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古陶瓷鉴定的一般法则
古陶瓷鉴定的一般法则瓷制作,历史悠久,窑口众多,产量庞大,除了历代流传下来大量的传世品,地下出土物亦层出不穷。但是,历史上某些人出于各种动机,对古陶瓷制作了大量复制品或伪品,真真假假,鱼目混珠。为了保护祖国的文物,研究陶瓷的演变规律,所以,变需要对它的制作年代和真伪及其艺术水平的高下就叫作古陶瓷鉴定。将鉴定古陶瓷,看成是十分神秘和高不可攀的学问,这种看法是不可取的。凡有志于钻研究这门学问的人,只要肯下功夫学习,认真实践,从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有意识地对各种真品和伪作进行分析比较,搞清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窑口的风格,各种复制品与作伪的表现,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观察、分析、比较,掌握其演变规律,就可逐步地获得鉴定的入门知识,因此,古陶瓷鉴定是能够学会的。举例说:某个人你仅见过一面,时间长了,可能会忘记。但如果你经常见到这个人,对他留有较深的印象,以后发即使相隔一段时间再见面,仍能够认出他是谁。这是什么道理呢?主要原因在于以前经常见,有了一定的认识程度,记住了某些特征,这和鉴定陶瓷是相同的道理。因为不同时代、不同窑口所生产的陶瓷的原料、火侯、造型、纹饰都有所不同,如果我们对于某个时代,某个窑口生产的陶瓷看得比较多了,有了一定的认识,总结出了一些特征,掌握了演变规律,当我们再见到这个时代、这个窑口生产的陶瓷器时,往往就能够识别它。因此,陶瓷鉴定是可以学会的,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关键在于多看,多接触,多实践,从把握历代陶瓷的典型风貌和基本特征着手,作规律性的认识,再加上运用现代科学测试手段,这样就能获得陶瓷鉴定的真知灼见。但是,真正精通陶瓷鉴定也非一蹴而就、轻而易举之事。我国自古至今,流传下来和出土的陶瓷器不计其数,时代不同,陶瓷的风格面貌也就不同,即使在相同的时代中,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窑口,制作的风格面貌也有所不同。何况古陶瓷器自有经济价格以来,就不断有人仿造,使尽各种方法来蒙骗人,所以,从数量众多的古陶瓷器中,鉴定出某件产品的年代、窑口、真伪及其艺术水平的高下就不那么容易了。它除了需要专门知识外,还要丰富的历史、文学、艺术、理化等方面的知识,从这一点上来说,古陶瓷鉴定又是一项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学问。世纪60年代以前,陶瓷鉴定还只限于通过人体的这感官(即眼、耳、手等),进行辩伪、断代及考证。70年代以来,一些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在陶瓷鉴定中运用,从而使陶瓷鉴定的视野进入新的境界。如用碳14和热释光间接或直接测定陶瓷的年代,用光谱、质谱等分析、比较陶瓷的化学成份,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检查陶瓷化学元素的含量,用电子显微镜检定陶瓷的质地、结构,等等。但到目前为止,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程度,在古陶瓷鉴定中,还不能替代人体感官的作用,依靠人体的感官来鉴定古陶瓷,目前仍占主导地位。瓷窑址出土的大量陶瓷标本,现代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有纪年资料的古代陶瓷,以及众多带年款的传世古陶瓷器,为鉴定古陶瓷提供了标准器,它们对古陶瓷的断代、辩伪、释疑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就个人的研究心得,综合前人的成果,将古陶瓷鉴定基本知识分成若干专题予以阐述,以期对于学习陶瓷鉴定的同志有所裨益。鉴定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一、鉴定的目的鉴定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辨别真伪,判断时代、产地和质量优劣,揭示历代陶瓷的内涵及价值,从一个侧面研究人类的物质文化史和社会发展史。同时还起到保护祖国文物,提高人们艺术修养等作用,从而使其在现代人类社会中发挥积极功效。二、鉴定的内容鉴定一件古陶瓷要做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辨伪:即鉴定这件陶瓷确是真品,还是后代的仿品或伪作。这是鉴定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例如,一件带有“大清康熙年制”年款的瓷器,应鉴别出它确是康熙时期制作的瓷器,还是后代仿造的伪品,要仔细识别。2.断代:即鉴定陶瓷制作的时代。例如,龙泉窑瓷器,宋、元、明均有生产,要鉴别出它是宋代、还是元代事明代的产品。3.断窑口:即鉴定陶瓷的产地,属于某一窑口的产品。例如,一件印花青釉瓷器,要鉴别它窨是耀州窑制作还是临汝窑制作、或是其它窑口制作的。4.评价:即评定这件陶瓷质量的优劣,以及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例如,器物是否完整,是否有裂痕、变形等,然后评定其艺术水平如何?经济上值多少钱?对此种种应作出正确的评价。三、鉴定的方法陶瓷鉴定的基本方法有分类法、比较法和甄别法。1.分类法运用类型学的分类排比法,找出各种陶瓷之间的异同点,加以分类分型,摸索出器物演变的规律,达到认识和掌握的目的。2.比较法利用已知的标准器(例如窑址标本,纪年墓出土或器物本身带有年款的陶瓷器),与彼此有某种联系的鉴定对象加以对照,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比较,以已知比未知,使未知变知之,得出合乎事实的判断。3.甄别法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调查、考证和科学检验等不同方法,通过逻辑思维和概括,对鉴定对象作出正确的甄别。鉴定陶瓷,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看造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陶瓷产品有不同的造型特点,这给我们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首先要对历代器物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掌握器形发展的总趋势,春秋战国的原始青瓷,造型多仿青铜器,古朴刚劲;三国两晋南北朝瓷器,由粗矮向瘦高发展;唐代瓷器则浑圆饱满,显出雍容华贵的气质;宋代器物修长轻盈,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元代器物造型一反宋代风格,器物高大,显得厚重粗犷;明代又一反元代特点,器物造型秀丽古拙,给人以清新优美之感;清代则器形繁多,制作精巧。了解了历代瓷器造型的基本特征之后,进而还需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对器物的口、腹、底足,乃至耳、流、柄、系等都要仔细观察,总结规律。以碗、盘一类器足的主体。可见器物的足底部分也不能忽视,往往成为我们断代的参考依据。因此,只要我们头脑里有了准确的器形概念,善于体会各时代器形不同风貌,对那些貌似的伪品,就能看出差别之处,这就好像手里拿了一把尺,有了准确的分寸,不致出现“失之千里”的现象,把明代器物看成是唐代产品。(2)看胎釉: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烧制的瓷器,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不同,烧成的器物质地、釉色各不相同,成为我们鉴定陶瓷的重要依据之一。鉴别胎质主要是观察底足,无论任何时代器物,在底足边缘或口边露胎和器身缩釉处,大多可以看出胎质特色。观察釉质则一般要注意釉色、光泽以及气泡疏密等几方面特征。例如,福建建阳宋代建窑所生产的黑釉瓷器,因胎料含铁成分较多,故胎色呈紫黑,胎质坚致。而江西吉安宋代吉州窑生产的黑釉瓷器,有的器型、釉色虽与建窑相似,但因制胎所用原料不同,胎色呈米黄或黑中泛青等色,胎质粗松,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把窑口区分开来。即使同一个时代,同一品种,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也会发现胎釉有不同之处,例如,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白腻,釉面肥润,隐现桔皮状的凹凸感,仔细观察,釉中可见有大小不等的釉泡;而明代末年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截然不同,薄而青亮,不可同日而语。(3)看工艺:器物成型工艺不同,装烧方法不同,烧成气氛和燃料不同,都会在陶瓷器上留下不同的特征,成为我们鉴定陶瓷中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宋代定窑瓷器采用覆烧工艺,烧成的器物口沿无釉,俗称“芒口”;而宋代汝窑瓷器采用支钉支烧工艺,烧成的器物通体满釉,器底只留下极小的芝麻状支钉痕迹,这些特征,都应着重掌握。(4)看纹饰:陶瓷上的纹饰,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观,每一时代,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点。例如,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布局繁密,层次较多,少则二、三层,多则七、八层;而到了明代永乐时期,则趋于疏朗。再如,中国瓷器上装饰常用的龙纹,各个时代各有变化,不尽相同。有的叱咤风云,有的细软疲沓;有的威武雄壮,有的老态龙钟,这些,都成为我们鉴定时的参考因素。(5)看彩料:瓷器上的釉彩,各时期有各时期的特色,有的虽然采用一种呈色的彩料,由于所含成分不同,或制法不同,烧成条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虽然这种不同有时是极其细微的,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差异。例如,明代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大多采用进口青料,这种青花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烧成后往往会在青花上出现黑疵斑点,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成为宣德青花瓷器的特征之一。而清代雍正时期的仿宣器,因所用青料不同,不能完全准确地再现宣青风格,青花上的黑疵斑点是用笔触多次点染而成,只要仔细观察,就可发现人工留下的痕迹,与宣德青花自然形成的黑斑迥然不同。(6)看款识:款识是指刻、划、印或写在陶瓷器身上的文字,表明它的时代、窑口、制作者或使用者等等,也是鉴定陶瓷的依据之一。不同的时代,书款的方法、书体和笔法,以至书款的部位都有所不同。例如,清末民初有不少仿清代康熙官窑的瓷器,器底书“大清康熙年制”款,但字体、笔法与康熙时不同,一看就知是后代仿品。因此,掌握款识特征来断代和辨伪也是相当重要的。综上所述,历代陶瓷在造型、胎釉、工艺、纹饰、彩料、款识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风格和特点,成为我们鉴定陶瓷的各项依据。但是,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普遍规律中寓有特殊规律,还必须考虑到例外情况,例如,前述宣德青花大多有黑疵斑点,但也有一部分宣德青花没有黑疵斑点,我们不能因此说它们就不是宣德瓷器。因此,我们鉴定一件陶瓷器时,不能偏执一方,食古不化或教条主义,拿着条条框框去套,而要将各项依据、因素、信息综合起来考虑,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相结合,把握各代陶瓷器的基本特征和典型风貌,联系实物,仔细观察,触类旁通,辩证运用,反复推敲、慎重定论,千万不可因其中有几处类似的特征便妄断真伪,这样才是正确的方法。鉴别古瓷和仿古新瓷的一般规律仿古瓷如果制作手法高超,几可乱真,那么怎样区别它们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鉴别:1.古瓷纹饰,运或刀法自然流利;仿造者生硬,做作,呆板,绝无真品纹饰那种挥洒自如的流畅感,而处处留下临摹痕迹。2.古瓷釉面无耀眼的浮光(燥光),光泽静穆;新瓷则有耀眼的浮光,仿古瓷往往做假去掉浮光。去掉浮光的方法主要有:(1)用酸浸涂去光,用这种方法处理的,釉色苍白,与古瓷不同。(2)用兽皮打磨,用这种方法处理的,在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可见无数平行的细条纹。(3)用茶水加少量碱久煮,用这种方法处理的,釉色不正,仔细比较,即可识其破绽。3.出土的古瓷土锈进入釉里,一般土锈都在釉薄之处;仿者土锈附于表面,用水洗之即可。双手将坯泥拉成所需的形状。轮制法始于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晚期,制作的器物器形规整,厚薄一致。古陶瓷鉴定要点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它是我国历代文化的结晶。喜爱古陶瓷艺术品的人不少,但是懂得鉴定的人却为数不多。因为,古陶瓷鉴定是一门综合的技术,要掌握它,需要下一番功夫。例如,要鉴定一件陶瓷古董的真假,首先要对中国几千年各地陶瓷的生产有所了解,才能从胎质、釉色、造型、纹饰、款识甚至重量等方面入手,作出准确的判断。对初学者来说,如能潜心钻研,循序渐进,掌握一些古陶瓷的鉴别方法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现将古陶瓷鉴定方法介绍如下:根据各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一般来说,从胎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例如,距今4000年前的商周时代的青釉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级阶段,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质坚硬,瓷化程度较高;其釉色青,釉层较薄,厚薄不均。这是因为当时采用沥釉方法进行施釉的缘故。又如,五代时的釉色为天青色。据传说,五代后周柴世宗指雨过天晴的天空,对向他请示御用瓷釉色的官员说:“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所以,五代的瓷釉便被钦定为天青色。这种釉釉色莹润,施釉较薄,青中闪着淡淡的蓝色。又如,宋代龙泉窑的梅子青釉。这是宋代龙泉的最佳色,是青釉中的代表作。其色可与高级翡翠媲美。釉层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开纹片,质莹如玉,其色近似梅树中生长着的“梅子”。明代永乐、宣德、清代康熙的江西瓷器的胎釉各具特色。永乐时期白釉最负盛名,釉质肥厚,润如堆脂,纯白似玉,釉面光净晶莹;胎色纯白,胎质细腻,并且有厚薄不均现象。如在强光下透视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种粉红、肉红或虾红色的倾向。这一特征,是其它瓷器中所没有的。明代宣德年间,与明永乐年间时间虽近,但瓷胎釉色却迥然不同。同一器皿,永乐胎厚,宣
本文标题:古陶瓷鉴定的一般法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810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