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绵阳市水文概况水系与水文特征受地貌影响,绵阳市境降水丰沛,径流量大,江河纵横,水系发达。全市境内有大小河流及溪沟3000余条。所有河流、溪沟都分别注入嘉陵江支流涪江、白龙江与西河,全属嘉陵江水系。涪江是嘉陵江右岸的最大支流,也是市境最主要的河流,它在市境的流域面积占全市幅员面积的97.2%,涪江发源于松潘县雪宝顶,贯穿于绵阳市遂宁市至重庆市合川注入嘉陵江,全长670km,流域面积36400平方公里,在绵阳市境内长约380km,流域面积约20230平方公里,流域地形西北部高、东南较低,南北地势高差达5092.8米。涪江对市境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经济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涪江支流较多,市境内的主要一级支流有涪江右岸的平通河、通口河(湔江)、安昌河、凯江;涪江左岸有火溪河、芙蓉溪、梓江等,构成不对称的羽状水系。上游地处高山峡谷,植被较好、暴雨洪水汇流时间短,具有典型的山溪性河流暴涨暴落的特点。市境多发洪灾,洪灾的区域分布以安昌江和涪江上游出现的频率最高,特别是涪江右岸及以西沿龙门山前缘一线的北川、安县、江油最为频繁。绵阳市是中国唯一三个节水型社会试点城市之一。绵阳是少有的被三条江河包围的山水城市,城区河道总长达55公里。为了打造城市水环境,我市在城区规划了11座闸坝,目前已经分别在涪江、安昌河、芙蓉溪上建成了7座,拦截形成水面7.8平方公里。4座新建的闸坝完工后,加上原有的闸坝,绵阳城区将形成至少14平方公里水面。河流概况绵阳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属于长江二级支流涪江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52条。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963.2mm。绵阳是一个工程水利大市,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7.5万处,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8座,小(一)型水库80座,小(二)型水库723座,中型引水渠堰20多处,主要分布于涪江中下游两岸丘陵地区,输水干、支渠总长12000多公里,蓄引提水能力达24亿m3,水利水电固定资产总值已超过100亿元,目前每年仍以10亿元以上的投资继续高速发展。绵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17亿m3,人均水资源2208m3,属于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但是,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全市70%的降水集中在6-9月,60%集中在西北山区,水资源分布与耕地、人口、经济发展不匹配,造成部分地区、时段缺水和季节性缺水。同时,全市整体节水意识淡薄,用水效率低下。2002年,全市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35,工业水重复利用率不足40%,城市管网漏失率高达20%,节水器具普及率仅10%。所以提高用水价格。地表水生活由原来的0.01元-0.03元/m3统一调整为0.06元/m3,工业用水由0.04元/m3调整为0.085元/m3,地下水生活由0.04元/m3调整为0.15元/m3,工业由0.05元/m3调整为0.20元/m3。全市2010年征收水资源费可达1000万元以上。到2020年会预计突破4000万元。降水概况绵阳市降水量比较充沛,全市年均降水量825.8~1417毫米。其分布特点是:南北少,中部多;东边少而西边多。年际变化:绵阳属季风气候区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以绵阳站资料为例,其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963.2毫米。而降水最少的1969年,年降水只有577.5毫米;但降水最多的1961年,年降水量达1700.1毫米,相差近3倍。经分类统计,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年份占40.7%;800—1000毫米的年份占29.6%;而少于800毫米的年份占29.6%。年内变化:全市降水量的年内变化有两种形式:一为双峰型,以盐亭为代表。因8月伏旱明显,7月和9月出现两个降水峰值。绵阳市的降水,主要受夏季湿润季风到来迟早和强弱的影响。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分布以夏季降水量最多,占全年的49~61%;冬季最少,仅占1~3%,春季与秋季的降水量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13~19%和21~29%。暴雨(日雨量为50.0~99.9毫米)日数及其分布:我市的年均暴雨日数为2.0~6.7天。以北川最多,其中北川、安县为川西地区暴雨中心之一。平武暴雨日数最少,为两天。暴雨开始期一般出现在4~10月,平均暴雨开始期在6月下旬至7月初。盐亭偏晚,平均在7月中旬末出现。暴雨多集中在7~9月,形成洪涝多发时期。大暴雨(日降水100~200毫米)和特大暴雨(日降水大于200毫米),出现的机率较少,若出现则易造成灾害。我市大暴雨年均出现日数在0.2~1.6天。其中北川1.6天,安县1.4天,市中区0.6天,江油0.9天,其余在0.4天以下。日降水量达200毫米以上的特大暴雨较为罕见。
本文标题:绵阳水文概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611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