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苏州园林》教学解读有些时候,人与美景的距离,或许就是一个读者与一篇文章的距离,苏州没有去过,苏州园林的美,更无从体会,可是,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却让我牢牢地记住了“图画美”三个字,并由此产生了对苏州园林无尽的想象与期待。1、作者与背景。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中学毕业后,因无力继续升学,开始在小学任教达十年之久。以后,曾在中学、大学教书,还担任过编辑。“五四”前夕开始写作。1928年11月,作者完成长篇小说《倪焕之》。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之一,颇受文坛好评。作者在创作短篇小说方面造诣甚深。所写作品构思缜密,结构谨严,风格朴实,语言精练,被赞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代表作有《夜》《多收了三五斗》等。作者在童话创作方面也卓有成就。先后出版集子《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与课文相关背景:这是一篇为摄影集写的“序文”。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可是那出版社还没有把摄影集编好,说是收集到的照片不太满意。好在作者从小生长在苏州,几处园林他都熟悉。还有,他借助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中的195幅精美的照片作参考,写了这篇序文。序文写好后不知何故,这本新的《苏州园林》迟迟不出版,《百科知识》杂志的编辑部知道了,要求让他们先发表,于是作者就以赠陈从周教授的词《洞仙歌》中的一句——《拙政诸园寄深眷》为题目,2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发表的时候删去了最后几句话,“拙政诸园寄深眷”这句话在第一段里,第一段也删去了,题目就改成了《苏州园林》。2、本文内容。都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无疑是我国园林中的一朵奇葩,苏州园林的美,文章从四个方面告诉读者:亭台轩榭在布局上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同时依据情形,安排周围景物的配置;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近景远景的层次都是非常讲究的,景致层次丰富;同时,每一个角落又都是美的,甚至只是其中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所以,虽未参观过苏州园林,可通过这篇文章,苏州园林的美,恐怕会进入读者的梦中了吧。3、写作手法①抓住特征,巧妙安排。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但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也有许多的名园,如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即以这些园林而论,它们的建筑、山水、花木、花木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这些名园也从而具有了各自的风格与生命力。如何从这些面貌、风格各不相同的园林中概括出共同点来,大非易事。作者巧妙地从游览者的角度,从苏州园林给游人留下的印象着眼,“硬”是从不同中找出同来。作者于是先从总的方面指出: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3画。一般说来,图画中描绘的景致既来自自然,又高于自然,画家将自然天成的景色进行抽取、提炼、集中,然后创作出既不悖于自然之理又更具有美感的画图来。据此,我们可以领会到,苏州园林的美是经过精心安排而又不损自然的美。“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眼前总是”强调了苏州园林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接着,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分别说明:(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亭台轩榭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作者将苏州园林的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作比较,以图案画与美术画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印证了前面所说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讲的其实也是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细处也不放过,如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这些安排,使得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虽出自人工,却能宛如天成,这也正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作者先介绍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照顾到季节的变化。再介绍花草树木的修剪技巧:取法自然。以“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作比较,以“古老的藤萝”作例子,说明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四)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巧妙运用花墙和廊子,使苏州园林显得层次多,景致深,4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览者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最后,作者又从园林的细部着眼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画般的美,即讲究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又对苏州园林的特征作了再次的强调。文章作者运用巧妙的顺序,从总到分,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主到次,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征表现的淋漓精致。②再说说文章的语言。一篇好的说明文,语言自然是要简练准确的。本文的说明对象不是一个事物,而是一类事物---苏州园林。因为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这就需要从中概括出其共性的特征,再用简明的文字表现出来,通过阅读我们知道,苏州园林的特征就是“美丽如画”,但作者没有这样表达,而是说“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样的表述周密而准确:“似乎”表明这仅是自己个人的推测,不强求所有人都接受;“追求”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在修园上的良苦用心;“务必”强调态度的决绝,没有商量的余地。苏州园林的特点这样集中、鲜明,读者读到这样的句子,“图画美”的印象开始形成。接着又说“……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每一个”强调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体现在园林里的各个地方,“极小范围的局部”强调了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部都注意图画美的特征。这样,读者感受到的“图画美”就越来越具体,越来越鲜明。5③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说明文常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本文就灵活地采用了作比较、引用、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很好地突出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的特征。特别是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文章多处运用,例如:(1)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2)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俯仰生姿、高低成趣的图画美,又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3)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突出苏州园林梁柱门窗颜色的淡雅。这是因为在它的周围有苍翠的树木,鲜艳的花卉,使人在幽静闲适的环境中依然有丰富多彩的感觉,所以没有用彩绘的必要。如此对比,无论是总括的比,还是具体的比,比来比去,就使被说明事物的特点更鲜明,就突出了苏州园林独特的图画美。一篇说明文,是的,不是写景,不是抒情,仅仅是说明,却能让读者产生对景物的向往,对事物的探究,不得不说,《苏州园林》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范例。
本文标题:苏州园林教学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924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