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医院科技创新的复杂特性及科研团队管理策略
医院科技创新的复杂特性及科研团队管理策略李淮涌1,殷明2作者单位:100048北京,海军总医院经济管理科(李淮涌)海军总医院(殷明)通讯作者:殷明,Email:haijzyy@163.comTheComplexityCharacteristicsofHospital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andManagementStrategiesforScientificResearchTeamLi-Huaiyong(EconomicManagementDepartmentofNavyGeneralHospital,Beijing,100048)Yin-Ming,Email:haijzyy@163.com[摘要]科技创新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医院科技创新过程中,科研团队中的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环境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体现出复杂适应系统的特征。本文在分析医院科技创新的复杂系统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应充分认识医学科技创新的复杂系统特征和科研团队的演化规律,构建医院科技创新系统,探索新型科研管理模式,打造开放的科技创新平台,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方法,促进多主体协同创新和引导科研团队自组织演化,不断提升科研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促进医院科技创新目标的实现。[关键词]科技创新;复杂适应系统;团队管理[Abstract]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playsanimportantroleinhospitaldevelopment.Theprocess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inhospitalisaComplexAdaptabilitySystembecauseoftheinteractionofmulti-agentsinresearchteamandthatbetweenagentsandtheirenvironment.AfteranalyzingtheCAScharacteristicsofhospital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system,thepaperputsforwardthemanagementstrategiesforresearchteam.Forexample,settinguphospital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systembasedCAStheory,newresearchmanagementmode,open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flatfloor,andcollaborativemechanism.[Keywords]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complexadaptabilitysystem,teammanagement科技创新在推动医学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人类健康维护有重要意义。医院承担着医教研任务,是医学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同时科技创新也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现代高科技和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都向医学领域渗透,学科交叉融合的势头十分明显,使医学科技创新的领域越来越宽,步伐越来越大,频率越来越快,需要更多的医学主体参与科技创新[1]。在此背景下,多研究主体构成的科研团队成为医院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和医学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在医院科技创新过程中,科研团队中的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环境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体现出复杂适应系统的特征。认识医院科技创新的复杂系统特征,加强医学科研团队的管理和自身建设,对提高医学科研质量和创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医院科技创新的复杂系统特征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是霍兰(HollandJohn)于1994年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适应性造就复杂性;主要特征是系统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开放性,主体具有主动性和适应性,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并导致系统整体的涌现[2]。医院科技创新是将新的应用技术类成果推广应用于临床实践,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以求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过程[3],分为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4]。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知识创新,均涉及到人、财、物以及环境诸多方面,具有以下复杂适应系统的特征。1.1层次性医院的科技创新团队分为不同的层次。从生态学角度看,医院整体具有生态学系统中群落的特征,可以自我调整和自我适应。在医院内部,个人、各个科室科研团队、跨学科跨领域的协作攻关团队属于不同的层次,体现着生态系统中个体、物种、族群的特点。在科研团队内部,其研究主体也具有层次性,不同的专业、学历、职称和技术水平,构成了协作攻关的群体。每个层次都有各自的复杂性,?跋臁U庵植隳谟氩慵涞南嗷プ饔玫贾铝讼低车母丛有浴?1.2自组织性科研团队的主体自身具有自组织特性,基于其自身长期学习和科研经历,以及团队内部、外部反馈作用,他们形成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不断补充和更新自身知识,自身科研和创新能力也不断增强。同时,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和环境自适应性随着研究的深入也是不断增强的,其相互作用有两方面,一是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正反馈作用,使得科研团队呈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自我成长?母悍蠢∽∮敫悍蠢∽τ谠独肫胶?序参量,使科研团队群体创新实现自组织,医院科技创新系统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1.3开放性医院科技创新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外部环境条件是影响医院科技创新系统演化方向的外参量,良好外部环境可以促进科研团队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科研主体不断从外界吸收有用的知识,运用到科技创新中,并不断收到外界的反馈信息,形成有序良性循环,促进系统向科技创新方向演化。对医院来说,科研创造的新知识可以帮助解决临床医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及人员素质;新技术可以不断应用于临床医疗服务,形成医院专业特色和优势;同时,医院的临床实践为科学研究提供了资料积累和人才储备。临床问题凝练成医学科研问题,科学研究重大突破和成果应用于临床服务,这种科研和临床融合发展的模式,不仅为医院科技创新提供了发展动力,而且对接医疗服务市场,造福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4非线性医院科技创新所投入的科研人员、科研经费、知识技术等要素具有不确定性,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是非线性的。一是科研人员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复杂的非线性个体。科研团队中的各个主体在团队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其行为和行为模式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均是非线性的。二是科研经费的投向投量、科研课题的等级划分、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程度,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等作用不是简单的线性叠加关系,对系统产出是非线性的整体涌现。因此,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科研团队内部结构、运作方式的复杂因素作用使得医院科技创新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2医院科研团队的建设与管理策略科研团队是指为了实现共同的科研目标而互相协作、互相承担责任,并且有共同行为规范的科研工作者组成的群体[5]。科研团队中的各个主体能够在与其它主体的交互中,随着获得的信息不同而对自身进行取长补短,是具有适应性的主体,也正是主体的这种适应,促进系统演变和进化,从而实现医院科技创新。因此,应充分认识医院科技创新的复杂系统特征和科研团队的演化规律,拓宽管理思路和方法,不断提升科研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促进医院科技创新目标的实现。2.1构建医院科技创新系统,建设多主体协同的科研团队医院科技创新具有明显的复杂系统特征,它是科研团队多主体及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形成和演化的,科研团队主体间的复杂博弈决定了系统的演化方向。其中,主体多样性及其利益需求复杂性,是医院科技创新系统演化的基础,主体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是系统演化的动力,不同主体的学习过程和选择机制,是系统演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当遵循医院科技创新的复杂系统特征和规律,建立复杂系统管理思维,构建卫生行政部门、医学院校、医学科研单位、医院、医药企业、交叉学科团队等多主体构成的医院科技创新系统,促进多主体协同的科研团队生成和成长,以发挥多主体协同创新作用,实现医院科技创新。一方面综合考虑外部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卫生政策制定、医学科技发展、医学科研项目和资金的投向投量、科技成果的专利保护等因素对医学科研团队的影响,积极为科研团队多主体协同创新创建良好的运行环境;另一方面也应在医院内部建立与医院科技创新及多主体协同创新相适应的理念和文化、激励约束机制、学科建设战略、人才培养模式等,从系统内外部共同促进医学科研多主体的合作博弈,推动科研团队的协同创新,从而促进医院科技创新的开展和实现。2.2探索新型科研管理模式,引导科研团队自组织演化团队“自组织”能力是指团队能够自发地产生新的演化模式的一种复杂适应组织,当科研环境的条件改变时,它能够自行转变其运行模式,以适应科研环境的需求[6]。一是从科研管理部门来讲,应按照自组织原理,不仅了解科研团队的成长生命周期大致分为组建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等四个阶段,而且应按照生命周期理论,针对科研团队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从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绩效、激励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管理机制[7],促进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耦合,产生协同效应,将科研活动内原来有序度低的各要素变成有序度高的“自组织”动态组织[8]。二是从科研团队内部管理的角度来讲,也应注重自我管理,明确团队成员之间合理的分工,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关联性,引导成员自我完善和自我抑制,消除与科研发展目标相抵触的种种不利因素,使整个科研团队趋于成熟和稳定。2.3打造开放的科技创新平台,提升科研团队整体创新能力只有当科研团队研究主体之间、主体与外部环境之间保持足够的开放性,才能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得负熵,当得到的负熵大于自身增加的熵时,系统将向有序方向发展,从而产生整体涌现性,有利地推动医院科技创新的实现。此外,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医院科技创新的主要动力来自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作用和转化,而隐性知识的流动与共享是医院科技创新的关键[9]。因此,建立符合医院科技创新要求的开放性信息共享平台和知识管理系统,鼓励实体科研组织与虚拟科研团队并存,是系统开放和远离平衡态的有效途径。具体的说,就是一方面应建立包括以管理机构为主导的科技创新推动机制,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依托,搭建科技创新研究平台,以信息化为基础搭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以产学研有机结合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10]。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医院科技创新的知识管理。在医院科技创新中,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宝贵、更能创造价值[9]。因此,医院不仅要强化显性知识的共享和传播,更应强化隐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促进医学科研团队知识积累和运用,从而不断提升科研和创新能力。2.4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方法,推进科研团队持续建设以项目或者课题为中心组成的自发性松散型科研团队是科研活动中的最基本单元,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团队的建设密不可分。对科研项目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可以促进科技创新系统的整体涌现,是科研团队持续发展的基础。一是运用多项目管理方法促进科研团队的持续建设。科研团队在承担一个科研项目的同时,也在承担着其他的项目,并在为承接更大规模、更高等级和水平的科研项目做准备,因此,按照项目管理理论众多项目管理思想进行科研团队的建设,能够保证科研团队健康持续地发展[11]。二是运用精细化管理方法加强科研项目的过程管控和团队长期建设。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按照精细化管理方法,制定明确的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远期目标和阶段目标,并强化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采用有效的管控措施使整个科研工作始终处于有序运转,目标按时间节点实现,从而促进科研团队的持续发展。三是完善项目负责制的管理机制和方法。建立基于项目负责人制的矩阵式科研管理模式,健全配套的团队内部沟通管理机制、权利分配机制、风险测评和监督保障机制[12]。通过项目负责制的管理组织、方法、手段的全面优化完善来提高管理的科学决策水平和效率,从而通过管理创新不断推
本文标题:医院科技创新的复杂特性及科研团队管理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959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