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美术创作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美术创作摘要:全文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世界性、包容性与当代美术创作的关系,主要是与当代中国美术创作的关系,简单地一笔带过了其对当代全球尤其是西方美术创作的。指出在新时期我们应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当代美术艺术。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当代美术创作民族性世界性包容性中国传统文化既从炎黄至今,延绵几千载,承载着中华文明浑厚历史的积淀,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然而,文化是需要传承的,更需要不断变革突破,不息奋斗,推陈出新,才能永葆活力,艺术也不例外。所以,当代的美术创作也应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变革创新重新阐述传统,让传统在当代的激发下焕发新的光彩。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特性体现在它所具有的超越时代的民族性。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于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中华疆域东临太平洋,北靠茫茫戈壁,西濒高山雪峰与万里荒漠,西南则耸立着青藏高原。处于这样一种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的环境中,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便自然而然地具有其封闭与独特的一面,其民族意识是十分强烈的。在古代,中华一词却是“以己为中”之意。这种文化上的民族心理,同样也渗透到美术创作中,不屈的艺术精神、豁达的文化态度和代代相传的文化艺术睿智。这种积沉在美术创作中的民族心理,其穿透历史、跨越时代的脉络是很清晰的,也是不易抹去的历史传统。在传统与当代的碰撞中,美术创作的世界性更为凸显,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成为必然。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没有世界眼光和全球交流,当世代中国的美术创作将缺乏世界平台和全球文化背景,最终会失去其实际意义。同样,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如果没有丰富生动、各具特色的民族性,美术创作的世界性必然只剩躯壳。当代美术创作应注重保持民族性的独立,不断提升民族美术艺术作品的质量及其国际竞争力,增强民族美术艺术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文化震撼力和历史穿透力,旗帜鲜明地抵御“文化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还表现在它的包容性上。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外来文化时,具备强烈的主体性,很难被外来文化所同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但同时其又有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气度,这种矛盾的特性最终决定了它即使经历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也依然能够传承下来,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地向前发展下去,而不会走向衰亡。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进展,当代美术的创作更应该体现出这种包容性,与世界接轨,打破禁锢思想的桎梏,创作出现更灿烂的美术文化。在发展和繁荣当代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在保持民族性的基础上,体现出传统文化中的包容性,实现文化创作的世界性。当代美术创作要保持民族性、实现世界性,就是要把握传统文化的内涵,正确处理文化艺术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传承中发展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特点的图识、图形、图理,在创新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影响了当代中国的美术创作,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西方的美术创作。中国人的观物方式与西方人很不一样,就像中医与西医的不同,中国人注重的是整体,西方人注重的是细节。比如画一座山,西方人会找一个角度,截取一点来细细描摹,运用的是写实;而中国人则要山上山下游个遍,将一座山反复咀嚼品味,表达的是意境。这种观物方式下产生的物我一体、内修优先的艺术境界,对当代美术创作尤其是西方的美术艺术具有借鉴意义,中国艺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西方人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了东方文化,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见到了似乎能够帮助他们摆脱目前所面临的精神困厄,为当代西方的创作注入新的生命活力。“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就要在传统与现代、融合与创新、精神与品格等时代性思考中创作出全新的既融于传统又产生于当代的美术艺术。“在全球化整合中只能不断保持自己民族的根本特性,打破全球格局中的不平等关系,使自身既具有开放的胸襟和气象,又坚持自我民族的文化根基和内在精神的发扬光大,使不断创新的中国文化精神成为人类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西化了两个世纪的世界,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进一步加大‘中国文化形象’重建的力度”。努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激发我国艺术家的文化创造活力,使美术创作活动和艺术作品更加丰富多彩,使美术作品激励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中国传统文化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坚持正确的创作思想、科学的创作态度和健康的艺术走向,推动中国美术的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努力弘扬中华文化,“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参考文献:《潜心学术的东方思想大家》王岳川《中国艺术的文化话语权》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本文标题: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美术创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96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