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部编版语文八年下第四单元学习演讲词13·14课对比阅读
学习目标一、了解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两篇文章各自的观点二、了解演讲词的思路安排和表达上的特点。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湖北省浠水县人。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背景资料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调动200万军队准备进攻解放区,并加紧对国统区的法西斯统治,内战的阴云笼罩大地。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签定了《停战协定》。2月10日,重庆各界举行庆祝大会,国民党特务前来捣乱,郭沫若、李公朴等60多人被打伤。3月17日,闻一多参加为“四烈士”举行的出殡公葬活动,参加游行、路祭,并在入殓典礼上致词。4月17日,闻一多任社长的《民主周刊》发表时事评论,严正批判蒋介石。其后不久,国民党“悬赏250万元购买闻一多的头颅”。闻一多不怕反动派恐吓,坚定地表示:“我留在昆明一天,就要战斗一天”。《最后一次讲演》•7月11日晚,反动派暗杀了杰出的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闻一多带病主持李公朴的丧事。这时,闻一多的处境非常危险,许多消息表明,国民党特务下一个暗杀的对象就是闻一多,可闻一多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未予理睬,没有躲避。•7月15日上午,李公朴治丧委员会在云南大学召开大会,请李夫人报告李公朴遇难经过。闻一多准时参加会议。李夫人发言泣不成声,混入会场的特务却起哄扰乱,公开挑衅。为防止意外,事先约定闻一多不作讲演,但此时他难压怒火,拍案而起,即席发表演说,即“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5时,闻一多在参加完“李公朴先生被害事件记者招待会”回家的路上即遭暗杀。丁肇中(AFPPHOTO: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1936年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在台湾读完中学和大学,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是中国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丁肇中(1936~)作者简介《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本文是作者于1991年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如丁肇中先生本人所说: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美国的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卑劣()诬蔑()卑鄙()挑拨离间()蛮横()赋予()给下列词语注音:bēilièwūmièbēibǐtiǎobōlíjiànmánhèngfùyǔ丁肇中()华裔()探察宣告探讨朱xī()清谈中yōng()不知所措()特地彷徨激变格物致知论语埋没()zhàoyì熹庸cuòmò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一帆风顺:推之四海传之万世:推究事物的道理求知,得到知识。端正心思。就是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整齐家政。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解释词语推广它到四海的边界(代指全天下),流传它到万世之后。最后一次的讲演历史上最卑污最无耻事件暗杀李公朴分析原因争取民主和平真理是一定胜利的发扬云南人民的光荣传统完成历史任务随时准备牺牲杀之人无罪偷偷摸摸杀嫁祸共产党因恐惧而制造疯狂李先生反动派表达信念分组完成两篇文章观点及思路。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层层深入精于小事志成大业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一、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二、论证结构:提出问题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1—2)分析问题首先,指出传统中国教育的弊端。然后,分析试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3—12)解决问题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13)三、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引论本论结论《最后一次讲演》这篇演讲词有什么特色?慷慨激昂,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探讨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提示: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式特点、修辞、语气语调等方面思考)(1)运用近义词、反义词使感情色彩强烈。如第一段中用“打”、“杀”、“暗杀”等近义词,揭露了敌人的暴行,用“无耻”和“光荣”着对反义词,词义上鲜明对比,增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表达了演讲者分明的憎爱感情。第五段用“光明”和“黑暗”这对反义词,表明了演讲者冲破黑暗,争取光明的强烈思想感情。品读演讲词(2)运用感叹句、反问句、递进句表达了强烈的感情。如第四段“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连用反问句和感叹句,指出了特务们的可耻下场,表达了强烈的憎恨感情。第一段“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贰拾偷偷摸摸的来暗杀!”用递进复句,步步紧逼,增强了揭露敌人的力量。(3)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使感情色彩强烈。如第二段“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既用反复修辞方法揭露敌人的无耻,又用对比方法突出李公朴先生为进步事业而死的光荣。第五段“你们杀了一个,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用“一个”和“千百万”对比,突出人民的力量,打击敌人,对未来充满信心。(4)运用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感情色彩。如第一段“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第二段“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什么表达上的特点1、思路清晰,说理缜密这篇文章在论证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过程中,先论述传统儒家对格物致知精神的不科学态度,接着阐述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最后指出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含义,逐层深入,有很强的说服力.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一气呵成。2风格朴实,方法灵活.文章简短精要,写得朴实通俗,深入浅出,读来亲切有味,没有说教气息,这种风格也是漫谈式论说文的一个特点.这种风格的形成除了语言的明白通俗外,与行文的灵活和说理方法的多种多样也是分不开的.具体说来⑴引经据典.本文引用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材料,显示出作者一定的传统文化修养.如,文章开头就引用了《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条目,指出格物致知的基本意思.⑵正反举例.作者列举事例时,采用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相结合说理的方法.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反面事例,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正面事例,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措的事例,中国学生偏向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为什么两篇演讲词的风格差距那么大呢演讲的针对性演讲的条理性、通俗性《最后一次讲演》《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听众:反动派爱国战士听众:中国学者•1860年,林肯以共和党人的身份参加总统竞选,他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手——大富翁道格拉斯。•道格拉斯租了一辆豪华的竞选列车,又在车后放了一门礼炮,每到一个竞选点,他就鸣炮三十响,还命乐队奏乐。•面对道格拉斯的嚣张气焰,林肯毫无惧色,他照样买票乘车去竞选。每到一站,他就登上朋友为他准备的马车开始演讲:“曾经有人问我拥有多少财产,我的回答就是:我有一个妻子和一个儿子,他们都是我的无价之宝。除此之外,我还足有一间办公室,室内有一张办公桌和三把椅子,墙角还有一个大书架,架上的书值得每个人读一读。我本人既贫穷又瘦弱,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依靠的了,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你们。”讲话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方法---根据特定的背景场合决定说话内容林肯这段话当时在听众中立即引起共鸣,请你分析一下原因。林肯这段话当时在听众中立即引起共鸣,请你分析一下原因。•林肯的话引起共鸣的原因是注意讲演的场合和听众。他的演讲在街头,听众是平民百姓。他的讲话突出了两点:一是告诉听众他很穷;二是表明自己唯一依靠的是广大民众。这等他于宣布,他将站在平民一边,维护他们的利益,所以得到在场听众的支持和拥护。要进行演讲就要做到如下准备:一、明确演讲的观点。演讲要提出自己的主张,让别人接受自己的主张,就应使自己的主张正确、鲜明、突出。正确才有力,鲜明、才易理解。二、围绕主题选择材料。观点确定后,就应该为自己的观点找寻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胜于雄辩。三、安排好演讲的层次。清晰的思路、层次有利于听众抓住要点,理解演讲的内容。四、仔细设计态势语。手势应自然、亲切,应和内容与演讲者的情绪而定。
本文标题:部编版语文八年下第四单元学习演讲词13·14课对比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590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