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中小学常用教学软件的应用研究实验报告
《中小学常用教学软件的应用研究》课题实验阶段报告内蒙古包头市电化教育馆张晓春《中小学常用教学软件的应用研究》是包头市电教馆承担的中央电教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立项课题项目。本课题于2001年5月开始启动,经过两年的实践与研究,初步取得一些成果,现将前阶段实验工作进行总结。一、课题的提出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已开始在教学过程中广泛的应用,它必然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内蒙古包头市地处祖国西北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其教育信息化程度和其他地区有较大差距,各校之间也参差不齐,有的学校已经进入网络时代,有的学校才刚刚达到“两机一幕”。在现有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能利用学校有限的软件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正因如此,包头市电教馆承担了中央电教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立项课题,并确定了子课题《中小学常用教学软件的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在不同的现代信息环境下,各种常用的教学软件在不同阶段的使用方法、使用频率和使用效果,力求探索各种软件的最佳教学模式,建立不同的教学软件资源使用体系,提高学校现有教学软件资源的利用率,以实现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完成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二、实验目标1、通过对包头市中小学校常用软件资源的研究和实践,提高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调动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探求在不同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合理使用不同级别媒体的模式;建立不同的教学软件使用体系;用于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以实现服务于学校教学的目标。2、通过对本项课题的研究,培养一支素质较高、有较强科研意识、具有创新精神的科研队伍。三、实施与条件保障包头市教育局领导以及包头市电教馆领导对该项课题的实验研究非常重视,并把其作为包头市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确保课题的顺利实施,成立了以市教育局局长和电教馆领导亲自挂帅的课题领导小组。每学期由专人负责组织研究小组人员进行理论学习,馆里的学年和学期工作计划中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是作为重要工作项目进行计划和安排。慎重选择了具有一定教学经验、责任心强、热心实验研究的教师担任课题实验的实施工作,多次派出教师外出学习、开会,交流。尽最大可能创造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建立了课题研究的责任制度,使得每一步研究都有专人负责其项目的落实。抽调专门人员进行专项攻关研究。课题立项以来馆里在研究经费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积极向包头市科委申请软科学研究经费,以弥补实验研究经费的不足。四、实验设计及研究过程本研究从2001年5月开始实施,到现在已进行两年,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一)准备阶段(2001年7月-2001年9月)建立课题组。成立由电教馆馆长金荆奎为组长的课题组。并在馆内选择了一批业务能力较强,有意于从事科研的年轻同志组成了课题组的成员。课题组制定了详细的课题研究计划和有关的规章制度,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学习提高。课题组的教师加强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并且选派年轻同志外出学习培训。开题论证。选定好课题后,课题组多次开会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和实验方法,最后确定了课题实验方案。确定实验对象。原定选取包头市小学、初中、高中各两所学校为实验对象,但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原来所确定的实验对象范围太小,所得出的结论轮不具有普遍性,后经研究,决定选取包头市所有参加现代信息技术实验研究的学校,包括承担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课题研究的37所中小学作为本课题的实验对象。实验方法:本课题主要以调研法为主进行研究,辅之以测试法和文献法。调查各阶段教学中,学生学习使用的媒体项目,调查各阶段的使用媒体的方法及频率。得出教学目标和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关系图,指导教学资源应用过程。(二)实验研究阶段自实验以来,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2001年10月—2002年3月:研究实验方案,学习教科研知识,提高理论水平2002年3月—2002年7月:对所有的实验学校进行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2002年9月—2003年7月:继续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工作,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得出阶段性的研究结论2003年9月—2003年12月:组织全市范围内的软件展示、交流、评比活动。具体研究过程如下:从本实验立项以来,按照实验方案,一步一步的进行实验研究。1、对实验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我们先后到青山区、昆区的几所不同级别的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观察了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同时本课题组成员还深入部分学校对实验教师和课题负责人进行了实地访谈,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37所实验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首先对实验学校的实验教师进行了前测调查。实验教师的素质是试验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了了解实验教师的整体素质,我们设计了实验教师的前测问卷调查表,其主要包括实验教师的年龄、学历、任教年限等个人情况;实验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等内容。调查人数为168人。通过这次前测调查,摸清了目前包头市参加信息技术课题实验的教师的整体情况,为确保实验的准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对37所实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在本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575份,回收问卷512份。其中有效问卷504份,回收率89%,有效问卷率98%;所调查学校有中学20所,小学14所,其中重点学校4所,非重点学校30所。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分析其所在地区、城乡之间的差异以及学校的经济状况对其教学经费投入的影响,重点中小学与普通中小学的各方面条件的不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影响,我们分别设计了五种问卷。(1)信息技术实验学校教师问卷调查表(2)多媒体公开课任课教师问卷调查表(3)课题研究“示范课”听课教师问卷调查表(4)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中、小学生问卷调查表(5)在普通教室上课的中、小学生问卷调查表其内容主要包括现代教育设备及其使用情况、学科软件资源建设情况、师资水平、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情况这四个方面的内容。重点调查在不同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利用率及使用效果等情况。2、对实验学校进行公开课的展示交流活动通过问卷调查,课题组掌握了大量的资料,但仅有问卷调查是不能全面了解各种教学软件资源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应用,研究教学软件的应用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在实际教学中才能真正体现教学软件的应用效果。为此,课题组共组织了37所实验学校的44节公开课活动,其中,小学18节;中学26节,文科12节,理科14节。包括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思品、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化学、英语共11门学科,基本涵盖了中小学校的各门学科。听课教师达234人,通过本次公开课活动,课题组掌握了在学校课堂教学中软件应用的实际情况,了解了教师操作学媒体的能力,为实验学校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调动了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性。3、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初步得出研究结论,并确定重点实验学校继续进行调查研究在对实验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听公开课的调查研究后,课题组掌握了大量的资料,包括问卷调查的数据、访谈、听课后的心得体会以及评课资料等,在随后的实验中,课题组成员分别对五种类型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整理、计算,最后形成统计结果,并根据调查的内容,写出了具有指导性的调查报告一篇。经过细致的调查分析,我们将37所调查学校分成三个类型:1)单项媒体(投影或录音等)教学模式的软件应用。2)基于多媒体环境下教师操纵式,线性教学模式的软件应用。3)基于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式教学的软件应用。主要研究在这三种教学模式下常用教学软件的应用。因前两种教学模式在包头市应用比较广,研究的学校很多,取得的经验也比较丰富,所以我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到基于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式教学的软件应用研究上来。在此基础上,又确定了几所学校为本课题的重点研究对象。并根据这些学校的实际情况,重新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了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常用的软件资源在各个教学环节的使用效果、教师常用的软件的类型及在教学中使用软件的频率等内容,调查人数122人。并根据研究结果写出实验阶段总结。另外,还对这些重点实验学校进行了多次听课、交流、辅导活动,经课题组辅导,包头三十五中的一节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实验课获得了全国的奖项。4、组织实验学校的交流研讨、课件展示评比活动根据实验学校的类型,我们将实验学校分为小学文科组、小学理科组、小学综合组、中学文科组、中学理科组、共五个小组,并分组进行了七次交流研讨活动。在交流活动中,各实验学校交流了听课评课意见,并提出了一些常用教学软件在教学应用、制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课题组对此给予了答复。根据交流研讨会的实际情况,课题组选出了四节具有典型意义的实验课进行重点讨论,并反复修改,录制了四节能够反映在不同现代教育环境下教学软件应用情况的典型课例。在交流活动中,还讨论了教师自制软件的意义、必要性以及相关培训的重点内容。展示了一些较为成功的教师的自制软件和课题组精心挑选的现成的软件资源,并作了现场演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针对交流研讨活动所取得的良好效应,课题组及时组织了包头市教师自制软件评选活动,收到自制软件67件,其中,44所实验学校的自制软件有49件,占总数的73%,而且,这些软件的质量较高,切合实际。甚至有的软件在全国获奖,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好现象。六、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没有预料到的困难。1、时间问题。由于包头电教馆是一个教辅单位,来自方方面面的工作往往会挤占我们的研究时间,既不能干不好本职工作,实验研究又不能耽误。经过从上到下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首先明确了要把课题研究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尽量给课题研究人员少安排一些其它的工作。使其能够静下心来搞课题。2、论水平问题。由于单位人事调动,原来主要研究人员调离本馆,现任研究人员理论水平还不够高,实践经验也很欠缺,尽管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还须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的学习。3、实验对象调整所带来的问题。最初的想法是完全按照实验方案来进行,后来在实验开始时,发觉在实验方案中制定的实验对象所覆盖的范围太小,缺乏普遍性。仅仅是高中、初中、小学共六所学校是不能代表整个包头市中小学目前常用教学软件的应用,经研究,调整为现在的试验对象。即参加中央电教馆“十五”科研立项的学校和承担内蒙古自治区课题实验的共四十四所学校为新的实验对象(具体名单见附件1)七、研究成果在实验过程中主要取得了以下的成果1、对在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总结,归纳了在这种大模式下包头市现阶段存在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并对在其模式下的软件应用做出了相应的研究。2、包头市37所实验学校的500多名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查,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经整理分析,写出了调查报告一篇。3、通过开展实验学校现场观摩会、软件展示会和听课学习活动,向教师推荐优秀软件并展示自制软件,培训并鼓励教师自制教学软件,并有26自制软件在全国、内蒙获奖。提高了学校共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4、两年的实践,参与课题实验的教师、领导,端正了教育思想,更新了教育观念,科研意识大大增强,为包头市各中小学的课题研究工作带了好头。通过课题研究,教育科研基本功更加扎实,理论水平明显提高。课题组共写出论文10篇,录制了一系列共4节优质课,这4节优质课全部在内蒙获奖。八、课题的进展预测1、2004年课题组将继续进行研究,并将各个阶段的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向其他学校推广。1)对单项媒体(投影或录音等)教学模式软件应用的学校,开展相互学习教学经验的活动,将使用软件好的课例在同类学校中交流。努力在现有条件下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2)对基于多媒体环境下教师操纵式,线性教学模式的软件应用,开展教育教学软件推广活动,把包头市可以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学校教师组织起来,不但培训多媒体的使用技术,在会使用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将每学科的现成CAI课件展示给他们。3)对基于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式教学的软件应用,包头市很快就要实现教育城域网的全市覆盖,网站资源的增加、网站建设的需求矛盾会得到及时的解决。2、根据三种模式下的不同教学方法,录制出至少每种模式两节共六节的典型课例。3、总结各模式的典型
本文标题:中小学常用教学软件的应用研究实验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282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