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大学语文6先秦七子与百家争鸣
先秦诸子一、诸子散文的兴起•(一)诸子散文兴起的原因根本原因——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直接原因——士的阶层的形成。周朝行分封制,周王为“天下共主”。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庶民士﹝卿﹞大夫诸侯•得田而耕,•缴税、服役天子管辖国邑管辖食邑服务,食禄公侯伯子男天子统治天下,管辖王畿。周代分封制度奴隶天子把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国家。诸侯等可以如法炮制。•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的义务;•③随从作战;•④交纳贡赋;•⑤朝觐述职的义务。•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狡兔三窟事件•齐国孟尝君冯谖•薛邑买义•魏国任相•齐国任相重大事件:周平王东迁周幽王褒姒一笑倾国平王宜咎“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士阶层的兴起•1.“学在官府”与学术下到民间•西周之时,《周礼》明确规定,“古者学在官府”。夏商周三代,官府完全控制着学校。并非任何人都可以进学校学习,只有王公贵族的子弟才有资格。《周礼》:“国之贵游子弟学焉”。•周动乱之后,“太师挚适齐,五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鼓襄入于海。(《论语》卷十八《微子》)•孔子:“‘天子失官,官学在四夷’,犹信。”•“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人办学兴起。孔子“有教无类”,(《论语》卷十五《卫灵公》)即教育的对象不分贵贱等级,只要学生送给他“束脩”(一串肉干)作为学费,就可以了。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因而有学问的人多子起来。这些人就是“士”。2.“养士”之风的盛行与士的活跃•春秋时代已经开始“养士”,而战国时期更为盛行。各诸侯或大夫除了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自己的实力外。为了逐鹿中原,统一中国,十分需要借助“士”的力量,因此纷纷“养士”,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孟尝君能得士•信陵君窃符救赵3.宽容的学术环境•各诸侯国力行宽容的学术政策,特别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士”往往都采取宽容的政策:允许学术自由。这就为“士”著书立说、发表个人的意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大大促进了战国时期的思想解放。•百家争鸣具体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需要人才,并且能够产生人才的时代(1)智力资源的竞争导致养士之风盛行。(2)私学的兴起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时代的变革,历史的发展,需要新的思想和理论,对社会现实做出解释,对社会未来作出设计。☻散文是见道明志,论难说理最便捷的文体,于是,以探讨哲理人生,研究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诸子散文便勃然兴起。先秦诸子的分类☻司马谈把他们分归为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刘歆又分其为十家——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杂家、小说家。诸子中影响最大的是道家、儒家、墨家、法家。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著作:•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著作有《道德经》《庄子》。•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著作《论语》《孟子》《荀子》。•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代表性著作是《墨子》。•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代表性著作有《韩非子》等。学说代表人物时间代表著作著作体式备注道家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前471年《道德经》语录体著作亦称《老子》《德道经》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前275年《庄子》专题论文去世时间亦有前286年之说儒家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论语》语录体孟子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孟子》语录体(对话式论辩)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前238年《荀子》理论文章墨家墨子约公元前476年-前390年《墨子》语录体(夹杂质朴的论辩)生卒年不准确,另有前480年生,前420年去世一说法家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韩非子》理论文章先秦七子代表人物时间代表著作著作体式备注老子《道德经》语录体孔子《论语》语录体墨子《墨子》语录体孟子《孟子》语录体(对话式论辩)庄子《庄子》专题论文荀子《荀子》理论文章韩非子《韩非子》理论文章公元前571年——前471年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公元前476年-前390年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公元前369年——前275年公元前313年-前238年公元前280年—前233年著作亦称《老子》《德道经》生卒年不准确,另有前480年生,前420年去世一说去世时间亦有前286年之说(二)诸子散文的发展•《论语》语录体著作;《墨子》语录体中杂有质朴议论。•《孟子》在语录体的基础上形成对话式议论;《庄子》突破语录体,文章具有论辩体性质。•《荀子》《韩非子》的出现,标志着议论性散文体制的成熟。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1、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短小简约;2、不重文彩,不讲求篇章结构,也不讲求段落、内容间的联系;3、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金忠明教授《衡山夜话》序言:“谈话类的文章也好,著作也好,在久远的历史中也是经常看到的,我想举两本教育类的经典著作,一是西方,一是,这样一种谈话的方式可能比较容易使大家对教育产生一些生动的思想。”《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理想国》苏格拉底:昨天,我跟阿里斯同的儿子格劳孔一块儿来到比雷埃夫斯港,参加向女神的献祭,同时观看赛会。因为他们庆祝这个节日还是头一遭。我觉得当地居民的赛会似乎搞得很好,不过也不比色雷斯人搞的更好,我们做了祭献,看了表演之后正要回城。这时,克法洛斯的儿子玻勒马霍斯从老远看见了,他打发自己的家奴赶上来挽留我们。家奴从后面拉住我的披风说:玻勒马霍斯请您们稍微等一下。夹杂质朴议论的语录体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墨子修身》君子之道(应包括如下方面):贫穷时表现出廉洁,富足时表现出恩义,对生者表示出慈爱,对死者表示出哀痛。这四种品行不是可以装出来的,而是必须自身具备的。凡是存在于内心的,是无穷的慈爱;举止于身体的,是无比的谦恭;谈说于嘴上的,是无比的雅驯。(让上述四种品行)畅达于四肢和肌肤,直到白发秃顶之时仍不肯舍弃,大概只有圣人吧!“对话体”常以对话为结篇方式,展开论述。它是语录体散文向专题性论文过渡的一种文学形式。《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发展总特点:•从简约到繁富;•从零散到严整;•愈是后期的著作,篇幅愈宏大,组织愈严密。诸子散文总特点华美的词章,瑰丽的形象,多彩的风格,高超的技巧,丰富的想象,成为精美的文学作品,铸就了我国散文发展的黄金时代•(1)关怀人生,关注社会,贴近现实。•(2)议论中倾注了浓烈的情感。•(3)象喻式的表达方式,形象地说理方法。诸子散文的影响•……后世之文,其体皆备于战国……《京都》诸赋,苏、张纵横六国、侈陈形势之遗也。《上林》、《羽猎》,安陵之从田、龙阳之同钓也。《客难》、《解嘲》,屈原之《渔父》、《卜居》,庄周之《惠施》、《问难》也。韩非《储说》,比事征偶,《连珠》之所肇也;而或以为始于傅毅之徒,非其质矣。孟子问齐王之大欲,历举轻暖肥甘、声音采色,《七林》之所启也;而或以为创之枚乘,忘其祖矣。邹阳辨谤于梁王,江淹陈辞于建平,苏案之自解忠信而获罪也。《过秦》、《王命》、《六代》、《辨亡》诸论,抑扬往复,诗人讽谕之旨,孟、荀所以称述先王而儆时君也。”•——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思想上的影响•一先秦诸子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首先是儒家学派的孔孟思想,其次是道家学派的老庄思想。•二儒家的入世精神是积极的,但维护封建秩序的说教却有不良的影响;道家对待现实的态度是消极的,但不肯同统治阶级合作,不肯同流合污的“清高”思想,在一定历史时期也有一些好影响。•三就诗家来看,接受前者(儒家)影响的,其艺术风格多表现为现实主义;接受后者(道家)影响的,其艺术风格多表现为浪漫主义。杜甫和李白就代表着这两种不同的影响和作风。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一汉初政论家贾谊、晁错等的政论文都是从荀卿、韩非及战国其他法家的议论文发展出来。•二魏晋以后,老庄之学大盛于世,影响于我国学术思想和文学方面更大,纵谈名理,大畅玄风。《达庄论》、《大人先生传》都用辞赋问答体裁,发挥老庄思想;语言形象,声韵和谐,是我国理论散文的进一步发展。•三古文家韩愈曾以“庄”、“骚”并称,尤推崇孟子为“醇乎醇”,荀子则“大醇而小疵”。他力排佛老,就是继承孟子辟杨墨的战斗精神。士商、西周、春秋的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家臣。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武功高强的勇士有懂阴阳历法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士之子孙恒为士”“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之不能也。”(《论语·宪问》)“不患无位,患所以立。”(《里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子的私学•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人类历史上、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聚徒讲学的学术团体。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比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创立的“学园”,早了整整200年。•中都宰(中都的地方官,掌管刑事)•小司空(春秋晋有大司空,主司土木。孔子就是协助大司空管理土木)•大司寇(这是国家最高司法长官)周游列国:卫、曹、宋、郑、陈、蔡、叶、楚•颜回:孔子认为他的弟子中最有学问和品格最高尚的人。•子路:在鲁国作将军,可惜最后被鲁国朝廷杀害,砍成肉酱,以至于孔子此后终身不食肉酱。•子贡:端木赐,最善于做生意,可谓富可敌国,利用娴熟的手腕在春秋时期纵横天下,贵比王侯。后世很多生意人都在自家店面中写上“端木遗风”!•他73岁去世,众弟子为其服丧3年,儒商子贡为孔子守坟6年。三、《论语》•(一)概况:(1)编定: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2)体例:语录体(3)篇数:二十(4)篇目:•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yì)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书艺文志》一本教学笔记•经典的意义不在于长篇大论,而在于它告诉我们的真理。•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二)《论语》的主要思想•核心思想:“仁”、“礼”、“中庸”。•政治上:希望以西周的礼乐制度为蓝图,进行温和改良,消除社会动乱。•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开创私人讲学,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精到见解。捷克著名教育家美纽斯提出:“教育的艺术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为人之道•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第一,倾听内心真实的愿望理想之道世界上最宽阔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雨果的《悲惨世界》《侍坐》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音鱼,
本文标题:大学语文6先秦七子与百家争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360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