北京故宫及京城上乘古建多为楠木构筑。楠木不腐不蛀有幽香,皇家藏书楼,金漆宝座,室内装修等多为楠木制作。如文渊阁、乐寿堂、太和殿、长陵等重要建筑都有楠木装修及家具,并常与紫檀配合使用。可惜今人多不识之,常以拜物心理视之,觉得质不坚不重,色不深不亮,故而弃之。行内人视其质地有如下称呼:金丝楠、豆瓣楠、香楠、龙胆楠。另外,在山西等地民间,常称红木黄梨等硬木为“南木”,原意应为自南方的木材。乍听起来却极易与此“楠木”混同,不可不知。16中国古典家具制作用材核桃木山西吕梁、太行二山盛产核桃。核桃木为晋做家具的上乘用材该
本文标题:中国古典家具欣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639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