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对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重要性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对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重要性的几点思考作者:刘波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8年第03期【提要】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无价瑰宝,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让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去学会如何生存、学习以及为人处世。鉴于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本文将对小学教育阶段如何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与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教育教学重要性传统文化作为流传至今仍生生不息的文化结晶,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对其进行传承与保护。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有着明显的文化传播属性,尤其是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能够让他们充分了解传统历史文化,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从而立志成长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刚健有为、和为中、崇德利用、天人和谐的基本思想;二是重视人的修为,轻视对客观事物探索的价值取向;三是重视家族、血源的家庭伦理本位价值观。在小学教育教学当中渗透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让小学的教育目标更为清晰,以“礼”为基础,以“德”为主线,去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锻炼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宽容的为人处世态度,这些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都会产生正面且深远的影响。二、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一)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鉴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通常对于与其兴趣爱好相投、新颖具有趣味性的事物会产生极大的好奇,而对于过于抽象的概念则不敢兴趣。所以在选择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时,我们应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侧重内容的形象性与趣味性,进而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譬如,许多小学会要求学生学习《三字经》中的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故事,去告诫小学生许多做人的道理;《弟子规》中更有许多对人行为的规范,让学生在故事氛围中去理解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大学》《孟子》《中庸》等“四书五经”,并不可直接班上小学的教学课堂,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尚未达到能够理解这些著作的水平,所以需要基于兴趣激发与理解能力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可等到合适年龄在添加这部分传统文化内容。而基于小学生特点,可将其中的名言警句、诗词、格言等进行摘抄,让学生对优秀的文化遗产进行初步感知。龙源期刊网此外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并不能仅仅局限于诗词文的学习,类似于京剧、国画、书法等传统文化,都可作为小学教育教学阶段的内容,做好继承与发扬工作。(二)实行合适的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传统文化教育课的开设要充分利用小学生记忆能力强且可塑性高的特点,让他们能够大量接触传统文化作品,帮助其知义明理、修身养性,进而提高个人素养。然而小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十分有限,在理解传统文化方面需要进行一定的讲解,因此小学教师则应承担这一重责,不仅要对传统文化内容都充分了解,更应实行合适的教育方法,通过背诵、讲解、讨论等方式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自觉地进行经典著作的朗读,从中感悟人生。譬如在阅读传统启蒙读物《三字经》时,在《三字经》中许多经典故事都蕴含中为人处世的哲学道理,倘若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则完全失去其教育意义,所以教会应对其中的典故进行详细讲解,去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此外对于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师更应走出教室,带领学生深入当地的传统村落、博物馆等地,向学生讲述先人的智慧与勤劳,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为自己民族的文化感到深深的自豪。同时,学校还可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譬如在兴趣活动课中,可让学生学习武术、国画、吸取、民族乐器等,既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也起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此外还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传统美德与礼仪教育,让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学校的环境布置方面,也应将浓厚传统文化氛围予以体现。譬如在教室的墙壁上以及学校的公告栏等地,设置字画或名言警句,让学生置身于传统文化环境中去不知不觉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以渗透各个角落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去替代机械化生硬背诵的教育形式。(三)避免传统文化教育过于形式化通过学校助力传统文化教育,有效解决了小学生道德教育中的矛盾与问题,利用其中蕴含的伦理道德、人文历史以及礼仪风化等去强化孩子的精神世界。然而传统文化教育切不可过于形式化,相关报道中身着古代服饰、入学背诵三字经、行拜师大礼等哗众取宠的形式应慎行。此外也有部分人认为“趁着孩子年龄小,记忆力强,可让他们多背些东西”,在死记硬背的教育形式下导致许多孩子对传统文化怀有抵触心理。因此传统文化的教育要从实处抓,切不可走过场,沦为形式主义。三、结语综上所述,向当今时代的小学生讲授民族传统文化,使其能够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良好熏陶,对自身的民族文化形成认同感,同时树立远大志向,在学习众多外来文化时便能够不忘初心,谨记民族精神。鉴于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身为一线教室更应结合学生实际,去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与方式,让学生知廉耻、懂礼貌且有责任心,彰显出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参考文献龙源期刊网《农村小学教育的困境与相关对策》,《赤子》(上中旬)第5期。赵忠义2016《当前小学教育当中的问题与对策浅析》,《才智》第6期。宁宏2015《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策略探讨》,《赤子》(上中旬)第14期。薛位华2012《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发展》,《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第2期。王蘇琴2015《论农村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提高》,《劳动保障世界》第36期。(通信地址:130200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万顺乡中心小学校)
本文标题:对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重要性的几点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07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