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第1页(共9页)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积累及运用【本题满分7分】基础知识【本题满分7分】1.(2分)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时间每天在我们手中飘逝,我们每天与时间把盏交臂,就觉得倏.忽之间又是日薄.西山,又是四时更替。我们不得不打个寒颤.,深深感慨:时间最是公正而吝.啬,它雕刻着丰富着人生,也消磨着销蚀着生命。A.shūbózhànlìnB.shōubóchànlìngC.shōubáozhànlìngD.shūbáochànlìn2.(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经典诗词是个广袤..、深邃、绚丽多采....的世界。B.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纶....的艺术品。C.诚然,并非每个人都能站成直插云宵..的擎天柱,并非每个人都能站成叱咤万里....的风雷,但你至少能站成一种正气,一线坚贞,一份坦荡。D.他把扩音机紧靠住洞口,震耳欲聋....的声音源源不断地从扩音机里传了出来,经久不息....。3.(3分)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因此催生了世界大国战略博弈的新格局。B.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C.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D.《中国诗词大会》让国人领略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重温了千古传诵的中华诗词。诗词理解与默写【本题满分11分】4.(3分)下列各项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B.《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古人”和“来者”,都指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C.“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第2页(共9页)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D.崔颢的《黄鹤楼》是一首送别友人的佳作,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登楼所见、烘托与友人惜别之情。5.(8分)根据提示默写①晴空一鹤排云上,。(《秋词》刘禹锡)②无可奈何花落去,。(《浣溪沙》晏殊)③,寒光照铁衣。(《木兰诗》)④,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诸葛亮)⑤山随平野尽,。(《渡荆门送别》李白)⑥春蚕到死丝方尽,。(《无题》李商隐)⑦而现在//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余光中)⑧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吴均)语言运用【本题满分8分】6.(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桌张明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对活动内容有较深入的理解,小组推荐他在全班展示学习成果,胆小的他却反复推辞。你鼓励他说:“”张明终于点了点头。(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含标点60字以内。)7.(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阅读”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阅读纸质书籍的时间减少了,实体书店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阅读”是不是比“传统纸质阅读”好呢?请就此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二、阅读【本题满分44分】8.(4分)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书中所写三位传主﹣﹣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数代而不衰,作者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有着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历路程,凸现他们的崇高人格和广阔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一阕英雄交响曲,整部作品洋溢着一股旺盛的激情。(1)下列各项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第3页(共9页)选文出自_____的《名人传》,本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A.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介绍《名人传》的主要内容和特色B.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概括三位传主的人生经历与崇高品质C.德国作家罗曼•罗兰介绍《名人传》的主要内容和特色D.德国作家罗曼•罗兰概括三位传主的人生经历与崇高品质(2)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不能忍受考验的人是无法教点什么给能忍受考验的人的。”一句出自《名人传》中的《列夫•托尔斯泰》。B.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作为音乐家、作曲家却耳朵失聪;最大的幸福是他战胜痛苦,创造出拥抱欢乐的《第九交响乐》。C.《名人传》中的米开朗琪罗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他曾写了《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作品。D.《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立大事业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9.(12分)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2分】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宁方为皂②,不圆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少喜之,长必好.之。教儿学圆且陷不义,躬自戏圆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吾岂次山之友也!”元子召季川⑤谓曰:“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⑥,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有删改)【注释】①元子: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②皂: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③圆:圆滑。④卿:公卿,泛指高官。⑤季川:元结的堂弟。⑥预:参与。(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有戏儿之器闻:听说B.及.见之及:等到第4页(共9页)C.趋.焚之趋:追逐D.长必好.之好:喜欢(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悦婴儿A.何以.战(《曹刿论战》)B.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D.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3)下列句子,与“及见之,趋焚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B.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D.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②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10.(10分)现代文阅读“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有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以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童年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第5页(共9页)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回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这一年中,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童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是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还没有到1分钟就认为已经到1分钟的时间了;而老年长的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觉得这是1分钟的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人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缺少太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1/5);而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1/20);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1/50)。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有删改)(1)下列各项不属于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一项是A.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尚未成熟,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第6页(共9页)B.孩子们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的多,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C.7岁时幼时记忆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D.7岁时儿童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由不成熟变得更趋向于成年人。(2)下列各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感觉得时间过得越快。B.新鲜感可以刺激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路还是接触新生活中的新鲜事物,都会对新的景象和新的事物进行处理和记忆。C.因为丰富的经验使人逐渐进入“适应性”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减弱,记忆的信息也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D.人的年龄与过去的时间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反比:年龄越大,过去的时间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反之,所占的比重越大。(3)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运用①、②说明方法,作用是③。11.(18分)现代文阅读世界上最柔软的路①参加了一个助学公益活动,我认识了那位山村女教师。②女教师三十多岁,清秀的脸上带着几分腼腆,一说话就脸红,像山里入秋的枫叶。谈话中知道她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主动请缨,去了一所很偏僻的山村小学。众人在感叹钦佩的同时,问她如何能坚守这么多年?她说,也曾动摇过。当初选择去山里,是被电影《凤凰琴》中那位扎根山区的女教师感动了。她觉得自己就是女教师的影子,而大山就是她最厚实的梦。于是,那年枫叶泛红的时候,她来到了这所大山深处的小学。③所谓学校,无非就是三间简陋的屋子,三十多个学生,一个黄土地操场,操场上一杆褪色的国旗。除了她,就只有一位老校长﹣﹣这与《凤凰琴》的场景惊人的相似。山里的风景很美,山里的人们可亲。谁家有了好吃的,都会让孩子拉她去家里。学生们很懂事,也喜欢黏在她身边。乡亲们就像她的亲人,即便自己几乎和外界失去联系,她仍很满足。④直到第三年,她回城参加同学会,她才强烈感觉到自己落伍了。无论是服装打扮,还是言谈举止,连一直以来坚守的信念,在别人讶异不解的眼神里都变得毫无底气。同学问她,难道你要在山里呆一辈子?轻轻的一句话,却重重地落在她的心上,一直沉到心底。⑤走,还是留?从那以后,两种选择就像两股缠绕在一起的乱麻,一直纠结在她心里,无第7页(共9页)从解脱。朋友苦口婆心劝告,父母老泪纵横哀求,现实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太多。一次次,父母和着眼泪的话语就像汹涌的潮水,把她一直以来坚固
本文标题: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421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