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第五章:十七年戏剧散文
第五讲十七年的戏剧、散文一、十七年戏剧概述(一)戏曲改革(二)当代话剧的变革(三)当代歌剧的发展一、十七年戏剧概述(一)戏曲改革1.当代戏曲改革1949-1957年间,戏曲改革主要历史任务是进行戏曲的推陈出新;1958-1966年间,戏曲改革的历史使命是京剧现代戏的革命;进入新时期,戏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则是戏曲的“戏曲化”和“现代化”。一、十七年戏剧概述2.戏曲的推陈出新第一次戏曲改革发生在1949-1957年间,主要内容和成就是传统剧目的“推陈出新”,即“改戏”。在剧目上,把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剧清除了舞台,纯洁和净化了戏曲舞台;对一些剧目的思想进行改造,抑浊扬清;一批话剧改造者加盟戏曲队伍,新的戏剧理念的传播,提高了传统戏曲的艺术水准。出现了如京剧《白蛇传》、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昆曲《十五贯》等。一、十七年戏剧概述3.京剧现代戏的革命1958-1976年戏曲改革主要成就是京剧现代戏的重大突破,使京剧现代戏成为一种新样式而得到观众承认。革命现代京剧对传统形式的改革:.吸收融合了话剧的写实观念,采用写实布景,打破了“随意赋形”的传统舞美体制;.把话剧的分场、分幕用于戏曲,戏曲的情节更为集中,使戏曲的时空不固定原则发生了变革;一、十七年戏剧概述.打破了京剧的脸谱化,依照生活真实地刻画人物;.改变了传统戏曲“千部一腔”的音乐体制,歌剧和交响乐被引入京剧,新唱腔、新板式和人物主题音乐运用于现代京剧。.出现了《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京剧现代戏。.弊端是:话剧加唱的模式流行;京剧现代戏“样板化”一统天下。一、十七年戏剧概述(二)当代话剧的变革“第四种剧本”1956年出现了当代话剧创作的第一次高潮,涌现出岳野《同甘共苦》、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海默《洞箫横吹》等较有影响的话剧。这些剧本一方面突破“人性”、“人道主义”的禁区,大胆描写人的爱情、道德和复杂内心世界;另一方面突破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大胆干预生活,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被称为“第四种剧本”。“第四种剧本”是相对于三种主流剧本(表现先进和保守斗争的工厂剧本;入社和不入社斗争的农村剧本;我军和敌军斗争的部队剧本。)而言的。一、十七年戏剧概述1958-1962年间,出现了历史剧创作的高潮。如郭沫若的《蔡文姬》《武则天》,田汉的《关汉卿》《文成公主》,老舍的《神拳》,曹禺的《胆剑篇》等。其主要内容:一是为历史人物翻案;二是以发掘历史精神鼓舞今人;三是总结历史经验以警后人;四是歌颂历史人物。1962年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教育剧”的繁盛。图解阶级斗争的如《夺印》,为错误思想张目的如《千万不要忘记》《年轻的一代》。一、十七年戏剧概述(三)当代歌剧的发展歌剧发展的两种倾向:1.倾向于话剧,音乐采用西方歌剧与中国传统戏曲的结合,如《白毛女》;2.完全倾向于西方歌剧。1957年后,掀起了歌剧的一个高潮,出现了《红霞》《洪湖赤卫队》《刘三姐》《红珊瑚》《江姐》等作品。这些歌剧们的特征是:情节结构倾向于戏曲,具有传奇色彩;歌唱、说白与表演并重;音乐大多采用民歌和传统戏曲形式;内容和英雄形象为人民所熟知,便于流传。弊端是把“戏曲化”成为了歌剧的唯一道路。二、老舍的话剧《茶馆》《茶馆》是当代话剧的经典作品。创作于1957年,一直到1979年,人们才认识到它的价值。1980年,《茶馆》应邀到西欧演出,被西欧戏剧界人士誉为“远东戏剧的奇迹”,西德曼海姆民族剧院为《茶馆》的演出升起了五星红旗;1983年,《茶馆》在美国演出,被美国人誉为中国的《推销员之死》(美国剧作家阿瑟·密勒的名作),轰动了美国。二、老舍的话剧《茶馆》《茶馆》的主要艺术特色一·《茶馆》艺术构思独特。1.采取反描法,描绘了三个时代三个社会;2.使用侧面透露法,选择茶馆这个窗口来透视整个中国半个世纪的社会面貌;3.人像展览法来结构戏剧。主要人物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从壮年到老年,贯穿始终;次要人物二德子、唐铁嘴、刘麻子、宋恩子、吴祥子则父子相承;其它人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二、老舍的话剧《茶馆》二.艺术结构上采用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座标式结构,每一幕穿插一个怪异的事件。三.《茶馆》人物众多,性格鲜明,使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人物。•王利发形象三、田汉与《关汉卿》田汉(1898-1968),湖南长沙人,著名戏剧家。1916年随舅父留学日本,后参加少年中国学会。现代时期的作品有话剧《咖啡店的一夜》《获虎之夜》《苏州夜话》《名优之死》《顾正红之死》《回春之曲》等。与聂耳、冼星海合作创作了大量歌曲,其中《义勇军进行曲》成为新中国的国歌。与夏衍、阳翰笙等参加艺华影片公司,编写拍摄了许多电影。解放后创作了话剧《关汉卿》《文成公主》《十三陵水库畅想曲》等,整理了戏曲《白蛇传》《谢瑶环》等,在历史剧的创作和改编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文革”中惨遭残害,病死狱中。三、田汉与《关汉卿》《关汉卿》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北京)人,古代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主要的杂剧有《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为民请命是《关汉卿》的政治主题;“铜豌豆”性格则是该剧的精神主题。采用了“戏中戏”的结构和话剧加唱的形式。遗憾的是将关汉卿过于政治化和革命化,戏剧呈现出浓烈的观念色彩,对关汉卿作为“风流才子”和“杂剧班头”的表现不够。四、十七年散文概述(一)1949-1956年为第一阶段:通讯、报告得到了空前发展。其内容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巴金《生活在英雄们中间》、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刘白羽《朝鲜在战火中前进》;二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柳青《王家斌》、华山《童话的时代》、臧克家《毛主席向着黄河笑》,杨朔《石油城》。缺陷:题材不够广泛,体裁过于单一,存在较多的概念化倾向。以歌颂为主,较少干预生活、沉潜生命人生的作品。四、十七年散文概述(二)1957-1966年,是十七年散文创作的第二阶段:当代散文的活跃时期。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题材更为广泛,思想较为深刻,艺术较为精湛,作品数量多,出现了风格日臻成熟的作家和艺术趋于圆熟的作品。杨朔《海市》,秦牧《花城》,刘白羽《红玛瑙集》,巴金《倾吐不尽的感情》,冰心《樱花赞》,吴伯箫《北极星》,碧野《情满青山》,方纪《挥手之间》,峻青《秋色赋》。四、十七年散文概述(三)60年代初期,出现了杂文短暂的繁荣。《北京晚报》开辟以“燕山夜话”为题的杂文专栏,由邓拓主持,其后,《前线》杂志和《人民日报》先后开设了“三家村札记”(邓拓、吴晗、廖沫沙主持)和“长短录”专栏(夏衍、吴晗、廖沫沙、孟超、唐弢撰稿)。这些杂文针砭时弊、尖锐活泼、坚持真理、旗帜鲜明,敢于触及社会中的一些矛盾,与歌颂性的散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邓拓《一个鸡蛋的家当》四、十七年散文概述小结:十七年时期的散文由于受到“左”的文艺理论和“左”的僵化观念的影响,作家基于统一的思想表现模式,限制了散文创作题材和体裁的多样化,主要体现为豪言壮语式的歌颂,缺少真情的抒写,整体艺术成就不高。五、杨朔的散文杨朔(1913-1968),山东蓬莱人。1937年参加革命,从事革命文艺工作。解放战争时期,担任新华社特派记者。抗美援朝期间,他曾赴朝鲜前线,著有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抗美援朝结束后,杨朔主要从事外事工作,同时致力于散文的创作。文革中杨朔遭到林彪、“四人帮”迫害,服安眠药自杀。代表作有《荔枝蜜》《雪浪花》《香山红叶》《茶花赋》《海市》等散文名篇。五、杨朔的散文杨朔散文的特征:1)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作品的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2)注重诗境的创造。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在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营造意境时,常在谋取情的新意上做文章,如借蜜蜂的勤劳创造而无所求的特点,来寄情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尚情操。五、杨朔的散文3)结构精巧。常常大处着眼,小处落笔,采取寓大于小、寓远于近的艺术表现方法。初看常有云遮雾罩的迷惑,但峰回路转之后,曲径通幽,豁然展现一片崭新天地,结尾多寓意,耐人寻味。4)语言精美,音韵和谐,具有清新俊朗、婉转蕴藉的风格。局限:散文思想内容过于时代化;刻意追求诗境,惯用象征、比附,艺术表现有雷同倾向(见景——入境——抒情——升华——点题);缺少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六、秦牧的散文秦牧:原名林觉夫,广东澄海人。以散文著称于文坛。《古战场春晓》《土地》《潮汐和船》《花城》《社稷坛抒情》等散文是他的代表作。六、秦牧的散文秦牧散文特点:1)散文言近旨远,哲理性强。赞颂新中国、新生活,鞭笞丑恶现象是贯穿他散文作品的一条主线,在阐述观点,讲明道理时,绝不枯燥。2)散文题材广泛、融知识性、思想性、抒情性于一体。谈古论今、旁证博引,显示出深厚的生活和知识根底。如《土地》。十七年间,秦牧提出了散文题材与表现形式多样化,散文知识化、艺术化等主张。六、秦牧的散文3)散文真正具有“形散而神不散”,表达方式没有固定格式,潇洒自然,语言流畅讲究,文笔游走灵活,联想奇妙,思路开阔,感情自然流露。4)语言流丽酣畅、凝练生动,具有“林中漫步”和“灯下谈心”的行文风格。不足:过于强调知识性,有些冗杂拖沓之感;强调哲理,表现出说教气。七、刘白羽的散文刘白羽(1916-):现代著名作家,北京通州人。在散文、报告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都有所成就。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出版的散文集有《红玛瑙集》《秋窗偶记》《冬日草》《平明小札》《刘白羽散文选》。他的散文基调是歌颂光明、歌颂英雄的人民,具有深刻的哲理性,风格激越、刚健,闪耀着时代的光彩。七、刘白羽的散文刘白羽散文的特点:1.散文的基调是歌颂光明、歌颂英雄的人民,具有深刻的哲理性。2.善于使用对照手法制造波澜,结构错落有致。3.融情于景,借以抒写壮怀激烈的诗情,是刘白羽散文的基本特色。4.雄浑豪放,是刘白羽散文的基本风格。第六讲80年代文学思潮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
本文标题:第五章:十七年戏剧散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92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