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2唯心史观唯心史观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把某种超自然、超社会的实际并不存在的某种神秘力量看作是社会历史变迁的终极原因;或者把人们意识、道德精神、英雄意志等作为社会历史的支配力量。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梁启超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唯物史观3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4唯心史观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唯物史观决定决定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就是人类社会的物质方面,是人类物质生活要素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要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5地理环境6与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山川河流矿藏动植物资源等。人口因素人口因素是指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人口条件的总和。包括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构成等。78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9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首先,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其次,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最后,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10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包括政治、法律、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式和各种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将意识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态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思想上层建筑的部分,表现在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形式中。1112按主体不同个体意识群体意识按对社会存在反映的程度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按对经济基础的不同关系社会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的其它社会意识形式产生于社会中个体的人的实践,是个人独特的社会经历和社会地位的反映社会意识的构成如集团意识、阶级意识、民族意识等,是人群集合体特定的结构、活动及其与整个社会生活的关系的反映直接与日常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种自发的、不定型的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比较自觉的、定型化的意识对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自觉反映,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社会科学等,属于上层建筑如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等,是社会意识形式中的非意识形态部分,不属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各具有其历史的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1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14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反动的社会意识先进的社会意识15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经济状况:德国法国英国社会意识:落后于英国法国德国19世纪中叶的欧洲落后于落后于落后于•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18世纪的法国对英国来说如此,后来的德国对英法两国来说也是如此。——恩格斯•古希腊神话和诗史,只有在人类社会不发达阶段里才是可能的,但是,它们现在仍然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而且就某一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对人类产生着永久的魅力。——马克思1617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辩证法的发展过程赫拉克利特黑格尔马克思18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艺术道德宗教政治法律思想哲学宗教——关于日本的神社神社是崇奉与祭祀神道教中各神灵的社屋,是日本宗教建筑中最古老的类型。由于神道教与日本人民生活密切联系,神社十分普遍。19一般时候,人们参拜神社以表示对神的尊敬,并祈求祝福。在特殊的日子里更会有很多人们去神社参拜,比如:新年、节分、日本儿童节以及其他节日。根据日本传统,新人们会在神社里举行婚礼;新生儿出生几天后也会被带到神社去祈福。202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质的方面促进作用阻碍作用量的方面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久暂(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22生产力的定义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和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是改造自然和影响自然并使之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23劳动资料劳动者劳动对象生产力具有一定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即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是人与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体劳动过程所能加工的一切对象生产力的构成24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科学技术科学管理实体性要素渗透性要素25(1)生产力具有客观性(2)生产力具有主体性(3)生产力具有社会历史性生产力的特征生产关系的涵义26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同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合并且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27稳定性主体性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的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社会地位和互相交换活动的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作用生产关系的内容决定决定客观性生产关系的特点(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8生产力的变革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的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马克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马克思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反作用29反作用的两种情形生产关系促进阻碍生产力发展适合不适合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0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的方向和形式拉美一所制糖厂的黑奴在劳动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茶农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31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注意两点:1、经济基础是指生产关系2、经济基础中不包括生产力32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思想、观点,以及相应的制度、设施和组织33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关系思想上层建筑—观念—无形(软件)—士(思想家)—劝说—思想一道统(儒家)—高尚政治上层建筑—制度—有形(硬件)—官(政治家)—强制—行为—政统(法家)—正义3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发展决定性质产生35•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效果服务方式方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36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上层建筑具有客观制约性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7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社会形态的内涵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形态的历史发展38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统一性表现:社会发展一般经历五种社会形态多样性表现:有的社会由较低级的形态直接跳跃到较高级的社会形态;有的社会形态不典型;同一社会形态呈现不同特点西藏农奴走进公民社会四十年〈南京条约〉签字39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不排斥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意思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40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渐进性主要是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但是,社会形态更替的进步性、渐进性并不否认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跨越性。4142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涉及社会的基本领域,囊括社会结构的主要方面。43(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的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瓦特和他的蒸汽机44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45社会基本矛盾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46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阶级的定义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47阶级斗争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阶级斗争根源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48(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达一种关于历史过程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为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阶级社会现象,认识阶级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要求全面地、动态地分析阶级状况,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准确把握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和阶级力量的对比,把握社会运动和社会生活的脉搏。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重要依据。49(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50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社会革命定义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人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51社会革命根源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52(二)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作用之一: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武昌起义法国大革命53作用之二: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二)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作用之三: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十月革命54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革新举措。“为秦开霸业——商鞅变法55社会主义的改革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社会主义改革的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97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