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幻灯片②撤消《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纠正“文艺黑线专政”的错误谬论。1979年5月,中央批转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建议撤销1966年2月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请示》。③第4次文代会的召开第四次文代会于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在北京召开;邓小平致《祝辞》,周扬作了题为《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建国30年文艺战线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即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文艺和政治的关系,文艺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文艺上继承传统和革新的关系。明确了新的历史时期文艺要为两个文明建设贡献力量的工作任务;重新确立了“发扬文艺民主”“创作方法多样化”等文艺政策;在中国当代文艺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④新的“二为”方向的确立第四次文代会闭幕不久,1980年1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论,代表中共中央正式宣布:今后以“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发展方向,不再使用“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并且确定“两为”方向是“文艺工作的总任务和根本目的”,“不仅能更完整地反映社会主义时代对文艺的历史要求,而且更符合文艺规律”。①外国文学期刊雨后春笋般涌现17年时期,只有《译文》一种(后改为《世界文学》)80年代后,陆续创办了《外国文艺》、《外国文学》、《当代外国文学》、《译林》、《译海》、《外国小说》《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报道》、《外国文学研究集刊》等刊物。此外又成立了专门的外国文学出版机构,如外国文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等。②现代派文学被译介《外国现代派作品选》(袁可嘉主编,四卷八册)《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外国文学名著丛书》、《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集》(漓江出版社)、《诗苑译林》。③现代派理论被引进弗洛伊德心理学、萨特的存在主义、现象学、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阐释学、新批评、符号学、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等。④中国现代主义作家获重评新月派、象征派、现代派诗歌、九叶派、新感觉派等,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废名、萧乾、朱光潜、穆旦等都获得了新的文学史地位和文学评价。①主流作家的边缘化如杨沫、梁斌、巍巍、李准、浩然、贺敬之、臧克家等。②右派作家的归来艾青、汪曾祺、蔡其矫、牛汉、王蒙、张贤亮、高晓声陆文夫、刘宾雁、邓友梅、从维熙、刘绍棠、李国文、流沙河、公刘等。③“知青作家”的崛起主要有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贾平凹、王安忆、张辛欣、梁晓声、孔捷生、李杭育、张抗抗、阿城、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④新锐作家的突现主要有小说家莫言、刘索拉、残雪、马原、余华、苏童、叶兆言、格非、孙甘露、北村、刘恒、方方等。4、文学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给文学带来的巨大变化:(1):文学存在方式的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不再是纯粹的高雅的精神活动,而成为了一种商品,文学的创作与阅读过程也成为了一种生产与消费的过程。文学特别是文学期刊,也要考虑自身的生存利益问题。(2):纯文学的边缘化,大众文学兴起。现代消费社会形成,符合人民大众的消费文学、快餐文学统称为大众文学快速兴起。而纯文学由于不能产生利益价值而边缘化。(3):作家身份地位的变化。市场经济环境下,作家首先是一个利益个体,要满足自己的利益要求。而这一要求和其作为社会良知、智者、启蒙者的身份相冲突,导致作家处于痛苦的选择之中:过去,知识分子是处于社会较高地位的精英阶层,负有引导大众、启蒙大众的责任。而现在,在利益的杠杆下,知识分子的启蒙身份丧失,处于大众的后面,不是引导而是迎合大众的欣赏趣味。一、几次重要的文艺讨论1、关于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人道主义问题讨论始于1978年底,到1983年,共发表相关论文600多篇。1983年3月,为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周扬发表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的探讨》,根据早期马克思的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同样存在着人的“异化”问题,对解放后文学创作中否定“人”的现象做了全面深刻的质疑。周扬在报告中检讨了1966年之前的“十七年”,自称在“人道主义与人性问题的研究”及对有关文艺作品的评价方面,“曾经走过一段弯路”:“那个时候,人性、人道主义,往往作为批判的对象,而不能作为科学研究和讨论的对象。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我们一直把人道主义一概当作修正主义批判,认为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绝对不相容。这种批判有很大片面性,有些甚至是错误的。我过去发表的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和讲话,有些观点是不正确或者不完全正确的。'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一伙人把对人性论、人道主义的错误批判,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为他们推行灭绝人性、惨无人道的封建法西斯主义制造舆论根据。过去对人性论、、人道主义的错误批判,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带来了严重后果。这个教训必须记取。在粉碎'四人帮’之后,人们迫切需要恢复人的尊严,提高人的价值,这是对'四人帮’倒行逆施的否定,是完全应该的。”代表“上层”出面批判周扬文章的是胡乔木,他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中对周扬做了严厉指责。胡乔木于1984年1月3日在中央党校周扬报告的同一地点发表演说《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这份讲稿后来发表在《红旗》杂志上面,很快又以单行本的形式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产生很大影响。胡文完全否定了将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融合起来的任何努力,从根本上推翻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提法,并将有关讨论说成是“根本性质的错误观点,不仅会引起思想混乱,而且会产生消极的政治后果”,“诱发对于社会主义的不信任情绪”,于是这场始于1979年的大讨论基本结束。2、现代主义的冲击波80年代初,西方现代的许多哲学思潮不断被引进,像“实用主义”、“现象学”、“结构主义”、“存在主义”等均被一些文艺批评者所接受。与此同时,尼采、萨特、布莱西特、海明威、塞林格、卡夫卡、福克纳、乔伊斯、马尔克斯、川端康成、昆德拉等外国作家作品纷至沓来,不仅拓展了中国作家的艺术视野,而且起到了极大的示范作用。文学创作领域先后出现了“朦胧诗”、“意识流小说”、“探索戏剧”等具有现代主义特色的作品。随后,“黑色幽默”、“意象诗”、“荒诞戏剧”、“元小说”、“表现主义”等各类艺术表现手法,都陆续进入新时期文学,打破了创作方法单一的旧格局,创造了多样的艺术审美形态。二、几次文学浪潮的更替1、伤痕文学是新时期的第一个文学思潮,“伤痕文学”提法源于1978年8月卢新华发表的短篇小说《伤痕》,而真正的发轫之作是刘心武1977年发表的《班主任》;同属“伤痕文学”的重要作品还有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这些作品揭露了“文革”灾难,描述了人们在“文革”中的悲剧性遭遇及其在人们灵魂深处留下的难以弥合的内在创伤,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2、反思文学“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在新时期出现的第二个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有,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谌容的《人到中年》、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张贤亮的《灵与肉》等;作品着重对“文革”、十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事实进行思考,从而在意识形态、国民性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展开对“人”的价值的思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多作家开始把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关注现实中的改革发展,形成了风行一时的“改革文学”;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被公认为“改革文学”的开篇之作;其他如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贾平凹的《鸡窝洼的人家》、柯云路的《新星》等着重表现对农村和城市改革出现的新气象的肯定,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体现了作家对社会、时代的广泛思索。三、改革文学4、寻根文学进入80年代中期,文坛出现“文化寻根”热,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代表性作家作品有,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韩少功的《爸爸爸》、张承志的《黑骏马》、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等;他们希望从“民族文化心理”的层面,解答为何中国会出现“文革”十年动乱乃至自盛唐以来国力衰落的疑问;这是新时期首次出现的以明确的理论主张倡导的、理论与作品同时出现的完整意义上的文艺思潮。5、先锋实验文学是指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批作家以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创作方法为主进行的文学创作,代表性作家作品有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魏明伦的《潘金莲》等;这些新异乃至怪异的“先锋实验”之作,以独特的审美方式和艺术构造,带给人们崭新的审美感受,展露了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巨大艺术能量,对人们艺术观念的革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6、大众通俗文学大众通俗文学从80年代初经由港台传入,以武侠、侦探、言情小说为代表,伴随着文化市场的不断繁荣,大批消费者的形成,作品数量猛增,如何顿的《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王安忆的《长恨歌》以及王朔的小说及影视作品等,逐步形成与精英文学、主流意识形态文学并立状态。王蒙的小说一、作家简介王蒙,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14岁入党,19岁写出《青春万岁》,20来岁因《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被打成右派。他曾被毛泽东亲自保护,也曾被贬到新疆16年,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先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我是读维吾尔语的博士后啊,两年预科,五年本科,三年硕士研究生,三年博士研究生,再有三年博士后,不是整整16年吗?”主要作品: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四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青狐》等。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冬天的话题》等。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春之声》、《在伊犁》系列小说,《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等。专著:《红楼启示录》、《王蒙评点红楼梦》、《王蒙活说红楼梦》,10卷本《王蒙文集》等。王蒙的文学史意义▲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并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王蒙在国内首开新时期国内意识流小说创作先河,倡导作家学者化、学者作家化,掀起人文精神大讨论,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现代写作技巧的开拓者。▲王蒙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王蒙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伟大作家、文艺理论家和思想家,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作家。他在近五十年的文学创作历程中,创作六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出版近百部小说、散文、诗歌和学术著作,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各国出版,多次荣获中国国家级文学大奖和意大利、日本等国的国际性文学大奖。他的巨大的文学成就不仅包括他与生俱来永不停止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还包括他通过作品所洋溢出来的联系时代、关注社会和人生的人文情怀和生命之火。他个人不平凡的经历、卓越的才华、敏锐的思维、过人的思辨力、洞察力和艺术创造力,加上他惊人的毅力和勤奋,还有宽容大度、善于自我调整的文化性格,共同造就了他成为一代文化大家和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家。”二、主要作品分析1《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刘世吾——是一个革命意志逐步衰退的领导干部形象,作品成功地表现了他从一个革命者蜕变为官僚主义者的真实面目。①看淡一切。刘世吾有一句口头禅“就那么回事”,他似乎什么都了如指掌,也什么都看透了,对工作中的缺点、干部中的问题,不是看不见,而是无动于衷,失去了理想,随波逐流。②有一套似是而非的官僚主义理论。他善于找出各种理由,诸如工作要分清轻重缓急啦,条件不够成熟啦,缺点是前进中的缺点啦等等,把自己的官僚主义作风和蜕变的灵魂掩盖起来。③有极强的工作能力。作者也写了他对昔日斗争生活
本文标题:80年代的文学思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318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