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五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关于感染的基本概念感染是微生物的致病性与宿主的免疫力相互作用并引起不同程度病理变化的过程。微生物(细菌)引起感染的能力感染(infection)致病性(pathogenicity)细菌能否引起机体的感染取决于细菌的致病性与机体的抗感染能力致病性的影响因素1、宿主针对性2、毒力的强弱3、细菌的数量4、侵袭的部位细菌的致病性不同宿主不同病理变化毒力(virulence)致病性的强度毒力的衡量指标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感染量(ID50)构成毒力的物质基础一、侵袭力(invasiveness)二、毒素(toxin)细菌的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1、菌体表面结构菌毛等粘附因子荚膜及糖萼2、侵袭性酶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细菌的粘附素及粘附现象细菌粘附素及其受体类型产生细菌靶细胞受体菌毛粘附素I型菌毛大肠埃希菌D-甘露糖CFA/I大肠埃希菌GM-神经节苷脂P菌毛大肠埃希菌P血型糖脂菌毛淋病奈瑟菌GD1神经节苷脂非菌毛粘附素LTA金黄色葡萄球菌纤维连接蛋白LTA-M蛋白复合物A群链球菌纤维连接蛋白表面蛋白质B群链球菌N-乙酰氨基葡糖P1、P2、P3苍白密螺旋体纤维连接蛋白表面血凝素衣原体N-乙酰氨基葡糖P1蛋白肺炎支原体唾液酸细菌的组织趋向性细菌组织脑膜炎奈瑟菌鼻咽上皮、血管内皮淋病奈瑟菌尿道上皮霍乱弧菌肠上皮百日咳鲍特菌呼吸道上皮幽门螺杆菌胃黏膜A群链球菌鼻咽上皮空肠弯曲菌肠上皮肺炎支原体呼吸道上皮细菌的侵袭性物质及侵袭作用透明质酸酶细菌的毒素•外毒素(exotoxin)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内毒素(endotoxin)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菌体死亡崩解时游离出来外毒素2、化学成分:蛋白质,不耐热,易被热、酸、蛋白酶分解破坏。3、抗原性:强,可经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4、致病作用:毒性强;对组织器官有高度选择性;引起特有临床症状。1、来源:多由革兰阳性菌合成释放,部分革兰阴性菌死亡后亦可释出。肠毒素霍乱肠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A:活性亚单位B:结合亚单位可提纯制疫苗外毒素分子结构:A-B模式细菌的外毒素类型细菌名称引起疾病神经毒素破伤风梭菌痉挛毒素破伤风肉毒梭菌肉毒毒素肉毒中毒细胞毒素白喉棒状杆菌白喉毒素白喉葡萄球菌TSST-1毒性休克综合征表皮剥脱毒素烫伤样皮肤综合征A群链球菌致热外毒素猩红热肠毒素霍乱弧菌肠毒素霍乱大肠埃希菌(产毒型)肠毒素腹泻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食物中毒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内毒素性质:属脂多糖毒性作用弱,无选择性对热稳定抗原性弱作用机制(见表)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种类外毒素内毒素来源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存在部位活菌分泌或细菌溶解后散出细胞壁成分、细菌裂解后释出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稳定性差、60-80℃30分钟破坏好、160℃2-4小时破坏毒性作用强、对机体组织器官有选择性,引起特殊临床表现较弱、各种内毒素作用大致相同,引起休克,发热,DIC等抗原性强,能刺激机体形成抗毒素,经甲醛脱毒后能形成类毒素弱,能刺激机体形成抗体,但无中和作用,甲醛处理后不能形成类毒素细菌侵入的数量感染的发生,除致病菌必须具有一定的毒力物质外,还需足够的数量。细菌侵入的部位除一定的毒力物质和足够的数量,致病菌,还须侵入易感机体还需要适宜的部位,才能引起感染。机体抗菌免疫抗感染免疫(anti-infectiousimmunity)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及其有害产物,维持生理稳定的功能。抗感染免疫机制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屏障结构吞噬细胞体液因素皮肤与粘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补体溶菌酶防御素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第二节机体的抗菌免疫一、非特异性免疫特点:人人都有,可以遗传对病原微生物无特异性(一)屏障结构1、体表屏障机械阻挡分泌杀菌物质生物拮抗作用2、血脑屏障保护CNS3、胎盘屏障保护胎儿皮脂分泌泪液唾液皮肤屏障腊质分泌汗液胃酸、消化酶肠道菌群粘膜屏障溶菌酶排泄物(冲洗作用)屏障结构的组成(二)吞噬细胞1、吞噬细胞的种类•大吞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2、吞噬的过程•吞噬细胞与病原菌接触•吞入病原菌•杀死或破坏病原菌吞噬作用的后果完全吞噬:病原体在吞噬溶酶体内被杀灭、消化、排除残渣的过程。(5-10分钟死亡,30-60分钟破坏)不完全吞噬:只被吞噬,却不被杀死。组织损伤吞噬过程中,溶酶体酶(水解酶)也能破坏邻近的正常组织,造成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病原体得以保护、不受抗体、药物的作用病原体在吞噬细胞内增殖,导致吞噬细胞死亡随吞噬细胞游走造成更广泛的扩散对机体不利(三)体液中的抗菌物质1、溶菌酶由吞噬细胞产生,是一种低分子碱性蛋白质。裂解肽聚糖,对革兰阳性菌更为有效。2、乙型溶素血液凝固时从血小板释放,为一种碱性多肽,只对革兰阳性菌有效。3、补体二、特异性免疫特点:后天获得,不能遗传有特异性胞内菌感染的免疫依靠细胞免疫:Tc细胞、Th1细胞•胞外菌感染的免疫SIgA的局部免疫作用IgG的全身免疫作用•外毒素感染的免疫抗毒素的中和作用第三节感染的种类与类型感染来源外源性感染: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病人带菌者病畜和带菌动物内源性感染:多为条件致病菌感染感染来源于自身体内或体表一、根据感染的来源根据感染场所社会感染医院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acquiredinfection):包括医院内各种人群所获得的感染。对象——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主要为住院病人)地点——感染发生必须在医院内时间——病人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不久发生的感染,及与前次住院有关的感染。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分类按微生物来源•内源性医院感染——由自身正常菌群转变成机会性致病菌所致特定条件——寄居部位改变——免疫功能下降——菌群失调•外源性医院感染(交叉感染)——患者遭受医院内非自身存在的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病人之间、医患之间、污染医护用品或诊治设备、环境空气等,也称医院内感染。按感染部位分类——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生医院感染的微生物主要是机会性致病菌(常为内源性感染)常为耐药菌新的病原菌不断出现主要是细菌,其次为病毒和真菌感染种类常见的微生物泌尿道感染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沙雷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科呼吸道病毒伤口和皮肤脓毒症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变异杆菌厌氧菌肠球菌胃肠道感染沙门菌、宋内志贺菌病毒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易感对象年龄因素(老人、婴幼儿)基础疾病(抗感染能力下降)诊疗技术及侵入性检查与治疗因素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介入检查和治疗损伤免疫系统的因素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激素治疗其他因素抗生素使用不当外科手术及各种引流住院时间过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监测消毒灭菌隔离预防合理使用抗生素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创伤)血液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虫媒传播)性传播——性传播性疾病(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STD)二传播方式与途径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三细菌性感染的类型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局部感染全身感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感染类型:隐性感染(inapparentinfection)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入侵的细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损害较轻,使机体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者。显性感染(apparentinfection)当病原菌毒力强,数量多且宿主机体抗感染免疫力相对较弱,机体受到严重损害,出现明显临床症状者。显性感染:按照病程长短: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按照感染的部位和性质:局部感染、全身感染全身感染:致病菌或其代谢产物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性疾病。菌血症:细菌侵入血流播散,但并未繁殖。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肿大等。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在体内的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新的化脓病灶。毒血症:致病菌在局部生长繁殖,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流,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带菌状态:机体感染后细菌并未立即消失,而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称为带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为带菌者。健康带菌者:隐性感染后带菌恢复期带菌者:显性感染后带菌
本文标题:第五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65242 .html